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究不同品种玉米的饲料加工特性,试验采集了全国7个省区69个玉米样品,共53个品种,分别测定了其营养成分及粉碎过两种筛片(孔径1.5 mm和2.0 mm)的物理特性、热特性和糊化特性。并分析了不同品种指标的变异系数及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玉米营养成分、物理特性、热特性及糊化特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玉米的糊化特性较玉米的营养成分、物理特性、热特性变异系数大。粉碎粒度对玉米的物理特性、糊化特性及热特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粉碎粒度为1.5 mm与粉碎粒度为2.0 mm的玉米粉样品的平均粒径、颗粒表面积、休止角和摩擦系数的差异是显著的(P0.05)。其中,粉碎粒度为1.5 mm的比粉碎粒度为2.0 mm的玉米粉样品的平均粒径小,而粉碎粒度为1.5 mm的比粉碎粒度为2.0 mm的玉米粉样品的颗粒表面积、休止角与摩擦系数要大。每个温度值下,粉碎粒度为1.5 mm的比热均值均比粉碎粒度为2.0 mm的玉米粉样品的比热均值显著小(P0.05)。粉碎过1.5 mm筛片孔径的玉米粉样品黏度参数值明显高于2.0 mm的(P0.05),可见粉碎粒度对玉米粉的黏度特性的影响较大,且粉碎粒度越大,淀粉越难糊化。文中玉米的营养成分、物理特性、糊化特性及热特性可对饲料加工过程中清选、粉碎、配料、混合、调质、制粒、冷却工艺参数优化以及颗粒料成型特性与适口性的预测和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不同品种大麦的饲料加工特性,文章采集了13个品种的大麦样品。测定了其营养成分及粉碎后(筛片孔径1.5 mm和2.0 mm)的物理特性、热特性和黏度特性。并分析了不同品种指标的变异系数及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大麦营养成分物理特性、热特性、黏度特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不同品种大麦营养成分差异显著。粉碎粒度对各样品除粉碎特性以外的物理特性指标影响并不明显。大麦样品的比热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各温度点基本处于中等变异,差异并不显著。过1.5 mm筛片孔径的大麦粉黏度参数值明显高于2.0 mm的,可见粉碎粒度对大麦粉的黏度特性的影响较大,且粉碎粒度越大淀粉越难以糊化。文章数据及结论可为饲料加工过程中粉碎、调质、制粒、冷却等加工工艺参数优化,以及颗粒饲料成型特性的预测与产品质量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小麦的饲料加工特性,采集了全国不同地区的59个小麦样品,共51个小麦品种,并逐一测定了每个样品的营养组分及粉碎过两种筛片(1.5 mm和2.0 mm)后的物理特性、热特性和糊化特性。文中分析了不同品种小麦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麦在营养组分、物理特性、热特性及糊化特性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糊化特性的差异最为显著。粉碎粒度对饲料原料的加工特性有重要影响。试验表明,小麦的粉碎粒度对其物理特性、热特性及糊化特性均有影响。粉碎粒度为1.5 mm和粉碎粒度为2.0 mm的小麦样品在平均粒径、颗粒表面积、休止角、热导率、摩擦系数上均有显著差异(P0.01)。粉碎粒度为1.5 mm的小麦比粉碎粒度为2.0 mm的小麦平均粒径小,但颗粒表面积更大。小麦的粉碎粒度越小,其休止角和摩擦系数越大。在每个温度值下,粉碎粒度为2.0 mm的小麦比热均显著(P0.05)比粉碎粒度为1.5 mm的小麦比热小。粉碎粒度为2.0 mm的小麦各黏度参数明显低于粉碎粒度为1.5 mm的小麦(P0.01),说明粉碎粒度对小麦糊化的影响较大。实验测定的不同品种小麦的营养组分、物理特性、热特性及糊化特性参数是饲料加工工艺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可以为饲料加工的各个环节的工艺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包括原料清选、粉碎、混合、配料、制粒、调质、冷却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不同品种豆粕的饲料加工物理特性,建立豆粕饲料加工特性的数据库,文章采集了来自全国12个省(直辖市)共计44个不同品种的豆粕样品,对其常规成分、容重以及粉碎过两种筛孔(Φ1.5 mm和Φ2.0 mm)的粉料的含水率、容重、粉碎粒度、休止角、滑动摩擦系数和导热率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品种的豆粕样品各指标的变异系数(C.V.)及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豆粕常规成分、物理性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常规成分中,粗蛋白质和粗灰分的变异程度较小(C.V.5%),而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C.V.均超过15%,表现为强变异;不同品种的豆粕粉碎过同一筛孔的粉碎粒度、休止角和滑动摩擦系数差异很大,粉碎后的豆粕粉样品平均含水率相对于粉碎前降低了约1.1%;粉碎过1.5 mm筛孔的粉料粉碎粒度显著低于2.0 mm的(P0.05),但前者的导热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而其余四项指标的差异不显著(P0.05)。