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广东潮汕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俗话:"树大分杈,子大分家。"旧时,除个别有大家族观念,虽然兄弟多人但不分家,甚至是几代人一起过着大家庭的生活外,大多数有两个儿子以上的家庭,其父母还是在子女大都婚娶或嫁出之后,选择适当的时机为儿子进行分家(女儿是无权参与分家产的),让儿子各自自立,自谋发展。这样便形成了民间的分家习俗。虽然各地的分家例俗有异,但是都是将大家庭分拆成若干小家庭,故在分家的仪式也有一些  相似文献   

2.
“分包”赡养老人危害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家在农村的谭老汉育有两个儿子。早些年,夫妻俩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成人,2005年、2006年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另过。分家后,两个儿子又分别生养了儿女。为了赡养老人、照料孩子,2007年,在村委会的主持下,谭老汉老两口与两个儿子达成了"分家养老协议":大儿子负责赡养父亲,  相似文献   

3.
正在农村,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分家"的传统,特别是一些年迈的老人,因无法自行耕种土地,遂将自己拥有承包经营权的土地交由子女耕种,这些子女应对父母尽更多的赡养义务,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一旦双方产生矛盾,这一纸"分家书"能不能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手续?2019年初春,江苏射阳县一对80多岁的农民夫妇就因"分家"与二儿子产生了承包地纠纷并引发诉讼。  相似文献   

4.
<正>案例:家在农村的谭老汉育有两个儿子。早些年,老夫妻俩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成人,后来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另过。分家后,两个儿子又分别生养了儿女。为了赡养老人、照料孩子,2007年3月,在村委会的主持下,谭老汉老俩口与俩儿子达成了"分家赡养"协议:大儿子负责赡养父亲,父亲照料好孙子;二儿子赡养母亲,母亲照料好孙女。俩儿  相似文献   

5.
案例:家在农村的谭老汉有两个儿子。早些年,老夫妻俩含辛茹苫将孩子们拉扯成人.2001年、2002年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另过。分家后,两个儿子又分别生了儿女。为了赡养老人、照料孩子,2003年.在村委会的主持下.谭老汉老两口与两个儿子家的小两口达成了“分家养老协议”:大儿子负责赡养父亲,父亲照料好孙子;二儿子赡养母亲。母亲照料好孙女。两个儿子各自将老人养老送终,互不相扰。  相似文献   

6.
案例:谭老汉有2个儿子。2002年和2003年儿子们先后成家。为了赡养老人、照料孩子,2004年,在村委会的主持下,谭老汉一家达成了“分家养老协议”:大儿子负责赡养父亲,父亲照料好孙子;二儿子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宋以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家庭养老制度安排和民间实践。有子老年人主要将儿子作为所需人力和生活资料的提供者。其中一些多子老年人借助对土地等财产的掌管权力抑制已婚儿子分家,以此保证家产的完整和自己的养老需求。中下层产业较少之家养老方式更为多样,老年人或者与一个儿子同居,其他儿子分摊生活资料;或者生活能够自理时独居,儿子提供生存所需。诸子"轮养"老年人也是一种做法。独子老年人则以与儿子同居共爨为主。总体看,直系家庭是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家庭形态。无子老年人则不得不通过过继、收养子女和留女招婿等方式弥补养老资源的不足问题,但在重视男系传承的血缘宗族环境中,养子和招婿养老受到较大制约,无子家庭的养老资源被蚕食。由于对子代养老水平存在隐忧,一些有产家庭在分家时为老年父母,主要是母亲划拨出膳田,由此老年人有相对稳定的可支配生活资料。  相似文献   

8.
案例:清官难断家务事,调解村民的家务问题是一件老大难的事,但王庄村的民调主任靳开远却不怕。村民王某有3个儿子,因分家不均,父子关系闹僵,大儿子拒不赡养老人,亲戚朋友多次出面协调无果。无奈之下,王某表示要去法院状告大儿子,讨个公道。靳开远听说后,立即赶到王家详细了解情况。经过几天努力,靳开远做通了王某和3个儿子的思想工作,达成了重新分家的共识。接着,靳开远将王家的所有财产进行详细登记,合理搭配,然后通过抽签决定归属。同时敦促3个儿子立下赡养老人的字据,并由村委会盖章证明。分好家后,王家父子和好如初。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30a中,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贫富分化现象也依然存在。分家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但分家是否能导致农村地区的贫富差距,目前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该文以西双版纳勐腊县曼降村为例,探究了傣族分家对其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父辈与成年子辈未分家家庭比子辈单独立户家庭拥有更大的人口规模,其土地占有量以及在2010年的收入也显著多于子辈单独立户的家庭,但人均并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西双版纳傣族分家扩大了农户尺度上的经济差别,但没有导致农民个体尺度上的经济差别。  相似文献   

