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尾松幼林中连续两年观察记载,对赤枯病Pestalotia funerea Desm,发生和孢子释放受气温和降水影响的通径分析表明:平均温度的相庆第数最大,对病害发生有最大的直接作用,也是其它因子产生间接影响的重要因子;降水量对孢子释放的影响最大,降水强度虽然与孢子捕捉数的相关关系数较小,但对孢子放的直接闰居第二。  相似文献   

2.
在马尾松幼林中连续两年观察记载,对赤枯病PestalotiafunereaDesm.发生和孢子释放受气温和降水影响的通径分析表明:平均温度的相关系数最大,对病害发生具有最大的直接作用,也是其它因子产生间接影响的重要因子;降水量对孢子释放的影响最大,降水强度虽然与孢子捕捉数的相关系数较小,但对孢子释放的直接作用位居第二。  相似文献   

3.
松树(Pinus spp.)是皖东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有马尾松、黑松、火炬挫、湿地松和赤松等。由于多为人工纯林,除马尾松外其余松树生长势差,抚育管理较粗放,致使松树病害大面积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经词查,“火炬松、湿地松、黑松发病较重,赤松次之,马尾松较为抗病。以松树萎蔫病、松枯梢病造成的损失重大,其它病害较轻。80年代较流行的松针褐斑病,近年流行趋缓,而松枯梢病、松树萎蔫病则成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澳大利亚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 caribaea)在广西中部引种的生长表现,在桂中地区的三门江林场对澳大利亚湿加松(P. elliottii×P. caribaea)与马尾松(P.massoniana)、加勒比松(P.caribaea)、湿地松(P. elliottii)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对其生长量、产脂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7.8a生时各树种的生长量为马尾松>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在松脂产量方面,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马尾松。湿加松早期生长快于其他树种,6.3 a生之后马尾松的生长量超过其它树种,17.8 a生时马尾松生长量显著高于湿加松、加勒比松和湿地松。从生长量和产脂量两个指标综合考虑,湿加松可作为脂材两用林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5.
<正> 我场从1974年开始引种湿地松和火炬松,目前已营造湿地松13,392亩,火炬松2,876亩。为了了解它们与本地马尾松的生长差异,我们于1979年对湿地松和火炬松与本地马尾松进行了苗期生长比较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设于本场大布工区苗圃,位于北纬26°16ˊ,东经115°26ˊ,海拔2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8.9℃,最高气温39.4℃,最低气温-5.2℃,平均温度≥10℃的活动积温为5,396℃;年平均无霜期284天;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12千卡/厘米~2,全年日照达1,929.3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赤枯病Pestalotiopsis funerea(Desm.)Steyaevt是分布较广、历史性的老病害。本文以该病与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的相关性,利用数量化理论Ⅳ进行生态地理区划,将四川省92个马尾松主产区划分成重病区50个、危害区12个和轻病区30个。  相似文献   

7.
云南红豆杉的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泛收集云南红豆杉地理分布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研究植被与气候相互关系的指标和方法,包括Kira温暖指数、寒冷指数和徐文铎湿度指数,Penman可能蒸散、干燥度,Thomthwaite可能蒸散和水分指数,Holdridg生命地带分类系统指标生物温度和可能蒸散率,以及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10℃积温、年降水量和年相对湿度等单一气象因子,研究了云南红豆杉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其与气候的关系,讨论了云南红豆杉垂直分布的上限、下限以及北界热量指标状况。通过主成分分析,找出了影响云南红豆杉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按作用大小的排序是:低温条件〉湿度因子〉高温条件〉光照因子。  相似文献   

