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江西井冈山地区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76株放线菌,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出菌株S15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有强抑制作用,该菌培养滤液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大豆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香蕉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等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也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拮抗谱较宽。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S15被鉴定为链霉菌属波卓链霉菌Streptomyces bottropensis。  相似文献   

2.
西藏色季拉山土壤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稀释平板倾注法从西藏色季拉山22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各种放线菌菌株120株。以水稻稻瘟病菌、立枯丝核菌、棉花枯萎菌、烟草赤星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对峙培养法共获得对植物病原真菌抑菌圈直径>15 mm的菌株7株。将这7株放线菌菌株进行液体发酵试验,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各个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菌株2152无论是活体还是其发酵液对4种供试病原菌均表现强烈的抑菌效果,发酵滤液稀释10倍后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率达78.6%。  相似文献   

3.
土壤中拮抗放线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稀释分离法从辽宁省不同地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放线菌336株。以番茄灰霉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放线菌L6,O5,S2,T7,A10 5个菌株,其抑菌带宽度在10.3~13.3 mm,占分离到放线菌总数的1.49%。进一步测定5个菌株发酵产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S2菌株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23.9 mm。S2菌株对水稻恶苗病菌、小麦根腐病菌、烟草赤星病菌、黄瓜黑星病菌、棉花炭疽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55.7%~87.7%。  相似文献   

4.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YL001(简称YL001)和伯氏致病杆菌Xenorhabdusbovienii YL002(简称YL002)是分别从陕西杨凌土壤中筛选的2株昆虫病原线虫体内分离鉴定获得的共生菌。对这2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及其无菌滤液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菌株对供试的14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病原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YL001发酵液对烟草赤星菌、番茄早疫菌、辣椒疫霉菌、南瓜枯萎菌、黄瓜炭疽菌和稻瘟菌,YL002发酵液对辣椒疫霉菌、黄瓜炭疽菌、稻瘟菌和小麦纹枯菌的抑制率均在75%-100%;无菌滤液仅对辣椒疫霉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6.65和15.19 mL/L;YL001和YL002发酵液及其无菌滤液均对水稻白叶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较弱。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种子用YL001和YL002发酵液处理后,对辣椒疫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0.6%和73.2%;100 mL/L发酵液处理土壤后,对辣椒疫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8.72%和74.34%。  相似文献   

5.
凤县几种野生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选择性培养基从采自凤县的12种野生植物中分离获得15种放线菌.非寄主作物定殖试验表明分离所获放线菌不仅能够定殖在不同植物体内,而且能定殖在植物的不同部位,具有内生性;皿内拮抗试验结果表明,15株内生放线菌中有2株对5种供试靶标真菌(梨状毛霉菌、西瓜枯萎菌、番茄灰霉菌、粉红聚端孢、苹果炭疽菌)有明显拮抗活性,其中Am3对灰葡萄孢菌抑制率达89.0%.Am5对西瓜枯萎病菌抑制率达81.0%;2株内生放线菌的发酵液对供试靶标真菌也有明显抑制作用,菌体残渣提取物的拮抗活性明显高于发酵滤液提取物.温室番茄、黄瓜防病促生实验结果显示菌株Am3、Am5有较好的防病促生作用,其中经Am3处理过的番茄植株干重比对照植株干重增加120%,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达68.9%.  相似文献   

6.
从杨凌大寨乡采来的土壤中分离到142株芽孢杆菌,经过皿内对峙初筛和无菌发酵滤液复筛得到一株对稻瘟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梨黑星病菌,烟草赤星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均具有强颉颃作用的芽孢杆菌B-Q2.单孢颉颃性筛选表明B-Q2-7的抑菌活性最强,对稻瘟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7.4%和90.6%.盆栽实验结果显示B-Q2-7无菌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10倍液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89.6%和80.4%.抑菌机理研究表明,B-Q2-7代谢产物对梨黑星和番茄灰霉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在稀释10倍时的抑制萌发率分别达到95.9%和100%;显微观察到被B-Q2-7抑制的病原真菌菌丝大部分扭曲、肿大、畸形,出现膨大的泡囊.  相似文献   

