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落叶松叶甲(暂定名,简称:叶甲)属鞘翅目,叶甲总科,叶甲科害虫,目前只发现该虫危害落叶松属树木针叶(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等),在塞罕坝全场  相似文献   

2.
桤木叶甲第一代卵有效积温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桤木叶甲第一代卵有效积温研究初报陈跃均,何秀兰(广元市森林病虫测报站)粟安全(广元市林业局)桤木叶甲(Chrysomelaadamsiornaticollis)属鞘翅目叶甲总科叶甲科,是近年来发生于桤木林区的一大灾害性食叶害虫。该虫食性专一,以成虫和...  相似文献   

3.
八角叶甲的综合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角叶甲,别名八角金花虫,属鞘翅目莹叶甲科。百色地区有百色、凌云、田林、德保等县(市)受此虫危害,其中凌云县受害较为严重,每年有2000亩的八角林受害。受害严重的八角林整片树林叶子被吃光,造成八角果连年减产,甚至植株枯死。  据笔者几年的观察,八角叶甲在凌云县每年发生一代。每年3月中旬卵开始孵化,3月下旬至4月为幼虫危害期。4月底老熟幼虫开始下地化蛹,蛹离地表1~3厘米。5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成虫危害期。6~8月上旬为成虫产卵期,卵多产在小枝杈或叶腋内。  防治八角叶甲,主要是根据其生长规…  相似文献   

4.
核桃扁叶甲指名亚种(Gastroiina deprssa deprssa Baly) ,属鞘翅目叶甲科,是危害枫杨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青阳县2003年4月首次发现该虫,经安徽农业大学昆虫学教授杨春材鉴定。由于尚未发现其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等相关资料,自2003年以来,笔者对核桃扁叶甲指名亚种连续进行了观察、调查和防治试验,初步掌握了核桃扁叶甲指名亚种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三种落叶松球果花蝇发生与危害研究张时敏,李广武关键词落叶松球果花蝇,黑胸球果花蝇,稀球果花蝇球果花蝇属(Strohilomyia)[1]某些种类是落叶松球果的主要害虫,由于成虫羽化早,幼虫专门取食幼嫩种子,严重影响落叶松的种子来源...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鞘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初步探讨汪丽,崔红(扎兰屯林业学校扎兰屯162650)(内蒙古林业勘察设计院)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laricella)属鳞翅目、鞘蛾科,是我区重要害虫,幼虫专食落叶松针叶的叶肉。近年来在大兴安岭林区和兴...  相似文献   

7.
刘益康  梁秋兰 《林业科技》1994,19(4):29-30,28
落叶松隐条斑螟不仅是危害落叶松叶的害虫,而且是危害落叶松球果的主要害虫之一。落叶松中龄林比人工幼林发生重,结实林分比不结实林分发生重。在结实林分内,隐条斑螟成虫大部分在球果里产卵,少数卵产在叶基部。球果成熟后,幼虫从果内爬山吐丝缀叶,幼虫有群集在大民里危害叶片的习性,该1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于9月中下旬落的,在落叶层较厚处结茧化肾越冬。成虫有趋势光性。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尺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落叶松尺蛾Erannis ankeraria Staudinger是华北落叶松的主要害虫之一,暴发时几科能将落叶松针叶全部吃光,还危害云杉新生针叶。该虫在管涔林区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落叶松主干基部皮缝内或上年生旧球果鳞片内越冬。越冬卵在翌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幼虫共6龄,老熟幼虫6月下旬开始吐丝下垂入土,预蛹10d左右,蛹期长达3个月。室内9月中旬见到成虫,室外9月末始见成虫,10月上旬为羽化盛期,  相似文献   

9.
锯胸叶甲危害桦木及落叶松,在我国对此虫尚未引起注意,过去仅有简单的分布记录。本种的分类地位,迄今存在分歧,故无论从经济意义或理论方面,对这一害虫的全面研究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研究所得,作一些介绍,以引起各方面注意。锯胸叶甲Syneta adamsi Baly属鞘翅目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 a锯胸叶甲亚科Synetinae,锯胸叶甲属Syneta Dejean。此属世界已知十余种,主要分布在北美,少数种类分布在亚洲东部及欧洲,仅限于全北区。此属食性范围比较广,包括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计有松科、桦木科、蔷薇科、槭树科、山毛榉科、杨柳科、山茱萸科、虎耳草科等。多数种类对寄主植物有专化现象。S.adamsi分布在我国、日本及西伯利亚地区,S.betulae为欧洲的广布种,主要分布在北欧斯堪第那维也半岛及拉普兰,这两个种均为林木常见的  相似文献   

10.
双条杉天牛检疫检验与除害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是一种蛀干害虫,主要为害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圆柏属(Sabina)、扁柏属(Ozamaecyparis)等植物。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天牛科(Cerambycidae)天牛亚科(Cerambyinae)。主要以幼虫在树皮下串食危害,由于该虫发育周期长羽化不集中,防治难度大,已构成对城市园林绿化和北方山区造林威胁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1.泡桐叶甲。又称泡桐金花虫,属鞘翅目,叶甲科。该虫每年发生两代,以成虫越冬,第二年4月份开始活动。成虫产卵于叶的背面,竖立成堆状,幼虫孵化后,群集于叶面,啃食叶的表皮。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为第一代发生高峰,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为第二代发生高峰。  相似文献   

