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产母兔是提高饲养效益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能多产母兔呢?有关研究表明,母兔的交配时间是决定日后仔兔性别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研究工作早已证实,在普通小麦中存在着可交配性基因及其它影响可交配性的因素,决定着与其近缘种属间的可交配性[1].  相似文献   

3.
英国国家农业中心养猪场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不同交配程序对产仔数的影响。共对4种不同的交配程序进行了比较,大多数母猪在同一发情期里交配3次。上午/下午/上午,上午/上午/下午,上午/上午和连续3个上午交配。早期的结果表明,不同胎次的母猪,上午/上午/下午交配方式最好,可使每窝产仔数提高0.5头仔猪。平均每窝产仔数最少的是上午/下午/上午方式。因此,决定发情第一天的下午不交配,而代之以推迟到第二天交配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哺乳动物性别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哺乳动物的性别控制方法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早期胚胎的性别鉴定和精子的性别分离。其他的性别控制方法有:控制体内交配及受精时间、控制阴道酸碱度、无性繁殖技术(如卵核移植、雌核发育、卵母细胞融合及人工诱发雄核发育)和根据免疫学建立起来的技术等。本文就哺乳动物性别控制的研究方法做一综述,并提出了一些关于性别控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鱼类性别决定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的性别决定一般有两种决定模式,遗传决定模式和环境决定模式,遗传决定模式主要由染色体上基因决定鱼类性别,环境决定模式主要由温度、p H值和密度等决定鱼类的性别。文章对鱼类的染色体性别决定类型和鱼类性别决定基因Sox基因家族、芳香化酶基因及Dmrt基因家族进行了综述。对鱼类的性别控制技术中性激素诱导技术、性反转技术、雌核发育技术、种间杂交技术、三倍体人工诱导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鱼类性别决定及性别控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1掌握狐的性成熟期幼狐出生后约经9~10个月达到性成熟,再经过一段时间发育达到体成熟即可配种。2掌握自然交配情况下性别比例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采用本交时公∶母性别比例为1:3~  相似文献   

7.
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是发生在胚胎发育早期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动物繁殖潜力形成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单细胞水平转录组、蛋白组和空间转录组等检测方法快速更新迭代,细胞谱系追踪和基因精准操控等技术取得突破,对哺乳动物性别决定和性腺发育的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伴随畜禽养殖对特定性别动物需求的持续增加,基于性别决定机制开发新型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随着动物福利要求升高,出生后的性别控制技术应用受限增加,性别决定阶段进行性别控制的技术在畜禽生产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作者通过分析性别决定相关的经典实验,结合遗传缺陷病例,总结了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的调控网络,并通过对性别决定相关基因表达操纵试验中出现的性别逆转现象和性别特异性分化过程的研究,串联起整个哺乳动物初级性别决定的调控网络;追踪了基于性别决定机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而开发的性别控制技术的进展和发展趋势,力求通过总结近年来对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创新家畜性别控制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交配前和妊娠中的母猪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良种交配前的饲料Day称,在影响产仔数的因素中,10%为遗传,90%为环境管理。决定产仔数的因素为①卵子数,②受精卵数,③妊娠时胎儿死亡数。解决①的方法,是在第2或第3发情后进行交配,交配的2~3周前,开始增饲(Flushing)。解决③的方法是妊娠中避免过...  相似文献   

9.
在畜牧生产中,家畜性别控制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研究基础主要来源于性别决定。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是一个复杂而又精细的生物学过程,受到一系列性别决定基因的调控。前期的研究发现,主要的性别决定基因有Zfy基因、SRY基因、Sox9基因、Dmrt1基因、WT1基因、SF1基因以及Gata4基因等。论文对哺乳动物尤其是家畜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交配系统是控制遗传物质在世代间传递的直接方式,影响着植物种群内和种群间遗传变异分布,决定着后代种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交配系统除了体现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之外,还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和进化。海拔对环境因子在垂直方向上分布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因而影响着植物的交配系统。对交配系统的进化模式研究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交配系统有从异交向自交演变的倾向,甚至在极端环境下植物的进化产生多倍体以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本研究根据大量已有的研究成果,从海拔影响植物交配系统的传粉者数量、区系、传粉方式、植物生活史、花朵构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概述。  相似文献   

11.
单性花植物性别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个自然现象。单性花由于仅含一种有功能的性器官,通过对其研究有助于解释植物性别分化和性别决定调控机制。植物性别决定方式多样且复杂,既有通过性别决定基因决定性别,又有性染色体,通过阻止性别决定基因重组确保稳定的性别分离;同时表观遗传由于影响基因表达活性,对性别分化也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植物激素、遗传因子、表观遗传修饰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单性花性别。本文从单性花分类、雌雄花表型性状差异、遗传基础、表观遗传修饰、激素调控等方面综述单性花性别分化和决定调控机理,并提出未来研究中将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为揭示植物性别分化和决定的机理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2.
模式昆虫果蝇的性别决定是由一系列基因通过级联形式调控的,其中Sxl是果蝇性别决定的关键基因,调控体细胞性别决定、剂量补偿和种系分化。目前的研究表明,果蝇性别决定级联X∶A>Sxl>tra>dsx在昆虫中是部分保守的。性别决定的研究是人们进行昆虫性别控制的基础,阐明其分子机制将使人们更有效地防治害虫和利用益虫。  相似文献   

13.
性别控制技术在畜牧生产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其基础主要来源于性别决定。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以Sry基因为主效基因,同时,还受其他基因级联作用调控。主要性别决定的基因有Sf1基因、Wt1基因、Wnt4基因、Dax1基因等,对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及其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理及性别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是由SRY基因为调控中心、多基因参与的级联调控过程。本文综述了性别决定基因及其功能、性别决定的分子模型及性别鉴定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对畜禽进行性别控制是动物科学繁殖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性别控制可以按照生产需要控制后代的性别,能够显著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尤其是对奶牛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少数单位能生产性控冻精,性控冻精的生产为快速有效地扩大优质母犊数量提供了新的途径。一般应用自然交配或冷冻精液授配奶牛,其后代性别比例为公母各半(1:1)。但是在奶牛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鸡胚性别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禽性别控制研究包括性别决定、性别分化、性别鉴定、性别诱导和性别控制等方面。性别决定与分化本质的发现是家禽性别研究的重要基础,对鸡胚性别的早期鉴定是对性腺基因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性别决定机理与性别鉴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是一个以SRY基因为主导,多基因参与的有序协调表达过程.作者对性别决定基因及其功能、性别决定的分子模型及性别鉴定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动物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在遗传育种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定向调控鸡的性别能为我国家禽养殖产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在新品种培育和疾病防控方面也可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鸡的性别决定假说及性别决定基因两个方面概括了近年来在鸡性别决定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简述了鸡性别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9.
性别控制与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性别决定和性别控制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性别决定原理和性别控制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如性别决定基因,不同精子的分离方法、胚胎的性别鉴定以及孤雌生殖法。在畜牧业生产中应用了其中一些实用方法,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鸡胚胎的性腺发育是研究脊椎动物性别决定的一个很好的模型。文章综述了鸡胚胎性腺性别分化的基本过程、性别决定中性染色体(ZZ/ZW)的可能机制和性别决定关键基因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