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蜂王人工授精技术是蜜蜂育种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雄蜂及处女王的培育到环境设施消毒、雄蜂捕捉、精液采集、授精及授精后蜂群管理等各环节概要介绍了蜂王人工授精技术的操作要点.为蜂王人工授精技术的实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工授精选用不同日龄的雄蜂对蜜蜂性比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蜜蜂和喀蜂为材料,以14,18及22日龄的雄蜂精液对同一批处女王进行人工授精,然后在分蜂期测定每蜂蜂群内的蜜蜂性比值。结果表明:以18日龄雄蜂液人工授精的蜂王的蜂群,蜜蜂性比值最高。  相似文献   

3.
根据蜂群是由同母(蜂王)异父(和蜂王交配的雄蜂)的若干个小家庭组成的这一特点,设计并初步验证了保存蜜蜂近交系的育种方案——蜜蜂嵌合育种法。将主题父本精液和背景父本精液按1∶2的比例混合均匀,用其给近交系处女王进行人工授精,该蜂王发展起来的蜂群,将是一个在任何时候背景工蜂都占80%、主题工蜂仅占20%的嵌合蜂群,这样便可用杂种优势来抵销因高度近交而产生的衰退现象,从而不但可使近交系得以妥善地保存,而且还可用嵌合蜂群进行蜂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4.
蜜蜂大家庭     
黄文诚 《中国蜂业》2002,53(6):23-23
一群蜜蜂通常是由 1只蜂王 (母亲 )、几千到几万只工蜂 (女儿 ) ,以及在繁殖期成百上千只雄蜂 (儿子 )组成的 ,蜂群是母亲及其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蜜蜂家庭。过去人们认为蜂王在一生中只交配 1次 ,并且只与 1只雄蜂交配。直到 2 0世纪中期 ,由于蜜蜂育种、蜂王人工授精技术的需要 ,美国Laidlow ,Eckert ,Roberts ,Page ,Gary等、前苏联Triasko、波兰Woyke、德国Rutt ner ,Koeniger等人对蜂王的交配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揭示出蜜蜂群是个大家庭 ,其中的成员 (工蜂 )有着复杂的遗传关…  相似文献   

5.
人工授精技术在蜜蜂育种和保种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控制父本的来源,促进珍稀蜜蜂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介绍了在野外蜂场人工授精需要的设备与器材、操作间及器械的消毒灭菌、雄蜂的捕捉、雄蜂精液的采集、蜂王的授精、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对基层保种和育种单位野外蜂场的人工授精是很有必要的。掌握人工授精操作步骤和技术要领对于提高蜜蜂保种育种效率和成功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丁桂玲 《中国蜂业》2010,61(9):56-56
研究表明,遗传多样性对蜂群的表现和存活具有重要作用。蜂王和多只雄蜂交配是提高单个蜂群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的方式之一。传统的人工授精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了这种一雌多雄交配策略,近来人工授精领域的发展更进一步提高了遗传多样性水平。早期做人工授精时,收集几百只雄蜂的精液,  相似文献   

7.
育种是提高蜂群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养蜂业,由于蜂王是在飞行中与多只雄蜂交配,使蜜蜂育种感到困难。结果,姐妹蜂王之间往往出现根本不同的特征。试图使蜂王和选定的雄蜂在受控制的空间进行交配,并未获  相似文献   

8.
<正>龙口市三高种蜂场经过多年的育种磨砺,基本掌握了蜜蜂良种繁育所必须的人工授精技术、蜂场育种、蜂群饲养三位一体的现代蜜蜂育种技术,形成了选育制种、扩繁推广等相互配套的原良种繁育体系。目前本蜂场拥有父、母本种群、育王群一千多群,交尾群一万多群,每年可向全国供应三十多万只优质生产蜂王,五千只人工授精种蜂王,一万多只自然交尾种蜂王。主要有意蜂、卡尼阿兰、喀尔巴阡、高加索、单交、三交、双交等种蜂王。  相似文献   

