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介绍了血清学反应及其在植物病害检测中运用的一些成功技术,主要包括免疫电镜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点免疫结合技术、直接组织斑免疫技术及单克隆抗体技术等。详细介绍了以上技术的基本方法、原理及特点。根据生物学技术发展趋势,描绘了血清学技术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有益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可用于植物病害防治的细菌资源非常丰富。Pseudomonas是土壤习居菌的较大类群,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十多年来.应用假单胞杆菌作为生物制剂防治植物病害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受到许多科学工作者的重视。现将假单胞杆菌作为生防制剂防治病害的情况作一综述。1措抗植物病原菌的种类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中研究最多的是Pfluorescent和P.putida,但也包括无毒菌株产生细菌素抑制有毒菌株的类群。下面列举的是桔抗的病原菌的种类:Gaeuman-nomxcesgraminis,Fusariumoxysporum,F.solani,…  相似文献   

4.
中国森林植物病害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Visual Basic 6.0编程及Access数据库为技术支持,采用ADO数据访问技术,SOL语言查询技术和智能化技术,依据近几十年来我国森林中发生普遍而严重的病害以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植物病害标本为数据库源,建立了中国森林植物病害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包括标本信息库(42字段),森林植物病害信息库(39字段),用户信息库(4字段)。该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具有对数据库的管理功能,而且具有对普通用户的服务功能。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和维护,设计了高级用户和普通用户,高级用户授权了对数据库的全方位维护。系统能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植物病害标本库进行管理,同时也可对全国现有森林植物病害信息进行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服务功能,主要表现在友好界面、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方面。该系统为林业工作者提供了丰富详细的森林病害信息,在林业系统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经踏查和标准地调查,辖曼自然保护区内分布较广、危害较重的植物病害种类主要有嵩草茎点病、马先嵩叶锈病、菊科叶锈病和狼毒叶锈病。  相似文献   

6.
昆明世博园植物病害种类调查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昆明世博园开园5a后的病害种类调查及植物病害病原种类鉴定,与建园前后4个阶段病害调查比较,确定世博园云南省新记录病害8种和外来潜在危险性病原的种类,并提出植物病害监测及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岗山森林植物病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0月30日~11月13日在江西大岗山生态站对25个样地进行了森林植物病害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各类病害发生普遍,共计发现病害103种,其中真菌病害95种,叶斑病、煤污病、白粉病为主要病害类型.病害总体发生比较轻,未见造成流行.  相似文献   

8.
吉林肇大鸡山森林公园内的植物病害有16目28科,病原菌主要是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真菌。为害的寄主植物有观赏树木、宿根园林植物、木本花卉植物、地被植物及多浆植物等。  相似文献   

9.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20世纪末出现的新兴生物技术。当前,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以及植物病理学等诸多领域。本文介绍了PCR反应的原理、操作方法,综述了PCR技术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0.
攀西杜鹃花属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攀西地区杜鹃花属野生花卉资源种类及地理分布,为我国杜鹃属植物多样性保护及杜鹃花的研究与可持续利用储备了战略资源。简述了杜鹃花属植物在园林方面及药用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开发利用方面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有森林植物病虫害种类8 000多种(森林植物病害2 000余种),其中对森林造成严重危害的有200多种.  相似文献   

12.
南方地区棕榈植物病害发生的新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棕榈科植物种类多 ,资源丰富 ,用途广 ,经济价值高 ,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近年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 ,经济的发展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棕榈科植物的引种、推广应用和产销交流日益发展。因此 ,棕榈科植物不少重要的病虫害也随之传播蔓延。现将作者在广州、中山等地对棕榈植物病害发生的新情况的初步调查结果作如下简要报道。1 弯孢菌叶斑病此病在棕榈科植物上为害较为少见 ,仅在椰子上有画眉草弯孢菌 (Curvularia era-grosrtidis)的为害 ,曾有报道。最近发现为害霸王棕。症状 此病大多发生于叶缘、…  相似文献   

