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筛选出适合饲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的最佳饲料配方,以期改进亚洲玉米螟的饲养技术,为进一步研究亚洲玉米螟人工大量繁殖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在周大荣新7号配方人工饲料的基础上,设计了4种不同的人工饲料配方饲养亚洲玉米螟,研究4种人工饲料配方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在试验设计的4种不同饲料配方中,配方2(玉米面86 g/kg,大豆面86 g/kg,Vc 2.9 g/kg,琼脂11.5 g/kg,酵母粉51.6 g/kg,山梨酸2.9 g/kg,葡萄糖43 g/kg,水716.2 g/kg)的饲养效果最好,亚洲玉米螟的化蛹率、羽化率、成活率、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配方,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最短。配方1和配方3的饲养效果次之,配方4的饲养效果较差。【结论】饲料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配方2是适合亚洲玉米螟生长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2.
我国研究亚洲玉米螟历史、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综述了中国亚洲玉米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以及近20年来在亚洲玉米螟人工饲养技术、优势种鉴定与分布、生物学和生态学、抗螟品种鉴定与利用、毒理和抗药性、天敌种类和应用、产量损失与经济阈值、预测预报和关键防治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十五”期间亚洲玉米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单头饲养与群体饲养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亚洲玉米螟的生活习性,更好地在室内进行饲养,采用人工饲料,研究单头饲养与群体饲养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通过对亚洲玉米螟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及生殖力参数的比较,发现在供试条件下,其更适合于群体饲养。在群体饲养条件下,亚洲玉米螟的平均世代周期(41.98 d±1.76 d)和种群加倍时间(9.95 d±1.74 d)明显短于单头饲养,内禀增长率(0.07 d±0.01 d)也大于后者;而且化蛹率(71%)、羽化率(90%)及成活率(64%)也远大于单头饲养。  相似文献   

4.
亚洲玉米螟预测预报方法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国内外玉米螟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现状进行了综述,为我国亚洲玉米螟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亚洲玉米螟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洲玉米螟是玉米害虫中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害虫,随着各种防治方法的研究,生物防治已经成为有效控制亚洲玉米螟群体的重要措施。为了在玉米生产中有效利用生物防治方法,现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亚洲玉米螟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概况,主要对亚洲玉米螟的天敌昆虫、昆虫病原微生物、性诱剂和植物源物质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亚洲玉米螟生物防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鉴定、综合防控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亚洲玉米螟的监测预警、绿色防控等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文献统计学方法收集资料及调研,分析国内外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进展。【结果】亚洲玉米螟在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均有分布,雌性个体通过释放性信息素吸引雄性继而交配;鉴定亚洲玉米螟主要性信息素组分为顺/反-12-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E-12-14:Ac)和正十四碳醇乙酸酯(14:Ac),各组分作用不同,组分间比例存在地理种群差异;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产品已运用于监测、诱杀与交配干扰中,与其它防治技术相结合的集成技术防效显著;应用过程中存在多种影响性信息素诱剂诱捕效率的因素,包括性信息素剂量、诱捕器类型、放置高度、颜色及环境等。【结论】亚洲玉米螟在多个国家的玉米种植区均有分布,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比例存在地理种群差异,利用性信息素最佳组分系统结合影响性诱剂诱捕效率的多种因素,在田间防控亚洲玉米螟取得了较好效果,我国已组装、集成一套基于性信息素防控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用量的转Bt crylF基因抗虫玉米饲养亚洲玉米螟幼虫,研究人工饲料中转基因玉米对其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工饲料中转基因玉米用量的增加,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率逐渐下降,在用量为100%处理时幼虫存活数仅3~5头,存活率仅15%~20%;在对照玉米处理中,4个处理的幼虫存活数均较高,为16~19头,存活率均在69%以上。转基因玉米处理的幼虫存活数与对照玉米处理相比,两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玉米螟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在我国以亚洲玉米螟为优势种,其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综述了我国亚洲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分别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对玉米螟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用量的转Bt crylF基因抗虫玉米饲养亚洲玉米螟幼虫,研究人工饲料中转基因玉米对其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工饲料中转基因玉米用量的增加,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率逐渐下降,在用量为100%处理时幼虫存活数仅3~5头,存活率仅15%~20%;在对照玉米处理中,4个处理的幼虫存活数均较高,为16~19头,存活率均在69%以上.转基因玉米处理的幼虫存活数与对照玉米处理相比,两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测定印楝素对亚洲玉米螟的室内毒力,通过3地田间药效试验测定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并采用盆栽法测定印楝素对3个品种高粱植株的安全性.[结果]印楝素对亚洲玉米螟2龄幼虫的LC50为6.44 mg·L-1,室内活性较强;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