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稻田的多熟制度所具备的生产潜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同时增加稻田的土壤肥沃力,最终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某稻田实施了三种主要产物的布置,并实现稻田的翻压,最终对稻田的生产产量以及稻田的土壤肥力的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根据这三种植被的不同情况来分析比较绿肥对于稻田的促进作用,得出植被的增产效果分析,却动增产的稳定性情况,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紫云英翻压对后作西瓜-水稻轮作模式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翻压结合常规施肥或减量20%~40%化肥对西瓜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提高了西瓜中心糖度及边缘糖度,其中中心糖度提高9.6%~14.7%,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紫云英翻压明显促进了西瓜后作水稻分蘖期植株生长,提高了成熟期每穗实粒数,稻谷产量较常规施肥增幅7.6%~17.0%,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其中以紫云英翻压45 000 kg·hm-2 +100%化肥(HZ+100%H)处理产量最高.翻压紫云英提高了后作西瓜中心糖度与边缘糖度品质,还提高了西瓜后作水稻的产量,具有持续的后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施用紫云英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俊明 《农技服务》2007,24(4):39-39
研究施用紫云英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紫云英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化肥用量,能使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南方丘陵地区稻-稻-油菜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常规土壤农化分析和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以安仁县长期稻-稻-油菜轮作(DDY)和稻-稻连作(DD)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长期(30 a)DDY和DD处理后3个时期(早稻成熟期、晚稻成熟期、油菜成熟期)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DDY处理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及pH值均低于DD处理,其中,全氮含量在3个时期均差异显著,全钾含量增加但与DD处理差异不显著,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呈动态变化。轮作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较大,3个时期DDY处理全氮含量分别较DD处理降低50.76%、46.67%、49.62%。土壤微生物PLFA分析结果表明,与DD处理相比,DDY处理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显著提高,3个时期分别提高19.69%、20.20%、49.12%,其中,DDY处理土壤细菌PLFA量显著增加,真菌PLFA量显著降低,真菌与细菌PLFA量比值显著降低。对土壤微生物PLFA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轮作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明显影响,2种种植方式主要影响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总之,长期稻-稻-油菜轮作促进了土壤全氮和全磷的分解,显著提高微生物生物量,尤其是细菌生物量,显著降低真菌生物量,提高两者的比值。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紫云英-水稻轮作体系中紫云英稻秆联合还田与氮肥减量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氨挥发的影响,连续两个轮作季(2019—2021年)在陕西汉中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冬闲稻秆不还田+常规施氮处理,即对照处理(CK);冬作紫云英稻秆还田+常规施氮处理(GRN100);冬作紫云英稻秆还田+氮肥减量20%处理(GRN80);冬作紫云英稻秆还田+氮肥减量30%处理(GRN70)。采用通气式氨挥发收集装置监测水稻生育期间氨挥发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紫云英稻秆联合还田各处理可提高“黄华占”籽粒产量,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GRN80、GRN70、GRN100,其中GRN80和GRN70处理相较于CK处理的年均增幅分别为7.66%和6.37%。冠层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水稻施肥30 d以后,其中水稻抽穗期至成熟期挥发速率较大。土壤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水稻施肥后16 d内,在施肥后第2天达到峰值,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为0.53 kg·hm-2·d-1和0.58 kg·hm-2·d-1。与CK相比,GRN80处理显著降低水稻全生育期冠层氨挥发累积量和单位产量氨挥发强度,二者分别下降58.73%和57.14%。紫云英稻秆联合还田较CK处理可显著降低水稻全生育期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和单位产量氨挥发强度,其值由高到低依次顺序为GRN100、GRN70、GRN80。就水稻全生育期氨挥发累积量和单位产量氨挥发强度而言,紫云英稻秆联合还田较CK处理可显著降低2.88%~8.32%和5.26%~13.88%,其中GRN80处理降幅最大。相关分析表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与各处理土壤氨挥发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GRN80和GRN70处理冠层氨挥发速率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紫云英和稻秆联合还田与氮肥减量20%或30%配施,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是适宜汉中地区兼顾水稻高产和环境友好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宜香优2115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小麦或油菜秸秆全量翻埋还田(M_1)和秸秆不还田对照(M_0);副区设4个氮肥管理,不施氮(N_0),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10∶0∶0∶0(N_1),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3∶3∶2∶2(N_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2∶2∶3∶3(N_3),研究秸秆还田和氮肥管理对直播稻的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稻或油–稻轮作下,氮肥管理对直播稻主要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调控效应,秸秆还田显著影响水稻拔节期、齐穗期的叶面积指数(LAI)及群体干物质积累,同时油–稻轮作下其调控效应高于麦–稻轮作模式。秸秆不还田时,配合N_3施肥方式,可有效提高直播稻结实期剑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延缓叶片衰老,且在拔节期至成熟期间保持较高的群体生长率,干物质积累优势明显;秸秆还田下,配以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3∶3∶2∶2的管理模式,麦茬或油茬直播稻群体构建合理,结实期剑叶光合能力强,有效穗、每穗粒数较多,表现高产,产量最高可达10 090、10 693 kg/hm~2。综合分析,麦–稻或油–稻轮作下秸秆还田,配合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3∶3∶2∶2的氮肥管理模式,能实现直播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郦尧生  石其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94-94,146
为研究紫云英还田对后茬水稻的影响,于2009年设紫云英还田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以1000kg/667m2的绿肥代替部分化学养分时,比单施化肥增产23.7kg/667m2,增幅5.19%,增收89.85元/667m2。  相似文献   

8.
