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抑菌剂在开放式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液体、固体B5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和代森锰锌,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以生物农药大蒜素与化学农药代森锰锌作为开放式植物组织培养抑菌剂的最佳使用浓度范围。结果表明:大蒜素和代森锰锌均可以作为开放式植物组织培养的抑菌剂;生物农药大蒜素浓度在0.10~0.17g/mL范围内对植物生长影响较小,且抑菌效果较好;化学农药代森锰锌在0.1~0.7g/L浓度范围内对植物的根和芽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抑菌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苹果组织培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组织培养在苹果上的应用情况,以期为后续的苹果生物技术育种,尤其是转基因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选用藿香健壮枝条和叶片作为试验材料,进行组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藿香取材季节以夏季较好,适宜的外植体种类为茎段.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激素组合为6-BA 1.0mg/L NAA 0.3 mg/L 2,4-D 0.3 mg/L,具有愈伤组织生长速度快并易于分化;不定芽分化激素组合为6-BA 0.5 mg/L NAA 0.1 mg/L,继代培养组合6-BA 0.1 mg/L NAA 0.5 mg/L B90.3mg/L,增殖在8倍以上;生根培养组合1/2MS NAA0.6 mg/L,一般20 d左右生根,平均根量4~5条,生根率达92%.  相似文献   

4.
红掌作为一种室内观花观叶皆宜的花卉,颇受消费者青睐,其供不应求的问题愈发明显,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红掌苗已成为红掌生产应用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红掌的腋芽培养、继代培养、生根条件3个方面作了详细叙述,明确了红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的相关内容,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李聪聪  李艳提 《现代园艺》2013,(20):142-142,144
本文综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并从苗木的快繁、培育无病毒植株、在育种上的应用、产生次生代谢产物,制造人工种子和种质保存这几个方面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最后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了得到猕猴桃开放式增殖培养的最佳抑菌剂(次氯酸钠)浓度和最佳培养基配方,以海沃德猕猴桃无菌苗为材料,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次氯酸钠进行自然落菌、人工接菌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增殖培养最佳次氯酸浓度筛选试验,在NAA、6-BA和蔗糖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猕猴桃开放式增殖培养的最佳次氯酸浓度为0.013%,NAA、6-BA和蔗糖三因素对增殖系数的影响力大小为NAA>6-BA>蔗糖,增殖培养基优化结果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蔗糖30 g+琼脂3 g+次氯酸钠0.013%,此配方下的增殖系数为4.39。  相似文献   

7.
榆科植物是优良的用材和绿化树种,为加快育种进程,满足市场需要,组织培养技术已广泛用于榆科植物的快繁研究中,本文对目前已取得榆科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成果及其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以期为榆科植物组织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污染是植物组织培养中三大难题之一,严重影响培养物的生长与分化,增加了科研和生产运行成本甚至无法进行。通过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引发的原因,总结较好的污染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贺蹄一号”荸荠为外植体,研究了抵制剂种类和浓度、蔗糖浓度、有机成分和培养方式对贺州荸荠开放式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次氯酸钠浓度为1.0%时,污染率最低,为23.3%,平均诱导率高达79.0%;蔗糖浓度为2%时,抑菌效果较好,污染率为23.0%;有机成分去除甘氨酸时污染率最低,为11.0%,诱导率达80.7%;接种材料在培养室中培养,污染率低但诱导率高,分别为14.0%和87.7%;但是改善玻璃温室的环境条件,从而降低污染率,是开放式组织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要求无菌环境的组培生产过程中,污染问题是影响其成效的关键因素,会导致生产线中断,造成巨大损失,隐形污染可能会导致种苗质量下降,影响种植成效。因此,各个组培技术环节的操作应十分严格和规范。经多年研究和生产实践,笔者摸索出了  相似文献   

