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指标,对比分析了具有相似地貌类型的太行山片麻岩区村级景观特征的差异,探讨了人类活动与景观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人为将大面积灌草丛、耕地改造成经济林,将退化灌木林地恢复为乔木林的情况下,景观多样性、景观均匀度下降,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度提高,景观异质性提高,景观稳定件增强。  相似文献   

2.
森林景观类型划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景观是开展森林旅游的物质基础。合理地划分森林景观类型,对开展森林景观调查、统计、评价、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工作以及森林公园规划设计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森林景观类型划分应遵循异同性、直观性、确定性原则,并以森林景观明显特征的直观因子作为划分的依据。森林景观类型可以按景观尺度、景观基质、景观结构、景观功能等四个方面加以划分,以适用于不同的经营利用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两翼景观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以往高速公路绿化工作中出现的弊端,提出了高速公路两翼景观评价的必要性;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将高速公路两翼景观划分为5类:①自然景观,②半自然景观,③农业景观,④郊区景观,⑤人工建筑景观;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框架,从美学质量、景观阈值、景观敏感度、特殊价值4个方面讨论了高速公路两翼的景观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众多比较发达的城市,城市景观装饰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到城市标志性景观装饰的设计,小到生活小区的景观装饰小品设计,甚至有的大型商场为了节日促销,也不惜重金布置外围景观装饰。但是,有很多景观装饰创新不够,多半是以借鉴、复制为主,所以地域、文化背景不同的城市就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景观装饰。如何将景观装饰和地域文化艺术性、创新性地结合起来,是城市景观设计中应思考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景观偏好及栽植空间景观偏好研究回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论述了景观、景观知觉、景观偏好的概念,并进一步探讨了景观偏好或评价的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最后着重介绍园林植物栽植空间景观偏好研究的相关内容,目的在于将国外景观偏好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介绍到国内,启发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者重视栽植空间景观偏好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两方面选取了斑块数量、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景观分散指数、蔓延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7个景观格局指数,分析2019年和2021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的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在土地利用变化方面,钱江源国家公园以林地和园地为主,占公园总面积的92%以上;与2019年相比,2021年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不大,面积增加最多的是林地,面积减少最多的是耕地,森林覆盖率稳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园区在林业生态建设上所取得的成效;(2)在景观格局演变方面,2019年和2021年景观类型尺度和景观水平尺度的指数变化情况反映出园区内景观异质性趋缓,逐渐向优势景观均质化、整体化发展,且各类景观的交错分割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有利于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生态景观公园山石景观设计的分析和讨论,明确山石景观在现代园林环境中的景观效果,通过对石阵、景观挡墙、路旁置石、沟壑岸山、假山、大型塑石护坡等的山石景观的设计,极大丰富了公园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8.
孟瑾 《山东林业科技》2009,39(3):105-107,104
将磁悬浮列车这个新的景观元素融入世博园,丰富景观体系,完善使用功能,促进观光旅游,以“和谐、修复、发展”的理念构建新景观,使固有景观焕发出新鲜的活力,使景观与时代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9.
景观动态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景观生态学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景观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从景观稳定性、景观动态的驱动因素、景观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景观变化分析方法和动态模拟5个方面阐述了景观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林业》2009,7(5):32-32
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城市道路绿化在扩绿、增绿的同时,着力加强绿化景观建设,因路造绿,一路一景,道路景观日益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现出了别具特色的绿化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1.
科尔沁沙地盐碱地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对科尔沁沙地西部盐碱地提高造林成活率技术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开沟造林技术是适合当地特点的成功造林措施: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林木生长量比一般整地造林方式高一倍。在地下水位浅、土壤盐渍化程度严重的地区,采用筑台地造林,其成活率可高达90%,造林5年后即可郁闭成林,林木生长量为一般造林地的2倍:采用上述2种整地造林技术,可有效改善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状况,同时土壤含盐量和pH值均明显下降,在沙地盐渍化轻度地区可采用穿透碱隔深穴造林措施。  相似文献   

12.
China is a public ownership country. At present, theownership of land belongs to the country andcollectivity. In China, the meaning of ownership ofland is the light that the owners of land can possessthe land, use the land, get some interest from the landand deal with the land according to laws. The 4 sectionsof ownership of land can either be combined or beseparated to carry out. In practice, these 4 sections ofownership are usually separated to carry out. The tenureof land is an independent…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森林如何变为耕地及为什么要还林,还什么林,怎么还林。结合云南实际提出退耕还林树种选择的指导思想。对昆明地区还林的树种进行了选择。就如何发挥林业科技在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作用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4.
毛乌素沙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毛乌素沙地2000、2005、2007、2010年的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毛乌素沙地近1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⑴在时间尺度上,2000-2010年毛乌素沙地裸露地、低覆盖草地和耕地面积减少,高、中覆盖草地、林地和居民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水域无明显变化。⑵在空间上尺度上,2000-2010年,毛乌素沙地北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较明显,其中在东北部,大部分由耕地转为林地,在西北部,部分中覆盖度草地转为耕地。⑶2000-200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增加最多的是中覆盖度草地,净增加7 598.84 hm2,主要由26 255.3 hm2的低覆盖度草地和3 550.41 hm2的裸露地转入;2005-2007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增加最多的是高覆盖度草地,净增加7 584.81 hm2,主要由6 074.43 hm2的裸露地和3 083.12 hm2的中覆盖度草地转入;2007-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增加最多的是林地,净增加37 978.01 hm2,主要由35 488.96 hm2的耕地和2 640.42 hm2的高覆盖度草地转入。  相似文献   

15.
砒砂岩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TM影像,采用决策树方法进行遥感信息提取,对晋陕蒙砒砂岩区1998、2003和2008年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景观类型中沙地景观面积变化最显著。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区域景观动态变化模拟与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部山青水绿 重在退耕还林(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中国西部森林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生态条件较差,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人均国内生产总产值无一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已严重地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依此分析了森林遭到破坏之后所造成恶果对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影响,研究了退耕还林(草)在整治国土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了赤峰市巴林右旗沙地、坡地退耕还林 ,治理生态环境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借鉴马克思地租理论,概括一般意义上地租的存在条件:产权束的分离,较低的资本有机构成,市场经济环境和立地差异。据此对建国后我国森林地租的存在性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从实行土地改革到实行"林业三定"之前,不具备森林地租存在的条件。"林业三定"后森林地租在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出现,但存在产权主体模糊、产权束绞合等问题,使森林地租缺乏制度环境。林权改革促使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是森林地租及其表现形式明晰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徂徕山沙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徂徕山土地沙化退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微形态特征,多因素综合量化分析评价.从微形态特征评价土壤的质量,研究适合试验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为该地区沙化土地治理、水土流失的防治、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中有关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当前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普通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计划管理;退耕还林还草面积;退耕地界定和布局;退耕后还林的方向;种苗补助费;退还主体不一致;前期工作经费;林草管护形式与经费、退耕后不反弹以及承包耕地再分配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