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6):174-175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城乡二元结构越来越突出,我国政府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新型城镇化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随之而来的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主要分析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出发,探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张,与之相对应的现象则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征用改造为城市土地,大规模的农民失去自己的土地,成为需要再就业的失地农民。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从政府相关制度存在漏洞和失地农民自身能力局限两方面着手,并结合尉氏县城关镇小西门的发展中出现同样问题的现状,对当前失地农民再就业难这一问题做出简单的探究分析,并提出一些完善政府相关制度、提高失地农民自身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中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大规模的农村集体土地转化为城市国有土地,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后,失地农民的规模不断扩大。有效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推进以及城市扩建的步伐加快,失地农民群体也也不断壮大,失地农民逐渐向城市居民的身份转变。当农民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地后,一系列问题由此产生,如就业转岗、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保障制度欠缺或不适宜,都会使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得不到保障。其中,尤以就业问题最为棘手。本文探讨了失地农民就业及创业的有效措施,为推进农村与城市同步小康的进程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推进以及城市扩建的步伐加快,失地农民群体也也不断壮大,失地农民逐渐向城市居民的身份转变。当农民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地后,一系列问题由此产生,如就业转岗、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保障制度欠缺或不适宜,都会使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得不到保障。其中,尤以就业问题最为棘手。本文探讨了失地农民就业及创业的有效措施,为推进农村与城市同步小康的进程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石鹏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760-8762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导致大量城郊失地农民的出现。由于征地补偿制度的不完善和农民自身素质的低下,城郊失地农民难以顺利就业,给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威胁。所以有必要对城郊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进行研究。笔者从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最终从保障城郊失地农民的各项权利、建立就业培训机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3方面提出促进城郊失地农民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提出的对该问题的解决途径主要有: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和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等。然而,利益的满足和保障的健全只能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而不能解决其发展问题,建立失地农民的教育保障机制,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教育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解决失地农民发展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基.国内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土地流转的典型模式主要有土地入股分红模式、土地租赁模式、土地转包模式和土地委托一代理模式.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有利于乡村旅游实现规模经济,促进乡村旅游更好地吸纳剩余劳动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土地流转主要存在损害农民切身利益,地方政府存在"越位"和"失位"现象,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稳定性和安全性,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不健全等问题,急需通过加强乡村旅游用地规划与评价,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流转机制以及健全乡村旅游景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正>从2011年1月1日起,山东省将实行被征收土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就业保障制度等多项"土地新政",让"失地农民"享有"长期福利",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利益。山东省前不久出台的《山东省土地征收管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通化县地区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调查发现,失地农民在失去了土地以后生活缺乏保障,这主要表现在土失地农民可持续生产得不到保障,农民参加社会养老缺乏积极性,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建议从进一步健全补偿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促进养老保障金增值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保障失地农民的社会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中村改造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失地农民与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代农业一起逐渐取代了原有意义上的"三农",逐步成为农户贷款需求的新主体。一、失地农民的基本现状各地政府对失地农民实施一次性货币补偿后,又逐步实施了由政府、村集体、个人共同负担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以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养老问题。但由于货币补偿标准低,无法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又因受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制约,仅满足了部分年龄较大的失地农民的低保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失地农民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大,成为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健全,本文从我国征地补偿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部分省份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创新,提出完善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3):222-225
随着经济改革及城镇化推进,中国农民群体出现了身份和职业上的分化,目前学术界基本上把农民划分为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务农农民三个群体。相较于农民工、失地农民、城镇无固定职业居民等群体,务农农民在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收入来源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为研究广西新农保推进中"务农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针对务农农民特殊性,通过对广西三个行政村456份调查问卷及12位村民一对一访谈,分析现行新农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套符合该群体利益且体现效率与公平、权利与责任并重原则的广西务农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法治保障.立法方面,缺乏良法;执法方面,缺乏法治化的农业生态环境执法体制,机构职能重叠,执法不严,执法无效,且缺乏程序的控制和保障;利益平衡方面,管理机构自身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冲突、环境保护者与受益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排污企业与受害者的利益冲突等,缺乏有效的法律调节手段等.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立法,健全法治化的行政执法体制,依法调整各方利益,强化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制度建设,已成当务之急.参32  相似文献   

15.
失地农民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类特殊群体,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是目前社会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因而建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重庆市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结合山东章丘、浙江等地的实践,分析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又占人口的多数。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三农问题"涉及的"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农业村落终结",是城乡关系的"连接点",是改变农村面貌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前线",也是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热带"。而在"新三农问题"中,当前最值得关注的是失地农民问题。目前,西宁市失地农民还存在诸多保障缺失的问题,影响了失地农民以后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西宁市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申忠海 《陕西农业科学》2006,(6):160-16116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就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之阻隔,从宏观层面入手,切实保护土地资源与失地农民的利益,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生产要素的流向及其路径依赖,使资金、人才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和农业领域流动与聚集。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键在于失地农民是否能够顺利就业。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未来生活保障的根本途径,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催生了一个新的城乡边缘群体--"失地农民",每年约以300万的规模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失地农民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型发展是文明创建中所不可忽视的。笔者对镇江市失地农民的文明素质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失地农民文明素质与现代文明城市建设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适应,这不仅影响镇江市文明城市长效化建设,同时还会影响现代城市的和谐发展。要提高失地农民的文明素质,地方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加强自身的引导功能、法律的保障功能建设,充分发挥教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以提高失地农民整体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化与产业结构非农业化同向发展;城市规模的极度扩张,又期待着都市农业的产生。休闲型农园,体验型农业,生态型农业等是城市与农业融合的有机形式;未来城市的发展必须满足居民在农业方面的生活、社会、环境需要,进而达到城市与农业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