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树高曲线是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森林结构调整、林木生长研究等方面的基础。以小陇山日本落叶松(Larix leptolepis)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方法,对日本落叶松胸径、树高关系进行分析;运用SPASS17.0进行模型估计,选择一元线性方程,指数方程,对数方程,二次多项式和幂函数对树高曲线进行拟合,初步筛选出拟合精度较好的一元线性方程和二次项方程,用ForStat2.2做方程适应性分析和残差分析,用残差平方和、总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指标进行验证,最终确定了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最适树高曲线为H=4.242+0.639D+0.004D2。  相似文献   

2.
日本落叶松生长过程与林分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不同龄级林分胸径、树高及材积等生长量指标,以揭示日本落叶松生长过程和林分特征。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胸径生长拟合方程D=5.838 lnt-5.241 1;树高拟合方程为H=1.110 3t~(0.8917),树高与胸径之间拟合方程H=2.474 6e~(0.1527D),材积拟合方程V=0.000 1t~(2.2518),各拟合方程效果显著(R~2大于0.98)。从胸径、树高株数累积分布曲线和平均生长量来看,日本落叶松幼龄林胸径、树高生长较快,但由于林分密度大,胸径生长没有达到最优状态;中龄林胸径、树高生长稳定;近熟林分胸径生长量和高生长量都放缓,林分内枯立木、濒死木占有一部分,其林分健康状况欠佳;成熟林多为日本落叶松与柳杉行间混交,林分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吕梁山林区引种日本落叶松林分的生长规律,更好地为合理经营该地区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提供依据,对吕梁山林区引种30年的日本落叶松进行了样地调查及树干解析,并以华北落叶松为对照,建立起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模型,分析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同林龄下日本落叶松的胸径、树高、材积均比华北落叶松大。(2)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在吕梁山区的初始间伐期应在第10年左右。(3)日本落叶松的胸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13~14年相交,而华北落叶松则相交于17年。(4)日本落叶松的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约在7年相交,而华北落叶松则相交于19年。(5)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还处于材积生长期,没有到达数量成熟期。  相似文献   

4.
以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中的固定样地以及临时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模型间的相容性出发,建立了包含立地指数SI、林分密度SDI、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树高曲线动态模型和林分收获模型的全林分模型系统,着重探讨了用Korf方程构造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时有关参数与SI和SDI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塞罕坝林区低密度经营对华北落叶松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坝上塞罕坝林区低密度经营提供依据,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密度条件下(150株/hm~2、225株/hm~2、300株/hm~2和375株/hm~2)华北落叶松林分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低密度经营对华北落叶松生长的影响,提出培育华北落叶松大径级用材林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程度按照胸径、单株材积、树高顺序递减;林分密度过大或过小均影响华北落叶松林分的生长,林分密度控制在225~300株/hm~2时,华北落叶松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宁夏六盘山林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内单木树高对立地条件和林分特征的响应,并建立树高生长模型,以便准确预测树高生长,确定适宜立地条件及林分结构,指导优化林分结构的精准经营.[方法]选择建立典型样地,进行每木调查及树干解析,采用外包线法确定树高对单一因子的响...  相似文献   

7.
以碳汇林基线情景低效针叶林,包括日本落叶松、杉木、马尾松、湿地松为研究对象,利用收集和调查的生物量与解析木实测数据,选择不同数学模型,通过曲线回归、非线性回归方法拟合模型参数,建立4个树种的单株生物量模型、胸径生长模型和树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单株生物量模型、胸径生长模型采用相关系数较高、MSE值最小的幂函数模型、S模型拟合效果最好;4个树种的树高生长模型形式各异,日本落叶松、湿地松以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杉木以抛物线模型拟合效果最好,马尾松以S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日本落叶松、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的生长模型预估精度均达到了95%以上,且都通过了F检验。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太岳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动态,为华北落叶松的科学经营管理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笔者对太岳林局七里峪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解析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华北落叶松的生长过程,建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适合胸径生长过程的最优模型为Korf方程,适合树高、材积生长过程的最优模型为Richards方程,决定系数R2值均大于0.99.华北落叶松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在第9 a达到最大值0.95 cm,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在第17 a.树高连年生长量在第9年达到了最大值,9 a~12 a连年高生长量相同,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在第16 a.材积在9 a~15 a时连年生长量快速增长,15 a~21 a时连年生长量逐渐减缓;此后,在21 a~27 a时,连年生长量又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直到第27 a,华北落叶松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没有相交,说明七里峪林场的华北落叶松林分还没有达到成熟期,正处于生长期。  相似文献   

9.
利用理查德方程构建落叶松树高生长模型.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实验林场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78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中100株样木作为解析木.根据地位级指数的定义对理查德方程进行推导,确定落叶松树高生长模型.在MATLAB技术的支持下,根据林分实际数据使用模型参数估计算法求得模型参数k和c的最优值.经过模型误差的检验,结果表明误差E <0.05,该树高生长模型可以用来模拟落叶松树高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0.
日本落叶松家系对树高生长模型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林场 15年生日本落叶松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家系间优势高的生长变异 ,家系对树高生长模型参数影响的显著性检验 ,并构建了日本落叶松家系树高生长模型。研究表明 ,同一立地不同家系的树高—年龄关系为多形曲线 ,不仅渐近线存在显著差异 ,而且曲线的形状也发生改变 ,应采用不同的生长模式来描述其树高生长过程 ,优势高生长是环境差异和遗传变异的树木表现型的综合反映 ,树高生长潜力 (立地指数 )随着遗传改良材料的应用而增大 :Schumacher和Richards方程对模拟日本落叶松幼龄阶段不同家系的优势高生长过程均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家系间优势高的差距随年龄而增大 ,且家系间连年生长速率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杜坤 《甘肃林业科技》2006,31(2):19-21,41
通过对1983年营造的日本落叶松种源试验林进行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各种源胸径、单株材积间存在显著差异,最适应小陇山林区立地气候条件的日本落叶松种源是辽宁恒仁,其次为宽甸。  相似文献   

