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18块不同类型双晚武育粳7号群体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在各经济性状中有效穗对产量的决定作用最大,其次是穗总粒数,再次是结实率.通过对高产群体经济性状特征分析,得出双晚武运粳7号单产8250kg/hm2以上主要性状95%置信区间为:株高98.6-102.3cm,穗长15.0-15.8cm,密度30.0-33.0万/hm2,有效穗360.0-375.0万/hm2,穗总粒数120.1-129.7粒,结实率77.7%-80.7%,千粒重25.8-26.2g,理论产量9079.5-9769.5kg/hm2.通过有效穗、穗总粒数、结实率与产量的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3性状与产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当有效穗367.05万/hm2、穗总粒数124.87粒、结实率79.18%时,预测单产为8799.0kg/hm2.  相似文献   

2.
双晚塑盘免耕抛栽稻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双晚秀水417塑盘免耕抛栽稻群体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通径及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在各经济性状中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穴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居第2位,抛植密度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居第3位,结实率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居第4位。抛足基本苗,早促早控,施好促花肥,重视保花肥,提高结实率是双塑盘免耕抛栽关键性技术措施。双晚秀水417塑盘免耕抛栽单产550kg/667m^2三性状95%置信测区间:667m^2抛3.25±0.25万穴,有效穗28.34±0.51万/667m^2,穗总粒数107.62±5.24粒,结实率79.39%±1.42%。  相似文献   

3.
朱强国  袁毅  范友胜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51-52,226
进行了早籼塑盘湿润育秧抛栽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再次是结实率,抛植密度对产量起负向直接效应。生产中应控制抛植密度,早控分蘖,施好促花肥、保花肥及壮粒肥,提高结实率。对有效穗、穗总粒数、结实率三性状进行线性回归模拟分析表明,塑盘湿润育秧抛栽高产栽培,单产500kg/667m^2三性状95%置信测区间为:667m^2有效穗24.69-26.19万/667m^2,穗总粒数98.74-103.17粒,结实率87.00%-89.79%。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5块不同类型双晚秀水52群体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在各经济性状中有效穗对产量的决定作用最大,其次是穗总粒数,再次是结实率。通过对高产群体经济性状特征分析,得出双晚秀水52产量在8 250kg/hm2以上主要性状95%置信区间为:株高91.34~94.70cm,穗长14.17~14.51cm,有效穗409.05~424.6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86.70~91.81粒,结实率89.46%~92.29%,千粒重25.38~25.67g,预估产量8 481.5~8 735.9kg/hm2。通过有效穗、穗总粒数、结实率与产量的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三性状与产量相关的线性回归方程。当有效穗416.85万穗/hm2、穗总粒数89.25粒、结实率90.88%时,预估产量为8 608.7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5.
与习惯性施肥相比,施用"控失复合肥"或"控失尿素"可提高群体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施氮效益分别提高17.7%、8.63%.大田群体性状分析显示4主要产量性状对产量的作用强度:抛植密度>穗总粒数>穴有效穗>结实率.仿真模拟武运粳7号双晚抛栽单产550-600kg/667m2四性状95%置信区间:抛植密度2.88±0.11万/667m2,穴有效穗10.43±0.22穗,穗总粒数97.22±2.99粒,结实率89.16%±0.90%.  相似文献   

6.
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塑盘旱育抛栽高产栽培,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有效穗数,其次是穗总粒数、结实率,抛植密度不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生产中要以每667m^2有效穗为中心来合理安排抛植密度,对分蘖进行早促早控,建立适宜的高产群体,中后期注意保花肥和促花肥的施用,以增加穗总粒数、提高结实率才有利于高产。线性回归产量模拟分析得出,抛植密度2.58—2.8127/667m^2条件下,浙辐203塑盘旱育抛栽单产575kg/667m^2三性状95%置信测区间为:有效穗28、69±0.7627/667m^2,穗总粒数114.78±2.43粒,结实率79.76%±2.00%。  相似文献   

