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治霆 《农学学报》2017,7(6):95-100
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非农转移的过程中,在农村,妇女逐渐开始肩负起耕地种粮的重任,这一现象被称为农业女性化。农业女性化是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构成、组成发生变化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现象。农业女性化的提出对于研究中国农业生产、乡村治理、农业部门劳动力构成以及农村女性自身福利等问题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的国内外农业女性化问题文献的整理与梳理,总结了农业女性化的起源、发展与影响,并指出农业女性化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关注提升性别平等,提高农村地区妇女福利,希望为之后更为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业劳动力结构“空心化”的主要表现为老龄化、女性化和农业后继乏人。本文首先从劳动力老龄化和女性化视角分析了河南农业劳动力结构“空心化”现状,然后从人口老龄化、优势劳动力城镇化转移以及农村养老保障政策不完善几个方面分析了“空心化”的成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实施农业后继者培养工程,实现农业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多措并举,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精选培训项目,提升女性非农就业能力;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降低老龄劳动力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非农转移的过程中,在农村,妇女逐渐开始肩负起耕地种粮的重任,这一现象被称为农业女性化。农业女性化是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构成、组成发生变化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现象。农业女性化的提出对于研究中国农业生产、乡村治理、农业部门劳动力构成以及农村女性自身福利等问题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的国内外农业女性化问题文献的整理与梳理,总结了农业女性化的起源、发展与影响,并指出农业女性化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关注提升性别平等,提高农村地区妇女福利,希望为之后更为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势不可挡,由于女性劳动力转移相对滞后于男性,农业女性化的现象日益突显。分析和讨论了我国农业女性化的现状以及农业女性化对妇女自身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弃农的影响、原因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弃农是当前和未来农村改革发展遇到的重大约束性难题。基于国家农业统计数据,结合对山东省莘县相关实际调查,分析当前新生代农民弃农的现状及其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探讨新生代农民弃农的原因。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弃农达67.4%,文化程度越高,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越低。新生代农民弃农对农业现代化建设、土地流转的高效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农村社会秩序的发展转型、国家粮食安全等提出严峻的挑战。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农业生产收益不高、农业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发展资源缺乏、农村生活条件环境较差等是导致新生代农民弃农的主要原因。解决新生代农民弃农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转型,促使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开放农村的重要保障。因此,提出了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资源向农村配给倾斜;建设生活环境优越的美丽乡村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深化农业职业教育改革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达 《甘肃农业》2002,(11):53-55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为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抢抓机遇,尽快构建完善的农职业教育体系,深化农职业教育改革,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培养适应西部大开发和我省农业发展所需的各级各类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推动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实现我省"科技兴农,科教兴省"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产中劳动力是主体,农业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最活跃的因素,而劳动力的素质决定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农村劳动力不断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导致我国的农业生产出现了劳动力危机,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农业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装备保障。通过利用1996—2016年我国31省面板数据,从农业机械化、耕地资源和农业劳动力等3个方面分析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发展历程和发展经验,以寻求我国农业发展共同点和发展运动规律。分析发现,我国农业资源发展存在如下特征:农业机械化数量和机械总动力逐渐增加,机械结构表现出小型机械数量增长停滞,大型机械发展迅猛。耕地质量逐渐恶化。农村劳动力发展方向由"离土不离乡"发展阶段逐渐向"城乡一体化自由发展"阶段转变,农村劳动力结构并未表现出劳动力女性化趋势,但老龄化特征较为明显。这些发展经验为我国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当前,攀枝花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正大力进行调整。调整的目标重点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加速发展畜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劳动力结构。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这对农业职业教育和科技培训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了解和研究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农村人才需求及农  相似文献   

10.
农村成人教育是成人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可以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他们的学科技、用科技能力,有助于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运用,有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发展“一优两高”农业,有赖于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和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嘉兴市秀洲区区委、区政府在“科教兴区”规划纲要中对提高劳动者索质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到本世纪末,全区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8%,年培训人次达总劳动力的35%以上,乡镇成校  相似文献   

11.
汤福霞  徐惠 《农业考古》2007,(6):354-357
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数过大,加上我国城市化滞后,农村中非农产业受阻,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以及现行的制度因素,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其现状,并提出了转移的途径:在农业领域和农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拓宽劳动力国外转移渠道。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湟中县作为青海省主要的农业大县,在农机部门的大力推广新机械、新技术、新产品下,我县主导产业的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如小麦、马铃薯等),这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者的强度,加速了劳动力转移,本文从我县农业机械的发展,对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作用做一下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土地耕作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农村空心化、务农老龄化问题凸显,新生代农民弃农、农业后继乏人现象日益严重。解决"谁来种地"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的课题。2012~2014年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教育培训力度。由此可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正是破解种地困局的关键所在。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保证农业劳动力后继有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论工业反哺农业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寻求社会公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城乡经济的交流和渗透是双向的,弱化城市与农村中的任何一方面不仅不能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财政转移支付是工业反哺农业的主通道。通过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导向。财政投入、外资投入、民资投入、金融信贷投入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新时期乡镇企业反哺农业赋予新内涵,依靠乡镇企业发展。实现劳动力转移促农,农产品加工和产业化经营促农,建农补农实现反哺促农,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相互促进实现以城带乡促农。  相似文献   

15.
研究在对新生代农民弃农原因的文献与政策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对江苏省苏北五个行政村的实证研究,主要从农村和个人意愿角度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弃农的原因。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弃农与普通弃农最大区别在于更加强烈的个人意愿因素。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分析和农民就业面临选择,从而分析新生代农民对输出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在对新生代农民弃农原因的文献与政策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对江苏省苏北五个行政村的实证研究,主要从农村和个人意愿角度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弃农的原因。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弃农与普通弃农最大区别在于更加强烈的个人意愿因素。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分析和农民就业面临选择,从而分析新生代农民对输出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海珍 《甘肃农业》2006,5(6):93-94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农业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劳动力可持续性至少包含两个方面:劳动者数量适中和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然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新问题——农村“留守儿童”。能否正确引导和培养这一弱势群体,直接关系到农业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拟就农村“留守儿童”现存的问题以及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消极影响展开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加入WTO后,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农业和农技推广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通过推广培训提高我国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是有效应对挑战的重要途径。1我国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一是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据2000年人口普查,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79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者达54.17%。二是农民职业技能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70%以上未受过初级以上职业技术培训。三是农业劳动者女性化、老龄化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一些学历高、身…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健全面向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党中央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到了民生之本的高度。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日益增多。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也使大量农村劳动力逐渐从农业生产领域中游离出来。如何有序、有效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是当前“三农”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强化对农业的智力投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农业劳动力素质对发展商品经济的制约,指出强化智力投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关键,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战略任务的重要前提。並从主客观上寻找了我国农业劳动者的素质较低的原因。认为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提高认识;实行农村教育的“双轨制”;重视和发挥农村能人的科技示范扩散功能;大力发展劳动力等双向交流;国家投入要转为物质投入与智力投入並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