13.
杜鹃花属植物在广州园林绿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市的10个城市公园、10条城市干道和10个居住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实地分区抽样法。调查和记录所属区内出现的杜鹃花属植物种类、出现频率、配置方式和生境特点。结果表明,广州市绿地露地中应用的杜鹃花属种类常见的有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mm)和凤凰杜鹃(R. pulchrum var. phoeniceum) 。偶见种为映山红(R.simsii)和皋月杜鹃(R.indicum);毛白杜鹃(R.mucronaturn)本次调查未见,盆栽植物主要有西洋杜鹃(R.hybridum)。杜鹃花属植物在公园露地应用较广。居住区有少量应用。但道路绿化带应用极少。公园、居住区的应用方式较为多样,花期时的观赏效果甚佳。文章简要评价了广州部分以杜鹃花为配置材料的景观特点,并分析了杜鹃花属植物在广州市绿化应用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野生杜鹃花的引种驯化和杜鹃花属植物的抗逆性选育种研究。促进乡土杜鹃花种类的驯化和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陆良县杜鹃花属植物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  陈培荣  高维全  赵荔 《绿色科技》2021,(7):154-157,159
为了有利于陆良县杜鹃花属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开发,通过调查、访问、重点野外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对陆良县杜鹃花属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其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和归纳总结。初步确定了陆良县共有杜鹃花科5个属25种,分属于金叶子属、白珠树树、珍珠花属、马醉木属、杜鹃花属。重点对杜鹃花属植物进行了形态描述、编制分种检索表,并对其应用现状及潜在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为永续利用和合理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祁连山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了杜鹃花属植物形态特征、分布范围、自然繁殖、扦插繁殖和移栽生长特性。结果显示:(1)祁连山杜鹃花属植物共有4种,分别为青海杜鹃、烈香杜鹃、头花杜鹃和百里香杜鹃。(2)在自然条件下,4种杜鹃花属植物均以根蘖苗繁殖,播种后发芽率均为0。(3)采集4种杜鹃花属植物硬枝扦插繁殖时,ABT生根粉浓度10mg/L处理的插条生根率、生根数、根系长度和新梢长度均最高。(4)4种杜鹃花属植物扦插苗移栽后,成活率70.23%~85.80%、新梢数4.73~6.74个/株、新梢长度34.22~43.35cm、保存率67.38%~83.21%。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在鄂西神农架发现的杜鹃花科杜鹃属一个湖北省新分布种:三花杜鹃Rhododendron triflorum。根据标本进行了补充描述,介绍了其生境特征。三花杜鹃在湖北的发现印证了鄂西植物区系与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重要关联性,及作为东西部之间的生物多样性连接通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1998-2000年期间对白云山风景区主要森林植物病害进行了调查,发现病害共计59种,分布于44种寄主植物中,病害类型比较丰富,其中以叶部病害为主,病原涉及真菌、细菌、植物菌原体等多种寄生物及非侵染性病原,其中又以真菌为主,病害发生普遍,但为害较轻,没有发现严重的危害性病害。  相似文献   

18.
甘肃杜鹃花种类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产杜鹃花属植物有31种,集中分布于本省东南部及西南部山地。本文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初次报道了甘肃省杜鹃花属植物种类及分布。  相似文献   

19.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真菌病害是植物的主要病害,毒素作为引发病害的重要因子之一而受到广泛的注意。已有不少学者对病原真菌毒素作了深入而详尽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植物病原真菌素的种类及特点,并对毒素的应有前景作了简要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Polyploid induction has been conducted by different colchicines concentrations with seed, hypocotyl and apices of Lespe-deza formosa.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and amounts of chromosome about the polyploidy have also been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st material for polyploid induction of L. formosa is the new apices from seed germination, with an induction rate of 44.4% at 0.1% colchicines concentration and 36 hours of treatment time. Compared with normal diploid plants, the polyploidy plants of L. for-mosa inducted in our experiments have short stature and stems with thick and wide leaves. Cytological studies show that the changed seedlings, whose morphology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are tetraploid, with 44 (2n = 4x = 44) chromosomes in the somatic 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