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峰市地处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的结合部,辖3区7旗2县,总人口437.3万人,总土地面积9万平方公里.全市沙区总面积8435万亩,沙地面积3638万亩,是内蒙古的主要沙地分布区之一.建国后,赤峰市各族干部群众同风沙灾害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到1995年末,全市森林面积已达28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1,2%,已有5个旗县区实现了平原绿化;沙区林地面积已达1500多万亩,累计治理沙地1688万亩,占沙地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2.
巴林左旗位于赤峰市东北部,全旗总面积6644平方公里,辖三个苏木、六个镇,总人口36.2万人。沙化土地总面积11万亩,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8万亩,受沙漠化危害区域达15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9%,是典型的沙漠化地区。建国初期,全旗仅有森林35万亩,森林覆盖率仅为8%,受土地沙化退化的严重影响,全旗的生态环境相当恶劣,全旗170万亩耕地和350万亩草牧场长期遭受风沙干旱的困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畜牧业生产发展缓慢,经济建设举步维艰,群众生活贫困。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沙化土地总面积1万亩,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6万亩,受沙漠化危害区域达15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9%,是典型的沙漠化地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防沙治沙工作,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赤峰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了农牧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山区沙区生态建设的基本情况赤峰市是多山多沙地区,全市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山区沙区占90%以上,素称“六山三沙一分川”.长期以来,由于受多种自然灾害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全市林草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建国初,全市有林面积仅682万亩,森林覆盖率不足5%;80%以上草场沙化退化;水土流失面积达6100  相似文献   

5.
翁牛特旗地处科尔沁沙地西缘,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境内沙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沙化程度指数最高的地区,沙化土地面积728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40.9%,占全市沙化土地面积的25%。有8个苏木、乡、镇,5个国有农牧场地处风沙区内,沙区人口约14万人。恶劣的生态环境制约了当地群众致富的道路,成为翁旗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6.
推动新疆防沙治沙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我国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现有沙化土地74.6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的43%,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45%。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颁布5年来,全区各级党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大防沙治沙工作力度,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五年来,新疆防沙治沙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成效显著。全区累计造林2363万亩,封山封沙育林150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2%提高到2.94%,绿洲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14.95%;沙化扩展速度由20世纪末年扩展380平方公里减少到…  相似文献   

7.
伊克昭盟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境内有毛乌素、库布其两大沙漠。解放初,全盟沙化面积为5.4万平方公里,然而到沙化最严重的70年代发展到7.4万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80%多。沙化速度的加快,生态环境恶化给伊盟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危害。个别地方达  相似文献   

8.
赤峰市红山区是赤峰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69.6平方公里,总人口23.4万人。红山区有着植树绿化的优良传统,多年来,红山区党委、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群众,发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开展造林绿化活动。森林面积由建国初期的不到1000亩发展到近10  相似文献   

9.
包头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西部,是自治区最大的重工业城市。全市土地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沙化退化面积8988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32%;水土流失面积1010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7%。该市干旱多风,年降雨量在175~340毫米之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启动实施,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武威市防沙治沙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民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沙化土地“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态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呈加速扩展之势。据统计,全市现有各类沙化土地总面积3327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85%。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2383万亩,占荒漠化土地的71.6%;盐碱荒漠土地211万亩,占荒漠化土地的6.4%;退化的耕地面积105万亩,占荒漠化土地的3%;草地退化面积628万亩,占荒漠化土地的19%。土地荒漠化的扩大趋势,导致了可利用土地资源的锐减。如民勤县湖区近30万亩…  相似文献   

11.
台州市地处浙江中部沿海,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沿海山城。全市人口560万,土地总面积1424.72万亩,其中山地面积1003.01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0.4%。沿海有大小岛屿687个,海岸线总长1660公里,濒临的海域面积26,0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2.
翁牛特旗治沙变被动为主动刘安伏赤峰市翁牛特旗是全国重点治沙旗县之一,近两年来防沙治沙取得明显效果,由原来的被动治沙走上了主动治沙之路。翁牛特旗地处科尔沁沙地西缘,总面积1782万亩,其中沙地面积812万亩,属科尔沁草原严重沙化地区。在1991年以前,...  相似文献   

13.
奈曼旗土地总面积8159平方公里,沙漠化土地面积为490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0.15%.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已基本连成一片,形成东西走向的两条大沙带,共涉及27个苏木、乡、镇,占全旗31个苏木乡镇的87%.严重的风沙威胁着奈曼旗人民的生存。据不完全统计,1976~1985十年间沙化面积扩大18.92万亩,吞没农田0.62万亩,毁掉草牧场18.31万亩,有598户2909口人被迫搬家。毁坏房屋2007间,直接经济损失954.8万元.  相似文献   

14.
《国土绿化》2006,(7):1-1
经过长期治理,我国北部的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区域内年降雨量250毫米以上,地下水资源丰富,具备自然修复与沙化治理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科尔沁沙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506万公顷减少到现在的420万公顷;占毛乌素沙地面积近一半的陕西榆林市林草覆盖率由0.9%提高到25%,全市境内860万亩流沙有600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实现了地区性的荒漠化逆转。  相似文献   

15.
我盟地处内蒙古最西部,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面积8万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29.6%,居中国第二位,世界第四位。全盟沙化土地面积3.4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2.6%。戈壁面积9.22万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34.16%。  相似文献   

16.
《陕西林业》1999,(3):10-11
宝鸡市总面积18172平方公里,辖区三分之二面积是丘陵山区。全市共有林业用地1428万亩,森林覆盖率38.7%。在渭北和秦岭山区恢复森林300多万亩。在川原地区,新建农田林网190万亩,使270万亩耕地置于林网保护之中,实现了全市平原绿化。全市基本形成了南北绿色屏障、中部绿色走廊  相似文献   

17.
成功之路     
商都县西井子乡人民历经15年艰苦创业,在31万亩风蚀沙化区域筑起了绿色长城。 15年前,西井子乡沙化面积达到13万亩,占仝乡总面积的41%,其中严重沙化  相似文献   

18.
榆林市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结合部,全市辖12县,总土地面积4.35万平方公里。毛乌素沙地横亘榆林市北部,榆林沙区涵盖7个(区)县,95个乡(镇),总面积2.44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6.1%。经过近50年的植树造林、兴修水利、综合开发,沙区治理取得了巨大成效。截止2003年底,沙区造林保存面积1190万亩,林木覆盖率32.5%,固定、半固定流沙600万亩,沙区治理面积达68.4%。局部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收入大幅增加,区域经济迅速发展。 把防沙治沙和防护林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农业增产,保证粮食安全。一是在沙区建成总长1500公里,造林面积11.7万公顷的长城、北缘、环山、大型防风固沙林带,滩、川、塬、涧地受风沙危害的150万亩农田全部实现林网化。由  相似文献   

19.
<正>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始于1999年,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最大的强农惠农项目。退耕还林的20年,宁夏森林覆盖率由最初的8.4%提高到目前的14.6%,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累计治理面积达到2.37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40%以上;全区沙化土地面积由20年前的1812万亩减少到1686万亩,荒漠化土地面积由4811万亩减少到4184万亩,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沙漠化逆转,连续20年沙化、荒漠化土地"双缩减"。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国植树造林先进单位的赤峰市郊区,建国四十多年来,全郊区人民坚持不懈地开展植树造林,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同建国初期相比,全郊区有林面积由16.7万亩发展到268.4万亩,林木覆盖率由1.7%提高到30%。林业的发展,生态效益,经济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