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蚕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从卵孵化的幼虫,再经化蛹,而羽化成蛾,为一个世代.其品种很多,有的有“滞育”;有的无“滞育”.有“滞育”的品种,均以卵期“滞育”越年.化性是指一年之内孵化回数,即世代回数的遗传性.凡一年之内只完成一个世代,即产“滞育卵”越年的品种,称为一化性品种;一年之内要完成二个世代,而以“滞育卵”越年的品种,称为二化性品种;一年之内发生多回世代的品种,称为多化性品种.多化性品种分为有“滞育”多化性品种和无“滞育”多化性品种两个类型.多化性品种每年世代回数,一般表现不稳定.比如,有“滞育”多化性品种,在亚热带年内发生八个世代的,往往因生活条件关系改变其世代回数.主要是气温条件的影响,例如,将广州的有“滞育”多化性品种引进合肥,即减少年内世代回数.  相似文献   

2.
一、二化性和有滞育期多化性的桑蚕品种产生滞育卵(黑种)的方法和规律,在生产上和理论上已得到解决,但无滞育期多化性桑蚕品种产生滞育卵的问题,至今国内外仍未见文献报导。我场对广东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九白海、秋303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蚕期在短光照条件下,采用日夜变温冲击饲育办法,可以获得90%以上滞育卵,这一试验结果在生产上已推广应用(但对115南,仍待研究)。  相似文献   

3.
二化性蚕系统的休眠性,受幼虫期温度影响.稚蚕期低温及壮蚕期高温,发现非休眠卵,但一化性及多化性系统比较难受温度影响(诸星1976).惟追究多化性蚕休眠与饲育温度问的关系报告少,不明之点多.过去在蚕丝试验场对6个品种多化性蚕系统进行保存.在其中经验获知:均从第三化期和第四化期如壮蚕低温饲育,则有现休眠卵的倾向.乃经验上得知的,还没有进行控制条件下的饲育试验.  相似文献   

4.
家蚕起源于黄河中游中华民族发祥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世界各地饲养的家蚕染色体数目都是n=28。中国陕北地区有n=28、二化性为主一、二化性自然混杂种群的野桑蚕。四川、浙江等省气候温暖湿润,有三、四化性自然混杂种群的野桑蚕,染色体也是n=28。我国云南、广东、广西、新疆等省、区和越南、阿富汗均无野桑蚕。陕北家蚕在农家自留蚕种的年代,都是一化性。实验得知:一化性种有的能分化出二化性蚕,二化性种有的能分化出三化性蚕;广东轮月系有滞育卵多化性种,引进热带即能自然生活继代,演变成为无滞育卵多比性种。河内的无滞育卵多化性老品种,分泌“滞育激素”机能已退化,引进温带,因不产滞育卵,在冬季天寒,桑树落叶期较长的环境中,不能自然生存。就中国境内来说,家蚕和野桑蚕都由北向南,随气温逐渐增高而增加化性。家蚕由一化→二化→有滞育卵多化→无滞育卵多化;野桑蚕由一、二化自然混杂种群→二、三化自然混杂种群→三、四化自然混杂种群。古代交通不便,远道携带蚕种,只有一、二化性种滞育卵共不发育阶段经过日数长的才能适应。考诸史籍,黄帝族原居住陕北。中华民族中汉、黎两族均由北向南发展,古代文明相随传播。陕北有些地方有实生地桑(桑墩、桑朴)和乔木桑,塬面较完整。原始社会人类就塬边挖洞居住,利用地桑及野桑蚕比较方便。可以设想,捕捉野桑蚕放置?  相似文献   

5.
母蛾产卵量由单粒卵重和产卵数两方面因素组成,从卵的重量来说,先产的卵重,后产的卵轻。在饲养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品种不同,卵的重量也不同,欧洲种比中国种或日本种要重,中国种和日本种相仿。同一化性不同品种间,卵的重量虽有不同,但开差较小。一般一化性比二化性、二化性比多化性的卵重,且卵层较厚。同一品种由于饲养条件不同,卵的重量也有差异,春期比夏秋季气象条件适宜,饲料质量好,所产的卵较重。从母蛾产卵数来说,不同品种间,有较大差别,中国种最多,欧洲种中等,日本种最少;即使同一品种在  相似文献   