文章中的基础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对饲料厂豆粕品种的采购、仓储及粉碎、调质制粒、冷却等加工过程中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不同品种乳清粉的饲料加工特性,文章在全国各地17家饲料生产企业采集了21个乳清粉样品,样品分别来自美国、丹麦、荷兰、加拿大等不同国家的食品乳品生产企业。其中低蛋白乳清粉样品13个,中蛋白乳清粉样品3个,高蛋白乳清粉样品5个。文中分别测定了乳清粉样品的营养成分、物理特性及其热特性,并分析了不同品种样品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及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不同国家不同企业生产的乳清粉样品营养成分、物理特性及热特性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各营养成分变异程度较高,而物理特性变异程度较小。乳清粉样品的比热值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在各个温度点基本处于中等变异程度。乳清粉样品的比热值与蛋白含量和水分含量的相关性都偏低(P0.05)。文中数据及结论可指导乳清粉作为饲料原料在饲料配方中发挥相应作用,为饲料加工过程如调质、制粒、冷却的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探究玉米-小麦组合粉碎对粉碎能耗及粉碎样品粒度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用配有Φ1.5、Φ2.0 mm和Φ2.5 mm孔径筛片的万能粉碎机对5种不同配比组合的玉米-小麦进行粉碎,测定粉碎过程能耗和样品的粉碎粒度。结果表明:玉米-小麦组合粉碎能耗受粉碎机筛片孔径、玉米-小麦配比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且在同一孔径筛片下,玉米-小麦配比对组合粉碎能耗有显著影响(P0.05);玉米-小麦组合粉碎样品的平均粒径主要由筛片孔径的大小决定,原料的种类及配比对其影响较小;相较于单一品种原料粉碎,玉米和小麦在特定筛孔和配比下的组合粉碎表现出节能效果,当玉米-小麦配比为0.75.0.25时节能效果最佳。文章通过分析饲料原料组合粉碎能耗及粉碎粒度,为饲料粉碎加工的高效低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研究粉碎机筛片孔径对玉米、小麦、大麦、高粱、小麦麸、木薯渣和甜菜渣7种主要能量饲料粉碎粒度及分布规律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选用配有Φ1.5、Φ2.0 mm和Φ2.5 mm孔径筛片的万能粉碎机对7种能量饲料进行粉碎,测定和计算几何平均粒径和几何标准差,并检验粉碎样品粒度分布的正态性。结果表明:饲料粉碎样品的平均粒径受粉碎机筛片孔径显著影响(P<0.05),且随筛片孔径的增大线性增加;粉碎机筛片孔径对饲料粉碎均匀度有显著影响(P<0.05),玉米和高粱的粉碎均匀度优于其他5种能量饲料;并不是所有的粉碎样品粒度分布都服从正态分布,受饲料种类和筛片孔径两个因素共同影响。文章通过分析主要能量饲料粉碎特性的差异性,为饲料粉碎加工的精准高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大麦的黏度特性,文章采集了12个品种的大麦样品,测定了大麦籽粒的营养成分、容重及两种粉碎粒度的大麦粉(粉碎筛片孔径:1.5和2.0 mm)的RVA黏度值(峰值黏度、低谷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分析了不同品种间理化指标的差异显著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大麦,营养成分、容重和粉碎粒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过2.0 mm孔径的大麦粉样品黏度值和变异系数明显低于1.5 mm的。5个黏度参数均与粉碎粒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粗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衰减值、最终黏度和回生值还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基于所测定的理化指标,将12个大麦品种分为4个类群,以指导饲料厂进行原料选购。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同一配方下,玉米不同粉碎粒度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和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1.5/2.0、2.0/2.0、2.0/2.5、2.5/2.5、2.5/3.0和3.0/3.0 mm孔径的筛片对玉米进行粉碎,分别得到几何平均粒径为303.91、346.08、356.81、358.51、373.29和387.70μm的玉米原料,采用同一配方和相同的加工参数(其他原料粉碎筛片孔径2.0 mm,制粒调质温度80℃、模孔直径3.0 mm、长径比9∶1)加工成含不同粉碎粒度玉米的饲粮。