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于2008和2009年在山东银兴种业有限公司棉花良种试验站进行,比较了 DPC 单独使用与复配剂(DPC+DTA-6)对转基因抗虫棉株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复配剂与 DPC 都能有效的控制转基因抗虫棉国抗12(GK12)和新杂2号(XZ2)的营养生长,降低株高、减小果枝长度,复配剂对株型的控制效果稍弱于 DPC,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二者均能增加铃数,提高铃重和产量,但复配剂在提高产量上具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2.
 2004—2005年在河北吴桥试验站研究了缩节胺单独使用(DPC)与DTA-6 复配使用(DPC+)对转基因抗虫棉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DPC与DPC+均可提高成铃数、铃重和皮棉产量,但DPC+增产效果更明显;两处理对转基因抗虫棉纤维主要品质指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DPC与DTA-6复配对转基因抗虫棉根系功能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价转基因抗虫棉sGK321为供试品种,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了DPC与DTA-6复配对抗虫棉根系功能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与单独应用DPC相比,DPC与DTA-6复配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转基因抗虫棉的根系活力、增强根系合成氨基酸和细胞分裂素的能力、增强根系吸收和运输NO3-的能力。DPC及其与DTA-6的复配剂均降低了根系对Pi和K的吸收及运输,这可能与抗虫棉的Pi,K体内利用效率提高有关。经韧皮部运向根系的蔗糖增加是DPC与DTA-6复配后改善转基因抗虫棉根系功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DPC与DTA-6复配对转基因抗虫棉苗期生长发育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无论浸种还是叶面喷施,与单独使用DPC相比,DPC与DTA6复配在促进转基因抗虫棉幼苗根长和侧根原基增加的同时,显著减弱了DPC对地上部生长的延缓作用,中棉所30下胚轴长度较对照仅缩短3%左右,中棉所30、新棉99B和sGK321的苗期叶面积均相当于对照的93%~94%,这可能与复配调节剂处理后转基因抗虫棉幼苗各部位的IAA浓度较DPC单独处理明显提高有关。DPC与DTA6复配还可显著增加转基因抗虫棉苗期功能叶叶绿体的基粒类囊体垛叠程度,提高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与进展·1(3)DPC与DTA-6复配对转基因抗虫棉苗期生长发育的调控…………田晓莉,谭伟明,李召虎,等1(8)陆地棉中棉所41关键栽培技术研究……………………………………郭香墨,喻树迅,崔金杰,等1(13)泗棉3号理想株型的遗传及分子标记研究……………………………张培通,朱协飞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抗虫棉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分析了9个亲本和36个F1的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的两年资料,估算了转基因抗虫棉各项遗传方差和成对性状间各项遗传效应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产量性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皮棉产量、铃重和衣分都以基因的显性效应为主,而单株铃数是以加性效应为主,单株铃数和衣分还具有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遗传相关分析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相关系数都比较大而且比较接近;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的加性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且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衣分的数值比较大.利用亲本和F1的资料预测了F2基因型值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F2的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的群体平均优势分别为4.0%、5.1%、-1.3%和3.2%,群体超亲优势分别为-7.3%、-6.0%、-4.2%和-0.5%.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抗虫棉DPC化控的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DPC化控时间,次数和用量对转基因抗虫棉开花成铃强度、成铃空间分布及皮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PC化控铃重平均增加0.26-0.37g,蕾期至花铃期化控2—3次,用药量37.5—75.0g/hm^2,使单株成铃数减少1.4—3.2个,导致减产。初花期用30g/hm^2化控1次使产量提高11.6%。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转基因抗虫棉sGK9708与7个常规棉、7个优质棉、8个转Bt基因抗虫棉和6个彩色棉品系分别配制杂交组合,对其性状的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常规棉、优质棉和转基因抗虫棉类型的子棉产量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也起较大作用,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加性效应。