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槲栎又叫大叶栎树、白栎树等,属于壳斗科,栎属的落叶乔木,喜微酸性环境(pH 6.5~7.0最适),叶片大多为椭圆形和壳斗杯形,其坚果为椭圆形至卵形,籽粒饱满,具较高的“观叶价值”,材木用途也较广泛.槲栎生长分布在海拔100 ~2 000m的混交林或小片纯林,在我国云、贵、川、湖南、山东等地均有分布.槲栎的根系发达,且易与外生菌共生,还是块菌感染接种的优良树种.介于槲栎树的这一较大优势,我们对槲栎的育苗方法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栎属植物种间经常发生种间杂交和基因渐渗现象,特别是同域分布的同组内栎树之间,这种情况会更加频繁。本文通过对北京山区3种栎属植物居群遗传结构遗传变异与遗传结构进行研究,为了解北京地区自然分布的栎属植物种间基因渐渗情况、种质资源现状以及经营管理提供有效数据。  方法  本文使用6对SSR引物对云蒙山、上方山和北农林场同域分布的304个蒙古栎、槲树、槲栎的居群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种间基因渐渗进行了研究。  结果  共检测到等位标记105个,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标记数(Na)为17.5个,期望杂合度(He)为0.660 ~ 0.911,平均为0.838,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为0.632 ~ 0.903,平均为0.822,3种栎树在总体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种的水平上,3种栎树的平均等位标记数(Na)为12.667 ~ 14.167,期望杂合度(He)为0.743 ~ 0.849,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为0.725 ~ 0.826,3种栎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蒙古栎 > 槲树 > 槲栎。对7个栎树居群的遗传结构分析表明,遗传变异大部分发生在居群内。通过Structure软件对3种栎树种间基因渐渗进行分析,发现槲树?槲栎、槲树?蒙古栎和槲栎?蒙古栎这3个种对间均有基因渐渗发生。  结论  在北京山区分布的蒙古栎、槲树和槲栎这3种栎属植物之间存在普遍的、复杂的渐渗杂交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构建栎属Quercus单木生长模型,分析栎树生长特征,为栎属植物质量精准提升、结构优化与合理经营提供依据。【方法】汇总整理栎属3个树种(槲栎Q. aliena、麻栎Q. acutissima、栓皮栎Q. variabilis)解析木各阶段生长量信息,分析栎树单木树高、材积、胸径生长特征;选取4个理论生长方程、1个经验方程及3个胸径处树皮厚度方程拟合并检验栎树单木的树高、材积、胸径与树皮厚度,优选出适应性最强、稳定性最高的模型。【结果】(1)各栎树单木生长过程符合一般林木生长规律:在前40~50 a树高与胸径生长速度较快,之后随着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的降低逐渐减小;材积各生长量始终保持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2)栎树模型拟合结果为:树高拟合最优模型多为逻辑斯蒂(Logistic)模型,材积拟合最优模型多为坎派兹(Compertz)模型,胸径拟合最优模型多为修正威布尔(Weibull modified)模型。(3)气候对栎树生长影响的结果表明:气候差异导致山西省和河南省槲栎生长发生明显差异。(4)树皮厚度拟合最优模型为双对数模型和二元一次线性模型。【结论】树高模型对栎树生...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育苗方式对栎树育苗的影响,以北美红栎、白栎、麻栎、栓皮栎、槲栎及蒙古栎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林木穴盘加无纺布容器袋育苗、砂壤土地直播和塑膜容器袋3种育苗方式进行育苗试验,对比栎树出苗率、短期生长量、长期生长量及移栽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林木穴盘育苗加无纺布容器袋育苗方式,栎树出苗率最高可达78.421 6%,短期和长期内的苗高均值、地径均值都高于其他两种方法,且移栽成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浓度NaCl水溶液处理北京槲栎和锐齿槲栎2年生幼苗,研究盐胁迫条件下2槲栎的生理变化及K+、Na+分布,评价槲栎2变种耐盐性差异,为栎属植物保护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基质盐质量浓度1‰~3‰时两槲栎幼苗具一定耐盐性;随盐质量浓度增加,总叶面积、植株鲜重和干重显著降低,叶片质膜相对透性与盐浓度呈正相关;叶片保护酶SOD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显著低于北京槲栎。盐胁迫下2槲栎根系吸收的K+多向茎、叶运输,而Na+主要滞留在根系中,北京槲栎能维持相对较稳定K+含量,K+/Na+比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可见北京槲栎耐盐能力明显优于锐齿槲栎,北京槲栎更适应我国北方地区的园林应用和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优势种不同发育阶段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格局及其种间竞争关系,对于二者合理间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白云山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更新和稳定。【方法】调查研究区内锐齿槲栎-华山松混交林,将锐齿槲栎和华山松分为3个径级,分别归属为大树、中树、小树三个成长阶段,分别采用成对相关的g(r)函数和双变量g12(r)函数对其空间分布格局和种内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完全随机模型下,锐齿槲栎和华山松主要呈聚集分布并向随机分布过渡;在异质泊松模型下锐齿槲栎小树、华山松小树和中树呈聚集分布并逐渐向均匀分布过渡;锐齿槲栎中树和大树呈随机分布并逐渐过渡为均匀分布;华山松大树呈聚集分布并逐渐过渡为随机分布;在种内不同径级空间关联上,负相关主要集中在小树分别与中树、大树之间,中树和大树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在种间关联上,锐齿槲栎和华山松一直处于负相关关系。