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正昱  张禄 《现代园艺》2024,(10):70-71
基于感官体验视角,植物配置对景观设计至关重要。以莲花庄公园为例,阐述了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分析了基于五感设计理念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并基于五感设计理念提出莲花庄公园植物景观优化策略,旨在优化内部景观区域功能,增强游客的多重感官体验。  相似文献   

2.
引导人与景观的参与互动,从而提高景观的体验性是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而温泉旅游地的娱乐、度假和康养性质,使得温泉景观应更具体验性。结合郴州市嘉禾县嘉滨湖温泉区体验式景观设计项目阐述温泉体验式景观营造的3种类型:五感体验设计、动态身体运动体验设计、精神体验设计。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抚顺清原红河谷度假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分析疗愈景观的特点,并结合"五感体验"、"生态设计"等设计理念,进行度假区的功能分区、景观设计、道路系统规划以及植物景观规划,最后总结出疗愈景观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4.
王佳瑞 《现代园艺》2023,(14):93-95+98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植物景观设计应以人的体验为第一位。视、听、嗅、味、触五大感官是人类感知外界环境最直接的方式。因此,以五感体验的视角探究疗愈型景观,通过分析背景、疗愈景观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疗愈景观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探讨如何通过景观治愈的方法,引导人们产生正向情感并增强运动机能,全方位促进身心健康。以期为今后打造疗愈型景观、发展五感治愈景观指出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借助Cite 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筛选的905篇五感景观相关文献从发文量、作者与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4个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五感景观有450位研究学者,405个研究机构但合作较为松散,没有形成明显的核心合作团队;从1994年首次出现视觉景观的研究,到2013年后从单维度的感官研究转向视听嗅味触多维度的探索;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视觉景观、听觉景观和体验式景观3个方面;未来研究重点在健康环境营造、乡村旅游、五感体验对人体是否有益的实证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使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亚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森林康养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新方式。将五感疗法与森林康养相结合,提出“五感康养”的概念,结合惠州市国有梁化林场森林康养示范园区的案例,探讨基于“五感康养”概念的国有林场森林康养景观规划设计,通过环境的营造刺激人们的五感,从而使景观环境具备疗养功能,游人通过置身森林、参与疗养项目等方式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打造具有医疗保健、休闲疗养价值的森林康养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7.
李莉 《花卉》2019,(14)
以儿童五感为理论切入点,把儿童对植物的自然需求作为植物设计的依托,通过对儿童五种感官的特点和对植物景观感知特点的把控,以太原市和平公园儿童活动区为例,对公园中儿童活动区的植物种植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红色旅游景区不仅要弘扬红色人文景观,还要重视绿色自然景观的营造。对植物景观进行科学评价,是合理营造植物景观,充分发挥植物功能的重要前提。从园林植物美学特质、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理论及方法、红色旅游景区园林植物景观研究、园林植物五感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力求为红色旅游景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提供可行性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城市商业综合体逐渐成为城市的地标性景观,在城市景观中具有重要地位。广州花城广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城市新中轴线珠江新城核心节点,是广州最大的广场和商业综合体,被誉为“城市客厅”,因其靠近广州塔且位于中轴线上的优越位置,逐渐成为广州的地标性旅游景点。以广州花城广场为研究对象,从公共健康和文化传达视角,结合五感设计理念分析花城广场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景观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五感设计的盲人公园景观设计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盲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正在逐渐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盲人的专类公园建设也在我国逐渐展开,但因为起步较晚,理论和实践研究都相对较少。从盲人公园的营造出发,通过五感设计的原则进行了相关的景观研究,以期对盲人公园的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李莉  熊曾艳 《现代园艺》2022,(18):112-114
康复景观作为外部疗愈辅助环境空间,根据自闭症儿童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运用五感体验的方法,配合园艺治疗以及音乐治疗等,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感官刺激,营造一个人性化、自然生态、充满活力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景观,以期达到辅助康复疗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现代园艺》2020,(5):119-121
将景观和医疗相结合的康复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景观模式,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而残障患者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运用基于五感体验的园艺疗法可刺激和锻炼他们的五大感官,从而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以某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景观设计为例,实践出一个优美的康复体验空间。  相似文献   

13.
寇新园 《现代园艺》2024,(1):156-158
当代大学生面临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注重身心健康显得尤为重要,三景通过“五感”综合作用于人的感官与心灵,为缓解大学生学业压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求学环境,高校景观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基于此,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校园“声景、光景、香景”的景观营造手法,并提出若干建议,从而提升高校景观品质,营造高质量的景观空间,希望为各高校景观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刘欣  公雪君  吴荣 《现代园艺》2022,(9):150-152
伴随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居民亚健康成为普遍状态,如何将绿色康养融入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营造科学健康的景观环境成为当下热点问题.以西山森林公园千步崖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将五感体验运用到千步崖步道的景观中,从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体验5个方面进行景观营造,以期为游人提供多感官的景观综合体验,...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景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应用了生态学。园林景观设计体现的是人文的自然环境,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了生态学的应用,不仅仅能够充分展现出景观园林的美感,还能够进一步体现出景观园林的生态平衡稳定。所以,生态学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态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落实和体现,要真正体现风景园林中的景观生态设计,遵循多样性、层次性及经济适用性的基本原则展开合理的设计。但目前,在设计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设计的整体效果不理想。如对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设计效能有待提升,同时,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水平不高。基于此,重点分析风景园林中的景观生态设计,以此为基础,详细讨论景观生态设计在风景园林景观场地、气候条件等各方面的应用,为风景园林的规划和建设效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王妍  孙秋燕  袁琳  张雯静  盛佳怡  蒋亚华  徐倩 《现代园艺》2023,(11):158-159+163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更需得到关注。以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公共卫生为基础,从五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出发,阐述了康养花园景观规划的概念、改建原则和特点,介绍了康养花园景观规划的设计内容及后疫情时代的影响,以期为打造蕴含自然、科学、人文、艺术及情感关怀等适合老年人康养的景观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正  邢路生 《中国食用菌》2020,(2):234-236,239
从食用菌景观的设计、食用菌景观色彩、地形地貌、水景设计、生态设计等方面,从设计学的角度讨论了展园的设计方法。将食用菌景观与展园其它景观融入主题文化开展设计,体现了食用菌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独特园林景观和特色文化,展现了城市的形象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文化景观设计是为满足文化主体人更高层次需求所进行的文化实践活动。五感理论作为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通过阐释其原理与特点,是解读景观设计规律与感知方法之"主观性"与"多解性"的重要途径。结合环境及视觉心理学等相关理论,较为深入地挖掘以南京市中山陵为例的纪念性文化景观基于视觉感知体验原理的知觉作用机制与转译规律;分析与探讨在视知觉作用下的个案纪念性景观设计的客观性与合理价值。并力求探究视知觉体验对景观空间营造的启示与经验参考,以追求在理解与转译动作后能切实有效地实现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提高纪念性景观的特色品位的设计诉求。  相似文献   

20.
景观小品作为乡村景观中的重要景观要素,既要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又要体现其所要表达的乡村文化价值。因此,如何结合当地文化、材料,设计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景观小品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地调研南京周边地区的乡村景观小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阐述了乡村景观小品的设计表达特征,以此推动乡村景观小品的改造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