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高粗饲料利用效率的系统组合营养技术及其组合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1 概 述系统组合营养技术是指将影响反刍动物对饲料利用效率的各种营养因素或措施围绕一定营养调控目标有机系统地综合起来的技术。反刍动物日粮结构通常指日粮组成结构,或称精粗比;而营养结构则是指日粮各营养素组合比例,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碳水化合物又分为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蛋白质又分为瘤胃降解蛋白(RDP)和过瘤胃蛋白(UDP);矿物质部分以阴阳离子平衡(DCAB)和各种元素间的相互比例关系来表现。因此日粮营养结构的研究就应包含上述各指标在内,系… 相似文献
2.
饲料间的组合效应及其在粗饲料科学搭配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评估反刍动物饲料间组合效应的方法、影响组合效应的因素及发生机制、秸秆饲料营养物质的补饲、粗饲料优化搭配方法等。作者认为:现行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体系尚不能准确地评估饲料间组合效应,特别是对可吸收养分代谢和营养素分配等方面的互作效应还难以作出准确评估。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建立能准确快速评估反刍动物饲料间组合效应的发生机制,完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理论和技术,以促进动物营养学理论的发展,科学指导反刍动物生产。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饲料中精饲料和粗饲料间的组合效应,利用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应用体外批次培养法测定产气量、p H值、氨态氮浓度、干物质和有机物质及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失率,研究单一粗饲料与相同精料间的组合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粗饲料与相同精料之间均产生了明显的正组合效应。与相同种类单一粗饲料的发酵参数比较,禾本科牧草和秸秆类饲料与精料组合效果较好,MFAEI在1.273~1.620之间,明显高于苜蓿与精料的组合效果(0.819),尤以小叶章和玉米秸与精料组合后效果最好;单一粗饲料及不同粗饲料与精料组合后,其发酵指标的MFAEI以苜蓿最高,分别为1.585和1.029。说明精料与粗饲料组合后提高了日粮的整体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4.
饲料是家畜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在反刍动物饲料中,除特殊情况外,粗饲料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现行的饲养体系,是在“可加性”原则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它假定饲料营养成分之间无相互影响,加工与混合也不会引起营养成分利用率的改变。 Forbes et al(1931)首次提出混合饲料的非加性效应或组合效应。他们发现一种饲料的净能在喂牛时随日粮的组成而变化。研究表明,单个饲料的净能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其配合的其他饲料组分。混合日粮喂反刍动物时,日粮的表观消化率不同于各个饲料表现消化率的加权和。对反刍动物而言,… 相似文献
6.
臭氧处理粗饲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秸秆、藤蔓、荚壳等农副产品是反刍家畜粗饲料的重要来源,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物质,中性洗涤纤维(NDF)约占干物质重的70%~80%;酸性洗涤纤维(ADF)约占干物质重的50%~60%,而粗蛋白质的含量很少,仅含3%~6%。为了提高低品质粗饲料的营养价值,以色列的科研工作者,进行了臭氧(O3)处理低品质粗饲料的各种试验,试验证明,用O3方法处理,可降低粗饲料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但不同的粗饲料处理的效果不一样,主要是粗饲料中木质素含量不同所致。O3处理能分解氨、碱等处理不能分解双子叶类的木质纤维素,提高低品质粗饲料的饲料价值。据最近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玉米秸秆NDF与尿素不同组合体外发酵特性及组合效应。【方法】以玉米秸秆NDF与尿素为发酵底物,按5.2∶1、6.9∶1、8.6∶1、10.3∶1和12.1∶1不同比例进行组合,利用体外产气法记录不同组合在0、2、4、6、8、12、24、36、48、72和96 h时间点的体外产气量,并测定发酵液NH3-N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结果】玉米秸秆中性洗涤纤维(NDF)与尿素所有组合时均产生正的组合效应,且组合效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减弱。【结论】NDF与尿素最大正组合效应均发生在12.1∶1,整个发酵时间内,NDF/尿素分别为6.9∶1、8.6∶1和12.1∶1正组合效应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6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玉米大豆间混作中时、空上的互补、土壤养分水分利用的互补、生物学特性上异质互补及作物间竞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某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饲喂玉米秸秆、苜蓿干草、玉米青贮和羊草对泌乳期母羊、羔羊生产性能及节粮效果的影响。选取体重、体况、产期相近的泌乳期母羊及其羔羊各25只,随机分为5组,根据不同粗饲料种类设计不同的日粮组成,预饲期15 d,正试期41 d。结果表明,与"玉米秸秆(44.97%)+精料(55.03%)"组相比,"玉米秸秆(51.72%)+玉米青贮(5.17%)+苜蓿干草(5.17%)+精料(37.94%)"组母羊增重、羔羊增重、泌乳量分别提高1.94、1.81和0.13 kg,料重比为20.65:1,节省精料18.04 kg,总增收145.62元;"玉米秸秆(46.51%)+苜蓿干草(10.23%)+精料(43.26%)"组母羊增重、羔羊增重、泌乳量分别提高1.14、1.29和0.091 kg,料重比为27.50:1,节省精料12.30 kg,总增收100.72元;"羊草(58.87%)+苜蓿干草(8.16%)+精料(32.97%)"组母羊增重、羔羊增重、泌乳量分别提高0.86、1.11和0.084 kg,料重比为29.38:1,节省精料22.96 kg,总增收98.04元;"羊草(57.69%)+精料(42.31%)"组母羊增重、羔羊增重、泌乳量分别提高0.42、0.78和0.063 kg,料重比为37.27:1,节省精料13.53kg,总增收57.17元。 相似文献
10.