9.
常志光  王志 《中国蜂业》2009,60(11):54-54
蜜蜂人工授精仪是养蜂生产的最重要的器械之一。通过它将特定雄蜂的精液注入到处女蜂王体内,控制蜜蜂的遗传育种。研究人员成功地解决了许多蜂业中的难题。例如,由美国农业部Baton Rouge实验室开展的抗螨蜂种的选育,没有人工授精技术是不可能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薛运波 《蜜蜂杂志》2007,27(9):11-14
(接上期) 2蜜蜂人工授精技术对蜜蜂育种技术发展的影响 蜜蜂人工授精技术早在两个多世纪以前就有人进行了探索,但是直到1927年美国的沃森博士宣布,在实体显微镜下,采用自制的蜂王人工授精仪和微量注射器将雄蜂精液注射到蜂王生殖腔内,蜂王人工授精技术取得了成功.通过80多年的发展成为一门新技术,为蜜蜂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可靠、有效的实验手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养蜂科技发达的国家,在蜜蜂育种和遗传学研究方面,已经普遍采用这项新技术,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蜜蜂人工授精技术的成功应用,推动了蜜蜂育种技术的发展,其重要性在于为蜜蜂细胞学研究以及育种工作中原良种保存繁育、单群选择、近交系、自交系、纯系的培育以及大规模的杂交组合配制等提供了可靠高效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蜜蜂(东方蜜蜂种)与西方蜜蜂在分类学上是同属不同种,其蜂王的个体内外部形态、生殖生理及某些生物学特性等都与西方蜜蜂不同,雄蜂的精液量和精液粘度等与西方蜜蜂相比差异较大(图1)。1.中华蜜蜂人工授精器械及方法福建农学院(1982)首先研究中华蜜蜂人工授精技术,对经CO2麻醉的蜂王进行人工授精,成功率达95%以上,其中采用自行研制的CH-1型微量注射器采集雄蜂精液具有三大优点:针头材料透明,采精时能及时发现混入精液中的气泡;针尖外径细,进针容易,针头端部呈锥形,进针后精液不易外溢;注射器易清洗消毒。  相似文献   

12.
林治德 《中国蜂业》2007,58(3):25-25
蜜蜂群体中雄蜂的分工是与处女蜂王交配,一般处女蜂王产卵后就不再交配,正常蜂群一年只换一次蜂王。但是蜂群有它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雄蜂有它的极限数。  相似文献   

13.
问 :喀阡黑环系人工授精蜂王和第一代蜂王、第二代蜂王育出的雄蜂有白色复眼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可以作种用吗 ?用我场的蜂王育成的蜂王产的雄蜂眼睛都是棕黑色的 ,没有白色的 ,难道说处女王不能与白眼雄蜂交尾吗 ?(河南宁陵 韩方亭 )答 :蜂群中出现白色复眼的雄蜂是蜜蜂表现型突变现象之一 ,不仅黑环系蜜蜂中出现过 ,卡尼鄂拉蜂等也出现过。国外已有不少报道 ,如 :白色复眼突变、粉红色眼突变、淡黄色眼突变、黄绿色眼突变 ;除此之外 ,还有短翅突变、无毛突变、雌雄嵌合体突变等。据杜桃柱、刘先蜀等研究人员报道 :“用白眼雄蜂的蜂王…  相似文献   

14.
方兵兵 《中国蜂业》2002,53(1):44-44
为什么有些卵不孵化早在 1 94 8年麦肯森博士就发现了蜜蜂卵孵化率问题 ,直到 1 95 1年才发表。麦肯森用性等位基因解释兄妹交配的人工授精蜂王卵孵化率低问题 ,这一理论几乎为所有蜜蜂育种专家所接受。蜂王或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有 2个不同的性等位基因 ,一个来自蜂王 ,另一个来自与蜂王交配的雄蜂。有两个重要因素决定性等位基因 :第一 ,是蜂王交尾的次数 ,即处女王受精囊中存有多少只不同雄蜂的精液 ;第二 ,交尾蜂王的性等位基因数量。有 3位美国研究人员对蜂王交尾次数进行了研究 ,得出的结果很相似 ,他们发现蜂王交尾后贮精囊中存有…  相似文献   

