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的人均粮食需求量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唐华俊  李哲敏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1):2315-2327
【目的】中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均资源极其稀缺,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人均粮食需求量是计算国家粮食需求量、制定保障粮食安全相关政策时的基础性指标。论文首次从居民营养健康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人均粮食需求量的组成部分,测算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中国人均粮食需求量,为实现资源的效用最大化、确保中国粮食安全提供新的数据支持,也为相应消费引导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膳食平衡分析法计算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人均口粮和饲料用粮、加工用粮的需求量;采用趋势预测法计算种子用粮、工业用粮、损耗等人均需求量。在此基础上,应用情景分析法讨论其不同影响程度。【结果】基于平衡膳食模式的人均粮食需求量不超过400 kg•a-1;其中,低方案为252.64  kg•a-1,中方案为322.07 kg•a-1,高方案为386.60 kg•a-1。近年来,中国实际人均粮食消费量在406.09-378.88 kg•a-1波动,实际值大于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人均粮食需求量。【结论】中国人均粮食需求量 322.07 kg•a-1,基本满足中国人均粮食安全的需求量。如果中国粮食人均占有量386.60 kg•a-1,就能够基本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目前,中国居民由于不合理的食物消费结构模式,造成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人均粮食需求量与人均粮食消费量存在差异。为此,国家应该以营养健康为目标调整食物生产结构、加强居民对平衡膳食结构等食物消费认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以及引导居民建立合理的食物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2.
为给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促进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运用描述统计与单变量多因素方差法,对1961—2013年中国马铃薯的消费数量、用途与结构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世纪六七十年代,马铃薯在中国被列为粮食,曾一度大面积种植,以缓解细粮供应不足。80年代后,主要粮食品种小麦、大米的产量大幅度提高,除贫困山区外,马铃薯已退出口粮之列。90年代后,随着国外消费形式的引进推广与用途的拓展,中国人均马铃薯的消费量在一度出现回落后再次迅速增长。研究认为,随着中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国家马铃薯主食产业化战略的推进、人们膳食营养健康平衡需求的增加以及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知水平的提高,未来中国将迎来新一轮的马铃薯消费热潮。  相似文献   

3.
<正>就在十多年以前,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中谷豆类、菜果类与动物类食物之比为8∶1∶1,而去年这一比例变化为4∶3∶3,即在中国人群饮食结构中谷物占40%,肉奶类和蔬果各占30%。这种消费需求变化的影响正在浮现,触发着市场生产供给变盘。目前我国粮食总产量占全球总量的1/5,而蔬菜水果总产占到全球的1/2,其中有很多单品总产量都是全球第一,比  相似文献   

4.
1发展小杂粮是改善人民膳食结构的需要粮食是国家战略物资,中国的粮食安全关系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市场的稳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对粮价波动和粮食危机,必须着手制定和完善粮食战略。在  相似文献   

5.
基于膳食营养的视角,从粮食需求总量和品种结构两方面对江苏2020年粮食需求进行预测研究,探讨江苏农业结构调整的空间。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人均各类食物摄入量,从城乡人口数量、性别、年龄结构等方面对江苏直接粮食需求和间接粮食需求及其主要粮食类型结构进行了营养学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粮食供求呈现明显的供过于求态势,小麦相对于水稻调整空间更大。但考虑到粮食调出任务、饮食结构不合理、外出就餐和浪费等因素,江苏粮食面积总量应以稳为主,局部地区可作适度调整。  相似文献   

