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醉马草中毒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动物醉马草中毒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醉马草是禾本科芨芨草属多年生丛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阿拉善左旗贺兰山山脉附近的4个苏木(镇)的草场上,分布面积迭13.05万hm^2,占可利用草场的1.3%。近几年来骆驼、马、羊等动物采食后引起中毒,经采用注射维生素B1,灌服高度白酒等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将醉马草粉碎后加入“F、Z、C”解毒散可有效预防动物“疯草”中毒病。  相似文献   

4.
醉马草饲喂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醉马草干划对阿勒泰同岁抽羊进行饲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绵羊可以逐步习惯采食含醉马草的混合饲料,无明显中毒迹象,且体重有增加的趋势,说明碎马草干草可作为饲养草饲用。  相似文献   

5.
醉马草化学成分预试及毒性部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春秋两季醉马草样品作为试验材料,粉剂样品分别做系统预试验比较所含主要成分种类和数量上的差异,并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了2种材料的生物碱和黄酮含量;分别用不同极性溶剂制作的悬浮液,做毒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春季材料含的生物碱类成分远远超过秋季材料,而秋季材料所含的黄酮类成分远远超过春季材料;毒理试验表明,毒性成分主要集中在春季材料的950 mL/L乙醇提取部分。  相似文献   

6.
醉马草中毒多发生于从外地引进的畜群中,因当地家畜都能识别而拒绝采食,因此很少发生中毒.2002年7月,我镇从内蒙古引进100只绒山羊,62只因误食醉马草而中毒.笔者采用绿豆银花解毒汤治疗,除1只死亡外,其余61只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7.
李文  郭茂森 《新疆畜牧业》2010,(11):41-41,40
醉马草是禾本科芨芨草属多年生丛生草本植物,非本地家畜极易误食该毒草从而引起中毒,本人通过对引进的新疆褐牛醉马草中毒的病史调查、临床诊断及病例剖检提出相关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给努比亚山羊一次灌服150、37.5和5mg/kg涕灭威后5-180分钟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每天灌服0.5-0.1mg/kg,5-40天山羊死亡。临床上出现神经症状则预示着羊快要死亡。文中描述了病理学、血液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检测羊胎盘提取物(GPE)及其复方制剂(GPP)的安全性,试验对200只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30 d饲喂试验。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各试验组小鼠采食、排便无异常,器官无病变。在30 d饲喂试验中,各试验组小鼠饲料利用率、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小鼠内脏器官检查无病变,病理组织学检查无异常;但GPPⅡ单倍剂量组小鼠脾脏重显著高于对照组与高倍剂量组(P<0.05),并且GPPⅡ单倍剂量组小鼠脾脏重与体重比值与对照组、GPE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羊胎盘提取物及其复方制剂对动物无毒副作用,复方制剂对动物免疫器官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6年6月28日,在祁丰藏族乡腰泉村草场上发生了一起以精神沉郁,口吐自沫,步态不稳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临床症状与病史调查,诊断为醉马草中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我国醉马草的几种病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春杰  高嘉卉  马斌 《草业科学》2003,20(11):51-53
对我国醉马草的7种病害的病原茵、症状、危害和分布分别进行了描述,它们分别是:锈病(Puccinia stipae-sibiricae(Ito)Greene et Cumin.)、白粉痛(Blurneria graminis (Golov.)Speer)、茎黑粉病(Ustilago hypod ytes Fries)、麦角病(Sphacelia sp.)、离蠕孢叶斑病(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aker)、苗腐病(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和内生真菌病害(Neotyphodium sp.)。其中白粉病、离蠕孢叶斑病和苗腐病为新记录病害。  相似文献   

13.
阿维菌素对家蚕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阿维菌素是一种新型广谱的生物农药,对哺乳动物毒性很小,在治虫方面有极强选择性。该药同有机磷、菊酯类农药无交互抗性,而且易光解和被微生物分解,无残留、低污染等优点,正在蔬菜、果树、水稻等农作物上推广。由于大量使用,对家蚕饲养带来一定影响,特别是湖州地区有生产阿维菌素类企业,生产时由于阿维菌素类粉尘飘逸,对附近乡镇养蚕业造成了很大伤害,蚕农和广大技术人员对阿维菌素对家蚕毒性效应和中毒症状了解较少,当影响初显时不能  相似文献   

14.
醉马草的防治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振田 《新疆畜牧业》1993,(4):20-22,25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青贮技术将黄花棘豆进行青贮,并给4只试验羊每天按每千克体重10 g剂量投服青贮后的黄花棘豆,探索青贮后的黄花棘豆对试验羊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青贮后的黄花棘豆保持原有的绿色色泽,有清香味道,青贮效果较好;试验羊在60d连续投服青贮后的黄花棘豆,没有出现典型的黄花棘豆中毒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活性和血清尿素氮、肌酐等含量在试验期间与实验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或P<0.05),表明青贮后黄花棘豆对试验羊的肝脏、肾脏和肌肉具有一定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醉马草的有毒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用溶剂提取法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法首次从醉马草中提取、分离出一种生物碱成分,我们称其为醉马草毒素。动物毒性试验证明,醉马草毒素是醉马草的主要有毒成分。经元素分析及有机波谱分析确定了结构式。 马属动物按照10g/kg体重的剂量,一次灌服醉马草干粉或相当剂量的粗提物,即可引起与自然发病相同的急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极度沉郁、翘尾,四肢无力,行走如醉,肌肉震颤,心跳加快,呼吸迫促等。  相似文献   

18.
19.
醉马草生态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寻求更加有效的防除醉马草的方法,从1993 ̄1995年,通过改变土壤氮、磷水平及引进竞争种,对醉马草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醉马草的生长对土壤氮肥水平的变化比较敏感;在醉马草退化草地中补播红豆草后,随着红豆草株体的增大,醉马草的生长力及存活率均显著降低。因此,利用生态学的方法防除醉马草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温度和水分对醉马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释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Hance)Keng)种群繁殖扩散机理,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在不同温度和水分条件(PEG6000)下研究醉马草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30℃、25℃和30/20℃(8h高温/16h低温)温度条件下醉马草种子萌发较快,25/5℃、20/5℃、20/10℃条件下萌发较慢,10℃和15/5℃条件下萌发速率最慢,在5℃条件下无萌发。在供试温度中,发芽率最高的处理为20℃、15℃和25/5℃,在此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分别达96%、94%和94%。结合发芽率和幼苗生长,萌发最佳温度为20℃。醉马草种子的发芽率随着水分渗透势的降低而呈直线下降趋势,当渗透势<-1.5MPa时,无种子萌发。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供试种胚芽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但胚根长呈先增加而后下降的趋势,说明在轻度干旱条件下醉马草更多的生物量用于根部生长,从而能够吸收较深土壤的水分,对其在降雨后地表变干的生境中存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