12.
松白小卷蛾(SpilonataLaricinaHeine-man)属鳞翅目卷蛾科(Tortricidae)害虫。据科学院刘友樵教授等(1962年)在带岭观察,是落叶松叶部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落叶松人工林已普遍结实,尤其是种子园、种子林果实累累。我们在观察落叶松球果害虫的同时,发现此虫不仅是落叶松的叶部害虫,而且是危害落叶松花和球果的主要害虫之一。特别是对花危害更烈。1994~1996年我们对松白小卷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防治试验。1生物学特性1.1生活史经室内饲养与林内观…  相似文献   

13.
榛卷叶象甲(Aoderus coryli Linnaeus)属鞘翅目卷叶象甲科昆虫,近年来在辽宁境内有榛林分布的区域普遍发生。榛卷叶象甲以幼虫和成虫危害榛树叶片,偶见成虫取食柞树叶片,但不座卷产卵,未见幼虫危害柞树。  相似文献   

14.
柳蓝叶甲危害欧美杨苗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蓝叶甲(又名柳蓝金花虫)plagiodera versicolora laichart,属鞘翅目金花虫科,近年来对欧美杨苗木的危害普遍,在本场及其邻近的汉寿、安乡等地苗圃严重发生。成虫、幼虫对欧美杨苗木为害的高峰期分别出现在5月中旬、6月中旬。5月15日观察到每株苗木有成虫6—8只,蛹6—8个,每亩圃地有成虫12000—20000只。5月12日调查,欧美杨苗被第一代幼虫危害,有70叶片被剥食成网状而枯死。1年生苗被害的高仅320厘米,地径粗2.6  相似文献   

15.
落叶松是内蒙古地区主要的针叶树造林树种,由于抗逆性强被广大林区栽种,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遭到食叶害虫的危害,主要食叶害虫是落叶松毛虫、落叶松红腹叶蜂。文章对其危害、成虫、幼的识别、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措施进行阐述,希望能给林业生产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腮扁叶蜂综合防治*⒇杨春(河北围场阴河林场068456)关键词落叶松腮扁叶蜂综合防治虫口减退率平均虫口密度落叶松腮扁叶蜂属膜翅目扁叶蜂科,腮扁叶蜂亚科。其幼虫暴食落叶松针叶,连续为害3年可使树木停止生长或死亡。该虫种适应海拔高度为1700~18...  相似文献   

17.
落叶松腮扁叶蜂自然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腮扁叶蜂是兴安落叶松重要食叶害虫,自1998年以来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成灾,1998—2002年间研究了该虫种群自然消长规律。将落叶松腮扁叶蜂种群按其生长发育顺序划分为卵期、危害幼虫期、滞育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5个阶段,把各阶段的作用因子划分为相对独立的状态,根据田间调查及室内实验观察,记录各阶段的存活数,组建了5个世代的生命表,1个平均生命表。分析表明:平均种群趋势指数为4.56。其中危害期幼虫相关系数r值为0.6857,回归系数b值为0.2221,滞育幼虫r值为0.8965,b值为0.6165。滞育幼虫期为落叶松腮扁叶蜂种群生活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滞育幼虫期的自然消亡是影响整个种群动态的关键因素。突然降温等灾害性天气对发生期各虫态影响明显。重要因子分析表明,影响落叶松腮扁叶蜂自然种群的重要因子是天敌、气候、食料等。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伊腾后丝叶蜂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是落叶松叶部危险性害虫,危害期为6~9月份。主要危害10~30年生的落叶松。该虫蔓延速度较快,危害较重。1985年海林林业局发生面积为300亩,至1986年第3代幼虫发生面积达15万亩,其中严重受害的有67000亩,虫口密度最高达21000条/株;平均虫口密度为6026条/株,伊腾后丝叶蜂幼虫危害盛期正是落叶松生长旺季,严重受害的林分,远看似火烧一片枯黄,使落叶松的生长发育严重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落叶松腮扁叶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落叶松腮扁叶蜂[Cephalcia larciphila (Wachtl.)]在内蒙古在兴安岭大面积发生危害,发生面积的.为1hm2,根据生产防治工作的需要,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及野外定点观察研究,对该虫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搞清楚了该虫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牙克石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3龄至5龄幼虫于当年7月中旬下树,主要在土壤中2-7cm的土层中以幼虫做蛹室越冬,少数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翌年6月上旬化蛹 ,蛹期长约10天,成虫的发生期在6月上中旬,并于雌成虫羽化的一两天后交尾产卵,每头雌成虫产卵量约为40-50粒,6月中旬出现幼虫,该衣滞育现象,预蛹滞育期一般为三个年头,第三年春季正式化蛹,寄生蜂有3种,寄生蜂一种,虫生真菌一种,食虫蜘蛛4种,食虫鸟4种,通过敌敌畏插管烟剂防治后效果可达95%左右,这些为落叶松腮扁叶蜂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八角叶甲(Oidesleucomelaena Weise),又名八角瓢萤叶甲、八角金花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宽卵萤叶甲属。分布于我区上林、凭祥、百色、凌云、德保、北流等地,据文献记载:区内南宁、东兰曾有发生,区外福建、安徽、湖北亦有分布。该虫以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