15.
吕效吾 《中国蜂业》2003,54(6):40-41
一、精子的贮藏和利用蜂王通常在受精囊中贮藏 5~ 6百万个精子。蜂王若和 1 0~ 2 0个雄蜂交配 ,可在她输卵管内搜集2亿个精子 ,但是 90 %的精液排出体外。每个雄蜂可生产 1 0 0 0万精子 ,超过了一只蜂王的贮精子量。蜂王交配行为乍看是一种浪费 ,她从许多不同雄蜂身上得到了精液 ,效益确实是很高的。虽然进入受精囊的精液只是一小部分 ,但是许多交配雄蜂为蜂王提供了精子。考虑到各个雄蜂产生的精子是不一样的 ,这样就使蜂群内的工蜂后裔产生很大的变异。Tarpy等报道有 80 %的蜂王和 5个雄蜂交配 ;有 5 4%的蜂王和 1 0个雄蜂交配。雄蜂的…  相似文献   

16.
蜜蜂人工授精育种的最大优点在于姐妹授精保持纯种不变,能在保原种、保体色、保性能方面起作用,而对于生产用王提高生产性能没有多少作用。相反,人工授精王作为生产用王大有弊端,因为人工授精王授精不足,产卵少,往往产1~2框后全部产雄蜂卵。自然交配和蜂王人工授精不同,处女王在自然的性冲动下,神经系统处于高度亢奋状态,欣然与雄蜂交尾能正常受孕,而蜜蜂人工授精是将处女王用CO2麻醉后,在昏迷状态下进行人工授精,等蜂王苏醒过来后,很多精液被它排放在巢房壁上,授精不是很充足。人工授精是一项极细致又很有难度的操作,稍有不慎,输卵管和卵…  相似文献   

17.
养蜂有感     
蜜蜂是1群1王,如果在1蜜蜂里面出现了2只蜂王,其中1只会把另1只置于死地(自然交替王除外)。在1群蜜蜂中除了1只蜂王外,繁殖季节还会出现一定数量的雄蜂。蜂群中的主要成员是工蜂(生殖器官退化的雌性蜜蜂),工蜂包揽了蜂群中一切工作。蜂王名为“王”,实际上就是蜂群中唯一能够产子繁殖后代的母蜂。  相似文献   

18.
第一部分 交配行为蜂王交配的习性非常惊人 ,危险性强 ,且效率不高。因为蜂王和雄蜂在空中交配 ,交尾的地方离蜂巢很远。这很可能使蜂王受到伤害 ,损失了蜂王。对雄蜂来说 ,交配是悲惨的 ,但交配是雄蜂唯一的作用 ,雄蜂一生只能交配一次 ,交配后 ,它生殖器官的一部分即被蜂王带走 ,作为蜂王交配的标志 ,雄蜂便死亡。蜂王与多只雄蜂交尾 ,但得到的精液很少 ,多数遗失了。可是蜂王贮精囊中存有每个交配雄蜂的精子 ,它们的交配习性有利于杂交 ,保持了蜜蜂遗传的多样性 ,加强了蜂群的适应性。交配成功后数日 ,蜂王便开始产卵 ,不再交配。为了保…  相似文献   

19.
易瑶  曾志将 《蜜蜂杂志》2014,34(12):7-8
蜜蜂的繁衍是一雌多雄机制,即一只蜂王与许多只雄蜂交配,因此蜂群是由同母异父亚家庭组成。就蜂王多雄交配机制,蜂群亚家庭鉴别方法以及蜜蜂遗传背景与行为学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便为进一步研究蜜蜂遗传背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蜜蜂蛹病是一种病毒病,其发生与蜂种、环境条件、饲养管理等密切相关。由于蜂场采取近亲繁殖方式育王,使蜂种退化,蜂群抗病力下降,这是蜜蜂发生蛹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应抗病育种,可以有目的地从患病蜂场中选择不发病或发病较轻的蜂群,培育蜂王和种用雄蜂。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清除患病群雄蜂,保证蜂王与种用雄蜂交配。在春秋季节,选择背风向阳、干燥清洁、蜜粉源丰富的场地,不将蜂群放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