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选用常见的16种饲料样品作为实验样本,采用国家标准方法《GB/T 6438-2007/ISO 5984:2002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通过比较试验,分别采用快慢两种降温方法对样品进行灰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降温方法对灰分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因此,实验室可以采用快速降温法对饲料进行灰分测定。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用7种饲料样品作为试验样本,以优化测定饲料粗灰分方法为目的,探索不同样品称样质量(2~5 g)和不同灼烧方式(时间及温度)对饲料中粗灰分含量的影响,以期在保证试验结果准确和精密度高的同时,缩减试验时间,探索出一种准确、高效、实用和简便的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样品称样质量影响样品中粗灰分的含量,当样品称样质量为2和3 g时,现行国家标准法(3+1)法粗灰分含量的测定值重现性好,精密度高;不同灼烧方式影响样品中粗灰分的含量,测定豆粕和鹅料建议样品称量质量为2.000 g,采用580℃灼烧3 h法,效率最高;对于鸡料、鱼粉、麸皮和甘蔗渣样品称样质量为2~3 g,直烧4 h法效率最高;玉米样品粗灰分含量测定建议采用恒重法。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旨在建立检测饲料中镉含量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并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选择,以实现快速、准确检测。采用干灰化法对饲料样品进行前处理,在228.8 nm共振线,采用塞曼校正,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饲料中镉含量。结果表明:镉浓度为0~2μg/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6;方法检出限为0.0255μg/L;精密度(RSD)为0.603%(n=11);加标回收率为99.84%~102.0%。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并有较高的回收率,能适用于饲料中镉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粗灰分指试料在550℃灼烧后所得残渣.其主要成分是氧化物、盐类等矿物质.其含量是衡量饲料产品和饲料原料中营养成分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饲料产品必须测定的营养指标之一,故要严格寻求高效、简捷、快速的方法。一般测定粗灰分含量的方法都是按照国家标准GB/T6438-92来进行的.所定标准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及各种单一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1. 测定粗灰分的意义 饲料常规检测中的粗灰分是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质.粗灰分的含量是评定饲料产品是否掺假的重要指标,如果原料中有杂质或加工过程中混入了泥沙,则灰分会超过正常范围.由此可判断产品的掺假程度,粗灰分的含量也是评价营养成分的参考指标(可通过测定各种元素),粗灰分中含有大量矿物质,具有调节机体生理机能的作用.所以准确高效测得粗灰分的含量,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不同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2.26±0.03)g的鲈鱼幼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饲喂维生素D含量实测值分别为34.2、219.4、393.8、775.9、1 534.1和3 091.2 IU/kg的等氮等能饲料,进行9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当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在34.2~393.8 IU/kg时,鲈鱼的增重率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的升高显著上升(P0.05),但是当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高于393.8 IU/kg时,鲈鱼的增重率变化不显著并且出现平台期(P0.05)。同样,鲈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表现出与增重率相似的变化趋势。2)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显著影响了鱼体粗灰分、钙和磷含量,脊椎骨、鳃盖骨和鳞片粗灰分含量以及脊椎骨钙和磷含量(P0.05),但对鱼体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羟脯氨酸、钙离子和无机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4)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显著影响了鲈鱼肝体指数及肝脏脂肪和维生素D含量(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的升高,肝脏维生素D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并在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达到1 534.1 IU/kg时变化趋于平稳。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鲈鱼幼鱼获得最大生长时对饲料中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431.0 IU/kg饲料。以肝脏维生素D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二次曲线模型分析得出鲈鱼幼鱼获得最大肝脏维生素D沉积量时对饲料中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2 444.4 IU/kg饲料。  相似文献   

7.
饲料中灰分的测定是饲料分析的常规项目之一。分析化学协会规定的灰分测定法(AOAC法)(即茂福炉测定法—译者注)从采样、坩锅的准备到最后计算出结果要长达数小时。如采用常规的绝热式氧弹热量计法(adiabatic bomb Calorimetry)测定饲料原料或混合饲料中粗能(gross energy)时,利用氧弹热量计中坩锅内完全燃烧的无机物残渣来测算饲料粗灰分的含量可节省大量时间。美国亚拉巴马州的研究者们根据这一假没,分别用AOAC法和氧弹热量计法测定了各种饲料的灰分含量,并进行了比较。结果,同种饲料,氧弹热量计法测得的  相似文献   

8.
1测定粗灰分的意义 饲料常规检测中的粗灰分是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质。粗灰分的含量是评定饲料产品是否掺假的重要指标.如果原料中有杂质或加工过程中混入了泥沙.则灰分会超过正常范围。由此可判断产品的掺假程度,粗灰分的含量也是评价营养成分的参考指标(可通过测定各种元素),粗灰分中含有大量矿物质.具有调节机体生理机能的作用。所以准确高效测得粗灰分的含量,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用10种不同食盐含量的饲料,分别用快速法和标准法进行多次重复测定。结果表明,与标准法相比,快速法测得结果普遍较高,当饲料中食盐含量在3%以下时,差异显著(P<0.05);在3%以上时,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快速法适合于检测食盐含量在3%以上的饲料,食盐含量在3%以下的饲料应用标准法检测。  相似文献   