【结论】锐齿槲栎和华山松空间分布格局受密度制约,竞争关系在种内和种间均有体现。未来此区域的群落结构和种群空间格局将会向以锐齿槲栎为优势种、华山松优势不再明...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木札岭落叶阔叶林物种多样性与其分布格局,对木札岭世界地质公园中3 hm~2永久监测样地中锐齿槲栎林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径级个体的分布格局、种内与种间的关联性。完全随机模型分析表明,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5个生长阶段都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使用泊松异质性零模型剔除环境异质性以后,聚集分布格局的程度显著降低。幼树与其他龄级的锐齿槲栎在所有尺度上都无显著关联,中树与大树和老树都在小于10 m尺度上表现出负相关,老树和大树在小于20 m尺度上表现出负相关。该研究结果表明,锐齿槲栎群落内竞争主要集中在中树、大树和老树之间,与大部分物种都呈负相关,锐齿槲栎与大部分物种之间竞争激烈且锐齿槲栎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方式柞树的生育期与产叶量及养蚕成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栽培方式和同一栽培方式下柞树品种的有关特性,进行了麻栎、栓皮栎、槲栎和锐齿槲栎4个柞树品种大棚和露地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柞树品种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叶片性状、产量性状和养蚕成绩等指标均显著优于露地栽培;在相同栽培条件下,柞树品种的生育期从早到晚依次为槲栎>锐齿槲栎>麻栎>栓皮栎,产叶量和养蚕成绩麻栎和栓皮栎优于槲栎和锐齿槲栎,以麻栎最优;栽培环境与柞树品种互作,以大棚栽培麻栎的产叶量和养蚕成绩最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择天水基岩山区油松、华山松、日本落叶松和锐齿槲栎4种典型树种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根系对浅表层滑坡固土效果,为灾后滑坡区造林树种选择、生态修复、森林重建以及生物护坡工程提供参考。【方法】用剖面法调查典型树种根系,并用万能试验机对根系进行抗拉力测定,根据树种根系截面积比(RAR)的分布和单根抗拉强度的测试结果,结合Wu模型计算树种的根系附加黏聚力。【结果】4种典型树种根系分布深度表现为:锐齿槲栎(0~110 cm)>油松(0~70 cm)>华山松(0~60 cm)>日本落叶松(0~40 cm),根系截面积比(RAR)总体趋势上表现为:锐齿槲栎>油松>华山松>日本落叶松;根系平均极限应变和应变范围表现为:油松>华山松>日本落叶松>锐齿栎,弹性模量和弹性模量变化范围表现为:锐齿槲栎>华山松>油松>日本落叶松;根系最大抗拉力与直径存在幂函数的正相关关系,在0~10 mm根径范围内最大抗拉力均以锐齿槲栎根系最大;根系最大抗拉强度与直径存在幂函数的负相关关系,在0~5 mm根径范围内根系最大抗拉强度以锐齿槲栎根系最大;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秦岭中段锐齿槲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生态因子影响特征进行分析,为类似分布区域锐齿槲栎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在陕西周至及太白山2个研究区依据不同海拔、坡向等设置20个20m×30m的样地,调查锐齿槲栎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物种的组成和数量,分析其重要值、多样性及环境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锐齿槲栎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树种共有33种,其中锐齿槲栎优势显著,重要值为42.10%,为该群落的建群种;其次是鹅耳枥,其重要值为10.20%,为该群落的优势种。该群落灌木层共有物种89种,其中乔木29种,占总物种的32.58%;灌木60种,占总物种的67.42%,灌木层中物种繁多,但单个物种的优势度不高。草本层有物种71种,呈随机分布,均具有荫生性特点。该群落不同林层的物种丰富度排序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当海拔从1 083m上升到1 547m时,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升高,在海拔为1 547m时达到最大值;当海拔由1 547m上升到1 882m时,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又逐渐降低。林地光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林下层物种的更新发育,其物种多样性各指数总体在阳坡相对较高。【结论】海拔、坡向对锐齿槲栎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作用明显,海拔1 083~1 547m的阳坡是锐齿槲栎次生林较为适宜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栎类植物空间分布及生长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北京市栎类植物的资源状况,结合北京市二类资源调查数据,在各区县典型栎林(蒙古栎林、栓皮栎林、槲栎林、槲树林)中进行67个标准地调查及261个年轮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栎林主要以蒙古栎林和栓皮栎林为主,蒙古栎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的阴坡和半阴坡,以怀柔区喇叭沟门乡、门头沟区清水乡、密云县云蒙山林场较为集中且生长良好,最大蓄积量为173.834m3hm2;栓皮栎林主要分布在海拔750m以下的阳坡和半阳坡,以平谷区分布最为广泛;槲栎林和槲树林则很少有成片出现。蒙古栎天然次生林、栓皮栎人工林、槲栎天然次生林和槲树人工林的胸径生长量一般在1~12年最快,数量成熟龄分别为60、45~48、51和42年之后。  相似文献   

12.
