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8月3-4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简称热科院橡胶所)采胶专家校现周研究员、罗世巧研究员、魏芳副研究员和高宏华助理研究员一行,对海胶集团阳江分公司大丰片区以及广坝分  相似文献   

2.
8月25日,橡胶所高宏华助理研究员一行3人,到定安县龙湖镇,对该镇永丰、里电、东蛹、石井、佳龙等五个村委会的250余名植胶面积较大的胶农进行为期2天的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3.
<正>7月23~31日,柳河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凉水镇举办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专业服务型农作物植保员专业培训班,培训学员40人。培训班依托该镇内"汇源葡萄种植基地"、"凉西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凉西村甜瓜种植大户等为实训基地,分别讲授了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甜瓜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木耳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专业课程。农业专家充分利用现场实物,为学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中国热科院橡胶所研究员罗世巧一行到海南东昌农场,就开割胶园刺激割胶进行调研,并向胶农讲解气刺微割技术在老龄更新橡胶树上的应用。在39队胶园,罗世巧对胶工说,当前是农忙季节,把乙烯气体袋子安在橡胶树上刺激排胶,采取三四天割一刀胶的方法,可以错开割胶与采收农产品的时间,增加产量和收入。  相似文献   

5.
《热带农业科学》2010,(8):F0003-F0003
采胶与生理课题组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的下属课题组。专门从事橡胶树采胶与生理的研究工作。现有研究人员6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1人,实验师1人,研究实习员1人。割胶生产技术是橡胶生产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技术。为应对目前世界天然橡胶生产所面临着劳力紧缺急需提高产最和生产效率的严重局面.课题组将以高产高效安全采胶技术为研究重点,定位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与新割胶技术研究的创新团队。通过新割胶技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海南琼海、白沙、琼中、儋州与云南西双版纳的实地调研,定量分析胶农割胶制度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开割规模、劳动力短缺程度、橡胶树龄、费用支出程度等因素对胶农选择割胶制度有显著影响;而年龄、是否为村干部、家庭收入水平、橡胶价格等因素对胶农选择割胶制度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在推动新割胶制度传播的同时,需要提升割胶制度在民营橡胶的认知度;重视割胶制度传播队伍的建设,开展"田间培训"割胶制度模式;重视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对橡胶产业的农村教育;完善以胶农需求技术为主导的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农业部的要求和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需要,在我国的海南、云南和广东植胶区共设有3个橡胶树刺激割胶及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试验区。试验示范区在现有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对橡胶树刺激割胶及相关配套技术进行集成,形成一套适合当地环境条件和主栽品种特性的高产、高效、安全的综合栽培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从而进一步提高当地橡胶种植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集成与示范的技术包括乙烯利刺激低频割胶技术、营养诊断及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胶园生态保育技术、胶园数字化管理技术和产品质量管理技术等6大类。广东垦区橡胶树刺激割胶及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试验区于2013年5月进入割胶试验阶段,目前开割后各项试验进展顺利,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南滨农场金鸡队胶工高家花是农场有名的产胶能手,去年产胶4.889吨,割胶技术一级,被评为农场"十佳产胶能手"。1994年,在新胶工练割培训期间,高家花认真看、认真学,回到家又绑上胶桩继续勤学苦练,还让丈夫手把手指点,很快便掌握了胶刀要领和割胶步骤。培训结束考核时,她获得了割胶技术考核第一名。高家花上岗后管割的第一个割胶岗位,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举办的2019年发展中国家热带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班开班,培训班上,来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们向学员传授了香蕉枯萎病防治、芒果与木薯虫害识别及椰子栽培等知识。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项目官员朱家立介绍,此次培训班共有来自16个国家的40名学员参加,其中拉美学员占40%。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同期还开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班,有来自古巴、巴拿马等国的20名学员参加。  相似文献   