10.
蟋蟀和面包虫是国内动物园以及花鸟市场上最常用的饲用昆虫,本实验直接采用或借鉴饲料营养成分测定的国家标准方法,并使用了较先进的仪器,总结了一系列测定蟋蟀与面包虫中常规营养成分(包括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磷、无氮浸出物)的方法,并得到了所测定营养元素含量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正>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一般采用乙醚浸提法。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乙醚浸提时间常根据饲料中脂肪的大致含量来定。AOAC(1975)中规定,估计样本中所含脂肪在20%以上时,浸提时间需16小时;5%~20%时,需12小时;5%以下时则需8小时。我国国家标准(GB6433—86)根据脂肪含量的高低规定的醚浸时间是5~7小时。由此可见,乙醚浸提法既费时又费力。为克服这一缺点,近年来国内外研制了许多种快速脂肪  相似文献   

12.
<正> 饲料混合均勻度一般砈眉谆戏ê统恋矸觳?不但费时费力,操作繁琐,受人和被测物影响大,准确性差,而且成本高。其实可用测定饲料中任何一种物质的变异系数得到。笔者从1987年开始用测定粗灰分的方法测定饲料的混合均勻度(简称粗灰分法),并以沉淀法为对照,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一、测定方法与材料1.测定方法粗灰分法的抽样方法和结果处理与沉淀法相同,即按GB5918—86进行,测定粗灰分的过程按GB6438—86进行。  相似文献   

13.
以蛋氨酸锌为锌源,在等氮等能的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锌,配制实际锌含量分别为9.3、31.7、49.9、90.1、168.6和326.5 mg/kg的6种试验饲料,饲喂平均体重为(14.54±0.10)mg的方格星虫稚虫8周,用以研究饲料锌含量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体成分、体腔液中锌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每种试验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喂400尾方格星虫稚虫。结果表明:饲料锌含量对方格星虫的成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在饲料锌含量为49.9 mg/kg时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饲料锌含量最低(9.3 mg/kg)和最高(326.5 mg/kg)的组(P0.05)。饲料锌含量对虫体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虫体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锌含量的提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粗灰分含量的趋势则相反。饲料锌含量对虫体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锌含量对虫体体腔液锌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虫体体腔液锌含量随着饲料锌含量的提高而不断上升,在饲料锌含量为326.5 mg/kg时达到最高值;而虫体体腔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则随着饲料锌含量的提高先上升后趋于稳定,当饲料锌含量为49.9 mg/kg时达到最高值。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方格星虫稚虫饲料中适宜锌含量为41.93 mg/kg。  相似文献   

14.
邻甲酚酞比色法测定镁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镁是畜禽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需的常量矿物元素,国标法系用EDTA容量法依据用掩蔽剂掩蔽前(钙 镁)值和掩蔽后(钙)值的差测定饲料中镁含量,此法测定饲料中钙时准确性和重现性较差。而用邻甲酚酞比色法测定饲料中钙,准确、快速、简便(傅启高等,1996)。因此,我们用邻甲酚酞比色法进行饲料中镁含量的测定,研究是否适用。  相似文献   

15.
烘干处理鸡粪饲料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经烘干处理的鸡粪中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矿物质)、水分、钙、磷及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在养猪饲料中掺入适量的烘干处理鸡粪所取代部分精、粗饲料及钙、磷添加剂,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黄萍  江山 《四川畜牧兽医》2014,(6):25-26,28
磷酸氢钙是一种广泛用于补充畜禽饲料中磷含量不足的饲料添加剂。本文通过两种方法(分光光度法和重量法)测定了磷酸氢钙样品中磷的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用分光光度法可以快速、简便地测定出饲料级磷酸氢钙中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试验主要研究了3个方面内容:①不回潮烘干法、回潮烘干法和风干法测定饲料中初水分时,测定结果组间差异均不显著,但不回潮烘干法测定结果平均值较集中,重复性最好;②CP、EE和粗灰分分析时,饲料样应粉碎通过0.45mm(40目)的分析筛,粗纤维测定时应粉碎饲料样让其通过1.00mm(18目)网筛;③CF测定灰化过程很重要,是CF测定时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75%、1.51%、2.26%、3.02%的Ca(H2PO4)2,使饲料中的可利用磷含量分别为0.62%、0.98%、1.1%、1.33%和1.71%,配制出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以初始体重(1.80±0.30)g的军曹鱼为对象,在水族箱(300 L)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可利用磷水平从0.62%到1.33%之间各处理组军曹鱼特定生长率(SGR)无显著差异,表明饲料中0.62%的磷可满足军曹鱼生长需要。而当饲料可利用磷水平为1.71%时,军曹鱼SGR与其他处理相比显著下降(P<0.05)。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全鱼脂肪含量随饲料磷水平上升而显著下降(P<0.05),全鱼粗灰分含量则与饲料磷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鲜食大豆秸秆为原料,采用固体厌氧发酵法,探讨复合益生菌对营养成分的影响及不同发酵时间和糖蜜添加量对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通过感官评定、营养成分分析、微生物含量和抗营养因子含量来评价发酵饲料的好坏。试验测定发酵前后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钙、总磷、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营养物质,测定发酵前后饲料的乳酸菌、乳酸、p H、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和脲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发酵能提高鲜食大豆秸秆饲料品质,同时提高粗灰分、钙和磷含量(P0.05),降低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提高乳酸菌和乳酸含量(P0.05),同时降低p H、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和脲酶活性(P0.05)。最后确定鲜食大豆秸秆饲料最优发酵工艺参数:糖蜜添加量3%,发酵时间30 d。  相似文献   

20.
<正> 粗蛋白含量是饲料产品和原料质量评价的必测指标。目前国内测定饲料粗蛋白含量采用的普通电炉消化样品的方法,存在耗电量大,时间长,放样少,受热不均,不易控制等缺点,不能满足生产中快速检验的需要。虽然国标GB6432—86提倡使用消煮炉(消化器)消化样品,但国内尚无理想的快速消化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