北美栎树原产北美地区,具有重要的观赏、珍贵用材与生态价值,本文简述了北美栎树的分布及生态文化价值,介绍了适合我国引种栽培的几种北美栎树的生长特性以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秦岭中段锐齿槲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生态因子影响特征进行分析,为类似分布区域锐齿槲栎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在陕西周至及太白山2个研究区依据不同海拔、坡向等设置20个20 m×30 m的样地,调查锐齿槲栎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物种的组成和数量,分析其重要值、多样性及环境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锐齿槲栎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树种共有33种,其中锐齿槲栎优势显著,重要值为42.10%,为该群落的建群种;其次是鹅耳枥,其重要值为10.20%,为该群落的优势种。该群落灌木层共有物种89种,其中乔木29种,占总物种的32.58%;灌木60种,占总物种的67.42%,灌木层中物种繁多,但单个物种的优势度不高。草本层有物种71种,呈随机分布,均具有荫生性特点。该群落不同林层的物种丰富度排序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当海拔从1 083 m上升到1 547 m时,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升高,在海拔为1 547 m时达到最大值;当海拔由1 547 m上升到1 882 m时,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又逐渐降低。林地光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林下层物种的更新发育,其物种多样性各指数总体在阳坡相对较高。【结论】海拔、坡向对锐齿槲栎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作用明显,海拔1 083~1 547 m的阳坡是锐齿槲栎次生林较为适宜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4.
对河南省白云山锐齿槲栎-华山松林乔木层生物量动态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乔木层总生物量为172.14 t·hm-2,其中优势树种锐齿槲栎和华山松各占47.73%和43.74%,其他树种共占8.53%.乔木层生物量随着锐齿槲栎-华山松林胸径的增长,各器官具有不同的增长速度,到群落发育成熟时群落总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都达到最大值,群落进一步发育,总生物量趋于稳定,但各器官生物量有所衰减.群落发育过程中,锐齿槲栎在胸径4~16 cm之间其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渐减小,之后又不断增大,而华山松的生物量所占比例则不断增大,但随着优势种锐齿槲栎的增长,其生物量比例有所减少;到群落发育成熟时锐齿槲栎的生物量所占比例不断减少,而华山松则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栓皮栎、锐齿槲栎一年生幼苗光合生理特性对夏季高温胁迫的响应,以及其内在调控机制与升温间的关系,为高温条件下的栎类幼苗培育和耐热性树种筛选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以2种栎树幼苗为材料,设置3个温度梯度:27 ℃(对照,CK)、35 ℃(HT1)、42 ℃(HT2),在人工气候模拟室进行连续8 d(每天固定6 h)的高温胁迫处理。观测分析高温胁迫对2种栎类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y、NPQ、YⅡ、qP)、气体交换参数(Pn、Gs、Ci、Tr)及快速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结果  (1)2个高温处理均未影响2种栎树幼苗叶片的光系统Ⅱ活性(Fv/Fm)和天线色素的光能耗散(NPQ)。随高温胁迫程度提高,2种栎树幼苗通过抑制PSⅡ反应中心电子流动(qP)、降低实际量子产率(Fy、YⅡ)、削弱电子传递速率(rETR)等手段来适应高温逆境环境。(2)高温胁迫能显著影响2种栎树Pn、Gs和Ci。35 ℃时,2树种Pn、Gs和Ci均显著降低;42 ℃时,2树种Gs均不升高,而Ci均呈上升趋势。解除高温胁迫后,除栓皮栎HT2组外,各项气体交换参数基本恢复初始数值。此外,高温胁迫对栓皮栎Gs和Ci影响更为显著。(3)在HT1高温处理下,2种栎类幼苗光合作用受抑制的主要因素是气孔限制,在HT2高温处理下,对2种栎类幼苗光合作用能力产生影响的主要是非气孔因素。  结论  (1)2种落叶栎幼苗光合作用的内在调控机制与升温程度相关。