稻-菜轮作下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9 a的耕地地力监测试验,总结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大头菜轮作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等基础理化性质的影响;比较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和大头菜产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长期不同处理下的土壤基础地力。结果表明:不施肥的掠夺式生产严重影响土壤的养分状况,施肥能有效补充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营养,但钾素仍缺乏;不同施肥处理均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测土配方+有机肥区水稻和大头菜产量增加最明显。因此,施肥能保障水稻和蔬菜的产量,且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紫云英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紫云英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习惯施肥量减半配施紫云英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提高土壤p H值,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施用紫云英鲜草22 500 kg/hm2配施习惯施肥量减半水稻产量最高,为8 959.5 kg/hm2,比习惯施肥量的处理增产1 138.5 kg/hm2,增幅14.6%,建议紫云英鲜草施用量以22 5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浙江油-稻轮作土壤基础肥力与作物产量的关系,为土壤定向培肥提供依据,根据土壤基础肥力的差异(低、中、高3种肥力水平),选取浙江8个县(市、区)24个典型油-稻轮作田块进行取土分析,同时对所在田块的油菜、水稻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所调查田块的土壤pH值均为酸性,但大多数情况下相同样区内高肥力土壤的pH值略高于低肥力区。随土壤基础肥力水平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显著(P<0.05)增加,全氮、速效钾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仅在低、高肥力水平下有显著(P<0.05)差异。土壤基础肥力水平越高,油菜和水稻的产量越高。高肥力水平田块的油菜、水稻平均产量分别是低肥力田块的3.1倍和1.9倍。  相似文献   

11.
紫云英不同翻压量对水稻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紫云英不同翻压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少化肥施用量20%时,各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处理的水稻产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化肥处理.当化肥施用量减少40%时,增加紫云英翻压量至30 000 kg/hm2或37 000 kg/hm2才能增产.紫云英翻压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紫云英翻压和化肥减量后,有效穗、实粒数以及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提高.比较各处理经济效益发现,当减少化肥施用量20%时,各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处理的经济效益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化肥处理.减少40%化肥施用量时,紫云英翻压量≥30 000 kg/hm2时,经济效益高于化肥处理的.  相似文献   

12.
种植紫云英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探讨了一肥一稻种植条件下,紫云英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鲜草产量与播种期和播种量密切相关;种植紫云英能起到培肥改土的作用;配施适量的紫云英绿肥,比单施化学肥料更有利于水稻的营养积累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3.
氨挥发是稻田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研究紫云英还田对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的综合影响对于合理利用绿肥以及稻田化肥减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稻麦轮作常规施氮(M)为对照,在紫云英旺长期(F1)、始花期(F2)、盛花期(F3)和初荚期(F4)翻压还田并减少稻季20%的化学氮肥用量,研究了紫云英不同时期还田部分替代化肥对氨挥发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期间氨挥发损失总量随紫云英翻压还田时期的推迟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均较对照显著减少.F3、F4、F2处理的水稻产量较高,显著高于F1处理,但与对照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F1、F2、F3、F4处理间氨挥发排放强度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照.不同翻压还田时期造成了紫云英干物质质量和氮素养分还田量的差异,最终影响了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减少化学氮肥的投入可以有效降低稻田氨挥发.说明,紫云英还田应选择在盛花期至初荚期进行,并减少稻季20%的化学氮肥用量,可在确保水稻高产前提下降低氨挥发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14.