11.
1 外植体取材的季节 取材于不同季节的组培材料 ,其生长反应是不一样的 ,一般是解除休眠后开始生长的材料对培养反应敏感 ,所以应在其生长开始后的一段时期内采样为宜。如果在植物准备休眠至解除休眠前取材 ,则存活率低 ,尤其在利用休眠芽做外植体进行培养时 ,如不能有效地打破其休眠 ,根本无法进行培养 ,尽管成功地接种于培养基内 ,也不会有生长表现或表现极弱。若取材于生长后期的外植体 ,在培养过程中会产生生长不良乃至畸形生长 ,如于 8月下旬取生长茎尖进行培养时 ,表现生长迟缓、叶片畸形卷曲 ,导致黄化而死亡。2 外植体消毒 植物…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多肉植物万象幼嫩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其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建立。结果表明:初代诱导培养阶段以MS+6-BA 1.0 mg/L+KT 1.0 mg/L+NAA 0.2 mg/L为最佳;快速繁殖阶段以MS+6-BA0.5 mg/L+KT 0.5 mg/L+NAA 0.2 mg/L最适宜;生根培养用1/2 MS+NAA 0.5 mg/L培养基效果佳。  相似文献   

13.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组织培养是生物及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针对传统植物组织培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采取如下改革措施:讲透培养基母液配制药品用量和母液移取量,强化培养基灭菌操作,实验课前交实操过程报告,分小组对实验结果讨论总结,加大实验课开放程度,通过这些教学改革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徐香猕猴桃工厂化育苗生产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探究徐香猕猴桃开放式组培的最适抑菌剂浓度及增殖培养基配方,以现有的无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增殖培养基因素的添加范围,并利用响应面法试验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徐香猕猴桃开放式组培最优的增殖培养基为MS+琼脂3 g/L+蔗糖20 g/L+代森锰锌0.1 g/L+NAA 0.2 mg/L+6-BA 1.5 mg/L,此配方下的增殖系数为6.539,成活率为93.33%。这可为徐香猕猴桃开放式组培增殖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归纳植物生理学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应用的一些知识,同时结合作者在组织培养试验中的一些经验,针对光照、培养基成分、植物激素、愈伤组织培养以及叙述一些植物组织培养中生理生化指标,为理论研究提供一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园艺植物组培育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利用组培技术快速繁育园艺植物苗木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在阐述当前园艺植物组培育苗产业现状、组培新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组培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国内组培育苗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濒危植物羽叶丁香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濒危植物羽叶丁香的芽和种子为外植体,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消毒方法对无菌体系建立、不同浓度的蔗糖和激素组合对种子初代培养、不同基本培养基和激素组合对增殖和生根的影响,以期为羽叶丁香的组培快繁、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新枝为较适宜的外植体,适宜的消毒方式为75%酒精消毒30s,0.1%升汞消毒7min,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5.0mg·L~(-1) 6-BA+0.01mg·L~(-1) IBA;最适种子初代培养基为MS+20g·L~(-1)蔗糖汁+3.0mg·L~(-1) 6-BA+0.10mg·L~(-1) IBA,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7.0mg·L~(-1) 6-BA+0.05mg·L~(-1) IB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WPM+2.0mg·L~(-1) IBA。  相似文献   

18.
金波 《蔬菜》1988,(Z1)
本文就我国细胞工程中研究较多的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在花药培养方面,目前我国已在小麦、玉米、橡胶、辣椒、杨树、柑桔、荔枝、苜蓿等40余种植物上首先获得花粉单倍体植株,育成了一批新品种和品系,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快速繁殖研究对象非常广泛,计有粮食、果树、蔬菜、油料、糖料、纤维、花卉和中草药等各种植物,并开始建立了工厂化生产车间,为生产  相似文献   

19.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技术,又称为光自养微繁殖技术,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改变植株所需碳的来源,使用不含糖的培养基,以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通过控制影响试管苗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促进植株光合速率,使试管苗由兼养型转变为自养型,以更接近植物自然生长状态、成本相对较低的方式生产  相似文献   

20.
李婷 《花卉》2016,(12):93-94
在进行相关的研究中经常会需要对于特定的植物进行培养,以便于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但是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培养组织发生污染的现象,导致植物组织的培养失败,无法打到培养的目的。本文首先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生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及不同污染的不同特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了不同污染下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然后阐述了对于植物组织培养中污染苗的抢救方法,以期提高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