(2)彩色棉类型的子棉产量性状以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纤维品质等性状的遗传变异受显性和加性效应共同控制。(3)转基因抗虫棉类型的衣分和铃重具有极显著的显性效应,常规棉类型以加性效应为主导,优质棉和彩色棉类型由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决定。(4)彩色棉类型的子棉产量性状具有负向群体超亲优势,纤维长度和强度具有一定的正向群体超亲优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增广NCⅡ设计,以5个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系)为母本,5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为父本组配的25个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效应、杂种优势及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株高、始果枝高、果枝数和果节数的平均中亲优势较小,但不同组合间差异较大,均符合加性遗传模型。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株铃数、单株皮棉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果枝数与株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铃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果节数与株铃数、衣分和单株皮棉重呈显著正相关。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关联性主要是由果节数与株铃数、铃重的相关引起。研究结果为高品质抗虫棉理想株型性状的选育与调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缩节胺(DPC)化控对黄河流域机采棉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明确合理的化控时期和缩节胺用量原则。以机采棉新品系衡棉HD008为试材,设置3个不同DPC剂量处理。结果表明:DPC显著降低株高和果枝长度,减小果枝夹角和叶片面积,合理化控可有效塑造机采棉理想株型。DPC对产量及产量组分有显著的影响,适量DPC可增加伏桃和秋桃从而增加总铃数,增加铃重和子指,但衣分降低,适量DPC可增加产量。DPC显著提高纤维的断裂比强度,适控可提高纤维的整齐度,其它指标无显著影响。根据机采对棉花农艺性状的要求及棉株生长特点,可在棉花现蕾后开始化控,每10天左右化控一次,根据主茎日生长量控制喷施量,株高日增长量控制在1.5-1.8cm之间,株高控制在75-90cm之内。  相似文献   

11.
对转双价基因(Cry1Ac CpTI)、转单价基因(Cry1Ac)抗虫棉以及常规棉3种基因型棉花光合产物生产和积累分配规律研究表明,3种基因型棉花光合速率峰值均出现在蕾期和花期,但峰值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棉花(单价和双价)花前光合产物积累量降低是生物学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花后光合产物输出率提高是转基因棉花维持产量的主要因素。转基因棉花大量花后光合产物束缚在铃壳中导致转基因棉花铃重较低。在转基因棉花育种中,应加强花前光合产物积累量和花后光合产物棉铃有效利用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转双价基因(CryLAc CpTI)、转单价基因(CryLAc)抗虫棉以及常规棉3种基因型棉花光合产物生产和积累分配规律表明,3种基因型棉花光合速率峰值均出现在蕾期和花期,但峰值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棉花(单价和双价)花前光合产物积累量降低是生物学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花后光合产物输出率提高是转基因棉花维持产量的主要因素。转基因棉花大量花后光合产物束缚在铃壳中导致转基因棉花铃重较低。在转基因棉花育种中应加强花前光合产物积累量和花后光合产物棉铃有效利用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以泗抗1号和泗杂3号为研究材料,于盛花结铃期,应用赤霉酸(GA3)、缩节胺(DPC)涂抹幼铃,探讨其对棉铃Bt毒蛋白表达及氮代谢影响。结果表明,DPC能显著提高花后10d和30d(DPA)棉铃Bt毒蛋白含量,GA3降低10DPA铃壳和子棉中Bt毒白含量,但提高30DPA棉铃Bt毒蛋白含量。DPC提高了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丙酮酸转移酶(GPT)、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GOT)活性并增加了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及全氮含量,GA3处理则降低了10DPA铃壳、棉子中上述酶活性和物质含量。相关分析表明,棉铃中Bt毒蛋白含量与NR、GPT和GO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1=0.8776**,r2=0.7172**,r3=0.7028**)。可见,转Bt基因抗虫棉开花后应用DPC或GA3可提高充实期棉铃,能促进棉铃氮代谢水平,从而促进Bt毒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转双价基因(Cry1Ac CpTI)、转单价基因(Cry1Ac)抗虫棉以及常规棉三种基因型棉花光合产物生产和积累分配规律表明,三种基因型棉花光合速率峰值均出现在蕾期和花期,但峰值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棉花(单价和双价)花前光合产物积累量降低是生物学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花后光合产物输出率提高是转基因棉花维持产量的主要因素。转基因棉花大量花后光合产物束缚在铃壳中导致转基因棉花铃重较低。