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名甫 《中国蜂业》2009,60(1):22-22
蜂群越冬时间长,由于种种原因常在“大寒”前后会有蜂群因饲料短缺而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管理越冬蜂群经验,综合为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秋季没喂足越冬饲料。这时外界蜜粉源缺乏,常因盗蜂干扰而无法饲喂充足,也因天气突变,寒流早至,低温喂不进饲料等;二是因管理不当越冬蜂群耗蜜多。有的蜂群虽并群,但并人的蜜脾多,蜂少,巢箱内常形成多个小蜂团,耗蜜多,损蜂多;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在东北地区利用非越冬蜂早喂越冬饲料脾对蜂群越冬效果的观察。试验证明,利用非越冬蜂早喂越冬饲料脾比常规方法补喂越冬饲料脾的蜂群蜜蜂越冬死亡率低10%;饲料消耗量低26.7—28.6%。采用非越冬蜂早喂饲料脾的蜂群越冬期蜜蜂结团紧凑、活动量小,蜂群越冬安全。  相似文献   

3.
蜂群越冬.分室内越冬和室外越冬。由于东北地区比较寒冷,养蜂者习惯于蜂群室内越冬。室内越冬的优点是:安全,便于管理等。一、蜂群人室1.入室时间:蜂群入室的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变化情况而定。当外界气温基本稳定,即白天中午最高气温下降到0'℃以下,夜间最低气温下降到-15℃以下时,可将蜂群搬进越冬室具体时间还要根据群势和越冬室的情况灵活掌握。2.蜂箱的搬运和安排:搬运蜂箱要保持箱体平衡,轻搬轻放,力求巢牌在箱内不串动位置,不互相挤碰,蜂团不受震动,保持安静状态。搬入越冬室的蜂群要根据越冬室的规格排列成2行或4…  相似文献   

4.
蜂群越冬,分室内越冬和室外越冬,室内越冬需要越冬室和房舍,室外越冬较为简便,可以就地取材,利用锯末子、稻皮、麦余头、树叶、碎草等做包装物,为蜂群生活适应外界气候而增强保温作用,让蜂群生活在自然的温度和湿度当中,再附加以人为管理措施,从而保证蜂群安全越冬。室外越冬的优点是:蜂群越冬安全,节省饲料,蜜蜂体质健壮,早春复壮速度较快,但室外越冬在缺乏成熟经验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蜜蜂越冬性能测试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品种蜜蜂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越冬性能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两年越冬测试,喀尔巴阡蜂越冬蜂群削弱率25.0%,平均每杠蜂消耗饲料1.45kg;卡尼鄂拉蜂越冬蜂群削弱率26.0%,平均每框蜂消耗饲料1.5kg;高加索蜂越冬蜂群削弱率28.2%,平均每框蜂消耗饲料1.75kg;美意蜂越冬蜂群削弱率38.0%,平均每框蜂消耗饲料2.15kg;澳意蜂越冬蜂群削弱率41.2%,平均每框蜂消耗饲料2.25kg;对照组原意蜂越冬蜂群削弱率42.2%,平均每框蜂消耗饲料2.3kg。  相似文献   

6.
越冬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使蜂群处于半蛰伏状态,消耗最少的饲料,维持最低的代谢,延长蜜蜂寿命,安全越冬.1越冬期蜂群的内部状况秋末,当蜂群内的蜂儿全部出房以后,蜜蜂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反应,气温低时就结团,气温高时就疏散。最后,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蜜蜂就在蜂王周围的巢脾上形成一个球体,即越冬蜂团。蜜蜂结团以后,依靠群体产生的热量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温度。  相似文献   

7.
邹天才  邹化效  王艳 《中国蜂业》2005,56(12):15-16
牡丹江地处黑龙江东南部,冬季最低气温在-28℃左右,相对北部和东北部气温要高6~8℃。该地区有蜜蜂约6.5万群,其中有半数实行室外越冬。调查发现,室外越冬的蜂场中,有相当数量的蜂群越冬前中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受闷和伤热。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连续多年暖冬,越冬期温度提升;二是养蜂人仿用异地蜂群六面严密包装法,结果导致蜂群消耗大量饲料,提早衰老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8.
赵永春 《中国蜂业》2008,59(1):23-24
在黑龙江东部,1月份最冷,是蜂群越冬最难熬的日子。特别是室外越冬的蜂群,要经常巡视蜂场,观察巢门状况,听蜂箱内的声音判断蜂群情况,以便及时处理。测量巢门口的温度,以-3℃较为适合,还要测量保温物内的温度,如果0℃以下,那就要添加保温物;如果0℃以上,就要撤一些保温物。  相似文献   

9.
高志鸿 《蜜蜂杂志》2009,(11):22-22
蜂群越冬一般有室外包装越冬、室内越冬、地窖越冬等方法,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越冬,其核心就是在整个越冬期给蜂群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从而达到越冬蜂死亡率低、寿命长、节省饲料等标准。近年来,阳泉市种蜂场及由我们带动起来的几十家蜂农,均采用了室内越冬,无一年失败。现将蜂群在室内安全越冬的几项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0.
叶俊 《蜜蜂杂志》2001,(11):13-13
岁末的这一个月 ,是我地蜂群正式进入越冬的早期阶段 ,此后的蜂群随着外界温度逐渐下降至 - 7~ - 18℃时而紧密结团、蛰居。我们必须在做好正常管理的同时 ,把“五防范”工作做在前头。1 严防蜜蜂常飞出这多半发生在本月中旬以前。据近几年我地天气预报和实际体验 ,此期的外界气温都普遍高于往年同期 3~ 5℃ ,这就使原先经过“冷处理”的蜂群搬至越冬场所后 ,外界气温越是偏高 ,蜂群越爱飞出 ;飞出次数越多 ,损失也越大 ,尤其是内包装搞得过严者。我认为有效的防控办法就是根据当地天气预报 ,不宜常开箱 ,及时将室外越冬的蜂群上部包装物…  相似文献   

