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单克隆抗体     
随着DNA重组技术及免疫学二个领域的进展,使生物学工程有了迅速的发展。在免疫学方面,巳能大规模生产单特异性分子——单克隆抗体。抗体是高等动物和人对进入体内的外界物质发生应答时所产生的蛋白质,抗原可以是细菌、病毒或某些大分子物质象蛋白质、多糖。抗体最重要的特性是具有识别抗原,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原理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eAb),简称单抗。是指单个B淋巴细胞的纯系所产生的抗体。 1975年Kohlet和Milstein首次报道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生产MeA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是用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杂交瘤细胞。它既有分泌特  相似文献   

3.
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杂交瘤技术使鼠源单克隆抗体被广泛用于人类疾病的诊断和研究,建立了治疗性抗体的第一个里程碑。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应用DNA重组技术和抗体库技术对鼠单抗进行人源化改造,先后出现了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抗体,它们从不同角度克服了鼠单抗临床应用的不足,使抗体制备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抗体分子是生物及医学领域中用途最为广泛的蛋白质分子.本世纪30~60年代对抗体的理化性质以及对免疫球蛋白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76年德国学者Kohler和英国学者Milstein创建杂交瘤技术,首次成功地制备了小鼠单克隆抗体(McAb)即第二代抗体.80年代早期开始了基因工程抗体即第三代抗体的研究.基因工程抗体指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造和制备抗体,它兴起于对鼠单抗的人源化改造,至90年代初产生的抗体库技术将基因工程抗体的发展推向了高潮,使抗体制备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单克隆抗体是免疫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形成的克隆化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单一类型高纯度抗体。科学家认为,单克隆抗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革命性的技术和方法,是一种被认为大有希望的抗癌武器,它的价值和发展前途将超过干扰素。  相似文献   

6.
单克隆抗体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记述了单克隆抗体研制的新进展,选用固相载体,只有抗原ng水平;脾和淋巴结内免疫,以及体外致敏,描述了转基因动植物McAb,导向McAb,嵌合抗体,单链抗体,抗独特型McAb和正套抗体等。它们和抗体酶技术的研制成功,为McAb的普遍应用带来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重庆市动物卫生检疫站(630020)钟奇兴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htibody)由克隆(一个细胞增殖成一个群体)B细胞杂交瘤产生抗体。单克隆抗体针对单一决定簇只要有抗体就易区别两种近似质的差异。如不同菌(毒)株的鉴别,细胞...  相似文献   

8.
用杂交瘤技术可对动物疾病进行更及时更精确的诊断,而且杂交瘤技术也是疫苗发展的基础。生产疾病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新方法的第一  相似文献   

9.
抗体分子是生物及医学领域中用途最为广泛的蛋白质分子。上世纪30~60年代对抗体的理化性质以及对免疫球蛋白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76年德国学者Kohler和英国学者Milstein创建杂交瘤技术,首次成功地制备了小鼠单克隆抗体(McAb)即第二代抗体。80年代早期开始了基因工程抗体即第三代抗体的研究。基因工程抗体指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造和制备抗体,它兴起于对鼠单抗的人源化改造,至90年代初产生的抗体库技术将基因工程抗体的发展推向了高潮,使抗体制备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11.
H-Y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兽药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兽药大多属于小分子物质(半抗原),没有免疫原性,必须与载体交联成人工合成抗原(完全抗原)才能获得免疫原性,用人工合成的抗原来免疫动物制备兽药单克隆抗体。对兽药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是随着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发展而开始的,人们已经在制备兽药单克隆抗体所需技术如兽药人工抗原合成的方法、选择合成兽药人工抗原的所需载体、对兽药结构的改造、免疫动物的注射方式、免疫程序、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及培养等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并成功地制备出十几种兽药单克隆抗体,且大多已应用于兽药免疫测定法(IAs)。目前仅有一种兽药单克隆抗体已应用于兽药免疫亲和色谱(IAC)。  相似文献   

13.
抗体分子是生物及医学领域中用途最为广泛的蛋白质分子。上世纪30~60年代对抗体的理化性质以及对免疫球蛋白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76年德国学者Kohler和英国学者Milstein创建杂交瘤技术,首次成功地制备了小鼠单克隆抗体(McAb)即第二代抗体。80年代早期开始了基因工程抗体即第三代抗体的研究。基因工程抗体指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造和制备抗体,它兴起于对鼠单抗的人源化改造,至90年代初产生的抗体库技术将基因工程抗体的发展推向了高潮,使抗体制备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15.
1975年有关专家首次报道,用仙苔病毒使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融合产生的杂交瘤细胞既保存了分泌抗羊红细胞抗体的能力,而且又具有永生的特性,这一研究开启了利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历史最新篇章.在随后10年中B细胞杂交瘤技术发展迅速,被广泛地应用于针对各种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由于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应用中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使B细胞杂交瘤技术在现代生物技术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1].  相似文献   

16.
磺胺二甲嘧啶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本研究将磺胺二甲嘧啶与人血清白蛋白、卵清白蛋白联接 ,分别作为免疫原、包被原 ,建立 EL ISA筛选方法 ,并利用杂交瘤技术 ,制备了分泌抗磺胺二甲嘧啶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经鉴定的单克隆抗体的蛋白亚型为 Ig G1 ;染色体数为 88~94条 ;分子量为 170 .2 KDa;亲和常数为 2 .5× 10 1 0 M- 1 ;与其他 6种磺胺药 (SDM、SDEP、SMM、SMZ、SD、SQ)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7.
磺胺间甲氧嘧啶(Sulfamonomethoxine,SM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完全抗原(BSA-SMM),并以BSA-SMM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将免疫鼠脾细胞与NSO细胞融合,建立分泌SMM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对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检测、鉴定,筛选出12株高亲和力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4B9、1H10、2E9的腹水ELISA效价为1×10-7、5.1×10-6和1×10-7。该单克隆抗体可用于饲料和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间甲氧嘧啶残留检测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猪气喘病在世界养猪国家普遍存在,我国地方猪种尤为严重,死亡率高达15—30%。为了控制该病,急需建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检测手段和寻找保护性抗原。猪肺炎霉形体是引起猪气喘病的病原体。江苏农科院与福建农科院合作,采用  相似文献   

19.
褪黑素(MT)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是一种常见的吲哚类物质,可起到清除自由基、调节免疫、调节神经等作用。本文使用褪黑素-OVA作为免疫原,免疫5 只BALB/c小鼠,5 次免疫后采血检测,通过间接ELISA方法确定抗血清针对褪黑素-OVA的滴度。经ELISA筛选,最终获得5 株可稳定表达褪黑素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3G3B2、3G3C7、3G3D1、3G3F4、3G3G3)。纯化后抗体浓度为0.28 mg/mL,经测定,褪黑素单克隆抗体滴度可达1∶64 000,为进一步开发褪黑素的快速检测方法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单克隆抗体在现代生物检测领域和医疗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不管是何种抗体,来源于哪种形式,在用于检测和治疗之前都需进行纯化,纯化的方法因抗体种类和用途不同而不同。大致可分为沉淀法和色谱法两大类,作者就各种不同方法的应用范围及纯化结果的纯度、活性回收率、纯化周期、每批可纯化样品量、纯化成本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