选取108头平均体重为(62.68±5.59)kg的"杜×长×大"杂交猪,随机置于6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分别饲喂含不同粉碎粒度玉米的饲粮,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大,粉碎能耗从9.02 k W·h/t降低到6.86 k W·h/t,制粒能耗从19.06 k W·h/t升高到22.30 k W·h/t;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随玉米粉碎粒度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2.5/2.5 mm组最高,且显著高于1.5/2.0 mm组(P0.05);颗粒硬度2.5/3.0、3.0/3.0 mm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粉碎粒度的增加饲粮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降低,其中1.5/2.0和3.0/3.0 mm组分别为84.43%和80.62%,后者比前者降低了4.5%,且差异显著(P0.05);随玉米粉碎粒度的增加饲粮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且1.5/2.0 mm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为86.14%,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各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5/2.5 mm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但与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本试验结果,建议育肥猪饲粮玉米粉碎粒度采用2.5/2.5 mm筛片孔径。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索茶籽粕等新型饲料作为反刍动物饲料的可能性,研究豆粕、油茶籽粕等6种饼粕类饲料的瘤胃降解特性及样品粉碎粒度对其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以3只安装永久性瘘管的小尾寒羊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测定2.5 mm和0.45 mm 2种粉碎粒度的豆粕、棉籽粕、菜籽粕、棕榈仁粕、茶籽粕和油茶籽粕的有机物(OM)和粗蛋白质(CP)瘤胃降解特性。结果表明:2.5 mm粉碎粒度下,豆粕OM和CP的有效降解率分别为51.98%和56.37%,显著高于其余5种原料(P0.05);油茶籽粕和茶籽粕CP的有效降解率仅次于豆粕(P0.05);棕榈仁粕的各营养成分瘤胃降解率均为最低;粒度为0.45 mm饼粕饲料的瘤胃有效降解率均高于粒度为2.5 mm饼粕饲料(P0.05);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的能氮负平衡程度较大;棕榈仁粕、茶籽粕和油茶籽粕的能氮平衡负平衡程度小。从瘤胃降解特性来看,豆粕OM的瘤胃降解率最高,茶籽粕和油茶籽粕CP的瘤胃降解率较高,棕榈仁粕各营养成分瘤胃降解率较低,过瘤胃率较高,瘤胃降解氮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王成 《饲料广角》2014,(12):43-44
<正>DDGS是玉米深加工生产酒精(包括食用酒精、工业酒精、燃料乙醇)的副产物。随着人们对DDGS的了解越来越多,饲料企业越来越重视它的研究和使用。在国外,玉米DDGS饲料基本上来自于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工厂。在美国,大量来自玉米干粉酿酒的酒糟成为饲料配方的焦点。由于DDGS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谷物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并且还融入了糖化曲和酵母的营养成分和活性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玉米品种、储存时间和条件、粉碎机筛片直径对陈玉米粉碎粒度的影响,试验采集了国库储存不同年份的29个陈玉米样品、19个东北单一品种陈玉米样品,以及不同储存温度的玉米,通过孔径为3.60 mm和6.00 mm的筛片进行粉碎,采用筛分法测定粒度。结果表明:(1)不同储存时间的国库玉米粉碎粒度随储存时间的延长成波动变化,但无显著差异(P0.05);(2)储存在相对温度低的玉米粉碎粒度高于储存在相对温度高的玉米;(3)粉碎粒度与玉米粗蛋白质、粗脂肪、总淀粉和粗纤维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但与玉米NDF、ADF含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P0.05);(4)筛片孔径显著影响陈玉米粉碎粒度(P0.01),相对于3.60 mm孔径的筛片,使用6.00 mm孔径筛片粉碎玉米能大幅度提高颗粒度大于2 000μm玉米颗粒的比例(几乎提高8倍),并降低颗粒度小于850μm玉米颗粒的比例。由此可知,长时间储存和高温储存导致玉米脆性增加、粉碎粒度变小,提高粉碎机筛片直径可以增加陈玉米的粉碎粒度。  相似文献   

13.
