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263-265
农村人口老龄化和"空巢"现象致使农村养老缺乏责任主体,农村"养儿防老"存在养老质量问题,农村家庭养老女儿化倾向明显。通过鼓励农村养老女儿化、健全养老权责对等的法制保障、提升农村女性经济能力、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等措施促进农村家庭养老女儿化,提升农村养老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工业化步伐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加剧,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通过对湖南省长株潭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该文分析了当地家庭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优化对策,以期为改善长株潭农村地区养老现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农村劳动力城市流动趋向,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家庭养老所遇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并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养老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绍霞 《甘肃农业》2006,(7):111-112
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形成的农村劳动力外流加剧了农村人口的专化.并对农村的家庭养老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打工,农村留守老人肩负着耕种责任田、干家务、照顾孙辈的多重压力。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养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时篾.  相似文献   

5.
齐力  熊涛  张伯艳 《北京农业》2013,(27):237-238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及农村轻壮年劳动力入城打工人数迅速增加,不可避免地导致京郊农村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城区老龄化速度,由此产生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通过对北京大兴区部分农村老年人口的调查,发现目前该地区农村在家庭养老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并对此进行思考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出,使得农村老龄化现象加剧,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成为现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家庭养老模式是农村养老最基本、最普遍的方式,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对四川省农村家庭养老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农村养老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以促进农村养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家庭结构对农村家庭养老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彭现美 《现代农业》2008,(11):63-6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我国农村家庭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家庭养老方式。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资料的分析,指出农村家庭结构对家庭养老的影响、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运用2015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对家庭结构中老年人的子女数和居住安排对家庭养老中代际支持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的子女数和居住安排对其获得的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料支持和情感支持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农村老年人的儿子数与其获得的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料支持和情感支持呈现显著正相关,女儿数与农村老年人获得的日常生活照料支持情况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获得的情感支持情况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城市老年人的儿子数和女儿数对其获得日常生活照料支持的影响都不显著,对于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则都是呈现显著正相关。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获得的经济支持相对较少,但获得了更多的日常生活照料支持和情感支持。因此,要通过鼓励生育和多代同住或就近居住来巩固和支持家庭养老,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宋以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家庭养老制度安排和民间实践。有子老年人主要将儿子作为所需人力和生活资料的提供者。其中一些多子老年人借助对土地等财产的掌管权力抑制已婚儿子分家,以此保证家产的完整和自己的养老需求。中下层产业较少之家养老方式更为多样,老年人或者与一个儿子同居,其他儿子分摊生活资料;或者生活能够自理时独居,儿子提供生存所需。诸子"轮养"老年人也是一种做法。独子老年人则以与儿子同居共爨为主。总体看,直系家庭是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家庭形态。无子老年人则不得不通过过继、收养子女和留女招婿等方式弥补养老资源的不足问题,但在重视男系传承的血缘宗族环境中,养子和招婿养老受到较大制约,无子家庭的养老资源被蚕食。由于对子代养老水平存在隐忧,一些有产家庭在分家时为老年父母,主要是母亲划拨出膳田,由此老年人有相对稳定的可支配生活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且速度加快,加之劳动力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就业流动性的增强,传统家庭养老受到冲击,农村老年人传统的代际供养面临挑战。以S县W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运用Logistic模型,通过对个体与家庭两方面因素的分析,研究影响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拥有儿子数量、家庭收入、身体状况、居住方式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需要通过增强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可及性、增加对其养老服务的补贴并着重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方式化解农村老年人代际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科技》2006,(6):44-44
为了把连续四年在外打工第一次回家的儿子留在身边,江西某县农村的村民林某倾尽家财,10天内为儿子找了一名邻村姑娘成亲,结果婚后第三天,儿子就带着新婚妻子踏上了打工路。几个月过去了,一年一次的春播又要开始,站在春风拂过的田野,林某说:“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家一点也不像原来的家了。”在农村,农民工进城正在改变着农村不少家庭。像林某的家一样,数千年来传统和相对稳定的家庭模式正在经历可能是有史以来少有的深刻变化。农民工进城在改变着农村家庭经济环境的同时,也使亲情缺失、观念冲突、劳动力减少等问题对农村家庭形成前所未有的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促进北京农村社区老龄服务发展,增进社区照料护理服务供给潜能.[方法]使用第4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北京农村数据,考察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家庭照料护理现状及对社区老龄服务的需求.[结果]农村老年人日常存在困难的活动主要为洗澡、上厕所、穿衣服、上下床,最主要的照料护理者依次为配偶、儿子、女儿和儿媳;农村老年人需求较高的社区老龄服务为上门看病、上门做家务和助餐;其次为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和助浴服务.[结论]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背景下,建议试点建立养老照料护理保险制度,多方共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相似文献   

13.
依据近年来我国农村家庭结构变迁现状,对我国城市、乡镇、农村的家庭规模变动进行整体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调查数据,进一步分析农村代际结构居住形式变动情况,对我国的农村养老出现的家庭养老不力、公共养老不足、社会养老乏力、市场养老无力等困境进行分析,并探索深层次的原因,旨在加强对农村老年福利服务发展与完善的关注,推进农村养老福利平台的构建,改善农村老人现有生存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家庭养老是目前农村的主要养老方式。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养老弱化的争论和原因分析以及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的必要。无人提出家庭养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家庭养老长期存在具有客观性,保持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在分析家庭养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25-228
几十年间,粗放的城镇化进程使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家庭结构产生了巨大变化,农村老人的生活也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新型城镇化目标强调农村的城市化,要求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此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照料等进行更多的思考。列举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的几点要因,客观描述了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给老人生活带来的困境,并从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工作视角提出了加快农村社区养老模式探索、完善农村养老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全面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等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等原因,农村的空巢家庭增多,养老问题凸显,通过对河南中部Q村30户空巢家庭的调查发现,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虽面临困境遭受冲击但不会完全被社会养老取代,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应将其与社会养老有机结合,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完善农村的养老保障事业.  相似文献   

17.
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老龄化程度更深、速度更快,尤其是农村女性老年人人数众多、年龄偏大,家庭养老形势非常严峻。由于人口流动造成居住空间、家庭结构的改变,传统家庭相处模式改变,农村女性老年人在经济和生活照料方面得到的支持很少,又由于空间距离的隔离,也得不到精神上的慰藉。面对现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乡城之间的人口流动是不可避免的,国家和社会应大力提倡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方式的前提下发展更多形式的养老模式,为社会弱势群体-农村女性老年群体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关注养老问题的同时,更多地强调养老质量的问题,而农村地区劳动力大量外流,女儿养老就成了新时代养老的新生力量,但是也存在着种种限制性因素,制约女儿养老的发展,因此需要人们传统观念改变,社会政策、社会舆论等进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9.
目前,家庭养老的模式以其具有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所不具备的心理安慰与精神慰藉的特性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体系中依旧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在许多发达国家,家庭养老被认为是最具优势的养老方式。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二者对集约性和规模化要求对我国家庭养老方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旨在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方式所遇到的困境和挑战,提供相对应的路径与方式,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家庭养老在当前农村养老保障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大勇  梁盛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18-11620
对家庭养老在当前农村养老保障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老年人还是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和子女提供的资金来维持老年生活,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目前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在农村养老保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