机收稻田紫云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清流县大力发展紫云英种植,针对机收稻紫云英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机收前、中、后的田间管理方面总结了机收稻田紫云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开展连续5年大田定位试验,研究减量施肥下不同紫云英与稻草利用处理对洞庭湖地区紫潮泥双季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F100)相比,不同紫云英、稻草利用处理均能促进水稻增产、稳产,其中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的增产效果优于紫云英或稻草单独利用,协同利用处理中又以晚稻高茬稻草还田冬种紫云英(F80+HR+A)处理的效果更好。F80+HR+A处理的早、晚稻,5年平均产量较F100分别增产20.2%、11.9%,稻谷纯收益增加13.7%,边际成本报酬率为3.4元/元。早稻株高、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和晚稻株高、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的增加是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晚稻留高茬还田冬种紫云英,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还可以获得较佳经济收益,减少化肥用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硼钼肥对紫云英生长、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可提高紫云英干、鲜产量,而在开花前配合喷施硼钼肥可有效增加紫云英干、鲜产量;喷施硼钼肥处理的干草产量比不施肥的增加54.7%和56.2%,地上部的氮、磷、钾积累量分别增加56.2%、167.8%和60.9%。  相似文献   

17.
在早稻-晚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下,研究连续3年(2011-2013年)紫云英翻压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增产效果、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比较了紫云英翻压(G)下5种不同施氮模式(氮肥按照基肥/蘖肥/穗肥比例100/0/0、70/30/0、70/0/30、50/50/0、50/30/20分别设置G1、G2、G3、G4、G5处理)及单施化肥配合氮肥运筹50/30/20比例(F1)和不施肥处理(CK)共7种处理,对早、晚稻产量、产量稳定性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早稻施肥处理中,相同氮肥运筹G5的早稻产量、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比F1分别提高7.77%、33.47%和3.89%。在不同氮肥运筹之间,G5和G3均具有较高的早稻产量及产量稳定性。在晚稻中,G5晚稻产量显著高于F1,但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较差;对比5个氮肥运筹,G5具有较高的晚稻产量和产量稳定性。相同氮肥运筹下,G5的化肥偏生产力和化肥农学效率均高于F1,整个轮作周期里分别提高9.35%和22.60%。折算经济效益,早稻各个处理之间经济收益相差不大,晚稻在G5的施肥方式下经济效益最高。综合水稻产量、产量稳定性以及肥料利用率,在紫云英翻压条件下G3和G5分别是早稻和晚稻的最佳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连续4年定位大田试验,研究基于紫云英利用下的不同化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稻谷经济效益、氮素累积量以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紫云英利用(22 500 kg/hm2)下,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以提高水稻两季总产量,其中减少20%和40%化肥施用量处理比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处理分别增产2.37%和3.34%,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0∶7∶3处理的增产效果次之;②紫云英利用后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增加水稻产值,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的处理能增加水稻年平均产值3.0%,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0∶7∶3的处理增加年平均产值的效果次之;③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提高水稻氮素累积总量、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偏生产力及氮素收获指数,其中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处理提高水稻氮素累积总量、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偏生产力及氮素收获指数的作用最好;④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还可提高土壤碳和全氮含量,其中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处理的效果最佳。综合比较以上结果,认为紫云英利用后化肥施用时间可适当后移,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的施肥方法既能提高水稻产量,又能提升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9.
在早稻田进行紫云英还田、减量施用化肥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翻压紫云英2 000kg、减少20%~40%化肥施用量处理的早稻产量与习惯施肥没有差别,且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稻谷和秸秆中钾素含量及稻谷中氮素含量,经济效益显著,达到节本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明确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的养分综合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托25 a长期定位试验,通过大田试验方法,设置不施肥对照(CK),常规化肥(NPK)、25%有机肥替代化肥(1/4M+3/4NP)、50%有机肥替代化肥(1/2M+1/2NP)、100%有机肥替代化肥(M)和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6个试验处理,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大小顺序表现为MNPK>1/4M+3/4NP>1/2M+1/2NP>NPK>M>CK,MNPK、1/4M+3/4NP处理分别较NPK处理籽粒增产12.42%、2.04%。水稻籽粒干物质积累量主要来源于花后干物质积累,各处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贡献率为50.17%~65.40%,其中,施用有机肥各处理显著高于CK和NPK处理。水稻成熟期,施用有机肥的各处理籽粒的比例均较CK和NPK处理高。有机无机肥配施各处理比CK或NPK处理显著促进水稻分蘖、提高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及叶面积指数,同时也显著优化水稻各产量构成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