7.
拮抗放线菌LJ50和MJ52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采用常规方法从3种蔬菜地土壤中筛选出2株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LJ50和MJ52,通过传统的形态特征和部分生理生化测定,这2株拮抗放线菌属链霉菌属的白孢类群.离体条件下这2株拈抗放线菌的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黄瓜炭疽病菌、棉花立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等8种病原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南昌地区不同土质中采得约300份土样,用平板分离法筛选得到8株放线菌,经分类鉴定,其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与紫黑吸水链霉菌形似,命名为紫黑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ceoniger-hygroscopticus。用其发酵液对果蔬病原真菌-青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番茄灰病菌Botrytis cinerea,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cumerinum,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ualis,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等进行拮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有2株菌株的发酵液对青椒疫霉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株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1株对番茄灰霉病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水稻纹枯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与生防潜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平皿对峙培养法从165株水稻根围放线菌菌株中,筛选得到18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有显著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通过测定拮抗菌株抗菌谱、拮抗酶活及发酵滤液的抑菌活力,结果表明,拮抗菌株的抑菌谱较广,其中21号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活性最强,其发酵滤液在稀释10倍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力达46.21%,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6株野生植物内生放线菌防病促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寻找具有内生习性的植病生防放线菌,从采自秦岭的14种野生植物中分离得到29株内生放线菌,对其进行了皿内拮抗试验、发酵液抑菌试验和温室防病促生试验。结果发现,有6株菌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活性,其中菌株SF1对粉红聚端孢、SF4对苹果炭疽菌、SF20对灰葡萄孢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菌株SG2的代谢产物具有很高的抑菌活性,其发酵滤液对茄链格孢的抑菌圈直径达到35 mm;菌株SG2对温室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9.72%,菌株SF4对黄瓜白粉病的温室防效达到89.61%,菌株SF20对番茄和黄瓜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可见,从野生植物中分离具有内生习性和抑菌作用的放线菌,直接用于生物防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杯碟法研究了放线菌菌株的抑菌活性。研究发现,4期菌株SY-5无论是活体还是发酵液对6种供试病原菌均表现出强烈的抑菌效果,发酵滤液稀释10倍后对玉米弯孢病菌的抑制率达81.8%。  相似文献   

12.
连翘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DA培养基从连翘茎、叶中分离到19株内生真菌,对其分别进行液体培养,将发酵产物中的发酵液用高压蒸汽湿热灭菌,菌丝体晾干研磨后用丙酮提取。用发酵处理液和丙酮粗提物采用生长速率法对一些植物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抑菌率在50%以上的活性菌株,发酵液组中有1株(5.26%),菌丝体组中有13株(81.25%),表明其抑菌活性成分主要为胞内代谢产物(存在于菌丝体粗提物中)。筛选出2株抗菌谱较广的内生真菌(J4和J8),其中J8对9种病原真菌抑菌活性较强,J4对6种病原真菌抑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链霉菌Streptomyces tz92发酵液的抗真菌谱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菌株Streptomyces tz92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等31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圈直径在20mm以上,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52.45 mm;发酵液中的抗菌物质对温度变化、光照、紫外光以及在碱性条件下都比较稳定,但在强酸环境中不稳定;菌株Streptomyces tz92连续传接10代,抑菌活性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14.
陆伟东  田雪莲  卯霞  丁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04-21705,21799
[目的]从大叶黄杨中找到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PDA双抗培养基从大叶黄杨茎和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对其分别进行液体培养,将发酵后所得的发酵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处理,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株,用纸片法对分离的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从大叶黄杨茎和叶中分离得到28株内生真菌,其中有21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粗提物对指示菌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占总分离菌株的75%。[结论]大叶黄杨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存在着丰富的天然活性抑菌物质,可为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15.
以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菊芋菌核菌(Jerusalem artichoke Sclerotium)、油菜菌核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蚕豆根腐菌(Fusarium solani)及豌豆根腐菌(Aphaomyces euteiches Dreehsler)等6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株,采用滤纸片法对植物病原菌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为了获得对这几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较高抑制作用的嗜盐菌菌株,对供试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及发酵液的活性筛选.经滤纸片法测定,青海盐湖嗜盐菌菌株对辣椒疫霉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并用最小抑制浓度法(MIC)测定了嗜盐菌提取物对辣椒疫霉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9~12 mg/mL.  相似文献   

