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福寿螺是大型淡水螺类,又称大瓶螺、苹果螺,是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物种之一。该螺抗逆性强、食性杂、繁殖极快,近年来在南方主要水稻耕作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入侵危害,并呈扩散蔓延之势,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1.发生特点福寿螺以幼螺或成螺在水生作物基部或水田土表下二三厘米深处越冬,亦可在田边或灌溉渠、河道中越冬。喜栖于缓流  相似文献   

2.
福寿螺又称大瓶螺、苹果螺,属中腹足目瓶螺科,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一种大型淡水螺类,是国家环保总局于2003年3月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物种名单之一。该螺抗逆性强、食性杂、繁殖力极快.近年来本地主要水田耕作区遭受其不同程度的入侵危害,  相似文献   

3.
福寿螺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在中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通过综述福寿螺在中国的入侵现状,以及目前所采取的防治方法,指出当前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立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英文名Applesnail,golden applesnail,又叫苹果螺、大瓶螺,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是两栖淡水软体动物,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福寿螺目前已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3年认定为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为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2]。福寿螺是一种淡水螺类动物,据生物学特性研究,其生殖能力极强、繁殖速度较快,可以适应各种水体环境,包括但不限于河流、池塘、  相似文献   

5.
中华鳖与福寿螺的种间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中华鳖营养价值高,被人们视为滋补佳品。野生中华鳖更是上品。福寿螺,一种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需要控制和消灭。由于中华鳖与福寿螺之间特殊的种间关系,从而达到鳖肥螺控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福寿螺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笔者调查了福寿螺在海南的入侵方式、现状、特点,以及目前采取的防控措施,并提出了海南省防治福寿螺的建议:组建风险评估、早期预警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加强综合治理研究,形成一套可持续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层次综合技术体系,控制福寿螺的漫延。  相似文献   

7.
福寿螺天敌资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福寿螺是中国首批公布的16种重要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本文概述了福寿螺的主要天敌种类,并重点介绍了6种有防治意义的天敌。  相似文献   

8.
<正>福寿螺是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与常见的田螺不同,其食性广,啃食水稻、莲藕、茭白等农作物,是农作物的“杀手”,现已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一大灾害。福寿螺繁殖力强、食量大,极易造成农作物减量减产。同时,其体内寄生虫很多,特别是管圆线虫对人体危害较大。汉寿县采取多种技术措施综合防控福寿螺,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福寿螺于1981年引入广东并在1984年开始推广养殖,后因过度养殖、管理不善及食味不佳等原因被弃养;由于缺乏天敌,且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福寿螺在我国南方地区暴增,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近年来,福寿螺在广东地区泛滥成灾,已对水稻等水生作物造成严重危害,成为主要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运用环境社会学的受害结构论,对广东福寿螺的危害进行分析,并就外来生物入侵的防治与管理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引起社会对外来生物入侵防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福寿螺是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已在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局部地区泛滥成灾,对水稻危害时间长、危害重。通过观察分析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提出相应防治对策,以期控制其数量,保障水稻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1.
在洪江市发生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已达20种以上,它们抢占了洪江市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严重危害了洪江市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对洪江市境内的凤眼莲、空心莲子草、福寿螺3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危害及其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洪江市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1.福寿螺——一种从"宝贝"变成麻烦的入侵物种 福寿螺又名金苹果螺,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因其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且食性杂、个大、繁殖速度快而被人们引为食用或用作养鱼和养鸭的蛋白来源.上世纪60~80年代,日本、美国、韩国等10多个国家相继引入人工养殖,但由于口味不受消费者欢迎,福寿螺迅速丧失商业价值,被大量遗弃,泛滥成灾...  相似文献   

