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李国贤 《中国食用菌》1995,14(4):25-25,15
未经堆制棉籽壳制蘑菇菌种试验李国贤(上海奉贤县食用菌技术推广站201400)最近几年,蘑菇菌种制作技术进步很快,已由过去的熟麦草种,过渡到现在谷麦粒种和熟料棉籽壳种。其中熟料棉籽壳种是利用堆制棉籽壳来制种,一瓶棉籽壳种相当两瓶熟麦草种,为买种、运种、...  相似文献   

2.
棉籽壳营养丰富,用于栽培草菇、金针菇后,因生产周期短养分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被抛弃。为此,我们于1987年开始对种过草菇、金针菇的棉籽壳下床料用于制作蘑菇菌种的试验,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于1989年6月在华亭乡菌种厂推广应用,共制栽培种15000瓶,成品率95.9%,栽培面积9590米~2,取得良  相似文献   

3.
平菇菌糠制作蘑菇菌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蘑菇菌种一改传统的粪草菌种以来,就以棉籽壳、小麦等为基质材料制作蘑菇菌种,而平菇一般也是利用棉籽壳进行生产的.我们就平菇生产后的下脚料菌糠替代蘑菇制种基质棉籽壳进行了研究,认为用平菇菌糠代替棉籽壳制作蘑菇菌种是完全可行的.用平菇菌糠制作蘑菇菌种,不仅提高了棉籽壳的整体利用率,扩大了蘑菇制种的基质来源,又缓解了蘑菇制种与平菇栽培等食用菌生产原料的矛盾.平菇菌糠制作蘑菇菌种还具有省工省时,操作方便,降低菌种生产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等优点.操作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集锦     
《食用菌》1988,(4)
用种过平菇的棉壳料制蘑菇种经笔者二年的实践证明,利用种过平菇的棉籽壳废料制作蘑菇栽培种,与同等量的粪草菌种相比,播种后菌种萌发快,出菇早,产量高。现将生产的方法简介如下:平菇生产结束后,取无霉、无虫害的废料,经曝晒2天后堆2周,再摊开晒干备用。制作蘑菇栽培种的配方为平菇废料50%,棉籽壳(发酵处理后)或油菜壳35%、牛粪10%、石膏2%、石灰2%、过磷酸钙1%,含水量55%,pH 自然。装瓶时要装紧一点,  相似文献   

5.
七十年代末,上海农科院首先试用未经发酵料制蘑菇栽培种,这是制种原料改革的一项新工艺。南通市从1970年以来,先后采用棉籽壳、砻糠、菜籽壳、稻草、麦草等生产栽培种,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我市三厂菌种厂,为解决制种原料的不足,从1980年起,改用生稻、麦草丝添加经发酵的粪肥制栽培种(简称生草料栽培种)。栽培试用表明,菌  相似文献   

6.
蘑菇原种的生产难度较高,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杂菌感染或降低菌种质量,现就笔者实践,对怎样制好蘑菇原种谈点体会。(一)安排好生产季节。浙北、上海地区生产蘑菇原种的最适期是3月上旬至4月中旬,具体应根据栽培种的生产期分批进行原种生产,太早(菌龄长)或过迟(菌种一直处在加温下培养)都会影响栽培种的质量,且成本高。  相似文献   

7.
我市从1984年起,在福建省漳州市新民菌种场的协助下,引进消化并改进了以棉籽壳为主要材料制作的蘑菇菌种。由于棉籽壳粒型与麦粒相似,且每一颗棉籽壳都可以成为一个发菌中心,所以我们把这种菌种叫做粒型蘑菇种以区别粪草料制作的草条状种。五年来,除我市已实现蘑菇菌种棉籽壳粒型化外,此种制种技术已逐步向外市县扩散,如皋县白蒲镇附近共六个乡镇87年制棉籽壳颗粒型(以下简称粒型种)35万瓶,应用面积150万平方尺,88年制粒型种135万瓶,应  相似文献   

8.
双孢蘑菇菌种基质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导了用于双孢蘑菇菌种制种基质材料的研究。结果证明:平菇生产下脚料是替代棉籽壳制作蘑菇菌种的好材料,其菌种质量与棉籽壳菌种无差别,大大地降低了菌种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杏鲍菇菌渣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杏鲍菇菌渣成分进行分析,明确菌渣再利用的可能性,并对菌渣进行堆制发酵,堆制后的菌渣通过配比进行蘑菇的制种和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只采摘1茬的杏鲍菇菌渣仍含有丰富的碳源和氮源,可以利用杏鲍菇菌渣替代部分培养料用于双孢蘑菇制种与栽培,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杏鲍菇菌渣堆制过程温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料堆最高温度可升至70℃。堆制后的菌渣加深了腐熟度,适合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杏鲍菇菌渣添加10%牛粪进行堆制发酵后按30%。50%的添加比例与棉籽壳混合制作双孢蘑菇菌种,既可降低制种成本(节约制种原料成本约40%),又能保证蘑菇菌丝正常生长。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菌渣使用量可控制在20%~30%左右,从示范栽培结果看平均单产可与常规堆肥的单产持平,而使用30%杏鲍菇菌渣可降低栽培投料成本约25%。  相似文献   

10.
棉壳未发酵料制蘑菇菌种是蘑菇制种的最新成果,但一般仅限于栽培种的制作,而原种制作仍沿用堆制、发酵技术。但是,由于早春低温连阴雨对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极为不利,而对原种生产影响较大,常造成缺种甚至绝种。为此,我们从1992年3月起对未发酵料棉壳制蘑菇原种进行本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菌株:152、176,本院保存。1.2 母种培养基采用棉壳木屑汁蔗糖培养基,即:棉壳75g,木屑75g,马  相似文献   