(2)2种落叶栎幼苗在高温胁迫下光合能力均降低,但锐齿槲栎幼苗在高温胁迫下能维持较高的电子传递速率,保持相对较高的光合作用潜力,对高温胁迫的耐性比栓皮栎幼苗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森林群落木本植物在演替过程中的空间分布和种间关系,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森林群落格局形成的生态学过程。【方法】在河南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分别设立人工林、择伐林、皆伐林和老龄林4个1 hm2(100 m×100 m)的永久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并对4个样地内物种组成和径级结构进行调查。采用点格局g(r)函数单变量分析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iserrata)及优势针叶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g(r)函数双变量分析锐齿槲栎的分布格局变化及锐齿槲栎与优势针叶树种的种间关系变化。【结果】锐齿槲栎的空间分布状况主要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着演替进程的发生不断减弱,锐齿槲栎与优势针叶树种的种间竞争关系不断减弱。【结论】森林群落木本植物空间分布格局受到显著的生境异质性影响,随着演替的进行,森林群落中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逐渐由聚集分布趋于随机分布,不同种群之间的竞争关系逐渐减弱,种间关系逐渐由负相关趋于正相关,群落的生态结构物种组成逐渐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宝天曼森林生物多样性及物种分布规律,取1hm2宝天曼杂木林作为试验样地。对样地的木本植物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1cm的木本植物共有31科57属95种,计2 323株;属的温带区系成分占总种数的81.05%,热带区系成分占17.89%;木本植物整体径级结构呈明显的倒"J"型,4种优势植物中绝对优势种锐齿槲栎呈"双峰"型,说明群落总体结构稳定、更新良好;锐齿槲栎整体上聚集分布不明显,水榆花楸聚集分布明显,三桠乌药和青楷槭呈一定程度的聚集分布。宝天曼杂木林样地的物种组成较为丰富、群落比较成熟,符合南暖温带-北亚热带过渡地带的植被特征。  相似文献   

18.
栎树混交林空间结构与群落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演替时期落叶阔叶林空间结构和稳定性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数3个空间结构参数及稳定度指数方法,分析侧柏栎树混交林(PQM)、栎树混交林(PM)和黄连木栎树混交林(QPM)3种处于不同演替时期的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稳定性特征。【结果】1)PQM、PM和QPM 3种森林群落的混交度分别为0.506,0.790和0.678,PM属于极强度混交,PQM和QPM属于强度混交;角尺度分别为0.459,0.522和0.447,PM属于团状分布,PQM和QPM属于均匀分布;大小比数分别为0.430,0.501和0.507,3种群落的生长都处于优势状态。2)PQM、PM和QPM 3种群落的稳定性指数分别为-0.219,0.352,-0.134,以PM最高。【结论】1)随着演替的进行,林木的混交程度和水平分布格局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以侧柏栎树混交林最低;林木的大小分化程度呈增大趋势。2)栎树混交林的稳定性最强,侧柏栎树混交林的稳定性最弱,稳定性最高的群落并没有出现在顶级群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槲栎的特征习性,并总结了槲栎的育苗要点和造林抚育技术,以期为广大林农槲栎育苗造林提供指导,提高槲栎的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锐齿槲栎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优选的锐齿槲栎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其种子参数、育苗技术和苗木生长规律。[结果]优选的锐齿槲栎种子净度为95%,种子长度为1.5~2.0cm,千粒重为2112~2897g;该树种大田育苗播种量为400g/m^2,苗木密度为70~80株/m^2,其苗高生长高峰期为7月下旬~9月下旬,茎生长高峰期为8月-9月,期间应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苗木生长;1年生锐齿槲栎幼苗平均苗高可达54.3cm,平均地径可达0.74cm,〉5cm的Ⅰ级侧根数平均为14.8条,根系发达,可出圃造林。[结论]该研究为锐齿槲栎的幼苗培育和苗木质量鉴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