11.
高连平 《中国蜂业》2003,54(6):14-14
蜂群越冬可分为室内越冬和室外越冬。室内越冬因不受外界恶劣气候直接影响 ,适合寒冷地区采用。室内越冬要求越冬室保温好、通风好、隔音好 ,并保持黑暗和干燥。准备入室的蜂群在纱盖上要盖 2层报纸、1块覆布和 1块草帘。报纸和覆布均要在箱后折起一小角 ,以利通风。当室外气温降到夜间最低为 - 1 5℃、白天最高为 0℃时就可以将蜂群入室。蜂箱下面要铺一层干稻草 ,入室后的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防止伤热 蜂群伤热多发生于入室初期和后期 ,伤热后的蜂死亡率高 ,易产子和下痢 ,所以刚入室时应做好降温工作 ,要大开巢门、通气窗和通风孔。…  相似文献   

12.
我地蜂群越冬时间长,达150天,缺饲料是蜂群越冬难的主要原因。按一个中上等标准箱(8-10框蜂)蜂群为例:放6张蜜脾,每张按2.5公斤计算共为15公斤,仅按150天计算,每日平均耗饲料0.1公斤,在正常情况下这些饲料仅够越冬期间用;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使群内饲料消耗增大,越冬后期缺饲料是不可避免的。多年实践经验证明:造成越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蜜蜂后期缺饲料被饿死。  相似文献   

13.
蜜蜂越冬管理是全年管理中的关键,蜂群本身强弱、越冬饲料多寡和质量优劣,外界气象因子温湿度、通风、光照以及环境状况等,直接影响着蜂群越冬质量和成败。养蜂者加强对影响蜜蜂安全越冬诸因素管控十分关键,采取必要措施以延长蜜蜂生理青春期,减缓衰老时间,有效保存实力顺利度过冬季,这是安全越冬的实质和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温带、寒温带四季分明的地区,冬季蜜蜂在巢内结成越冬蜂团,处于半蛰居状态,以贮备的饲料度过寒冷的冬季。长江以南山区和半山区饲养的中蜂进入越冬期后,在蜂巢内形成越冬蜂团,蜂群内新陈代谢下降到最低限度,蜂群处于冬眠状态,越冬饲料逐渐被蜂群消耗。本试验就中蜂群培育适龄越冬蜂及适时断子与自然状态蜂群作了对比,测量了具体数据,为中蜂科学饲养与季节性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单王多箱体越冬前管理很关键,主要应做好越冬饲料的补喂工作,饲喂应以在主要蜜源结束前饲喂出贮备蜜脾为最佳,也可在圈王后集中饲喂,用饲喂槽、塑料袋或灌脾饲喂,但要注意防盗。其次是本年度最后一次治螨,应在圈王断子28天后进行,一般1~2两次,主要针对大螨进行彻底防治;还要采取遮阴、加强通风等措施防止蜂群空飞;多箱体蜂群越冬布巢一般采取巢箱加空继箱或继箱群越冬的方法,提前准备好越冬设备和材料,为蜂群越冬做好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6.
养蜂生产有“一年之计在于秋”之说。秋季能否培育出数量多、质量好的适龄越冬蜂对于蜂群当年的安全越冬及次年的快速复壮、高产关系很大。在北方培育越冬峰时,蜂群正处于衰退期,蜂王产卵力下降,外界蜜粉源渐少,螨害上升。如何在诸多不利因素下培育出大量健康的适龄蜂,是蜂群安全越冬的关键。一、培育越冬蜂的基础1.培养优质蜂种、换王、组双王群。在椴树花期,利用kkr为母本,Em为父本培育新王,更换全场老王或组成双王群。该蜂种具有采集力强,群势增长快,节省饲料,越冬安全,抗病力强等优点。2.防病治螨。秋繁时要做好蜂群保健…  相似文献   

17.
蜂群的越冬方式可分为室内越冬和室外越冬。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是为了蜂群能够安全越冬。经笔者多年养蜂的体会,建议初学养蜂者,采用室内越冬的方式,因为安全性比较高。我是通过观察小河的流水情况,确定蜂群入室的  相似文献   

18.
林凤秋  孙烨 《中国蜂业》2007,58(12):20-20
蜂群越冬最关键的两大问题是蜂群群势要强,贮蜜要足。在北方,5~6框蜂以上的群势最好,低于4框蜂,越冬不安全。实践证明,强群越冬蜂群损失约1/10左右,而弱群要损失1/2以上,相差悬殊。因此,只要消除不利蜂群越冬的环境条件,蜂群安全越冬才有保障,现将不利蜂群越冬的条件总结为  相似文献   

19.
辽宁各地的西方蜂群在越冬期多数以户外包装为主,由于受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每年蜂群越冬死亡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加之春繁时间与外界早期粉源植物的开花期间隔较长,"春衰"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春季如何使蜂群快速起繁,争取第一个大蜜源--洋槐的高产,一直以来是各地蜂友所关心的问题.就这个问题笔者谈一谈在春繁中如何利用辅助蜂群.  相似文献   

20.
毕桂春 《中国蜂业》2013,(12):23-23
高寒地区蜂群越冬时间长达6个月左右,如果不科学、合理调整蜂群,在越冬期间,经常会出现饿死蜂群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怎样才能合理布巢?这就需要根据当地气候、越冬时间和蜜蜂生物学特性,为蜜蜂创造必要的生存条件,让蜂群顺利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