16.
韩洁  赵杰宏 《西北农业学报》2010,19(10):112-115
为了从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篦子三尖杉中分离、筛选产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的内生真菌,通过分离培养,获得20株培养性状不同的菌株,皆未发现产孢结构。PDA液体发酵后提取和浓缩各菌株的总生物碱成分,HPLC分析发现,菌株12号和20号在HHT保留时间(2.532 min)上有显著吸收峰,保留时间分别为2.493和2.563 min。初步表明,该菌株具有HHT生产能力,可为深入研究微生物源药用活性成分HHT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对文心兰(Oncidium hybridum)炭疽病具有生物防治潜力的菌株,前期从健康文心兰"博大1号"叶片中分离得到1株内生菌株WB75,通过平板对峙法和发酵液抑菌性判定该菌具有防治炭疽病的生防潜力.平板对峙结果表明,菌株WB75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率为58.79%.菌株WB75的发酵原液和高温处理后的发酵液对胶...  相似文献   

18.
放线菌WZ162菌株发酵液抗香蕉枯萎病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线菌WZ162菌株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对其发酵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WZ162菌株的发酵液在温度低于80℃的条件下热稳定性良好;在自然光照及紫外照射条件下稳定,发酵液不发生分解或化学结构上的改变;在酸性条件下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率在24.92%-34.73%之间,在碱性条件下抑菌率在11.21%-25.39%之间,发酵液在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比在碱性条件下的好;pH为1-12的发酵液经不同时间的100℃水浴处理后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未经水浴加热处理的,其中pH为1时的发酵液稳定性比在其他pH条件下的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药源植物檀香紫檀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抗菌活性,为寻找新型抗菌活性物质提供参考。【方法】从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园采集3株健康檀香紫檀的根、茎、叶组织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其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檀香紫檀内生真菌进行分类和鉴定;分别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代表性内生真菌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26003、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44102、痢疾杆菌(Shigella dysenteriae)CMCC51252、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CMCC50115、白色念珠菌(C.albicans)ATCC10231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MCC98003的抗菌活性。【结果】从450块檀香紫檀组织中共分离到337株内生真菌,其中来自叶172株、茎66株、根99株,隶属15个属。叶部内生真菌的相对分离率和定殖率最高,均为79.63%;叶部、根部和茎部的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2、0.93和0.64,三者间差异显著(P< 0.05)。木霉属(Trichoderma sp.)为根部优势属,相对分离率为28.28%;青霉属(Penicillium sp.)为茎部和叶部的优势属,相对分离率分别为46.97%和52.91%。45株代表性内生真菌发酵液抗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有16株内生真菌(35.5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和痢疾杆菌具有抑菌活性;36株(80.00%)对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具有抑菌活性;有15株(33.33%)对6种测试细菌和真菌均具抑制活性,其中菌株L9(Colletotrichum sp.)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最好,对黑曲霉抑制活性达67.35%,对其余5种测试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0 mm。【结论】檀香紫檀内生真菌类群分布具有一定的器官组织特异性,物种多样性较丰富,且蕴含有较高比例的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菌株,可为新型抗菌活性物质的筛选与开发提供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