8.
通过人工接种松材线虫试验测定“北带”和“南带”2个种源的马尾松和湿地松、火炬松、晓松、刚松4种国外松的结果表明,不同苗龄期的5种松苗均能感染松材线虫,其中马尾松、湿地松具有较强的感病性,在舟山病区林间对自感病寄主的监测调查结果表明,除公认的日本黑松高度发病外,马尾松、湿地松也有一定面积数量株发病,其感病性与苗期人工接种试验结果相似,同时还发现北美二针松和长叶松2种国外松自然发病。由此分析了浙江省松村线虫病发生流行趋势和应采取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由湖南省林科所、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湿地松、火炬松批消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为“,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通过研究,特松村姑梢病区分为干枯型、流脂型和综合型三大类。侵染型(综合型)枯梢病,种子带菌但不传病,病害的流行和蔓延主要求带菌苗木传播,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状态在病树上越冬,作为次年初4k来源,在4-6月以直接侵入方式侵入树梢、新芽和针叶,造成枯梢、抽芽和抬升、南方栽培的不同松树抗病社差异显著,马尾松、白皮松、流球松较为抗病;晚松、加勒比松、江地松、火炬松最易感病;乡苗辽、改克松、代…  相似文献   

10.
美国火炬松优良家系对三种叶斑病的抗性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国引进1批火炬松1代种子园优良家系,在福建洋口林场和南屿林场种植4a,评价各家系在自然情况下对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 acicola、松赤枯病Pestalotiopsis furnrea和松落针病Lophodermium pinastri的抗病性。评价结果显示,多数家系对赤枯病和落针病有不同程度感病性,而大多对褐斑病有一定抗性。综合评价对3种病害的抗性,以来自美国亚拉巴马州的AL-8和MG—3家系表现较好;分别来自我国广东仙菊和福建五一林场的对照湿地松和马尾松家系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1.
2017年5—10月,利用APF-1引诱剂对不同松林内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进行引诱试验,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华山松Pinus armandii纯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及马-华混交林内引诱松褐天牛数量及雌雄性比,探索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等气象因子对诱捕松褐天牛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PF-1引诱剂在华山松林内引诱松褐天牛数量及雌虫数均最多,马尾松林内引诱数量最少,马-华混交林内介于两者之间;7月下旬诱捕数达到最高,随后逐步递减。仅马尾松纯林内诱捕的松褐天牛数量与气温有一定相关性,且差异显著,可构建模型进行拟合;其他林分内诱捕数量与各气象因子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分析近年来余姚市森林火灾接警记录,表明森林火灾在月份上、在日时间点上的分布有明显特征。选取狼衣、马尾松、枫香与麻栎四种植物叶子模拟野外枯落叶,实测它们日含水率变化情况,然后与当日加权空气相对湿度、温差、日最高温度等气象因子作相关性分析。同时又对它们进行野外点火试验,建立枯落叶含水率与林火燃烧等级的对应关系,从而循着气象因子一野外枯落叶含水率一森林火险等级这一途径建立森林火险等级的预测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枯梢病发生与温差及风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勃利县林业局通天一林场种子园1986~1991年的气象资料,对5、6月的日最高气温与日最低气温的温差和日最大风力的日数进行概率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引发落叶松枯梢病发生的环境条件与日本不同,温差和风力是引发该病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4.
杨树烂皮病测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杨树烂皮病(Varva sodida)的病情与不同发病时期的平均温度、相对湿度、总降雨量、温湿比、湿雨比的关系,通过电子计算机计算的结果,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预报模型。该模型拟合率高,可预报30天的病情指数,适于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松枯梢病是一种发病广、危害大的世界性传染病害,世界上 20多个国家先后报导了本病危害。我国广东、湖南、黑龙江等地分别报导马尾松、辐射松、湿地松、樟子松等树种的松枯稍的发生蔓延,对病害的症状、病原菌侵染机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都做了许多研究工作。    近年来,辽宁、内蒙古、吉林的部分苗圃的 1年生樟子松幼苗上发现松枯梢病,该病在幼苗上蔓延迅速,造成顶芽枯死、根茎腐烂、枯叶,已成为当前樟子松育苗生产中急需解决问题。1  分布与危害    从 1990~1993年,对辽宁、吉林、内蒙古的部分苗圃进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分析马尾松林外内小气候特征,为其生态效应研究提供依据。利用马尾松人工林内外两个相同的地面气象站气象资料,分析比较两站点的气温、湿度等小气候因子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林内外气温、土壤温度、空气湿度的差值均为白天大于夜晚,马尾松林白天具有更好的降温和增湿作用;2)马尾松林内年均气温和土壤温度分别比林外空旷地低1.1℃、2.8℃,年均空气相对湿度比空旷地高4.7%,林内高湿日数多于林外空旷地,而低湿日数少于空旷地;3)林内外月均气温、空气湿度差值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4)林内外土壤温度季节变化规律一致: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与日变化相似,土壤温度越向下振幅越小。  相似文献   

