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浙江省果桑种植区桑椹菌核病发生与为害严重的问题,拟通过观察桑花不同发育阶段各器官的形态变化,划分接种感染时期及接种部位,调查感染率及病原侵染部位,据此确定病害的防治适期,并且通过田间防效试验确定2种常用防治药剂的用量和施药次数。在桑树开花及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人工接种病原菌(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发现病原菌侵染桑花的起始时间是初花期,侵染部位是雌花柱头,被感染的桑花柱头完全伸展开,颜色呈乳白色或白色。在桑树开花的不同时期以2种常用防治药物供试,通过不同用药次数和不同用药浓度的组合试验调查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仍然是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有效药剂,2种药剂分别以质量浓度1 mg/L、1.5 mg/L的药液轮流施用3次(每次间隔7 d),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其中第1次施药在花穗形成后到初花期,此时大部分桑花柱头呈半圆形卷曲状、部分开始伸展,颜色介于浅绿色至乳白色之间,但尚未完全成熟。调查施药时间、施药次数和施药浓度对成熟桑椹的果实性状(果长、果横径、千克果实数量、单粒果实质量)影响不明显,而桑果产量则与感病率相关。依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果桑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观察桑花柱头的形态辅助开花物候期来确定桑椹菌核病的防治适期,实施上述组合防治方案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周宏 《江苏蚕业》2012,(1):40-40
<正>桑椹果肉多汁,酸甜可口,含有丰富的糖、苹果酸以及各种维生素,既可生吃,也可加工熟吃。具有滋补肝肾、养血祛风、延年益寿等保健作用,并是耳鸣、便秘、风湿疼痛等疾病的治疗中药,因此桑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近几年逐渐被人们青  相似文献   

3.
从果桑园区生态系统整体观念出发,以优质高产为中心,组建了桑椹菌核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以桑椹菌核病害为防治目标,通过选栽抗病品种调控措施,充分发挥抗性品种对桑椹菌核病的控制作用;通过农业防治措施冬耕、清园、摘除病果等降低病原基数;通过物理防治地膜覆盖、红外线照射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或杀灭子囊孢子,减少病害的发生。通过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优先考虑使用生物制剂,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桑椹菌核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组建和实施,增强了桑椹菌核病防治措施的规范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蚕桑产业的升级,果桑的种植面积逐年大幅度增加。果桑极易感染致命性真菌病一茵核病,从而导致大量减产。为防治茵核病的发生,本文从分布、病症、病原、侵染过程、发病原因、防治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的两个种质资源圃共计61份桑树种质材料进行田间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群体的85.25%都不同程度地被桑椹菌核病侵害。桑椹菌核病发病率为16%~45%的种质资源有10份,发病率为0~15%的有51份;同一种质在桑椹成熟过程的不同生长期发病程度不同,总体呈现“低→高→低”的抛物线变化趋势,时间上分别以2月底到3月中旬(第4期)发病率最高;不同果桑种质对桑椹菌核病的抗性存在差异,抗性强的分别为92L-43、254、154、121、94-21、92-56、93-65、93-152、94-661,发病率均为0。发病率最高的是种植于2圃的粤椹大10,发病率高达43.85%。;不同地块、树龄的相同种质桑椹菌核病发病率存在较大差异,2圃的发病率普遍高于1圃。  相似文献   