7.
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对直播早籼稻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穗粒数,其次是有效穗数,再次是结实率。在控制好播种密度、建立适宜群体的基础上,早促早控,合理施用促花肥和保花肥以争取大穗才有利于高产。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早籼稻直播浙辐203单产500 kg/667m^2三性状95%置信区间为:有效穗26.58±0.47万/667m^2,穗总粒数94.99±2.18粒,结实率90.04%±1.61%。  相似文献   

8.
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对塑盘湿润育秧抛栽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有效穗数,其次是穗总粒数、结实率,抛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小。生产中要以有效穗为中心来合理安排抛植密度,对分蘖进行早促早控,建立适宜的高产群体.中后期注意保花肥和促花肥的施用,以增加穗总粒数、提高结实率才有利于高产。高产田块性状变异分析表明,早籼浙辐203塑盘湿润育秧抛栽单产450kg/667m2以上4性状95%置信测区间为:抛植密度(2.62~2.96)7)万/667m2,有效穗(25.71~27.04)万/667m2,每穗总粒数95.99—102.73粒,结实率79.15%~84.88%。性状指标为均值的情况下,预估单产475.4kg/667m2。  相似文献   

9.
对2009~2012年浙江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单季杂交粳稻组试验45组数据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穗实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率最大,其次为有效穗。构成单季粳杂稻产量的主成分因子是生育期、穗实粒数和株高等,其中,熟期因子贡献率最大,其次为穗数因子,株高因子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单季杂交粳稻高产组合单产8215 kg/hm2以上的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总粒数171.6~197.6粒,结实率82.8%~87.2%,穗数195.8万~208.9万/hm2,千粒重24.9~26.4 g,株高101.3~106.8 cm。  相似文献   

10.
粳稻大面积高产高效栽培及调控新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三高”农业示范区内.进行粳稻超高产种植栽培,获得大面积单产700kg/667m^2。其主要生育期的群体质量指标和产量特点:成稻率高、颖花量多、粒叶比高;适宜的稳粒结构为:成穗数26万-27万穗/667m^2,总粒数115-120粒,稳、结实率91.5%以上、千粒重26.5g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栽培密度24万蔸/hm2、27万蔸/hm2、30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较高,尤其以密度27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最高,头季有效穗数295.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71.2粒,每穗实粒数132.4粒、结实率77.3%,产量9466.97kg/hm2;再生稻有效穗数377.6万穗/hm2,每穗总粒数66.5粒,每穗实粒数50.2粒、结实率75.5%,产量3350.17kg/hm2等性状均最高,可在一季中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对直播早籼稻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穗粒数,其次是有效穗数,再次是结实率.在控制好播种密度、建立适宜群体的基础上,早促早控,合理施用促花肥和保花肥以争取大穗才有利于高产.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早籼稻直播浙辐203单产500 kg/667m2三性状95 %置信区间为:有效穗26.58±0.47 万/667m2,穗总粒数94.99±2.18粒,结实率90.04 %±1.61 %.  相似文献   

13.
摘要 为了探索扬麦12高产栽培条件下N、P2O5、K2O三因子的最佳组合,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3因子对扬麦12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效应,建立了33套试验因子与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回归模型。分析得出产量≥400kg/667m2的主要经济性状的指标值及相对应的农艺措施:有效穗24.98~25.72万/667m2、株高84.50~86.67cm、穗长6.57~6.86cm、小穗数15.49~15.68个、穗粒数37.48~38.88粒、千粒重44.45~45.49g,纯N17.29~19.30 kg/667m2、P2O57.58~9.43kg/667m2、K2O 8.53~10.35kg/667m2。最高单产为473.5kg/667m2,对应的农艺措施为:纯氮量18.0kg/667m2、P2O512 kg/667m2、K2O 12kg/667m2。  相似文献   

14.
1经济技术指标 1.1产量指标 小麦产量480-500kg/667m^2。 1.2产量结构 收获穗数36-37万穗/667m^2,穗粒数32-34粒,干粒重42-45g。  相似文献   