10.
"分家"古称"分关",指在兄弟之间以及兄弟与父母之间对财产、债务及其他权利、义务的分配。在农村,女儿一般不参与分家。分家时产生的产权清单称为"分关书",又称"分家单"或"拨单"。分家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中国人家庭大、子女多的现实。那么农村兄弟分家,老人说咋分就咋分?分家是不是需要证明人?本文就农村兄弟分家相关问题,展开解答。  相似文献   

11.
<正>编辑同志:我辛苦半辈子,只攒下唯一一套价值90余万元的房屋,且一直自己居住。近日,李某突然找上门来,说我已分家另过的儿子因资金周转困难,于半年前向其借款60万元用于经营,并用我的房屋抵押。如今因期限已过却未能还款付息,故我必须在半个月内腾房。虽然我以自己并不知情,也没有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为由抗辩,但李某却固执己见,说我儿子完全可以全权代表我。请问:我真的只能腾出唯一住房而流落街头吗?读者:罗晓英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科技》2006,(6):44-44
为了把连续四年在外打工第一次回家的儿子留在身边,江西某县农村的村民林某倾尽家财,10天内为儿子找了一名邻村姑娘成亲,结果婚后第三天,儿子就带着新婚妻子踏上了打工路。几个月过去了,一年一次的春播又要开始,站在春风拂过的田野,林某说:“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家一点也不像原来的家了。”在农村,农民工进城正在改变着农村不少家庭。像林某的家一样,数千年来传统和相对稳定的家庭模式正在经历可能是有史以来少有的深刻变化。农民工进城在改变着农村家庭经济环境的同时,也使亲情缺失、观念冲突、劳动力减少等问题对农村家庭形成前所未有的考…  相似文献   

13.
多少年来,以土为生的农民把土地视为生存的命根子。然而,最近记者到鲁西一些地方采访,却遇到了一些不愿种地的农民。这些农民为啥不愿种地了?且听他们是怎样说的。 李庄村的王老汉,今年近70岁了,有两个儿子在外地  相似文献   

14.
农户耕地经营细碎化分析——以辽宁省昌图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宁省昌图县为例,利用实地调查数据从地块数量、地块面积、地块间的距离3个方面考察农户耕地经营的细碎化程度,结合研究区的农户耕地经营现状分析了导致耕地细碎化的原因,认为耕地经营细碎化主要是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分配制度、人口压力和继承分家传统、土地市场化流转程度不高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农家致富》2006,(10):50-50
江苏省海安市西场镇石桥村管柏读者来信:我已66岁的人了,但还有一位87岁的老父亲健在,今年春节期间分家,我和老父亲住一起,我妻子住一处.儿子、媳妇、孙子住一起.理由是我的老父亲还不该由他们赡养,要等我老父亲死后,方才赡养我,请问我儿子和我妻子有没有赡养我父亲的义务,我该怎样处理?  相似文献   

16.
先讲一个故事:有一位年迈的父亲,自感将不久于人世,令他最放心不下的是,两个儿子常为一些小事小利,常常大动干戈,有时竟如仇人。这样下去,今后这个家哪有宁日?一日,父亲召来两个儿子,指着院子里的几只鸡说:“你们看,它们蹲在那里,相安无事,多好的一个家。”然后,父亲端出一盆稻  相似文献   

17.
<正>我儿子喜欢思考问题,他说思考问题的过程是一种享受。某个周六的中午,吃饭的时候,儿子突然跟我说:"爸爸,我都是上初一的中学生了,你给我提一些化学问题考考我,看我是不是个学化学的料。""当然可以,别人都能学好,更何况你还有一个教化学的爹,请听题吧!"我说。"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收集一瓶你卧室里的空气?先说出方案,然后动手操作,最后说出原理。"儿子慢慢地嚼着馒头,陷入了沉思,夹菜的筷子漫无目的,使劲  相似文献   

18.
佚名 《百姓》2010,(9):90-90
<正>保姆住在主人家附近,一片破旧的平房中的一间。她是个单身母亲,独自带着一个只有四岁半的男孩。每天她都早早地帮主人收拾完毕,然后返回自己的家。那天主人要请很多客人吃饭,客人们出身上流,个个光彩照人。主人对保姆说今天您能不能辛苦一点,晚一些回家?保姆说当然可以,不过我儿子见不到我会害怕的。主人说那你把他也带过来吧。那时已近黄昏,客人们马上就到。保姆急匆匆地回到家,拉上儿子就往主人家赶。儿子问我们要去哪里?保姆说,带你参加个晚  相似文献   

19.
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一回到家便兴奋地告诉我,今天体育课跑步,他跑了小组第三名,是前三名呢.我说不错嘛!我爱人则问他,一个小组共有几人呢?儿子说一组共四人.我爱人马上不屑地说:一组四人,你跑了第三,不就是到数第二吗?还值得高兴?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我今年65周岁,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身边虽有两个儿子,也都有赡养能力,但他们只顾自己享受,不尽赡养义务,我多次找他们要钱吃饭治病,就是要不到。街道干部在多次做工作都无效的情况下,劝我到法院告他们,并说老年人打赡养官司,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利?请问是这样吗? 读者陈惠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