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不同轮作方式对大豆孢囊线虫消长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lchinohe)是一种两性繁殖的二倍体(2n=18)的生物,通过本身群体的寄生性基因进行遗传重组而寄生在寄主上,大豆是孢囊线虫主要的寄主之一。大豆孢囊线虫危害在我国早以发生,1899年俄国人在东北三省就发现大豆孢囊线虫,从30年代以来对其发生及分布均有报道。特别是近些年来对其生理小种鉴定、分布、抗源筛选、防治方法、抗病育种等方面做了大量而详细的工作,吴和礼等早在70年代在我国首次鉴定出在哈尔滨小黑豆抗3号生理小种抗源,以后利用这个抗源育成了一批黄种皮抗源84-819,84-783,8…  相似文献   

2.
大豆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1,3,4号小种的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汉起  吴和礼 《大豆科学》1989,8(1):113-114
我国东北及黄、淮、海大豆产区,大豆孢囊线虫发生较普遍,据黑龙江、辽宁、山东、山西等科研单位研究表明:黑龙江、吉林以3号小种为主,辽宁为1、3号小种区,山西、安徽、河南以4号小种为主,山东则分布着3个小种1、2、4号,从而看出我国东北地区的北部为3号小种区,南部为1、3号小种区,而黄、淮、海地区则以4号小种为主,同时也存在1、2号及其它小种。从全国来看1、3、4号小种分布范围较广。针对不同小种筛选抗源、特別是对多小种兼抗的抗源、对抗大豆孢囊线虫育种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大豆孢囊线虫4号小种新抗源的筛选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大豆孢囊线虫4号小种新抗源的筛选和利用研究结果。通过对1920份大豆材料(主要是山西省地方品种)进行抗孢囊线虫4号小种鉴定,筛选出高抗品种11份,中抗品种10份。产量对比试验表明:这些抗源在重病区比山西省推广良种晋豆3号增产28.8%—119.9%。  相似文献   

4.
张国栋 《大豆科学》1994,13(3):252-260
大豆孢囊线虫是美国大豆生产中造成损失最大的病害。目前从理论上用四个鉴别寄主把大豆孢囊线虫划分为16个生理小种,但实际上未发现11号、12号和13号生理小种。通过大规模品种资源筛选,已选出一大批抗源,较好的抗源有Peking、PI88788和PI437654等。大豆品种对孢囊线虫的抗性由少数基因控制,在某些情况下与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有连锁,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分子标记与大豆的抗性有关,RFLP和RA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安达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动态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书君 《大豆科学》1996,15(3):254-257
1995年安达盐碱土利用改良研究所的轮作和连种抗病品种地块取产6份,用Golden方法进行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变化动态监测。测定结果,初步认为安达盐碱土所试验地内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种类轮作地仍为过去报道的3号小种,连抗病品种地块为新的1号小种。表明由于连种大豆抗病品种,而使小种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大豆孢囊线虫病严重影响大豆产量。连作地块土壤中,孢囊线虫数量迅速增长,大豆产量递减。实行非寄主作曲轮作。土壤中孢囊绒虫数量锐减,大豆产量回升。5%甲拌磷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35%多、克、福种衣剂可有效地控制、杀灭连作大豆田土壤中的绝大部分孢囊线虫。是连作大豆生产中孢囊线虫防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豆孢囊线虫病在我国的大豆产区,东北三省、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和安徽等省均有发生。进行药剂防治成本高,不宜大面积推广。而种植抗病品种则是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经济有效的措施。美国自1967年以来,育成十多个抗大豆孢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并适合不同成熟期组种植的黄种皮大豆品种已在生产上应用,控制了孢囊线虫病为害。日  相似文献   

8.
刘汉起  娄凤君 《大豆科学》1995,14(4):330-333
本课题组对黑龙江省65个市、县土样中存在的孢囊线虫,利用国际上通用的一套鉴别寄主,进行小种鉴定,共鉴定出63个市县的孢囊线虫为3号小种,1个县为6号小种,1个县为7号小种,基本明确了黑龙江省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类型与分布,为我省的抗线虫品种选育与合理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关于加速抗孢囊线虫病大豆品种选育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大豆孢囊线虫为害的经济有效的途径。调查线虫的生理小种的类型和分布,是选用抗源和进行抗病育种的科学依据。在东北地区已发现存在孢囊线虫的1号和3号生理小种。对孢囊线虫的抗源,主要是小黑豆和秣食豆品种,还有抗性较好的黄色种皮的农家品种,美国和日本利用小黑豆作抗源育成的黄色种皮的抗病改良品种则是直接可以利用的抗源。大豆—孢囊线虫相互作用的遗传学模式是:大豆的抗病性往往是隐性,而线虫的寄生性则表现为显性,了解这些特点可以更有成效她进行选育。用美国和日本的黄色种皮抗病的改良品种作抗源,进行品种间杂交;在我国优良的黄色种皮的感病品种中进行系统选育;或在引进的黄色种皮的抗病品种中向适应性好和农艺性状好的力向进行系统选育;这些都可以加快选育的速度。杂交后代从F_2—F_4连续接种连续选择,可以提高选择效果。花前挖根调查,将抗病单株座水移栽可以正常成活。不断发现新的线虫小种,不断筛选、不断挖掘新的抗源和抗病基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利用和转移秣食豆的抗病基因,是一个新的课题,可能会发现新的抗病基因系统,同时,在解决种皮颜色方面会比使用小黑豆的难度小一些。在解决所有上述这些问题时,不同学科、不同单位和地区之间的密切合作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大豆抗SCN3过程中总酚含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大豆孢囊线虫(SCN)是大豆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土壤一经感染,则极难防治。利用植物本身的抗性,培育抗病品种是目前采用的最经济有效的控制措施。培育抗病品种首先要筛选和鉴定抗源材料。本研究采用抗感大豆孢囊线虫的野生、半野生、栽培大豆在接种和未接种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条件下总酚含量动态变化以揭示其抗SCN3的生化机制。初步探讨了在SCN3侵染过程中,抗源生化指标总酚的表达情况,整个侵染期动态变化以及其与抗性关系,目的在于揭示抗源品种抗病的内在规律,从而为抗SCN3资源的筛选和鉴定及抗SCN3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为研究抗SCN3的遗传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总酚可以作为鉴定SCN3生化指标之一。鉴别SCN3最佳时期为后期。  相似文献   