15.
镇稻10号原名"镇629",属早熟晚粳品种,由江苏丘陵地区农科所以镇稻99/镇稻540杂交,于2002年育成,2006年底通过审定。该品种产量潜力大,分蘖力较强,耐肥抗倒,成穗率高,后期熟相好,单穗重优势明显。机插水稻700-750kg/667m^2的穗粒结构指标为667m^2有效穗21-23万,每穗总粒130-135粒,结实率93%以上,千粒重27-28g。高产栽培策略应是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建立适宜的群体起点,基本苗4-5万/667m^2,高峰苗28-30万/667m^2。施氮总量20-22kg/667m^2,前、中、后期比例为5∶1∶4,氮、磷、钾之比为1∶0.4∶0.6-0.8。搁田始期掌握在穗苗80%左右时进行。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新育成中籼迟熟杂交稻经济性状及产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6~2009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26个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的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经济性状和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6个组合的有效穗为15.21万/667m2、穗着粒为165.59粒、结实率为78.29%、千粒重为28.76g、稻谷产量为530.83 kg/667m2、增产率为5.24%。在26个组合中仅有一个组合的增产率达到超高产增产指标。在各项指标中有效穗与穗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着粒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增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四川生态条件下,要进一步突破水稻产量水平,在保持一定的田间容穗量的基础上,应该主攻穗粒数和粒重,特别是在现有其它经济性状不变的条件下,提高结实率对提升育成品种的产量水平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10个早籼稻品种的性状比较及其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当前早籼稻品种特性,筛选适宜本地栽培的品种及技术,2017年引进10个早籼稻品种进行农艺性状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主栽品种中早39相比,温926、甬籼975、嘉早37晚熟1~5 d,增产0.4%~2.7%;甬籼15、嘉早311早熟1~3 d,减产6.9%~13.8%。综合评价温926、甬籼975值得推广,嘉早37、甬籼15、嘉早311适合搭配种植。经相关分析,有效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要素对产量影响程度表现为有效穗>结实率>总粒数>千粒重,以有效穗最为明显,而有效穗、结实率与总粒数存在显著层级制约关系。早稻要实现高产,应采取增加有效穗为主,提高结实率、攻大穗为辅的栽培方式,667 m2产量达到460 kg以上目标的理想穗粒结构:667 m2有效穗数≥18.81万,穗总粒数≤105.6粒,结实率≥85.8%,千粒重≥28.6 g。  相似文献   

18.
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对直播早籼稻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穗粒数,其次是有效穗数,再次是结实率。在控制好播种密度、建立适宜群体的基础上,早促早控,合理施用促花肥和保花肥以争取大穗才有利于高产。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早籼稻直播浙辐203单产500kg/667m^2三性状95%置信区间为:有效穗26.58±0.47万/667m^2,穗总粒数94.99±2.18粒,结实率90.04%±1.61%。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连作晚稻产量水平及其种植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调查了浙江省余姚市、瑞安市和衢州市衢江区连作晚稻,主要品种有宁3-88、协优92和天优华占。栽插方式主要为抛秧、机插和手插3种方式,按不同产量水平选取代表样点,调查和测定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共123个调查点。结果表明:晚稻平均单产为445.2 kg/667m2,最高产量和最低产量差异超过300 kg/667m2,有效穗数和穗实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移栽稻提高产量应保证足穗和结实率;抛秧应提高每穗实粒数;机插秧则应在保证穗数的基础上,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20.
迟熟中粳淮稻号直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直播稻群体自我调节和产量结构相互协调补偿的能力很强,密度对直播稻产量影响不显著。基本苗4.6~14.3万/667m2,除基本苗5.8万/667m2,产量591.63kg/667m2以外,其他密度单产均达到600kg/667m2以上,基本苗8万/667m2左右产量最高。随着基本苗的增加,有效穗数总的趋势是上升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振动式下降,但不同处理间差距很小。基本苗6万/667m2茎秆抗倒伏能力最强,且单位面积稻穗干物重、植株地上部分干物重及经济系数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