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正>四川省政府"千斤粮万元钱","吨粮五千元"粮经复合高产高效模式,是推进粮经协调发展、稳粮增收的新路子。四川省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通过粮经复合、长短结合、水旱轮作,可实现周年多季生产,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又有利于减少病虫害,最大限度地利用耕地资源。该模式能挖掘高标准农田生产潜力、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调结构、调品种、调品质为主攻方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粮经作物协调发展为主线,是农民务农增效稳粮的一条新路。通过提高基地单位面积产出,实现既稳粮又增收目标;通过规模化种植,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  相似文献   

2.
夯实农业基础,在抓好"米袋子"的基础上,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稳粮增收是各级政府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过程中的重大课题。简阳市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市,发展粮经复合模式对同类生态类型区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2010年以来,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小麦/玉米/蒜苗/蔬菜"粮经复合模式,并在简阳市简城镇顺河村开展配套技术的集成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示范区共有326人,耕地面积293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常年种植玉米268亩,红薯220亩,传统种植模式为"麦/玉//薯"三熟,占种植  相似文献   

3.
自2010年始,成都市连续实施了粮经产业双创双建示范工程项目,郫县在亩"年产千斤粮,产值万元钱"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中,结合农户生产实际,积极探索总结,集成了适宜郫县环境条件的稻—菜—菜粮经产业生产模式及关键技术。一、生产模式及茬口安排(一)生产模式通过科学的水旱轮作,实现一年三熟,大春种植水稻稳粮,小春、早春种植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来,为了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经济作物的高效发展,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我们就现有农业生产的种植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并经大面积的试验示范,初步总结出适合成都平原推广的"千斤粮万元钱"粮经产业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针对明心寺镇距离资中县城较近,以及本镇油沙质干田多的实际情况,该镇农业服务中心把推广"粮经"栽培模式作为农业技术推广内容之一,改过去"稻-油"、"稻-麦"为"稻-菜-菜"、"菜-稻-菜"栽培模式,使该镇取得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实效,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迅速推动产业强县建设,阆中市在有效利用耕地资源的情况下,以挖掘高标准农田生产潜力、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调结构、调品种、调品质为主攻方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粮经作物协调发展为主线,确保粮食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将阆中市近几年探索旱地粮经复合高产高效规范化种植模式,实现亩产"千斤粮万元钱"、"吨粮五千元"的主要模式做一简要介绍,供各地参考。一、川明参/小麦/玉米/短季蔬菜粮药套作一年四熟模式1.茬口衔接"双六尺"  相似文献   

7.
百色市右江区光、温、水、土地等资源丰富,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创建出"瓜(菜)—免耕玉米—秋菜"粮经并进的种植模式,并探索出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的配套技术措施,使当地潜在的自然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经有关专家验收,"瓜(菜)—免耕玉米—秋菜"新种植模式,年纯收入15 094.38元∕667m2。该模式为右江河谷耕地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粮经并进的路子,不仅稳定粮食生产,又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适合在右江区和生态条件相近的右江河谷其他地方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眉山市东坡区以稳定粮食生产、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在现代农业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建设实践中,积极探索助农增收新模式,总结出了"菜—稻—菜"、"稻—菇"等高效种植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果。现将几种主要种植模式介绍如下:一、菜—稻—菜模式1.番茄—水稻—无筋四季豆番茄品种选用瑞丽或903,水稻选用冈优158,无筋四季豆选用太空无筋豆。番茄10月上旬播种、11月初假植,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稳定粮油生产,本研究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作物品种优势,通过多年的实验示范,总结集成了“早稻-鲜食秋大豆-油菜”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粮食绿色安全生产和稳粮增粮,而且大幅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们对粮经(菜)高效种植模式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认为在适宜稻区实行水稻、黄皮洋葱一年两茬种植模式较为理想.这种模式的推行,不仅有效解决粮经(菜)争地的矛盾,快速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而且土壤养分利用科学,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大棚辣椒是浙江省嘉善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多年连续种植导致土壤障碍问题日益严重,辣椒品质下降、产量降低、病虫害多发等严重制约着大棚辣椒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嘉善县农业部门通过多年努力探索出了大棚越冬辣椒-水稻粮经轮作、稳粮增效的生产模式,采用该模式不仅有效降低茄科作物连作障碍,提高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病率,同时通过种植水稻进一步对肥料的充分吸收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粮、菜连年丰收。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们对粮经(菜)高效种植模式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认为在适宜稻区实行水稻、黄皮洋葱一年两茬种植模式较为理想。这种模式的推行,不仅有效解决粮经(菜)争地的矛盾,快速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而且土壤养分利用科学,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品种选用及茬  相似文献   