12.
黑松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种的黑松进行了育苗和多点造林试验,从生长和抗逆性上进行了观测.苗期试验表明,黑松苗期在小陇山林区适应性强,苗期保存率高于油松,苗期生长表现与油松差异不显著,2年生苗木平均地径0.61 cm ,平均苗高16.30 cm.多点造林试验表明,黑松适应小陇山林区的气候、立地条件,抗鼠害能力比油松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比油松高,幼林生长表现与油松差异不显著.8年生黑松林分平均胸径3.20 cm,平均高2.98 m.引种获得成功,丰富了小陇山林区营造生态公益林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人工林威布尔分布参数与林分因子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君然  赵东方 《林业科学》1997,33(5):412-417
以落叶松人工林258块标准地为材料,求解了各标准地威布尔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参数。多数普遍随上层高、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密度增大而降低,据此构建林分因子与参数、参数间拓广Richards模型。通过精度、显著性、适用性、断面积平均直径等检验,参数模型与密度、上层高、直径模型结合最佳。模型可动态预测林分株数分布,为森林抚育间伐设计各生长阶段间伐方法、强度,预测林分蓄积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河北省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经营密度(150株/hm2、225株/hm2、300株/hm2、375株/hm2及750株/hm2的对照样地)试验样地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在相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密度对华北落叶松林的林分胸径、树高、材积及郁闭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和郁闭度的变化林分平均胸径和株高均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但各试验样地的材积总量却小于对照样地。并最终确定保留木为225~300株/hm2的林分密度可以作为塞罕坝地区培育大径材华北落叶松林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毛赤杨在甘肃小陇山林区28年的引种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毛赤杨在小陇山林区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和较强的适应性,26年生毛赤杨平均胸径23.8 cm,树高13.5 m,已开花结实,繁殖新的苗木。实现了从种子-苗木-种子的引种过程,毛赤杨在甘肃小陇山林区引种初获成功,可在小陇山林区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Richards函数的修正式拟合林分胸高断面积生长方程,并考虑株数密度对断面积生长的影响;用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和每公顷株数作为状态变量,用森林纯收益作为指标函数,建立了离散确定性动态规划模型,确定了塞罕坝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最优轮伐期,并为各地位指数及不同年龄、不同初始状态的林分提供了确定最适经营密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试验、室内数据整理、计算机模拟等手段,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天然落叶松生长过程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天然落叶松胸径生长过程拟合选出的最优方程为Richards方程;落叶松胸径、树高前5 a生长缓慢,5 a后加速生长;落叶松材积在前10a生长缓慢,10 a后加速生长;前30 a落叶松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差别表现不明显,30 a后立地条件越好,生长量越大.  相似文献   

18.
应用孟家岗林场2011—2012年17块固定样地中85株解析木资料,根据经验方程选择单木树高曲线的基本模型,应用选定的模型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落叶松人工林进行树高曲线拟合,再用参数化的方法确定参数与各个林分调查因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单木树高曲线模型。结果表明:Richards理论模型可作为落叶松人工林单木树高曲线基本模型,其参数与林分的地位级指数(SCI)呈线性关系,而与年龄和密度的关系不明显;最终建立的树高曲线方程为H=(12.380 25+0.740 79 SCI)(1-e~(-0.05D))0.665 29+1.3,其优点是,当0≤H≤1.3时,D的取值可以为零,符合林木生长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甘肃小陇山灌木林不同改造模式天然更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样方法,研究了小陇山林区5种典型灌木林地改造模式的乔木树种天然更新幼苗的密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5种灌木林地改造模式的乔木树种天然更新情况总体良好,小于50 cm高度级幼苗数量相对较少,大于50 cm高度级幼苗的存活率较高;5种改造模式天然更新树种以锐齿栎为主,其中,全面割灌改造日本落叶松(模式3)更新幼苗物种丰富度最高,全面割灌改造油松模式(模式2)天然更新树种丰富度最小;带状割灌改造模式(模式4和模式5)和全面割灌改造华山松模式(模式1)的更新树种多样性较高,各树种分配均匀,优势树种的集中性较低;改造树种华山松的天然更新能力较油松日本落叶松强,带状割灌改造模式更有利于华山松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20.
Site quality of larch(Larix gmelinii Rupr.)in Da Xingan Mountain in InnerMongolia was studied systematically with about 1000 temporary plots and computersoftware.The nature of site class and site index curve was discussed in view of generalmathematical model of height growth.The height growth of dominant tree of four divisionsof forest stands were studied and site index tables were constructed respectively.In orderto unify the comparing standard and convenience for management in this region,site indextable was constucted too.Based on discussing the action and accuracy of forest type,aseries of site quality evaluation(forest type-site index class-site index)wa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