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型糯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荃香糯S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荃香糯S是用光温敏核不育系新安S为母本,用常规香糯材料Y874为父本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成的香型糯性光温敏核不育系2,009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该不育系不育期不育株率100%;在合肥地区,花粉败育以无花粉型为主,花粉不育度达99.99%。该不育系具有香味,米质为糯性,其它特征特性与亲本新安S相似,配合力强,株叶形态好,具有隐性浅褐色颖壳标记。  相似文献   

2.
水稻群体育种是以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为遗传载体,借助它的生态不育特性,建立多亲本天然授粉的杂交群体。在F2、F3……进行生态育种和常规育种的双向选择,即选择优良不育株,育成新的光温敏核不育系。选择可育株,育成新的常规水稻品种。在F2、F3……代收取不育株的天然杂交种,构建新一轮杂交群体。作者利用群体育种技术已育成通过辽宁省审定的粳型水稻光敏核不育系GB028S和常规水稻品种盐丰47。  相似文献   

3.
eui基因具有遗传解除水稻不育系包穗的功能,被誉为杂交稻种子生产的第四遗传因子,现已成功地应用于杂交稻的生产。研究不同eui基因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eui基因具有遗传解除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包穗的功效,可育期解除不育系包穗的遗传效应显著地好于不育期,且eui1基因遗传解除包穗的效应强于eui2基因。eui基因的效应并未影响到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和花粉不育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温敏核不育基因在籼型三系遗传背景下的育性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3个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6311S和360S与7个籼型质核互作型水稻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保持系、3个恢复系配组,观察了51个组合的F1、19个F2及6个BC1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培矮64S温敏核不育性状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具有对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的强恢复基因;6311S温敏核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同时具有1对弱恢复基因;360S温敏核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但没有恢复基因。进一步利用4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311S组合F2群体中4个温敏核不育株与5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配组,研究了杂交F1的育性,表明在可育细胞质背景下,三系恢复基因对温敏核不育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在不育细胞质背景下,三系恢复基因是温敏核不育基因表达的关键。由此提出了选育不育细胞质背景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温敏核不育背景的质核互作型不育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李继开  李振宇 《作物研究》2007,21(3):277-279
盐丰47是以光敏核不育系AB005为母本转育的各类型不育系为母系亲本,以多品种混合种为父本利用光敏核不育系的生态不育特性,构建杂交群体,按照水稻群体育种方案,对其后代进行不育和可育的双向选择,从不育株中选育光温敏不育系,从可育株中选育常规水稻品种.盐丰47是利用群体育种技术选育的第一个常规品种育种成果.该品种米质优、抗性强且极具丰产优势.  相似文献   

6.
水稻群体育种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群体育种是以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为遗传栽体,借助它的生态不育特性,建立多亲本天然授粉的杂交群体。在F2、F3……进行生态育种和常规育种的双向选择,即选择优良不育株,育成新的光温敏核不育系。选择可育株,育成新的常规水稻品种,在F2、F3……代收取不育株的天然杂交种,构建新一轮杂交群体。作者利用群体育种技术已育成通过辽宁省审定的粳型水稻光敏核不育系GB028S和常规水稻品种盐丰47。  相似文献   

7.
在人工低温(23.5℃)和自然条件下研究了香125S DH(Double haploid)群体的育性变化、异交特性和重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在23.5℃的人工低温条件下,DH群体各株系育性不一致,有11个DH株系(占36.7%)花粉不育度在99.5%以上,其中5个株系(占16.7%)花粉不育度达100%,自交结实率为0,是不育性稳定、不育临界温度低的DH系。各DH系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和异交结实率与对照香125S差异不显著,DH系保持了原品种的优良农艺性状。花药培养技术是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性进行遗传纯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低温处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筛选核心单株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6,(1):18-20
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安农810S、P88S、C815S生产用种作为试验材料,连续2 a用相对稳定低温处理处于幼穗分化雌雄蕊形成期的不育系群体,分析低温处理后群体的育性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根据光温敏核不育系鉴定时育性起点温度设定处理温度,不同不育系的群体育性分布频率不同;用接近鉴定时的育性起点温度的低温处理时,群体育性分布表现为偏向于完全不育和半不育的左截尾正态分布;用显著低于鉴定时的育性起点温度的低温处理时,群体育性分布表现为偏向于育性恢复的右截尾正态分布;第2年,用相对稳定低温处理核心株群体,3个不育系群体育性分布趋于一致,完全不育株占大多数,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半不育株和育性恢复50%以上的单株。因此,用低温处理生产用种来筛选核心单株时,需要用相对稳定的接近不育系鉴定起点温度的适宜低温连续筛选多年,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核心种子或者原原种。  相似文献   

9.
水稻低温敏两用系新资源363S是从三系杂交稻威优63F2代分离群体中筛选培育的,具有野败不育胞质,其不育性表现核质互作不育系的某些特点,又具有光温敏核不育性转换特点,在24℃以下低温诱导表现稳定不育,26℃以上高温诱导可育,这2种条件下其花粉育性与小穗育性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特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分成光敏型与温敏型两个基本类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普遍存在育性表达不稳定的现象。不育基因背景来源不同,其光温敏起点指标有差异。不育性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经多代繁殖后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发生"漂变",表现不育性不稳定性,不育系在起点温度上的遗传基础不纯则是导致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内在原因。严格采用原种生产程序,可保持不育系群体育性转换起点温度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