毛竹节间性状及其海拔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24(1):86-89
毛竹节间长度、周长、壁厚等是影响竹材加工利用的重要秆材性状。首次报道了不同海拔区域毛竹人工林这些节间主要性状在竹秆上的分布规律及其海拔效应。试验结果表明 ,毛竹节间长度、周长和壁厚与节间数之间分别存在着抛物线、直线和对数相关关系 ,前 5 0节节长和周长均值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而壁厚随海拔升高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保护性耕作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护性耕作以少耕、免耕、残茬覆盖为主要方式,具有保持水土、改变土壤理化性状、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回顾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它的优、缺点,对国内外关于保护性耕作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从保护性耕作与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与土壤的理化性状,保护性耕作与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动物,保护性耕作对土壤中碳储量的影响及对大气中CO2的贡献等4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最后,讨论了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玉米纤维饲料(DCGF)、青贮玉米、苜蓿干草间组合效应,将DCGF与青贮玉米以0100、1585、2575、3565、4555、1000比例组合,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分析不同组合对体外发酵指标、单项组合和综合组合效应值影响,选择DCGF与青贮玉米理想组合比例(X);再与苜蓿干草以0100、2080、4060、6040、8020和1000组合发酵,筛选3种饲料间适宜组合比例。结果表明,DCGF与青贮玉米各组合在产气参数上差异显著(P0.05),随着DCGF比例增加,菌体蛋白、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逐渐提高;多项组合效应指标评定结果表明DCGF与青贮玉米以3565组合时正组合效应值最大。DCGF/青贮玉米(3565)与苜蓿干草以8020比例组合时产气量最大,以6040比例组合时氨态氮组合效应值最大,以8020组合时总挥发性脂肪酸组合效应值最大。综合组合效应指数,表明DCGF/青贮玉米(3565)与苜蓿干草以6040比例组合时效应值最大。由此可见,DCGF与青贮玉米以3565比例组合较为适宜,DCGF/青贮玉米(3565)与苜蓿干草以6040比例组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植酸的抗营养效应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酸(phytic acid)是饲料中一种重要的抗营养因子,它的化学名称叫做肌环己六醇-6-磷酸脂,是磷和肌醇的主要存在形式.国外从19世纪60代就开始认识该物质,但直至进入本世纪后才对它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发展.1921年与1925年Mellanby 首次报道了植酸对动物营养的影响,此后,植酸的抗营养效应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与关注.1 饲料中的植酸含量植酸含量的测定,目前一般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法.研究表明,植酸以不同浓度广泛存在于成熟谷物、豆类和油料作物籽粒中,约占籽粒干重的0.14%~9.90%,而贮藏在这种抗营养物质中的磷含量则占籽粒中总磷量的60%~90%.Bodwell等报道,作为植物性蛋白饲料主要来源的各种饼 相似文献
15.
16.
细菌群体感应效应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群体感应效应,1种依赖于细菌密度的细胞间普遍存在的通讯机制,是细菌群体行为的调节机制。较全面地介绍了细菌群体感应效应的概念、种类及近年来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人们对黑米色素的认识,促进黑米色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参考最近20多年的研究成果,对黑米色素的化学组分、理化性质、生物学效应等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大气颗粒物污染已成为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之一。城市绿地的滞尘作用是城市绿地重要的生态功能之一。综述了城市大气颗粒物理化性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城市绿地的滞尘机理、效应。从粒径大小、来源、成分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大气颗粒物的理化性质;从毒理学、流行病学角度探讨了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城市绿地主要通过滞留、附着和粘附3种方式进行滞尘。城市绿地滞尘能力与滞尘时间、气象因素、植物种、植物群落结构等因素存在密切的联系。最后又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与热点。 相似文献
19.
20.
岳炯盛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2,(4)
l 问题的紧迫性和“节粮型畜 牧业的提出 我国在目前乃至将来都面临着粮食短缺这个现实。其实,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除了少数发达国家外,许多国家普遍感到人口和粮食矛盾的压力。就我国来说,近10年来的统计数字表明,粮食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但粮食递增速度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