玉米脱水酒精糟及其可溶物(DDGS)是以玉米为主要原料发酵制造酒精的过程中对酒糟进行加工处理之后得到的副产品。DDGS的许多营养成分含量都比玉米丰富,是新型优质的蛋白饲料原料,对DDGS进行合理的利用,能够降低饲料成本。1营养特性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粉碎粒度对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以及肉鸡不同粉碎粒度饲粮对不同生长阶段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864只1日龄白羽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进行为期42 d的饲养试验,分为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2个阶段。前、后期饲粮分别采用1.5、2.0和2.5 mm筛片孔径进行粉碎,每个筛片孔径设4个重复。前期设3个组,1.5 mm组设24个重复,2.0 mm组设16个重复,2.5 mm组设8个重复;后期设6个组,将前期1.5 mm组平均分为3个组,2.0 mm组平均分为2个组,2.5 mm组不变,每组8个重复。结果表明:1)饲料的几何平均粒径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2.5 mm组的几何平均粒径显著大于1.5和2.0 mm组(P0.05);颗粒耐久性指数(PDI)、颗粒硬度和淀粉糊化度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加而降低,其中1.5 mm组的PDI和颗粒硬度显著大于2.0和2.5 mm组(P0.05);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加,各组饲料的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2)1~21日龄时,2.0 mm组的21日龄平均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为最高。22~42日龄时,前期2.0 mm、后期2.5 mm组的42日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前期1.5 mm、后期2.5 mm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综合以上结果,前期2.0 mm、后期2.5 mm组的生长性能最好。所以,肉鸡前期饲粮采用筛片孔径为2.0 mm、后期饲粮采用筛片孔径为2.5 mm进行粉碎,生长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玉米粉的热物理特性参数,收集不同品种玉米,过1.5 mm和2.0 mm筛片粉碎后,分析其营养组成、粉料容重、平均粒径和热物理特性参数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粉的比热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同品种玉米粉的比热差异并不显著。在25℃时,粉碎时过1.5 mm和2.0 mm筛片玉米粉的比热平均值为2 069.9、1 960.3 J/(kg·K),热传导系数平均值为0.090 1、0.084 0 W/(m·K),热扩散系数平均值为0.080 3、0.076 1 m2·s-1·10-6。相关性分析表明:热传导系数与粗淀粉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48*),与粗脂肪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763*);热扩散系数与粗淀粉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10*),与粗脂肪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773**),与粉料容重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756*)。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粉碎粒度的饲料对滤袋法测定饲料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不溶蛋白(NDIP)及酸性洗涤不溶蛋白(ADIP)含量的影响。采集黑龙江、河南及河北3个省的30个不同种类的饲料样品,分为5类(干草类饲料、农副产品类饲料、青贮类饲料、糟渣类饲料和饼粕类饲料),各类饲料分别粉碎为2个处理长度,粗粉碎组为2.00 mm,细粉碎组为0.45 mm(过40目分析筛),测定各样品的NDF、ADF、NDIP和ADIP含量。结果显示:1)粗粉碎组和细粉碎组的干草类饲料、饼粕类饲料NDF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2组间干草类饲料、青贮类饲料ADF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糟渣类饲料、饼粕类饲料ADF含量差异显著(P<0.05)。粗粉碎组饲料的NDF和ADF含量普遍高于细粉碎组。2)粗粉碎组和细粉碎组的NDIP含量除青贮类饲料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几类饲料的NDIP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2组间各类饲料的ADIP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采用滤袋法测定不同粉碎粒度的饲料NDF和ADF含量差异较大,建议采用2.00 mm的粉碎粒度进行测定;采用滤袋法测定不同粉碎粒度的饲料NDIP和ADIP含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7.
