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葡萄是全世界广为栽培的落叶果树,其栽培面积和产量在落叶果树中一直居于首位,它品种繁多,性状间差异大,生产上主要以扦插繁殖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葡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在我国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如此.但优良品种一般都有一定的适宜栽培区,为了扩大优良品种适栽区,生产上也采用嫁接繁殖.因此,对葡萄进行实生繁殖,了解品种(系)间的催芽特性及成活率的不同,对培育实生苗,指导人们进行果树嫁接育苗及杂交育种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葡萄进行了自交套袋、自交种子沙藏、催芽及播种等系列试验. 相似文献
4.
大叶桂樱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园艺》2016,(23)
为了解不同激素处理对大叶桂樱扦插繁殖的影响,采集生长健壮、无损伤的枝条,截成8~10cm长的插穗,并消毒。设置不同浓度、不同激素、不同浸泡时间、不同叶片保留量进行对比试验,并于不同季节进行扦插试验,筛选出生根率最高的扦插季节、激素处理,集成筛选出最适合大叶桂樱扦插的处理。结果表明:大叶桂樱半叶插穗用KFB 500 mg/L浸泡90 min后进行春季扦插生根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郑州市不同径级的悬铃木绿化当年的生长表现进行测量,分别进行了方差分析和进一步的最小显著极差法多重比较分析,以探讨其生长表现差异性,为提高绿化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基质对大叶女贞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选择适合大叶女贞生长的育苗基质,采用腐叶土、园土、河沙配比进行大叶女贞育苗试验,比较了不同配比基质对大叶女贞的地径、苗高、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河沙:园土:腐叶土配比为1:1:1的基质育苗效果最好,3次测量平均苗高为139.8cm,地径为0.92cm,总叶绿素含量为2.4,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9.
10.
东南景天茎插和叶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人工气候箱里东南景天在不同植物激素(NAA 1 000 mg/L、IBA 500 mg/L)和不同空气湿度(60%、80%)组合下茎插繁殖和在不同基质的叶插繁殖.结果表明:光照强度80%和温度20~25℃下东南景天叶插插穗在蛭石∶珍珠岩=1∶1基质上生根最快、根长最长、根量最多、成活率最高,且都显著优于其它基质(p<0.05,下同);东南景天茎插在60%空气湿度下显著优于湿度80%的、插穗用IBA处理比用NAA处理要好;60%空气湿度下经IBA 500 mg/L处理过的东南景天茎插插穗的生根最快,成活率、累计发芽率、根量评分最高,发芽略慢,最长根长略短,但植株整体生长状态最好,且都明显优于其它处理,是进行茎插繁殖的最佳处理组合.该研究为东南景天的快速繁殖、资源保护以及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早春干旱地区建立苹果园,一般认为秋栽比春栽的效果好。但秋栽究竟哪月成活率高、生长好,1986~1987年,我们在静宁县城关镇乡南关村以山定子砧木嫁接金冠和秦冠苹果苗为试材,按不同时期每期栽植1亩以上,亩栽111~222株。两年试验表明:秋栽以8月20日至9月10日最适宜,成活率达98.0%以上,定植当年末调查,每 相似文献
13.
以西藏色季拉山不同海拔梯度间3种花色杂色钟报春为试材,采用野外采样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海拔对花特征和繁殖分配的影响,以期探讨不同花色杂色钟报春繁殖策略对海拔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紫色居群的茎分配随着海拔的升高显著地降低。3种花色杂色钟报春的叶分配呈增加趋势,花分配呈减少趋势,但差异并不显著。5个花特征参数(总花数、单花面积、单花质量、花展示面积、繁殖投入)随着海拔的升高在3种花色中变化趋势不同,但表现均不显著。繁殖分配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3种花色的总花数、繁殖投入和白色类型的花展示面积与个体大小呈显著正相关。海拔和个体大小共同对总花数(白色类型)和繁殖投入(紫色类型)产生影响,而对其它个体大小依赖的繁殖组分没有显著影响;繁殖分配与个体大小呈负相关,但在一些海拔梯度上不显著。总之,海拔并不是影响杂色钟报春花特征和繁殖分配的唯一因子。不同花色的繁殖策略并不完全相同,但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园艺学报》2019,(5)
以2年生大叶桢楠(Phoebe zhennan f. elliptical)和小叶桢楠(P. zhennan f. oblong)实生苗为试验材料,比较其夏季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光响应曲线、气体交换参数和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1)两种桢楠叶绿素a/b(Chl. a/b)无显著差异,分别为2.617和2.651,属于耐阴植物。(2)大叶桢楠的初始荧光(F_o)、实际光量子效率(Φ_(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最大荧光(F_m)都显著高于小叶桢楠,二者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无显著差异。(3)大叶桢楠光饱和点(506.00μmol·m~(-2)·s~(-1))和光补偿点(29.25μmol·m~(-2)·s~(-1))显著高于小叶桢楠(431.00和16.20μmol·m~(-2)·s~(-1)),说明大叶桢楠对强光利用能力稍强,对光适应范围更广,小叶桢楠对弱光利用能力强,更耐阴。(4)夏季两种桢楠净光合速率(P_n)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最高峰出现在上午10时左右,大叶桢楠峰值(7.52μmol·m~(-2)·s~(-1))显著高于小叶桢楠(5.41μmol·m~(-2)·s~(-1)),且均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主要为非气孔限制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