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微生物感染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原因,而目前治疗奶牛乳房炎仍主要依靠抗生素。抗生素的长期、大量、盲目使用,使得病原菌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这给临床上处理和治疗奶牛乳房炎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因此,及时准确地掌握引起区域内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是有效治疗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关键。试验采集吉林地区某奶牛场临床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取长春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谱系统资料,并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提高奶牛乳房炎的治愈效果提供理伦依据。本试验研究对长春地区多个奶牛场采集患乳房炎奶牛的231份奶样进行传统细菌生化实验培养,分离鉴定和做药物敏感试验。一共分离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3种病原菌208株,其中大肠杆菌54株,耐药菌株为41株,耐药率为17.75%;金黄色葡萄球菌101株,耐药菌株为92株,耐药率为44.23%;无乳链球菌53株,耐药菌株为39株,耐药率为18.75%,其中耐三种以上抗生素的菌株为126株,耐药率为60.58%,且产生了多重耐药性。3种主要病原菌对磺胺类药物、头孢唑林、链霉素、大观霉素、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对青霉素、卡那霉素产生了完全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旨在查明引起我国奶牛主要养殖区乳房炎的病原菌区系分布及流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提高奶牛乳房炎防控提供参考。对326份临床型乳房炎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用药敏纸片法对检出率较高的5种病原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共分离出54种263株菌,奶样中细菌总检出率为84.36%,与奶牛乳房炎密切相关的病原菌19种共214株,病原菌检出率为81.37%。检出率较高的前5种病原菌分别是大肠杆菌(29.28%)、金黄色葡萄球菌(8.75%)、产色葡萄球菌(6.84%)、沙雷氏菌(4.56%)和屎肠球菌(2.66%)。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耐药严重,耐药率为60%~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沙雷氏菌和屎肠球菌的耐药谱基本一致;产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和克林霉素等高度敏感,敏感率为67%~100%。说明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对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给药时应交叉用药,并定期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最严重的一种疾病。传统的抗生素治疗方法使得病原菌产生耐药性,既加大了用药成本,也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中草药为天然植物,其毒副作用较小,不易产生耐药性,部分中药还有调节动物机体免疫、提高生产性能等特点,在动物治疗和保健中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试验应用自制中草药制剂治疗奶牛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特别是隐性乳房炎治愈率达到80%以上),为奶牛乳房炎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原菌之一。然而,在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过程中由于抗生素滥用,造成乳汁中药物残留及耐药菌株增多。近年来,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逐年呈上升趋势,成为危害人畜健康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同时也给奶牛乳房炎的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论文对牛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流行病学、致病性及致病因子、耐药机制、预防与治疗措施及未来发展前景及展望进行了综述,希望为深入研究MRSA,减少其耐药性,研制有效的药物和疫苗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抗菌药物在畜牧业及临床上广泛及不合理的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革兰阴性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率大幅上升。菌株的耐药种类很多,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是耐β-内酰胺类药物的菌株,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日趋复杂,其中最主要原因是菌株产生可以特异性水解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目前国内外有关奶牛生鲜乳中分离出的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论文对国内外患乳房炎奶牛的乳中产β-内酰胺酶菌的产酶类型、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进行综述,以期为奶牛疾病治疗及生鲜乳中兽药残留安全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乳房炎是奶牛饲养中经常发生的疾病,是奶牛乳腺组织的炎症,发生与奶牛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及遗传因素等有密切关系,是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治疗乳房炎时使用抗生素可能诱导产生耐药菌株并带来抗生素残留.有效控制乳房炎的发生对于提高奶牛生产效益、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是导致牛奶产量和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多以抗生素为主,但抗生素的滥用不仅导致了乳汁中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同时也造成了乳汁中抗生素的残留。中药由于无残留、无毒副作用和较少出现耐药性等特点而备受科研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奶牛乳房炎的危害、中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现状和作用机理三个方面探讨了当前中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上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客观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饲养业中的一种常见病。奶牛发病后所造成的产奶量下降、大量乳房炎阳性奶废弃及严重感染后造成的奶牛过早淘汰给奶牛饲养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兽医临床的治疗措施主要是应用抗生素静脉注射,但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易产生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摸清上海和河北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克雷伯菌的分离率及其耐药情况,对采集自上海和河北两地的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进行克雷伯菌的分离培养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选择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对分离得到的克雷伯菌进行药敏试验。经革兰染色、镜检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采集自上海地区的100份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中有18份乳样存在克雷伯菌,分离率为18%;采集自河北地区的100份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中有14份乳样存在克雷伯菌,分离率为14%;且上海和河北地区2017年下半年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中克雷伯菌分离率均高于上半年。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分离得到的克雷伯菌对所测试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单一耐药菌株占21.88%,多重耐药菌株占53.13%,全部敏感的菌株占12.50%。