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9种不同的杀菌剂单剂及其复配剂为材料,探索不同杀菌剂防治杂交水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的效果。综合2 a试验结果,复配药剂“代森锰锌(711.1 mg/L)+大蒜素(16.7 mg/L)”防治稻粒黑粉病的效果最佳,2020年和2021年的田间防效分别为71.83%~79.36%和60.79%~61.38%,分别高于对照药剂爱苗14.56~33.06和26.41~32.31个百分点,且对种子活力和质量无明显不良影响,可以作为防治稻粒黑粉病的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2.
就30%爱苗乳油对杂交制种稻后期病害防除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纹枯病发病初期和破口期用药(间隔15 d左右),每667m2用15 ml对纹枯病具有良好防效;在剑叶叶枕与倒二叶枕重叠和破口期每667m2用15ml各1次防治稻粒黑粉病,具有极好的防效。且能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加结实率,提高种粒光鲜度。  相似文献   

3.
稻粒黑粉病严重地危害着杂交稻制种的产量和质量,如何有效地防治和控制稻粒黑粉病的发生是当前困扰杂交稻制种的主要问题之一。浙江农业大学种子激素课题组研制成功的防治稻粒黑粉病的新型特效药──克黑净兼有防病和增产双重作用。1991年在南方许多省区进行了多点田间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2年在生产上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使用。为了进一步确定克黑净防治稻粒果粉病最佳的使用剂量和喷施时间,浙江农大种子激素课题组和衢县种子公司合作在衢县莲花镇等地进行了多点试验,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简要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供试药…  相似文献   

4.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已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一般产量损失约5%,重病田损失更大。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气候因素以降雨为主。防治稻曲病重点是针对感病品种,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开展预防。“爱苗”可以有效防治水稻中后期的稻曲病、纹枯病、稻粒黑粉病等病害,且增产效果最佳,对水稻安全。是值得推广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粒黑粉病在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中发病较为普遍。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做好亲本种子灭菌处理、定期轮换制种基地、合理施用穗肥、营造健壮群体、科学喷施“九二О”改善穗层结构及药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水稻制种中最常见危害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对稻粒黑粉病的发病规律及影响病害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景谷县制种区域的气候特点,提出了系列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金23A制种高产障碍与技术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金23A具有营养生长期短,易倒伏,裂颖谷多,抽穗不整齐,易感稻粒黑粉病等不利于制种高产的性状,针对这些不利性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8.
稻粒黑粉病是影响杂交稻繁殖。制种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之一,有效地控制稻粒黑粉病的发生,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1992年,我们从浙江农业大学引进防治稻粒黑粉病的新药克黑净,在珍汕97A繁殖田进行防治效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分述如下:1试验概况试验安排在我市三台县栏河乡二村一社。试验设两组:试验1设克黑净喷施2次,第1次在不育系齐穗后2天喷施(7月15日),隔3天后喷施第2次(7月18日);试验互设克黑净盛花期喷施1次(7月16日)。喷药时间16:00~18:00,每次亩用药量80g+水20kg(具体使…  相似文献   

9.
根据多年的制种田间实践,总结了尤溪县烟后杂交水稻制种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粒黑粉病、稻曲病、稻瘟病等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流行规律,并提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稻粒黑粉病日趋严重,已成为杂交稻提高制种产量的严重障碍之一。1987年四川省主要制种县病粒率一般为20%左右,高的达40%以上。稻粒黑粉病发病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同一组合保持系发病极轻,一般不到1%,而不育系发病极重。因此,探索父 本花粉与母本发病的关系及稻粒黑粉病在田 间的分布规律,进而寻找农业防治方法,控 制发病程度,对提高繁殖制种产量有重要作 用。 试验简况 试验地点选在杂交水稻制种时间长,有 发病历史的简阳县解放乡。制种组合为汕优 63。试验处理安排大行比1:30制种,厢宽 1.4丈,每小区长2丈,目的是使不同的母 本行离父本的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