6.
利用上年中秋制种的滞育卵经复式冷藏处理,到当年夏蚕期饲养,夏制种再经中秋蚕期饲养,进行了有滞育多化性品种的省力保种试验.夏蚕期其生命力较对照组低1.2%~1.9%,生种率上升16.0%,差异达显著程度.中秋蚕期生命力高1.0%,生种率低0.9%,完全恢复正常.重复试验,结果一致.有滞育多化性品种用滞育卵复式冷藏处理一年二次省力保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蚕种白死卵的发生一般有2个方面原因:一是由致死基因引起的遗传性白死卵;二是由环境引起的白死卵.在生产上出现的白死卵,一般均属于后者,就品种论,日本系统种容易发生,而中国系统种则含有多化性血统的品种较易发生.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目的:近年来,由于各场站繁育新九原种及新九×8301的交杂种,大量产生再出卵,原种及其反交的杂交种发生不受精卵也很多,给蚕种生产繁育带来很大的困难,影响蚕种质量及蚕种生产计划的完成.据有关调查、影响新九品种的化性(再出卵)及不受精卵的因素很多,除了与催青、原蚕繁育、上簇制种的环境因素有关外,还与品种遗传因素有关,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新九与其他二化性品种在同一条件催青,同一环境饲养,同一时间制种,其他二化品种就基本没有发生生种及再出卵,而新九虽然发生生种极少,但产卵后10天到15天之间大量发生再出卵(看色生种),这是化性滞育不完全之故.因此,我们在研究产生再出卵环境因素,制定合理技术措施外还必须在化性遗传方面进行试验调查研究.为此,根据生产上的需要,并向我场退休老技师李嘉霭同志请教,于79年秋开始这项工作.主要目的是选除再出卵因素,稳定新九品种滞育卵的化性,同时减少不受精卵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一)有滞育期多化性品种是否产滞育卵,和催青温度有密切关系,为了下代产黑种,轮月系统要求80°F以上的催青温度,大造系统(广东的二化性品种)的催青温度要求比较低,基本和一般二化性品种一致。 (二)有滞育期多化性品种对蚕期光照极为敏感,长光照多产生种,短光照多产黑种。为了产黑种,以每日光照6—12小时、黑暗12—18小时,最有效果。光照时间在3小时以下,反而有增多生种的倾向。 (三)有滞育期多化性品种从1龄至簇中均表现短日照多产黑种,长日照多产生种,其中1、2龄的影响比较小,而4、5龄及簇中的影响比较大。试验表明,稚蚕期和壮蚕期之间,不存在逆转现象。因此认为,光照的逆转期可能在卵期和幼虫期临界处,而不在第三龄。 (四)壮蚕期及簇中,高温饲育易产生种,低温饲育易产黑种。 (五)饲料老嫩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影响,老饲料易产黑种,嫩饲料易产生种,为了减少生种应选用成熟偏老的饲料。 (六)决定多化性品种是否滞育的两个主要条件,即卵期高温催青、幼虫期短光照饲育。这一性状的形成,我们认为是由于长期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柞蚕饰腹寄蝇(以下简称寄生蝇)为害柞蚕生产,由来已久;但未有象近几年来的猖狂严重。其种类很多,有产白卵、灰卵、黑卵之分;其寄生习性,有的产卵于蚕的体皮上,化蛆钻入蚕体内为害;有的产卵于柞叶上,被蚕儿食下寄生;其化性有一化多化之别;在分布地区上,几遍全国各柞蚕区,贵州、陕西等省系多化性,东北、内蒙等地,系一化性,而为害最严重的,是辽宁省;轻者寄生春蚕百分之二、三十,重者百分之七、八十甚至全部寄生,致使辽宁省的柞蚕生产受到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11.
朱有敏  李青峰 《蚕业科学》2002,28(4):341-343
以天蚕(A.yamamai)为母本,以美洲野蚕(A.poyhemus)为父本的远缘杂交,后代均以卵滞育越冬,多数表现为一化性,仅少数蛾区和个体夏卵不滞育,表现为二化性。从F1代起,就有完全滞育蛾区和不完全滞育蛾区之分,完全滞育蛾区占总受精蛾区数的37.7%,而不完全滞育蛾区内的滞育卵占总受精卵数的91.0%。低温可以促进夏卵滞育的解除。  相似文献   

12.
天蚕与美洲野蚕远缘杂交后代的滞育性及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蚕 (A .yamamai)为母本 ,以美洲野蚕 (A .polyhemus)为父本的远缘杂交 ,后代均以卵滞育越冬 ,多数表现为一化性 ,仅少数蛾区和个体夏卵不滞育 ,表现为二化性。从F1代起 ,就有完全滞育蛾区和不完全滞育蛾区之分 ,完全滞育蛾区占总受精蛾区数的 37 7%,而不完全滞育蛾区内的滞育卵占总受精卵数的 91 0 %。低温可以促进夏卵滞育的解除。  相似文献   