6.
粮食生产成本是决定粮食生产者种粮收益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快速上涨,造成种粮收益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粮农的种粮积极性,也影响了未来中国的粮食安全。本文运用成本核算理论、ABC分类法等工具,通过对2001—2013年中国粮食生产成本结构及其变动规律进行详细考察,并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粮食生产成本构成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以机械或技术投入来替代劳动力投入;控制粮食生产土地成本的非理性上涨;提高农机、灌溉用水、化肥及农药的有效利用率等方式,可以实现中国粮食生产的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传统膳食营养结构及特点的角度,分析了传统中国膳食营养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阶段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并从营养角度对改善传统膳食习惯中的营养及增进健康的角度提出了清晰可行的营养方略,以期为现阶段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改善做出理论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农业"走出去"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提出构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格局对中国粮食产业全球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系统分析当前面临形势与挑战基础上,提出"服务于当地粮食供给能力为导向的区域"和"参与全球粮食贸易竞合为导向的区域"两大类区域的战略定位与开发规模,指导中国粮食的全球合作战略布局。并从主体、领域、模式以及政策等4方面,提出促进粮食产业全球合作开发的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9.
曾靖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124-9125,9145
从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和膳食结构改变、城镇居民人口数量的增加、生物质能源新兴工业发展等3个方面分析工业化对粮食消费的影响。工业化进程中的经济增长促使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改变居民膳食结构;工业化导致农村城镇化,引起城镇居民人口数量;工业发展引起的生物质能源的粮食需求,这些都大大提高了粮食消费需求,威胁粮食安全。为此,提出了保障工业化进程中粮食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强化观念,充分认识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粮食转化率;加强节粮建设,倡导适度消费;多渠道发展非粮生物质能源,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近年来,我国的耕地数量在不断减少.人口总数却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人口结构和膳食结构也在发生着重要变化.粮食供给压力逐渐增大。从国际形势来看,在全球经济开始复苏的背景下.粮食的需求增速被普遍看好.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价格被推至历史高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收集数据,分析了1961—2018年中国食物生产消费系统的变化情况,总结了生产消费系统的趋向规律,根据此变化特征探讨了当前中国食物供给安全情况和未来趋势。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年生产和消费食物量中植物性食物占比略微下降,但在2018年仍分别占食物生产量的88.33%、食物消费量的88.58%;动物性食物生产和消费量占比整体上升,生产量从1961年的3.19%上升到2018年的11.01%,消费量从1961年的3.19%上升到2018年的10.67%,饮食结构逐渐倾向于多样化。供给安全方面,粮食自给率超过95%,但食物种类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豆类及坚果、奶和水产品进口需求量较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膳食结构情境下,除了奶类,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食物生产量完全能满足所有的食物需求。最后,从生产技术、生产结构、农业政策和膳食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保障食物供给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居民口粮消费逐渐下降,饲料粮占粮食总量的比重逐年增加,同时居民对肉类消费稳定增长,特别是牛羊肉、禽肉和奶制品消费增长较快。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要求传统的粮食种植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紫花苜蓿作为优良的豆科牧草,不仅是畜牧业的发展保障,还可以起到肥土丰田的作用,在种植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从我国目前粮食安全现状与问题、食物安全面临的困境,阐述了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将紫花苜蓿纳入到现行的轮作系统的优势和存在问题,预见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给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蓝色粮仓"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海洋渔业健康发展、优化居民膳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推进中国"蓝色粮仓"建设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产业发展动态、管理制度、组织体系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蓝色粮仓"发展概况与有效方法及措施,基于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经验,中国应该从资源养护、制度完善、科技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推进中国"蓝色粮仓"建设进程,为有效发挥"蓝色粮仓"的粮食保障功能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15日,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以下简称《指南》)。这是继1997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发布10年后又一次对中国居民膳食状况提出重要的指导意见。新版《指南》中倡导平衡膳食结构,合理摄取营养,同时为居民提供最根本、最准确的膳食信息。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全面小康食物与营养消费目标,以及湖南省自1949年以来人口的动态变化,对湖南省人均粮食需求量、人口总数和粮食需求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人均粮食需求量在395~405 kg之间,2025年人均粮食需求量在435~445 kg之间。预测2015年湖南省总人口为7 150万,2025年为7 350万。2015年湖南省共需粮食3 267万t,2025年共需粮食3 684万t。  相似文献   

16.
受新型冠状病毒和国际局势变化等影响,全球面临严峻的粮食短缺及安全的挑战。构建节粮型畜牧业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粮食供求矛盾,丰富居民膳食结构,建设我国可持续发展畜牧产业的重要途径。目前肉牛生产是典型耗粮、耗地型畜牧业。综述了节粮型肉牛生产的必要性、技术策略和组织策略,旨在为我国节粮型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马铃薯主粮化对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调整食物结构、改善膳食营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马铃薯是集粮食、蔬菜等多重特点于一身的优良农作物,具有粮食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马铃薯能够提供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还有较多的矿物质和B族类维生素,兼有谷物、蔬菜的双重优点,具有良好的食品营养价值。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膳食模式也在发生着历史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前沿动态     
<正>苜蓿类胡萝卜素合成调控机制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支持饲料作物种植,促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是我国新形势下应对居民膳食结构改变、缓解粮食供求矛盾的重要举措。苜蓿是世界著名优良饲草,也  相似文献   

19.
在明确粮食安全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世界人口发展态势、人均粮食消费情况相关统计数据,参考了美国、印度等国的实际情况得知,贫困问题的解决、人口迅速增长、膳食结构改变、生物能源开发等引起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威胁粮食安全,而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下降、耕地增长潜力不足、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减少、耕地退化等耕地供给减少的发展趋势挑战粮食安全.针对粮食供需矛盾的现实,笔者从维护土地生态平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遏制建设用地盲目扩张、控制人口增长以及改变消费方式等方面论述了推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粮食需求研究——基于营养均衡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7,(11):36-39
针对现有中国粮食安全的研究中,缺乏对具体省份的粮食消费的研究,且视角角度较为单一,未对国家城镇化和营养膳食需求的影响进行全面考虑的问题,以河北省为例对其粮食消费情况进行研究。文章首先分析粮食消费结构和品种结构变化,并基于营养均衡视角进一步分析居民实际消费和膳食均衡消费之间的差异,找出导致差异的原因,为正确引导河北省居民合理消费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对于解决供需紧平衡的困境,保障河北省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