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保护地栽培蔬菜的温光环境、土壤环境等条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尤其是施肥技术,将会使土壤条件恶化,对蔬菜生产造成不良影响。每到保护地蔬菜换茬之际,菜农朋友不知如何进行选择及施用肥料才能实现蔬菜高产和延长保护地持续高产时间,减缓保护地土壤疲劳现象的发生。为此笔者针对蔬菜保护地土壤及施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施肥建议。1保护地土壤存在的问题保护地土壤酸化、盐渍化及碳氮比失调同时发生,并随种植年限延长日趋严重;保护地土壤中的硝态氮累积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露地土壤,其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土壤供钙强度随种植年限的递增逐渐增加,但土壤钙容量却在逐渐减少;表层土壤紧实板结,土壤团聚体的机械稳定性低于露地土壤;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及根部病害(根疫霉病菌、枯黄萎病菌、立枯病菌、菌核病菌等)发生有加重的趋势。2保护地肥料施用存在的问题肥料施用不合理、不对路,或片面强调大量元素肥料(氮磷钾)施用,或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或施用含盐量较高的肥料,或过量施肥等造成土壤板结引起肥害、盐害和造成生理性病害及根部病害加重等。如:片面使用氮肥造成蔬菜生长前期氮钾比例失衡,中后期脱肥,影响蔬菜健康生长和产量下降。老...  相似文献   

2.
蔬菜保护地是蔬菜集约化栽培的场所,可以充分利用小气侯、土地和时空增加产出,提高效益。但是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土壤盐类易产生积聚,严重危害蔬菜的生长发育。因此,研究保护地土壤盐类积聚原因及防止对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平衡施肥技术在保护地番茄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保护地蔬菜生产的迅速发展和栽培年限的增加,保护地的土壤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农民对自己土地的土壤养分含量状况缺乏了解,而为了提高保护地蔬菜单产,增加效益,盲目加大化肥(主要是氮、磷肥)用量,或只施用氮、磷肥,而根本不施钾肥,造成土壤养分之间比例严重失调,肥料利用率降低.同时,由于现在保护地蔬菜生产采用的多年连作的栽培模式,即在同一块保护地上连续多年栽培同一种蔬菜或同种蔬菜的同一品种,在极易产生各种病害的同时,也造成土壤中某一营养元素被过量吸收,严重缺乏,却又不能通过施肥及时得到补偿,这些都是造成目前保护地蔬菜生产投入产出比下降,产品质量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蔡桂荣 《蔬菜》2000,(9):19-20
随着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大面积推广,本区蔬菜保护地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现象逐年加重,年限在3年以上的保护地作物已不同程度地出现盐害,严重地制约了蔬菜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近几年来笔者对盐城市保护地面积较大的盐都县便仓镇、建湖县上冈镇等地的保护地次生盐渍化形成的原因、症状和克服途径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调查,现总结如下。 一、蔬菜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形成原因 1.过量施肥增加了土壤盐分含量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菜农为了追求高产,追肥量往往是露地蔬菜栽培的几倍,远远超过蔬菜的需要量,使大量剩余肥料及其副成分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5.
蔬菜保护地土传病害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蔬菜的连年栽培,保护地土壤传染病害越来越突出,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已成为保护地蔬菜生产的主要土壤障碍因素之一,很多蔬菜保护地因土壤传染病危害严重而不得不改作露地栽培,严重制约着蔬菜保护地的发展。因此,加强保护地土壤传染病的预防势在必行。l蔬菜保护地常见的土壤传染病上传病害是指由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体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蔬菜保护地中常见的土壤传染病主要有:番茄的青枯病、枯萎病、黄萎病、褐色根腐病、摔倒病、溃疡病,黄瓜的蔓枯病、疫病,茄子的枯萎病、黄萎病,辣椒的青…  相似文献   

6.
北方保护地蔬菜土传病害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芳 《吉林蔬菜》2007,(3):43-44
保护地蔬菜生产在农业蔬菜生产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由于保护地栽培蔬菜种类单一,面积有限,轮作换茬困难。多年连作导致棚室蔬菜土壤中土传病菌增多,破坏了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平衡,土传病害危害加重,影响蔬菜生长发育,抗病能力降  相似文献   