13.
郭成林 《农技服务》1997,(10):14-16
<正> 农业要实现粮增产、钱增收,除了大力推广作物优良品种外,还应有一套趋向合理的立体种植模式和科学种管方法。要做到在不影响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发展经济作物,使土地粮经作物有机配套,以增加农业产值。 农民朋友们,您在生产上有何安排呢?这里,笔者收集了我区农业上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农用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新疆呼图壁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旱区农用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为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以干旱区呼图壁县为例,通过分析农用地利用现状,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农用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配置[结果]优化后农业总产值上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上升,经济作物中棉花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饲草作物播种面积也上升;林地和园地的面积也都有所提升.[结论]传统上的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推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园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因此,干旱区域农用地利用模式选择的着力点在于因地制宜,多元化种植,注重生态平衡,努力实现干旱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饲、经兼用作物,它耐旱、耐瘠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适合在不同区域种植,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地处青海东部农业区的乐都县是青海省的农业大县,全县每年马铃薯播种面积达1.33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  相似文献   

16.
河流故道区立体农业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河北省安国市粮药组合、滦县粮菜组合、永清县果粮组合模式,具体分析了各种作物的投入、产量及净收益.结果表明:小麦瓜篓比小麦玉米增效55.7%~64.7%;大蒜套种玉米复种大白菜模式比单一玉米小麦的传统种植模式增效122%左右;梨树-花生种植模式比单一梨树增效13.3%,比单一花生增效82.6%.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类型,将河北省河流故道区现有的立体种植模式,分为粮粮、粮果、粮油等八大类型,并分析比较得出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32种立体农业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立足于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结合"成-新-蒲快速通道沿线科技示范带"和"崇州6666.67hm2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项目"建设,研究成都平原生态高效农业立体种植、养殖集成技术,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下的种养多种高效低碳模式进行示范,为成都高端种植业的发展和粮经复合高效目标提供可供借签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蒙城砂姜黑土试验区小麦—菜—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蒙城砂姜黑土试验区种植结构现状 ,对 5种小麦—菜—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与粮—粮种植模式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 :5种小麦—菜—菜高效种植模式具有一定的粮食生产能力 ,其经济效益也都比粮粮种植模式好。从稳定粮食生产和试区农业持续发展方面讲 ,5种粮经种植模式都有一定的推广价值。通过比较提出其栽培模式 ,为同类型农区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武山西梁模式",即武山县旱作农业两年三熟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是指在海拔1 500~1 850 m的浅中山半干旱区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正茬及复种豆角、原膜二次利用点播油菜、小麦等作物于一体、粮油菜、粮粮菜、菜油菜两年三熟综合协调发展的高产高效旱作农业种植模式。本文以武山为例对旱作农业发展的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针对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区域开发程度低、种植结构单一,影响土地生产力的问题,通过优化盐碱地粮经饲作物种植结构,采取作物种植与盐碱地生物改良相结合、粮经饲多元化种植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粮经饲作物提质增效绿色种植模式研究,完善不同盐碱胁迫类型,不同地力条件下粮经饲作物种植制度,推广应用适宜不同盐渍化程度下用养结合、多元化高效种植模式,构建粮经饲多元化种植结构并合理布局,实现用地养地结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推动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