6.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椹菌核病的病原为柔膜菌目的真菌,病原真菌孢子在桑树开花期间侵入雌花引起初次侵染,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采取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相结合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果桑的一种主要病害,轻者造成桑椹品质低劣,重者使桑椹腐败,由紫红色变白而破碎脱落,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发生桑椹菌核病将会影响桑树种子的收获和桑椹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本文就桑椹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发生规律进行详细介绍,并以此提出了以农业、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椹菌核病一般在春季发生,受核盘菌产生的孢子侵染所致。发病原因与品种、密度、气候、环境、耕耘和施肥有关。防治关键在于选用抗病品种和深翻土壤,辅以药剂防治,即可控制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湖州市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州市近年来桑椹菌核病的发生情况、类型、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与总结;提出了适合当地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措施,即桑椹菌核病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宜早不宜迟;用农药防治时要正确掌握用药时期和用药品种,在桑树鹊口期时用1000倍70%的甲基托布津WP和800倍50%多菌灵WP间隔多次交替喷施,每次间隔5~7d,连续防治3~4次。在桑椹采摘前,发现染病桑椹要及时摘除,并将带病桑椹在远离桑园处集中烧毁或深埋。在冬季结合冬耕,彻底清除桑园内枯枝、落叶和杂草,春期结合除草进行翻耕。  相似文献   

10.
果桑既产果又养蚕,发展果桑种植业,在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但果桑易发生菌核病,近几年来呈快速蔓延趋势。本文对果桑茵核病症状、发病原因、发生规律,综合防治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今后果桑菌核病用复合茵剂等进行生物防治、确保食品卫生安全是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成都市新都区锦门丝绸公园里的新栽果桑感染的桑椹菌核病为例,重点介绍了桑椹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侵染途径,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果桑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果桑是一项新兴产业,不但丰富了果品、饮料、食品内容,也促进了蚕桑产业的全面市场化发展,表现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因而呈现蒸蒸日上的势头。在指导发展果桑生产时,相应的技术措施必须跟上。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的一种主要病害,对此项事业有一定的威胁,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加强防治工作,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桑椹菌核病发生的机理,认为桑椹菌核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菌源积累、气候条件、桑园管理不到位、防治不及时等因素。提出了清除病原、深翻土壤、覆盖地膜的农业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生物防治,选育抗病品种等方法,为广西控制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为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比较4种常规农药对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并检测各种农药在桑果上的残留情况.试验结果显示50%多菌灵WP、70%甲基硫菌灵WP、80%代森锰锌WP和50%腐霉利WP的田间防治效果依次分别为94.79%、96.23%、81.18%和82.77%,各种农药对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50%多菌灵WP和70%甲基硫菌灵WP防效较好;经过检测,各种农药用药后在桑果上的残留量依次分别为3.90 mg/kg、1.34 mg/kg、2.10 mg/kg和0.98 mg/kg,其中50%多菌灵WP的残留量比国家标准(0.5 mg/kg)超标7.8倍,70%甲基硫菌灵的残留量比国家标准(0.5 mg/kg)超标2.68倍,80%代森锰锌WP和50%腐霉利WP的残留量都远低于国家残留标准(5 mg/kg).综合田间防治效果和药物残留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分析,80%代森锰锌WP和50%腐霉利WP比较适用于果桑园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正>桑椹菌核病,俗称白桑果病,也有人称之为桑果的癌症是严重为害桑椹的一种真菌病。该病一旦发生,不仅直接影响桑果收益,而且菌丝入侵桑枝易造成冬芽干枯不萌发,春梢齐基部断裂,使桑叶减产,对养蚕收入也带来较大影响。2011年,该病在我县大面积发生。1桑椹菌核病的发生1.1发生时间与症状据我县多点调查桑椹菌核病,桑树表现症状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桑尺蠖春季田间消长规律的调查,同一药剂春季不同时期使用对桑尺蠖的田间防治试验,春季不同时期的桑尺蠖对农药的敏感性测试,确定桑尺蠖的防治适期为桑芽膨大期。  相似文献   

17.
在积温预测法的基础上,经研究发现桑瘿蚊(Epimyia sp)从成虫盛发日到幼虫盛发日经过的历期,在同一地理种群中的"桐乡青"桑树将生长出2.04开叶,以此作为预测桑瘿蚊幼虫发生高峰期,以便提出对其幼虫防治时期.我场通过多年应用此法预测桑瘿蚊幼虫高峰期其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