7.
由于蔬菜保护地土壤连续利用时间长,施肥量往往比露地大,而又较少受降雨淋洗的影响,导致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连作障害、盐渍化和酸化等问题,且逐年加重,严重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所以,了解土壤的变化障害,及时进行土壤改良治理是目前保护地栽培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调控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保护地土壤是指玻璃大棚、长寿膜塑料大棚和普通塑料大棚等园艺设施土壤的总称.保护地反季节栽培果蔬不仅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保证新鲜水果蔬菜的长年平稳、均衡供应,而且对发展当地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保护地土壤处于人为特殊小气候环境下,加之农民栽培、水肥管理的不科学,导致保护地土壤营养障碍的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9.
康健 《吉林蔬菜》2008,(3):88-88
保护地蔬菜与露地蔬菜相比在栽培时施肥次数多,施肥量大。在保护地内,由于免受雨水的淋溶作用,土壤内矿质元素肥料流失少,同时保护地的蔬菜处于相对密闭的环境致使这些肥料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很容易造成保护地蔬菜肥害,现将几种肥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保护地蔬菜的快速发展和集约化栽培,为土传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特别是随连作时间延长,保护地栽培中土传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对蔬菜生产造成极大损失。病菌猖獗的侵染与土壤中病原菌积累、气候条件的变化和品种更换有密切关系。常见的土传病害有茄果类、瓜类等蔬菜猝倒病、立枯病、茎腐病、根腐病、疫病及菌核病等。以下介绍近年来在山东省保护地栽培中危害呈上升趋势的几种土传病害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常有菜农反映说随着保护地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虽然施入的肥料增多了,但蔬菜不仅没有长得更好,反而色淡叶小,表现出缺肥症状,且长势越来越差、病害越来越多,特别是生理性病害逐年加重,导致蔬菜产量及经济效益下降。这是由于在保护地栽培情况下,土壤长期得不到雨水的淋洗和阳光直射,加之蔬菜连作引起自毒等原因,出现了土壤障碍,成为生产发展的一大威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开封市蔬菜保护地土壤现状进行调查、测试、分析了土壤障碍因素产生的原因及对蔬菜生产的影响,提出蔬菜保护地土壤障碍的产生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湖南及中南地区冬春季辣椒等蔬菜的设施栽培发展较快,通过大批量生产反季节蔬菜,已缓解了淡季蔬菜供应不足的矛盾。根据保护地辣椒生育特点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初步总结了保护地辣椒健身栽培与病虫防控技术,将对保护地辣椒的优质、安全、高产、早上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保护地土壤障害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臧壮望 《蔬菜》2002,(6):21-22
由于保护地土壤连续利用时间长,施肥量往往比露地大,而又较少受到降雨淋洗的影响,导致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连作障害、盐渍化和酸化等问题,且逐年加重,严重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所以,了解土壤的变化,及时进行土壤改良治理是目前保护地栽培的重要任务。一、保护地土壤的主要障害1.连作障害 为在短期内充分发挥保护地效能,人们往往频繁连作黄瓜、番茄等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蔬菜品种,并且施用的肥料种类也较单一。由此导致:(1)土传病害增多,如青枯病、早疫病、炭疽病、枯萎病、软腐病、根结线虫病等。(2)土壤…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蔬菜的需肥特性及保护地土壤的特点,并从增施有机肥料、深施基肥、氮磷钾肥和微肥配合施用、根外追肥、深耕土壤等方面总结了保护地蔬菜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6.
保护地栽培中土壤盐渍化回避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凤鸣  刘永香 《北方园艺》1996,(2):W003-W005
保护地栽培中土壤盐渍化回避法郭凤鸣,刘永香,赵福顺译(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所·长春)保护地栽培中,一般反复进行集约化的多肥栽培,所以土壤盐类聚积,PH值下降,多受所谓的化学胁迫。这其中PH值的下降,通过施用炭酸钙等石灰材料可以得到缓解,至于盐积化其...  相似文献   

17.
<正>保护地种植蔬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但由于耕地数量有限且不断追求高效益,保护地蔬菜普遍存在过量施肥、复种指数高、种植蔬菜品种单一以及土壤盐碱化等问题。长期连作种植模式,恶化了土壤生态环境,加剧了土壤板结和非均衡化,使土传病害和有毒有害物质积累加重、土壤盐分增加,造成蔬菜产量与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严重影响了保护地蔬菜的可持续发展。水旱轮作是指在同一田块上有序轮换种植水稻和旱地作物的一种种植模式,该模式可引起土壤  相似文献   

18.
张平真 《中国蔬菜》2011,1(3):22-27
 蔬菜是人们日常必需的食物,为了实现周年均衡供应的目标,通常采用露地和保护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蔬菜栽培。我国蔬菜的保护地栽培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蔬菜保护地栽培专家刘步洲先生,蔬菜栽培专家蒋名川先生,以及胡绪渭、叶静渊和朱洪涛等人,对我国蔬菜保护地栽培的悠久历史都早有论述。近日经笔者进一步钩沉、推究,又有所发现和补充。现在刘、蒋两位先生均已作古,为了追思、缅怀先师,现将前人研究成果和本人的补充意见整理成文,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卜祥 《中国果菜》2020,(2):81-84
近年来,随着蔬菜保护地高效栽培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全面普及与推广,极大程度上实现了农业发展的科技化。文章分析了蔬菜保护地高效栽培的推广意义,并结合清原县蔬菜保护地高效栽培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提出一系列有助于优化和提升蔬菜保护地相关高效栽培技术的应对策略,深入推进栽培技术革新,加快补齐“三农”短板。  相似文献   

20.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刘景占李忠贤高桂生陈永华保护地蔬菜的栽培,有覆盖物且时间很长,故保护地内温度高,湿度大,蒸发量大,特别是雨浇不到或很少浇到,缺乏雨水的淋洗,毛细管作用强。经毛细管作用,土壤水分是从下向上移动的。特定的季节里栽培特定的蔬菜和连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