在转基因棉花育种中应加强花前光合产物积累量和花后光合产物棉铃有效利用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种子盐引发对转基因抗虫棉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2个转基因抗虫陆地棉品种为材料,以其遗传背景品种为对照,研究种子引发对转基因抗虫棉在NaCl胁迫条件下的种子萌发和田间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0.5%的NaCl处理显著地降低陆地棉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其中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中棉所41和浙905)的种子萌发和田间出苗率差于遗传背景亲本(中棉所23)。种子盐引发处理可以有效地缓解NaCl的胁迫作用,显著地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显著地提高棉花种子的耐盐性。种子盐引发处理对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效果优于非转基因抗虫棉的背景品种。引发剂种类对于其耐盐性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以K2SO4的效果更好,且引发剂的浓度与引发时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作效应,高浓度引发剂的处理时间宜短,而低浓度引发剂的处理时间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育苗移栽高产栽培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充分发挥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的产量潜力,2001-2002年在扬州大学江苏省重点栽培生理实验室和江苏主要棉花产区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中棉所29、鲁棉研15在育苗移栽种植方式下,和不同的密度和氮钾肥料运筹下群体果节量、成铃特点、铃重和产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通过适当降低密度,保持在30 0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滴灌量变化对化学打顶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田间自然条件下,以人工打顶作为对照,选用氟节胺复配型和缩节胺复配型两种打顶剂,分别设3种不同滴灌量,通过测定不同处理棉花农艺性状、机采前脱叶效果及产量变化,分析不同滴灌量条件下棉花化学打顶株型变化及产量效应。【结果】打顶处理与滴灌量处理对棉花株高及果枝长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其中化学打顶×中滴灌量组合较化学打顶×高滴灌量组合株高平均降低6%,果枝长平均变短12%,产量差异不大;而较化学打顶×低滴灌量组合株高增加13%,果枝长平均增加14%,籽棉产量却增加7%。化学打顶与人工打顶之间脱叶率及杂叶率无显著差异,而较低的滴灌量可以加快化学打顶棉花的脱叶进程。与人工打顶相比,化学打顶虽显著降低了上部果枝铃重,但对衣分及产量无显著影响。【结论】喷施打顶剂后的2次灌水控制在中滴灌量(32 m3·667 m~(-2)),不仅可以调节化学打顶棉花的株型和脱叶进程,还可以在不降低籽棉产量的同时减少滴灌量,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双价抗虫棉中棉所41丰产稳产性及其简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2003年在关中东部和中部进行了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鉴选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结果表明,中棉所41具有较好的株型结构,果枝节位较高,果枝第1、2间节长度较长,株高、果枝、果节和叶片空间分布较为合理,利于增强近主茎中心空间通风透光性。中棉所41成铃集中,铃重衣分高,早熟性好,对关中棉区生态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比33B增产9%~39.8%,具有常年能高产,灾年少减产的丰产稳产性。同时,提出中棉所41促早简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国抗 2 2号 (原名 GK2 2 )是由南通创世纪转基因种业有限公司 (原江苏省转基因抗虫棉选育课题组 )承提国家“86 3”计划 ,从“86 3”转基因材料中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 ,于 2 0 0 0年 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南通市组织的品种审定 ,是江苏省第一个通过品种审定的转基因常规抗虫棉品种。1 产量表现国抗 2 2号在 1998、1999年全国抗虫棉联试中 ,亩产籽棉 2 0 7.31kg、皮棉 80 .9kg,分别比对照泗棉 3号增产 8.4 2 %和 1.4 4 %。 2 0 0 0年度生产试验中 ,亩产籽棉 2 4 3.34kg、…  相似文献   

20.
抗虫基因导入对棉花形态、产量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棉花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和生理特性三个方面较系统地研究了抗虫基因导入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单株结铃数、成铃率高于其受体品种;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铃重、衣分低于受体品种。还在棉花不同发育时期对其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在7月8日以前,转基因抗虫棉的光合强度和叶绿素含量低于其受体品种,从7月8日以后,转基因抗虫棉的光合强度和叶绿素含量高于其受体品种。研究还表明,转基因抗虫棉抗环境胁迫能力差,容易早衰。全生育期内,转基因抗虫棉MDA 含量均高于其相应的受体品种,SOD、POD 和CAT酶活性均比其受体品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