11.
何金兴 《食用菌》1989,(2):15-15
南通市的双孢蘑菇生产发展较快,蘑菇菌种用量大,每年都在1000万瓶以上,1988年达1400万瓶。为了适应蘑菇生产的需要,解决熟草料制种化工多,堆料晒料需场地大、易污染厂区环境等问题,我市从1980年起开展了改革培养料简化生产工艺的研究,先后以棉籽壳、砻糠、菜籽壳,河泥及生稻、麦草为主料制菌种,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就已在全市推广的粪草生料种和棉籽壳颗粒种的制法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2.
蘑菇高产栽培料堆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蘑菇是宁波市主要的鲜销食用菌品种。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回升栽培面积在不断扩大。蘑菇栽培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蘑菇栽培料堆制既是花费劳力最多又是决定栽培成败与产量高低的关键步骤,如何堆制蘑菇高产栽培料?我地菇农在多年栽培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现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莆田县蘑菇栽培面积达111万米~2,菇房栽培一季蘑菇后几乎没有利用。为了提高菇房利用率,1986年春在九华农场,用蘑菇房挂袋栽培黑木耳试验,获得了良好效果。一、材料与方法一)制栽培袋:供试黑木耳菌种为D-5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内菇房条件,研究蘑菇在自然气温和加温条件相结合的方式下进行周年性栽培。结果表明:U3和5414蘑菇菌株分别适宜秋茬和冬茬栽培,单产高、菇质好;堆制培养料需要采取预湿、预堆、料内开洞通气的高温快速发酵技术;冬季栽培蘑菇宜采用发酵土和细泥砻糠两种覆土材料,菌丝爬土快,单产高。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比例的麒麟菇菌糠配合棉籽壳、牛粪等基质进行双孢蘑菇原种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菌糠是蘑菇原种生产的好材料,菌糠∶棉籽壳∶牛粪为58∶20∶20、38∶40∶20、48∶40∶10的配比比较适合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其中菌糠∶棉籽壳∶牛粪为58∶20∶20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县利用蘑菇房床栽草菇发展较快,为摸索稳产高产的栽培方法,我们采用各种材料作为“复土”试验,结果以复棉籽壳增产效果最为显著,一般可增产30—50%。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菇房准备:利用蘑菇生产结束后的菇房、床架及二次发酵的设备,经清洗消  相似文献   

17.
为广泛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利,为蘑菇原种、栽培种生产开辟新的原料来源,我们在熟草料、生草料、棉籽壳、麦粒生产蘑菇菌种的基础上,又试验用油菜壳生产蘑菇菌种。一、材料与方法油菜壳和粪水各50%,另加石膏和石灰各2%。油菜壳要求新鲜无霉变,粪要晒干打碎,先将菜籽壳预湿,然后加入石膏、石灰,拌匀后即可装瓶。湿度掌握在60%左右,拌料时 pH9左右,灭菌后 pH6.8~7.2,  相似文献   

18.
高温蘑菇栽培季节与杏鲍菇正好错开,利用杏鲍菇下脚料不同配方进行高温蘑菇栽培试验,以杏鲍菇下脚料35%、棉籽壳35%、菜籽麸16%、麦麸10%、石膏1%、石灰2%、复合肥1%的配方适宜,高温蘑菇菌丝生长浓密健壮,出菇利润率为315%,比对照利润率239%高出76%,试验证明利用杏鲍菇下脚料栽培高温蘑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又名中国蘑菇,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鹅膏菌科,小苞脚菇属。草菇是一种高温菇,只有在气温稳定在30℃以上,湿度在80%左右时才能正常生长。因此,草菇是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地区普遍栽培的著名食用菌。草菇不仅肉汁脆滑,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原糖和维生素,其中干草菇维生素C含量达到2.06g/Kg。另外草菇中还含分别具有抗肿瘤和降血脂能力的异体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经常食用草菇对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草菇还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出口食品,在港、澳、日等国家和地区十分畅销。草菇生长周期短,生长和保存条件要求苛刻,生物学效率低。近年来,草菇栽培研究越来越多。董昌金和徐平用棉籽壳、稻草、麦秸和废棉四种培养基进行草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废棉是草菇最适宜的培养基,其次为棉籽壳。影响草菇产量的因素比较多,本试验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对用不同堆料方式的棉籽壳栽培草菇进行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方面的研究,以求找到棉籽壳栽培草菇的最佳堆料方式。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种供试菌种是草菇V23,引自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该菌株个体中等,抗杂菌、病虫害能力强,产量...  相似文献   

20.
姚永兴 《食用菌》2002,24(3):26-26
双孢蘑菇属中温型草腐菌 ,其菌丝生长温度为 5~ 33℃ ,最适为 2 2~ 2 5℃ ;子实体生长温度 5~ 2 2℃ ,最适为 13~16℃ ;在上海地区已有几十年栽培历史。过去传统的栽培时间安排为每年的 8月 2 0日左右堆制培养料 ,9月 10日左右播种 ,10月 5日左右覆土 ,10月下旬开始采收 ,11月份为产菇高峰 ,一般到 12月份秋蘑菇采收结束。而到年末的元旦、春节期间 ,虽然市场上的蘑菇消费量大增 ,价格走势看好 ,但本地区已基本上无鲜蘑菇产出上市 ,实在令人惋惜。且从多年生产实践中感到上述传统栽培方法的不足。1 传统栽培方法不足  19月上旬播种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