13.
介绍鹤庆县黄坪镇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发生现状,分析发生原因及危害,提出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4.
福寿螺Pmacea canaliculata(Lamarck),在国内又称大瓶螺、苹果螺,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食用螺引进,由于该螺抗逆性强,食性杂和繁殖速度极快,迅速在稻田扩散,成为危害水稻的恶性水生动物,目前已成为水稻生产中严重的有害生物之一,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5.
福寿螺作为一种世界性入侵生物,侵入浙江已近40年,由于其繁殖快、易扩散、适应性强和危害大,给全省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灾害。福寿螺在浙江省的入侵扩散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迅速扩张期;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前后扩散渗透期;第三阶段为2010年至今多点爆发期。福寿螺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扩散,但扩散蔓延具有明显的局域性。福寿螺已由过去的点状分布发展成现今的片状分布,且入侵蔓延到全省11个地级市的所有县(市、区)。目前福寿螺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但尚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为应对福寿螺入侵危害的严峻形势,未来需加强福寿螺生态学、行为学、入侵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同时开展福寿螺危害的及时预测预警、应急防控、综合防控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逐步建立全方位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控制外来检疫性生物福寿螺的迅速蔓延和危害,特进行了茶籽饼防治稻田福寿螺的效果试验。通过室内容器茶籽饼浓度试验和稻田及沟渠茶籽饼灭螺示范发现,茶籽饼能快速有效地杀死福寿螺,且对水稻生长安全,故可选用茶籽饼作为杀灭稻田福寿螺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7.
福寿螺在福建省不同地区的分布、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文献、发放调查问卷、大范围多次实地调查等方法,对福建省内福寿螺入侵的地区空间分布、发生危害状况、季节变化动态及其有效防治措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福寿螺在福建省内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局部地区出现大暴发现象,除水稻田、水沟等福寿螺危害严重的场所,芋头田、菜地、莲藕池塘也有福寿螺侵入。一般5月福寿螺开始活跃,7月底数量达到最高峰,10月中旬卵块数量达到最高峰,至11月数量均消减开始准备越冬。福寿螺对农作物的危害在部分地区还没有引起农民足够重视,甚至认为福寿螺危害较小,不懂及时用药,感到束手无策,或听之任之。少数有经验的农民对福寿螺的危害和减轻灾害发生有较全面的了解,比如采取施用碳酸氢铵、喷洒杀螺胺药剂、烟草与水稻轮作、蔬菜与水稻间作、利用密网围住稻田四周、稻田养鸭、人工除螺等方式控制福寿螺对水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利用GIS技术,结合福寿螺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广东地区水稻的种植分布情况,预测福寿螺在广东地区的潜在时空分布及其危害风险.结果表明:广东地区存在5种福寿螺潜在生境,分别是:螺和卵都能存活且卵能孵化螺能发育;螺卵存活、螺能发育但卵不孵化;螺存活但不发育、卵不孵化;螺冬眠且不产卵;螺、卵均不能存活.5种生境从南到北依次排列,并且分布范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福寿螺适宜生境夏季分布广、冬季分布窄,夏季向北扩展,冬季向南收缩.冬季粤北山区小部分地区福寿螺不能存活,5—10月全省均适宜螺及其卵的生长发育.就潜在分布区而言,全省16.68%地区处于高度发生区,中度发生区也占54.25%.以稻田的危害风险为例,结合水稻分布区的状况评价了福寿螺可能带来的危害风险等级,其中重度风险区占全省面积的21.75%,主要集中于湛江、茂名、阳江等地的稻区;中度风险区集中在广东中部的水稻区,占63.16%;轻度风险区只占14.47%.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外来入侵生物在德宏州分布的区域、传入时间、扩散途径、发生与危害现状、防治和利用情况,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农林科技专家、调查区内经验丰富的农民、基层科技人员,以乡(镇)为单位,村为单元,进行野外实地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入侵物种分布与危害的地段进行样方调查。结果表明:德宏州区域内分布有9个科15个物种,其中12种陆生植物,2种水生植物,1种水生物,分布总面积达5 042.64 km2;掌握了外来入侵生物传入时间、传入与扩散途径、分布与危害及防治和利用情况,其中,薇甘菊、紫茎泽兰、飞机草、福寿螺对农林生产危害较重,其他物种的危害与发展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福寿螺是世界性恶性入侵水生生物,在中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其防治方法,取得了一些进展。近年来,重视研究高效、安全、环保的生物、生态防治法。主要综述近些年来福寿螺的生物与生态防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