13.
在蚕种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越年卵与不越年卵的混产,严重地影响蚕种的生产。这与蚕种化性有关,引起化性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与遗传有关外,从卵到蛾整个世代各个时期都会受温度、光线、营养等条件的影响,蛹的咽下神经节分泌滞育激素到卵巢后是否使每粒卵都受影响等一系列问题是复杂的。过去,国内外学者多进行咽下神经节的移植,摘除和催青期间受温度、光线  相似文献   

14.
《四川蚕业》2018,(1):54-58
正芳·绣·×白·春(川蚕27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西南大学育成的强健、生产高品位茧丝、二化性四眠四元杂交家蚕品种,适用于四川、重庆及长江流域春、秋季饲养,2014年2月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审定证书号:川蚕品审(2014)02号。1原原种性状及饲育要点1.1芳中国系统,含多化性血缘二化性,四眠。越年卵卵色灰绿色,卵壳淡黄色。催青湿度过低,易出现生种和再出卵。蚁蚕黑褐色,克蚁  相似文献   

15.
张桂玲  黄嫔 《广东蚕业》2009,43(4):15-17
化性是家蚕的一个重要性状。在蚕种生产过程中,了解家蚕化性和掌握化性的调控措施,对减少和避免非滞育卵(包括生种和再出卵)、促进产滞育卵(俗称黑种)至关重要。本文在总结前人有关家蚕化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作一些论述,以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原种性状:丰一:该品种系含有多化性血统的二化性品种,四眠蚕,中国系统。卵色青灰色,卵壳淡黄有深浅之分。每蛾产卵数在500粒以上,产附整齐,良卵率高。催青经过按二化性标准10天孵化,孵化齐一,克蚁头数2170头左右。蚁蚕黑褐色,行动活泼,有趋光性。各龄眠性较快,眠起齐一,蚕体活动力强,食  相似文献   

17.
在之前的试验中给家蚕多化性品种马富(MF)的蛹体注射滞育激素仍无法诱导其产下滞育卵,为探究其原因,从该品种5龄第3天幼虫头部组织克隆了滞育激素基因(Bm DH)的全长c DNA,BLAST比对显示该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来自家蚕二化性品种大造的Bm DH氨基酸序列(Gen Bank登录号:BAA059713)的相似度为90.1%,但存在差异的序列不包含滞育激素作用的功能区域。运用半定量RT-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m DH基因在3个不同化性家蚕品种蛹期头部和卵巢的转录水平存在差异,转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二化性家蚕品种C108,多化性品种MF、尼斯塔里;Bm DH在多化性家蚕品种MF的5龄期雌性和雄性幼虫的头部、血液、生殖腺3个组织中有转录,在中肠、丝腺、马氏管、表皮、脂肪体5个组织中没有检测到转录。研究结果初步提示:家蚕无滞育现象可能与体内滞育激素不足有关;但多化性品种MF不能被蛹期体外注射滞育激素诱导产生滞育卵与Bm DH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并无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家蚕卵滞育过程中的生理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属完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在形态和生理上完全不同的发育时期.家蚕滞育发生在卵期,在自然条件下,一化性蚕通常在6月中下旬产卵,卵产下后不久便进人滞育,到翌春才能孵化,因此,一年中只能饲养一次蚕;多化性蚕没有滞育期,一个世代完成之后,产下非滞育卵,胚子继续发育,在25℃条件下,大约经过1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9.
休眠与激素     
家蚕有一年只孵化一回的一化性与经二世代的二化性与经多个世代的多化性,这些均为遗传支配的性状.但其表现也因环境影响而易生变化,其中二化性种最易变化,可以止于一化也易使之孵化二回以上.蚕在野生状态,冬季没有桑叶,不能生活,因此以蚕为代表,许多昆虫具有休眠机能,在酷暑严寒难于生活的季节,把生活活动降至最低,保存能量以待春天,这就是休眠.蚕以卵态休眠.昆虫中有各种形态休眠者,同为鳞翅目昆虫,尺蠖、螟蛾以幼虫态,柞蚕、  相似文献   

20.
5人工孵化法的确立及蚕卵的长期保护法 (1)人工孵化法的确立 以蚕为代表的昆虫,一年孵化一次的为一化性种,年中只发生一个世代(如完全变态昆虫从卵→幼虫→蛹→蛾);一年孵化两次的为二化性种,如春天发生一个世代,到秋天再发生一个世代。在东南亚还有一年发生多个世代的多化性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