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庆市粮食生产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1985—2010年重庆市粮食生产发展过程的特点,随后以人粮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力(LCC)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从区县尺度对重庆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5—2010年重庆市粮食生产呈周期性波动特征,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人均粮食占有量起伏较小,基本维持在356.5 kg/人左右,人口增幅略小于粮食产量增幅。2009年重庆市区县土地资源承载力主要以人口超载、粮食短缺为主要特征。都市发达经济圈的8个区县以及渝东北翼的大部分区县表现为粮食亏缺、人口超载,渝东南翼的大部分区县以及渝西的大部分区县表现为人粮均衡,只有合川区、南川区、黔江区、石柱县和秀山县5个区县处于粮食盈余状态。因此必须加强重庆各区县以及重庆市与其他省市之间的粮食贸易和调配来满足人口超载区的粮食需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首先分析了1949-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发展过程特点,随后以粮食为判据,基于人口与粮食关系,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模型,从分县尺度对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949-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呈台阶式上升特征,且伴随周期性波动,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人口增幅小于粮食产量增幅,人均粮食占有量从建国初期的不足209 kg,增长至21世纪初期的400 kg,呈稳步提升态势;2007年我国分县土地资源承载力主要以人口超载、粮食短缺为主要特征。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及四川盆地等主要粮食生产区表现为粮食盈余,而人口压力较大的东南沿海以及粮食生产水平较低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则表现为人口超载。国家尺度上,中国粮食尚处于盈余状态,因此粮食短缺地区需通过贸易、调配来满足超载人口的粮食需求。东、中部城市密集地区人粮关系尤为紧张,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些地区人粮矛盾会进一步加剧,粮食贸易和调配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该研究可为国家粮食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土地资源承载力格局的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粮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从时间和空间2个尺度定量评价了1985-2010年甘肃省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并以1985、1990、2000、2010年为代表年份,讨论了全省14地州(市)、86县(区)近26年来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1985-2010年全省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逐年降低,土地资源承载力略有增强,但全省人粮关系总体形势依然严峻.②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是全省主要粮食盈余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稳居全省之首;陇东高原区以低水平的人粮平衡为主,土地资源承载力年际变化较大;人口压力较大的陇中高原以及粮食生产水平较低的陇南山地、甘南高原区主要表现为粮食短缺,人口超载,土地承载力状况不容乐观.③河西走廊和陇东高原区所辖县域中,粮食盈余县域在增加,人口超载县域在减少,局部区域人粮矛盾得到缓解;陇中高原和陇南山地所辖各县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在逐年降低,土地资源承载力在逐步增强,但绝大部分县域仍然处于不同程度的人口超载状态.④1985-2010年全省土地资源承载力格局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显著变化,但是基于自然、经济层面的区域人粮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扭转和改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粮食短缺地区的人粮矛盾会进一步加剧,粮食调配和贸易趋势也就会越发明显,此时粮食主产区的空间集聚效应对本区域和全省的人粮平衡作用也就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4.
陕北粮食生产潜力及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光温生产潜力计算的基础上,经过降水、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等自然因素的订正,分析了陕北的土地生产潜力和粮食生产潜力。通过对陕北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析,采用产潜比增长速度法预测了2010年和2020年的粮食产量,并据此计算2010年和2020年的潜在人口最大承载量,提出了陕北建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黑牛河流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黑牛河流域地理特征、水土流失状况出发,应用资源与资源生态科学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生产力等问题,并从气候、土壤和水土保持方面着手,应用农业生产潜力法估算黑牛河流域土地生产潜力。通过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加快水土保持步伐,挖掘潜力,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山西省1949—2012年人口、耕地和粮食产量数据,以人粮关系为核心,构建土地资源限制性模型,从省、市、县三个不同尺度全面分析了山西省粮食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县级尺度上,2003—2012年粮食盈余地区在增加,不受土地资源承载力限制的县级单元由42.1%增至65%,人口超载的地区减少,其中,超载地区大部分位于山西省晋北地区,晋南地区的土地资源限制度较小,粮食盈余地区所占比例较大,中部地区偏向于人粮平衡。(2)市级尺度上,土地资源承载力以人粮平衡和土地超载为基本特征,2012年与2003年相比全省粮食盈余市级地区增加,土地超载地区减少;(3)全省尺度上,建国初期土地承载力指数整体大于1.13,土地处于超载状态。近十年间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从27.2下降到11.8,土地资源限制度降低,人粮关系好转。总体来说,2012年的土地资源限制与2003年相比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土地超载的地区减少,人粮关系趋向改善,粮食盈余地区增加。  相似文献   

7.
张静  秦公伟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106-110,115
从粮食、耕地、人口的角度出发,利用土地承载模型、土地承载指数和趋势分析法,借助GIS技术,研究了汉中市县域尺度土地承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预测了该市2020年耕地资源承载潜力。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来看,20世纪90年代汉中市土地承载处于人粮基本平衡状态,2000年以后土地承载指数开始上升,人粮关系出现紧张,截至2010年表现为土地过载现象。(2)空间来看,宁强、略阳、西乡自20世纪90年代始人口就略显超载,山区县由农业生产粗放的经营转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区域粮食安全隐患。(3)对比2020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为5 370~5 810 kg/hm2,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可在区域范围内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承载力反映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法,以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距离条件、生态敏感区5类因子进行了生态敏感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土地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1)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所占比例分别为11.61%,25.70%,37.80%和24.80%,乌海市以不敏感区和低度敏感区为主,占总面积的62.6%。(2)土地利用在生态敏感性评价中最为敏感,区域内土地资源承载了86.03%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3.18%的交通运输用地。研究结果将对乌海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岳晓燕  宋伶英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416-419,422
随着政府和学术界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日益瞩目,国内涌现出大量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其研究历程的回顾,以及不同方法优缺点的评述,提出未来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不仅要着眼于耕地资源,更要研究农用地资源以及城市用地等的综合土地资源承载力,即在保护土地资源生态系统健康的情况下,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土地资源能够承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  相似文献   

10.