将同一饲料样品按4分法缩分为3份,1份按GB/T6432-94制备样品,另2份过20目和40目筛片粉碎制备样品,按姜懋武提出的改进方法测定粗蛋白(CP),研究样品的粉碎粒度对CP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粉碎粒度制备样品测定的CP结果,不同饲料样品间没有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在测定的11个样品中,只有3个样品(仔猪前期颗粒料、生长育肥猪浓缩料和肉用仔鸡后期颗粒料)的CP测定值不受粉碎粒度变化的影响(P〉0.05),其他8个样品的CP测定值均受饲料粉碎粒度的影响(P〈0.05或P〈0.01),但不同品种间表现的规律不尽相同。玉米、小麦和大豆等籽实类饲料原料,除玉米20目和40目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不同粉碎粒度间均表现出差异极显著。饼粕类饲料原料中,豆粕与棉粕60目组极显著高于20目和40目组,20目和40目组间差异不显著;花生粕与菜粕20目组显著高于40目和60目组。肉用仔鸡后期浓缩料40目和60目极显著高于20目,40目和60目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玉米DDGS的品质控制与掺假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DGS是国内外饲料生产企业广泛应用的一种重要蛋白饲料原料,由于加工工艺的不同或掺假现象的普遍等原因,造成DDGS质量变异很大,饲料企业品控人员如何掌握玉米DDGS质量控制要点,全面正确判断其品质之优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饲料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选取216只46周龄健康海兰灰蛋鸡,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将玉米、豆粕分别用4.50、6.00、8.00 mm孔径筛片粉碎,两两交互后配制饲粮。将配制的饲粮饲喂海兰灰蛋鸡7周,研究不同饲料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粒度和豆粕粒度及其交互作用对日采食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玉米粒度对体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日产蛋率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豆粕粒度对日产蛋率、料蛋比和体增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玉米粒度和豆粕粒度的交互作用对日产蛋率、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体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粉碎粒度对蛋重、蛋形指数、蛋比重、哈氏单位、蛋黄指数和蛋壳厚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最适蛋鸡生产的饲料粒度为玉米粉碎后通过8.00 mm筛孔,豆粕粉碎后通过4.50 mm筛孔。  相似文献   

20.
选择48头25日龄断奶、平均体重(7.95±0.14)kg的三元杂交猪(DLY),按性别、窝别相同原则随机分3个处理,每处理8重复,每重复2头猪,试验期28 d,研究饲料在不同粉碎粒度情况下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将玉米、豆粕分别用1.5、1.2、0.8 mm孔径筛片粉碎,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体外消化法测定不同粉碎物蛋白质的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同一物料在3种孔径筛片粉碎下的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粉碎粒度饲料对乳猪的日增重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乳猪的饲料增重比在试验前期和全期,随原料粉碎粒度减小而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乳猪的日采食在试验后期有随粉碎粒度降低而降低的趋势。表明原料粉碎粒度的降低,对乳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无显著影响,但有降低饲料增重比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