11.
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书君  张玉华 《大豆科学》1991,10(3):165-171
1986~1990五年内,应用田间自然发病和盆栽接种病土鉴定方法,对河南、河北、安徽、山东、山西、陕西等14个省市保存的8183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筛选出免疫品种29份,占参试材料0.35%,抗病品种209份,占参试材料2.55%。鉴定结果表明,抗源材料多为黑种皮大豆,而且不同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抱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抗线虫5号大豆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新品种“抗线虫5号”是有效解决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第一积温带大豆孢囊线虫危害的大豆品种。“抗线虫5号”大豆为亚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20d,蛋白质含量41.18%,脂肪含量19.75%,高抗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旱、耐盐碱,可重迎茬种植,高产稳产性较强。该品种在黑龙江省西部风沙盐碱干旱区种植应加强水肥管理。在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种植应喷施矮壮素防止徒长。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国际通用的鉴别寄主法,鉴定连作条件下大庆和安达大豆胞囊线虫天然育种病圃生理小种和HG毒力类型。结果表明:生产条件下安达地区大豆胞囊线虫优势小种为毒力较强的14号生理小种,大庆地区为3号生理小种。室内盆栽鉴定安达试验基地HG类型为1.3.4.7,大庆试验基地HG类型为7。由于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和毒力类型的组成日趋多样性,迫切需要发掘新的抗源和加紧培育水平抗性品种。  相似文献   

14.
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磊  戴瓯和 《大豆科学》1992,11(1):79-82
1986~1990年,在本所病圃中对黄淮地区907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鉴定,筛选出9个抗病材料,其中7个黑种皮、2个黄种皮。“灰皮支黑豆”是一个抗1、3、4、5号多小种的抗源,“蒙8118”为黄种皮综合农艺性状好,是较理想的抗源。  相似文献   

15.
蓖麻对大豆孢囊线虫的影响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王克勤大豆孢囊线虫是大豆的重要病害之一,尤其在我国北方大豆产区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造成了大豆产量和品质的下降,有的地方甚至绝产。目前主要采用轮作,药剂和抗病品种等防治措施。非寄主植物与大豆孢囊线虫的关系有人...  相似文献   

16.
大豆生育条件与孢囊线虫密度关系︵节译由于大豆连作,大豆孢囊线虫害加重,为减轻受害,作为一般的农业技术措施,把非寄主作物编入轮作体系。查文献得到:在大豆孢囊线虫密度高的土地种植大豆时,大豆根系受到线虫寄生而不能充分发育,根系细弱,分布范围也狭小。施用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孢囊线虫性鉴定与抗源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田间自然病圃和病土盆栽相结合方法,对黑龙江省936份大豆资源进行大豆孢囊线虫3号小种的抗性鉴定,筛选出唯一的抗源-哈尔滨小黑豆。黑龙江省大庆市农科所它作亲本,选育出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抗线虫大豆新品种庆丰一号,山东省农科院所物所用此抗源选育高产,优质抗线虫品种齐黄25号和齐黑豆2号。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鉴定出在中国大豆上又一类重要病原线虫——根结线虫。黄淮海豆区为其主要发生危害地带,并且,其主要病原种和小种为南方根结线虫寄主小种1号和花生根结线虫寄主小种2号。经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形态学观察,测量及鉴别寄主试验鉴定,结果表明其区系分布大体为:在开封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Kofoid and White,1919) Chitwood,1949]寄主小种1号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 (Neal,1889) Chitwood,1949]寄主小种2号;在宁陵为花生根结线虫寄主小种2号;在崂山为南方根结线虫寄主小种1号,在栖霞为北方根结线虫(M.hapla Chitwood,1949),其中南方根结线虫的开封群体和崂山群体雌虫会阴花纹和排孔位置略有不同,但仍属于其种内群体及个体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用两个抗孢囊线虫品系84—783、CN210与当地感病的大豆品种绥农6号配制成84—783×绥农6号和绥农6号×CN210二个组合,在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自然感染条件下,分析这些组合的F2代抗感病植株分离比例。结果表明,84—783、CN210的抗性基因对绥农6号的感病基因是隐性的,三对独立遗传的隐性基因控制84—783×绥农6号和绥农6号×CN210两个组合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  相似文献   

20.
抗病基因对大豆孢囊线虫1号生理小种的选择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维志 《大豆科学》1998,17(2):153-156
在盆栽条件下,强迫大豆孢囊线虫1号生理小种的群体在抗病品种上繁殖10-12代,用一套鉴定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的鉴别品种,重新鉴定经抗病基因选择后的大豆孢囊线虫的生理小 种类型,鉴定2表明:原来为1号生理小种的线虫群体,经在抗病品种Peking和Frankl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