17.
生长季酿酒葡萄白腐病分生孢子飞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葡萄白腐病的流行及预测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生长季酿酒葡萄园空气中葡萄白腐病菌分生孢子逐日、逐小时捕捉,同时记录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对酿酒葡萄白腐病菌分生孢子的飞散动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月至8月为整个生长季中孢子飞散的高峰期,影响孢子飞散的主要气象因素为温度和湿度。一天中孢子飞散的动态是昼少夜多,18:00~8:00孢子飞散量占全天的95.56%,孢子飞散的最高峰为19:00~7:00。一天中各小时段孢子飞散量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R=0.898 5,P&lt;0.01;与温度呈负相关R=-0.823 5,P&lt;0.01。  相似文献   

18.
将橡胶树产胶量分离成气象产量和趋势产量,利用西双版纳州平均温度、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日较差等气象资料,分析气象因子和气象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月份的水分条件对橡胶产胶影响大;通过逐步回归建立橡胶气象产量预报模型和利用橡胶产量丰歉值的方法建立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检测结果表明,橡胶气象产量逐步回归预报模型较简便,预报平均准确率96%,基本能够满足产量模拟预报的要求;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准确率93%,也基本能够满足产量模拟预报的要求,结合两种预报模式可实现橡胶产量连续、动态、定量化预报。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四川、广东等十四个省(区)都有大面积的马尾松飞播林分,因此,进行马尾松飞播林分抚育间伐定位试验,进而选择最优间伐方案,对理论研究和指导生产实践都有重要作用。该试验研究系四川农业大学林学系主持的《马尾松中幼林抚育间伐技术研究》科研课题的子项目之一,由巫山县林业局承担。经过5年的试验研究,已获初步成果。一、试验区概况试验区设在四川省巫山县飞播管理林场的错开峡播区。其地理座标约为东经109°59′,北纬30°48′。海拔高900—1,100米。年均降水量1,283毫米,年均降水日数129天,年均相对湿度77%。年均气温13.6℃,绝对最高气温37℃,绝对最低气温-11.7℃,≥10℃活动积温4,041℃,无霜期235天。土壤为发育在石灰岩上的  相似文献   

20.
湿地松萎蔫病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及其携带线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湿地松萎蔫病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及其携带松材线虫、其它线虫的研究表明:湿地松萎蔫病木中羽化出的松墨天牛平均体长比马尾松上的短1.05 mm;从羽化开始到结束,天牛体长呈现减小的趋势,个体相差较大,体长最大的23.2 mm,最小的仅12.1 mm,相差11.1 mm,雌虫平均体长较雄虫长0.48 mm。萎蔫病木中的线虫在天牛体内表现为2种形态,线虫尾部呈指状或锥状;天牛体内的线虫有3种分布类型:所有线虫尾部为指状,所有线虫尾部为锥状,2个形态的线虫均有。湿地松松墨天牛中以尾部锥状线虫占多数,而马尾松的则以尾部指状线虫占多数。松墨天牛携带的线虫量与其体长无关,随着萎蔫病木的线虫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线虫在松墨天牛体内的分布,以腹部为多,占整个虫体线虫量的75%以上,在利用松墨天牛预测湿地松萎蔫病时,取其腹部进行分离镜检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