10.
运用对比分析法对采用气刺微割技术与常规刺激割胶技术的胶园产量、经济效益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7年间,采用2种不同刺激割胶技术的胶园在天然橡胶产量和经济效益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产量方面:2015年和2016年,采用气刺微割技术的胶园年单位面积产量均比采用常规刺激割胶技术的胶园低,但2017年高于常规刺激割胶胶园;经济效益方面:2015—2017年间,采用气刺微割技术的胶园年单位面积生产成本平均比采用常规刺激割胶技术的胶园高,收益率不如采用常规刺激割胶的胶园。但气刺微割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胶工的劳动生产率,胶工人均产胶量比采用常规刺激割胶的胶园高30.7%。采用气刺微割技术是解决当前胶工短缺、提高胶工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为增强青年干部的割胶意识,努力提高割胶技术水平,近日,广东农垦南华农场举办青年干部割胶技术培训班,来自全场割胶队、甘蔗队以及生产部门等近30名青年干部集中在场机关办公大楼进行割胶技术培训。此次割胶技术培训以树桩练习为主要内容,严格按照新胶工的实操考核标准来评分。为了更好地提高培训的实效,该场制定了一系列的较为细化的培训考核标准,场割胶技术人员进行了详细讲解和示范,并全程跟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正>2008年3月11日,在全国首届割胶工技能大赛上,海南天然橡胶集团龙江分公司女胶工刘金凤,凭借精湛的割胶技术和一股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精神,夺得了"全国割胶技术状元",同年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她又以全国唯一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海南琼中14个村委会15个代表性植胶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户的技术应用及需求,并从农户的视角评价科技推广工作。从农户的技术应用、科技推广工作评价、农户的技术服务需求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橡胶生产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橡胶种植历史不长;农户橡胶栽培割胶技术仍以传统经验为主:胶园抚育管理差和割胶技术水平低是农户认为影响胶园产量的主要因素;割胶技术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农户技术需求重点是胶园抚育管理、死皮复割、根病防治和割胶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植胶区465户橡胶种植户的入户调查,了解农户对割胶技术的认知情况,并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割胶技术认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水平、是否村干部、性别及种植面积对农户的技术认知有显著影响。受教育水平高的农户对割胶技术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女性胶农较男性胶农对割胶技术认知水平高;村干部在橡胶技术信息获取方面比普通农户更具优势,使得他们对割胶技术认知程度较高;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对割胶技术重视程度更高,生产实践中对技术认知更清晰。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当前胶价低、胶工短缺的橡胶生产现状,在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个分公司的老龄胶树上开展了气刺割胶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对老龄树采用气刺割胶技术扩大了岗位承割株数,减少了胶工需求,胶工人均产量和收入相应提高,但在示范中还存在技术不到位、管理存在漏洞等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及监督,并探索制定针对气刺割胶的新型生产管理模式,促进气刺割胶技术在老龄胶树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48岁的洪春华是云南省景洪农场四分场胶工,1996~2007年连续12年被农场评为优秀胶工,今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于今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洪春华1993年进入割胶岗位,他以精益求精的割胶技术,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年年超额完成干胶计划任务,并创造了连续14年无特大伤、割胶技术93分以上的纪录.他凭着过硬的割胶技术,每年节约橡胶树耗皮1.5~1.8厘米,14年节约橡胶树耗皮22.4厘米,每棵树可以多割两年的胶.  相似文献   

17.
珍是云南省勐满农场女胶工,在23年的割胶生涯中,由于她勤奋用心割胶,连续20多年割胶技术保持在90分以上.自1991年以来,先后被农场、分局、总局、勐腊县评为最佳职工、优秀女胶工、云岭优秀职工、三八红旗手等,2008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劳动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割胶生产面临胶工短缺的严峻问题,分析了胶工短缺的原因,并从割胶技术方面提出了解决胶工短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胜利农场从2006年开始在东方93-114上进行橡胶树气刺短线割胶技术的试验示范。该项技术具有割线短,操作简单,割胶速度快等优点,能有效降低割胶工人的劳动强度,是提高割胶劳动生产率、缓解胶工短缺和增加胶工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供求与广告     
<正>举办狐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班出售狐专用稀释液、出售芬兰纯繁种公母狐出售狐人工授精采精杯及各种器械狐人工授精技术由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终身荣誉奖、绥化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绥化市模范工作者张旭秋研究员1987年研究成功,1990年3月由东北林业大学马建章院士等专家技术鉴定为国内首创。1990年以来先后获省政府、省畜牧局、绥化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此项技术准胎率达96%。举办全国性培训班已20年,由有30年养狐实践经验的研究员张旭秋任教。学员随来随学,提供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