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上海、河北地区奶牛发生的乳房炎是与克雷伯菌感染有关;且分离得到的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在动物生产和兽医临床上应及时监控克雷伯菌的流行趋势和耐药性变迁,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临颍县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感染情况调查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初步分析临颍县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种类与感染情况,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分析,本试验对全县部分地区采集患有奶牛乳房炎的乳汁样品73份,分离并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共分离96株菌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棒状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38.54%、30.21%、17.71%和13.5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乳房链球菌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种菌株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敏感,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不同菌株对其他药物耐药程度有较大差异,提示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可作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乳房炎作为全球性奶牛养殖业的重要疾病,因对社会经济、养殖行业和人类健康的巨大影响使人们从发病机理、疾病诊断、预防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与探讨。作者立足于前期尤其是近几年的研究文献,以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原因——病原菌为中心展开,探讨其感染类型、奶牛与病原菌及病原菌相互之间的关系。奶牛乳房炎是由包括病原菌的侵袭及宿主奶牛自身抵抗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乳腺对病原菌的入侵应答能力,病原与病原之间或促进或抑制都对其发生产生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公认的奶牛乳房炎的主要传染性病原菌,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得其在体内难以治疗,并且耐药性普遍存在;无乳链球菌是环境性还是传染性病原尚有争议,在中国感染率较高,对大部分抗生素仍旧敏感,相对于其他病原菌治愈率较高,畜群清除容易;大肠埃希氏菌被作为环境性病原体,乳房炎感染的分离率仍较高,抗生素治疗结果还有待商榷,耐药性普遍存在并增强;牛支原体近十年的感染率有所上升,在国内外都是严重的乳房炎致病因素,治疗效果不佳,且耐药性正在增强,疫苗开发困难。文章对上述几种主要病原菌的流行、危害与防治等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奶牛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乳房炎作为全球性奶牛养殖业的重要疾病,因对社会经济、养殖行业和人类健康的巨大影响使人们从发病机理、疾病诊断、预防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与探讨。作者立足于前期尤其是近几年的研究文献,以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原因——病原菌为中心展开,探讨其感染类型、奶牛与病原菌及病原菌相互之间的关系。奶牛乳房炎是由包括病原菌的侵袭及宿主奶牛自身抵抗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乳腺对病原菌的入侵应答能力,病原与病原之间或促进或抑制都对其发生产生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公认的奶牛乳房炎的主要传染性病原菌,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得其在体内难以治疗,并且耐药性普遍存在;无乳链球菌是环境性还是传染性病原尚有争议,在中国感染率较高,对大部分抗生素仍旧敏感,相对于其他病原菌治愈率较高,畜群清除容易;大肠埃希氏菌被作为环境性病原体,乳房炎感染的分离率仍较高,抗生素治疗结果还有待商榷,耐药性普遍存在并增强;牛支原体近十年的感染率有所上升,在国内外都是严重的乳房炎致病因素,治疗效果不佳,且耐药性正在增强,疫苗开发困难。文章对上述几种主要病原菌的流行、危害与防治等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奶牛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辽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分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治疗临床型乳房炎主要采取抗生素疗法。但是长期使用抗生素又带来严重的“乳中残留”和“耐药菌产生”等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如用青霉素治疗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的初次治愈率达50%,第2次治愈率为25%,第3次治愈率为15%以下。因此,抗生素治疗率降低,病原产生普遍的耐药现象,使该病的治疗变得更加被动。试验在对通辽地区科尔沁奶牛及蒙古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进行分离的基础上,对药物敏感性进行了调查,为当地有效治疗该病,乃至科学合理地使用治疗药物,减少由乳房炎造成的生产损失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严重影响奶牛业发展的常见多发病,不仅给乳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影响乳品质量,危及人类健康。目前,对于奶牛乳房炎的治疗大部分奶牛场基本都是在不明确病原菌的情况下滥用抗生素,造成病原菌耐药性增加,治疗效果下降。为了有效治疗奶牛乳房炎,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早期快速诊断至关重要。由于传统的乳房炎病原菌的检测方法存在操作繁琐、耗时长、灵敏度低及无法检测抗生素乳样中病原菌等缺陷,因此,临床上急需一种快速、灵敏、简便的检测方法。作者对目前用于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的普通PCR法、多重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巢氏PCR诊断法以及PCR检测试剂盒等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未来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快速、特异、敏感的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之一,患病奶牛因其废弃奶的产生,以及治疗和淘汰等相关费用的增加,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于奶牛临床性乳房炎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生素,而抗生素的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耐药性病原菌的产生和牛奶中的药物残留等问题.作为抗生素的潜在替代品,乳酸菌在防治病原微生物方面很有潜力,现综述了乳酸菌防治...  相似文献   

17.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为确定邯郸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本试验采集邯郸地区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奶样31份,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大肠杆菌9株、沙门氏菌8株、链球菌9株,分离率分别为29.03%、25.81%、29.03%、29.0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的四种病原菌主要对青霉素和头孢噻吩不同程度耐药,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恩诺沙星、万古霉素、环丙沙星高度敏感,敏感率为100%,表明以上抗生素对四种病原菌生长繁殖有良好抑制作用。本试验研究为临床治疗奶牛乳房炎制定合理用药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奶牛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多年来,在奶牛乳房炎治疗过程中,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而产生耐药菌株,同时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此外,由于治疗不良造成乳房萎缩、瞎奶头,降低奶牛饲养价值,最后导致被淘汰[1].本文对发生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进行血液学检测,以期为治疗奶牛乳房炎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了获得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的系统资料并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奶牛乳房炎防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在上海郊区4个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患牛的126份奶样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共分离到萄葡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3种主要病原菌107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4株,占分离菌株的69.16%;无乳链球菌27株,占分离菌株的25.23%;病原菌单独感染率为48.7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单独感染率达39.02%;病原菌混合感染率占51.22%,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混合感染.主要病原菌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敏感,对大多数抗菌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氨苄青霉素产生了完全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饲养业中的一种常见病.奶牛发病后所造成的产奶量下降、大量乳房炎阳性奶废弃及严重感染后造成的奶牛过早淘汰给奶牛饲养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兽医临床的治疗措施主要是应用抗生素静脉注射,但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易产生细菌耐药性,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致使乳房炎的治愈率低下,而且抗生素易在牛乳中形成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