岷江上游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岷江上游地形复杂、人地矛盾突出,特别是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土地资源成为本地区的稀缺资源。应用GIS与DPSIR模型,首先构建了针对岷江上游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各指标的格网化,进一步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土地资源相对承载力,并将结果划分为相对高、较高、中、较低、低5个等级。分析表明::(1)岷江上游土地资源相对承载力总体呈东高西低的规律,五县依次为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相对中等级区面积最大达到33.2%,相对高等级区最小仅为4.8%;(2)社会经济、放牧类指标对该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影响较大;(3)汶川地震区土壤侵蚀严重,但属于相对中等级区;(4)土地利用类型和效率等状态因子对区域内土地资源承载力最为敏感,贡献率均值达到72%。研究对岷江上游土地资源利用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和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江苏土地综合承载能力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地承载力是资源承载力研究的重要方面,是评价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参考依据.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而人地矛盾突出的江苏省为研究区域,从水土资源支撑系统、经济技术支撑系统、社会支撑系统和生态环境支撑系统4个方面建立了江苏省土地综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法对各县(市)进行土地综合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全省分成高承载能力区、中承载能力区和低承载能力区,整体表现出从东南部-中西部-北部和沿海承载能力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耕地变化与粮食生产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耕地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及社会稳定的基石.在分析湖北省1978-2008年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采用GM(1,1)方法对未来10 a耕地、人口、粮食产量、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1978年来,湖北省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不断减少,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变化呈波浪式降低而耕地压力指数呈波浪式上升.(2)未来10 a,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将逐年降低而耕地压力指数将逐年升高,人均耕地面积降低速度快于实际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降低速度,耕地面积难以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并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能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旨在探讨测算耕地人口承载力的科学方法,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的资源区域配置和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首先,介绍了耕地理论产能和实际产能核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未来耕地生产能力预测模型,形成了以Logistic生物模型和人口发展方程模型为人口预测方法,以宽裕型、小康型、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为标准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计算方法。然后,以该方法为手段,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卢龙县2010年与2020年耕地生产能力分别为256 826.96 t和299 631.45 t,均可满足该县温饱型、小康型粮食消费需求,但未达到富裕型人口粮食消费需求,分别超载22 837人和56 617人。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测算结果符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是一种较科学的人口承载力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湖北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引入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指数,对湖北省2004—2012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性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湖北省历年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存在一定的盈余,但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空间格局不匹配;(2)湖北省水资源总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对湖北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影响较大;(3)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存在负的空间关联,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的LISA集聚类型出现HH,HL,LH和LL共4种类型,其中HH型仅占全省市州总数的1/17,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空间分布不协调。加强区域水利基础设施的修建与完善,优化区域的产业布局,提高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协调度,是实现湖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钟陆演  艾尧 《计算机与农业》2011,(6):127-129,138
从吐鲁番市土地资源有限的现状出发,研究2015年、2020年吐鲁番市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土地承载力,为决策部门制定人口、粮食生产政策、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畜禽粪便资源对农田土壤和环境造成的潜在污染风险,为防治面源污染、畜禽粪污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依据2009-2018年畜禽养殖、作物产量等数据资料,量化分析区域作物粪污养分需求量、畜禽粪污养分供应量,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开展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时空演化特征的分析研究.[结果]安徽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算和分析畜禽养殖粪污耕地负荷和土地承载力,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牧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湖南省畜禽养殖、作物产量等数据资料,在考虑粪污综合利用率的前提下,采用产排污系数法、养分平衡法分别计算2020年各地市州畜禽养殖耕地污染负荷和土地承载力,分析畜禽养殖空间布局以及粪污消纳分配。[结果]湖南省2020年共养殖猪当量4.27×107头,各区域养殖量差异很大;畜禽粪便和TN,TP耕地负荷分别为19.04 t/hm2,94.85,24.99 kg/hm2,耕地负荷警报级别均在Ⅱ级以上,对耕地环境稍有威胁,其中永州市、娄底市、怀化市、郴州市至少有两项耕地负荷警报级别达到了Ⅲ级及以上,耕地环境风险较高;畜禽养殖土地最大承载量为1.23×108头猪当量,已养殖猪当量仅占其37.18%。各地市州的可增加养殖量也非常可观,常德市、益阳市、岳阳市、邵阳市、长沙市、永州市、衡阳市7个市的可养殖猪当量在5.00×106头以上。在确认区域内畜禽养殖未超载的基础上,永州市、娄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畜禽养殖污染负荷、耕地承载力空间分布特征的探讨,为研究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四川省区域特点,研究各市州畜禽粪便产生量、主要污染物产生量、流失量以及单位耕地面积猪当量负荷量,N和P负荷量,利用ArcGIS解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对耕地承载力现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2016年四川省畜禽粪便总产量2.94×10~7 t;产生和流失最多的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COD),最少为全磷。四川省单位耕地面积猪当量负荷,N,P负荷平均值分别为50 310,327,85kg/hm~2,平均负荷预警值1.34,风险评价等级Ⅳ级,对环境有威胁。但负荷预警值在区内存在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阿坝州和甘孜州最高,预警值分别为6.61和6.93,均属Ⅵ级,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结论]现阶段畜禽粪便的产生已对四川省环境有威胁,畜禽粪便污染的来源主要是牛粪和猪粪。应推广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生态循环的畜禽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