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分析部分扁桃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境内栽培的部分国外引进优良扁桃栽培品种和我国选育的部分改良品种及近缘种共计27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出的58个条带,其中多态性带45条,占扩增总带数的77.6%.通过NTSYS软件计算得到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89~0.956,平均值为0.757.利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0.738处可将参试材料分为七大类:第一类以美国扁桃群为主、包括‘纸皮’以及‘晋扁2号’;第二类包括‘多果’和‘山桃’;第三类为新疆扁桃群;第四、五、六、七类包括‘先锋’‘晋扁1号’‘01-1’‘加州1号’,各自单独成类.研究表明新疆扁桃与美国扁桃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新疆‘纸皮’和‘晋扁2号’与美国扁桃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多果’和‘山桃’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2.
基于SSR和SRAP标记的苹果品种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重要栽培品种的亲缘关系,为苹果杂交育种亲本及组合的选配提供参考。【方法】用亲缘关系较近的金冠和秦冠筛选SSR和SRAP多态性引物,利用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37个苹果栽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筛选出了用于37个苹果主栽品种亲缘关系分析的10对SSR和10对SRAP引物,其分别产生56和64条扩增带,平均多态性比率分别为61.09%和70.8%。根据SSR+SRAP分析结果,37个苹果品种被聚为6大类。【结论】所选取的引物能够有效地揭示供试苹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且苹果品种分类与传统系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利用7个多态性稳定的引物,对18个扁桃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RAPD分析.共扩增出54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DNA带30条,占总扩增片段的55.6;.根据RAPD扩增结果,应用DPS(V3.01)软件进行Jaccard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计算,并利用UPGMA法构建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供试的18个扁桃品种可分为2个大类,聚类结果与种质分布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冬青属植物的ISSR标记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36种冬青属植物的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能扩增出清晰带型并具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235条DNA片段,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400~1 500 bp之间,其中232条片段呈多态性,多态率为98.7%,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9.6条DNA片段;依据扩增结果用UPMGA类平均聚类法进行遗传相似系数分析并构建了系统树.结果表明,36种冬青属植物在遗传相似系数0.64处明显聚为落叶类和常绿类,初步证明了利用ISSR分子标记时冬青属植物进行系统进化和亲缘关系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蔷薇作为园林观赏植物,在中国城市绿化中应用较为广泛,但目前应用的蔷薇品种较为混杂,尚无系统研究。本研究采用RAPD技术对部分蔷薇属植物进行亲缘关系的分析,旨在进一步明确蔷薇种、品种,为引种育种以及材料选择提供参考。对蔷薇属植物的2个种、1个变种、20个品种进行了RAPD分析,16个引物对供试蔷薇材料PCR扩增获得17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1条(86.3%)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态性。且不同花色系蔷薇属植物间的遗传多态性不同,白色系75.16%,粉红色系73.46%,黄色系37.50%。利用UPGMA法构建树状聚类图,蔷薇属植物的2个种、1个变种、20个品种在阂值为0.667处被分划为两大类群,这两大类群间的遗传距离较近,黄蔷薇与黄刺枚单独被划分为一个类群,与上述两类群间的遗传距离较远。聚类结果显示出了蔷薇的演化趋势:白色、单瓣是蔷薇较为原始的一个性状,花径大、重瓣性高是现代蔷薇栽培品种的性状,而部分粉红色半重瓣蔷薇则是从野生种到现代栽培品种的中间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不同荸荠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4个荸荠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适合荸荠种质分析的1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86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7.8条带,多态性为69条带,多态性比例为80.3%。供试的24份荸荠品种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值在0.0909-0.6071之间,平均值为0.3493。UPGMA法聚类结果表明24个荸荠品种在遗传距离0.34处可分为五类。24个荸荠品种在ISSR分析中亲缘关系较近,其遗传基础相对较狭窄,但部分不同地区栽培品种之间仍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7.
20份兰科植物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0份兰科植物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6条多态性稳定清晰的引物,对20份兰科植物材料总共扩增出616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02.7条带,其多态性为100%。兰科植物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利用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构建系统树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32和0.38处,20份兰科植物品种资源被细分为4类,即Ⅰ、Ⅱ、Ⅲ、Ⅳ类,分别属于石斛属、兜兰属、毛兰属和兰属。根据聚类的树状图分析20份兰科植物的亲缘关系,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兰属与毛兰属,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兰属与兜兰属,亲缘关系最远是兰属与石斛属。  相似文献   

8.
滇西北部分悬钩子属植物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滇西北39种悬钩子属植物的亲缘关系,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能扩增出清晰带型并具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166条DNA片段,片段大小为259~2 300 bp,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3.83 条DNA片段,多态性比率为95.78%.利用NTSYS-pc软件计算39种悬钩子属植物种间的Nei's距离,并用UPGMA 法构建系统树.结果表明,39份供试材料明显聚为5大类:即空心莓组、木莓组、刺毛莓组、矮生莓组和葡匐莓组,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39个悬钩子属植物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452 8~0.941 1,说明滇西北悬钩子植物在DNA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另外,UPGMA聚类结果表明,形态学分类上的同组不同种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不同组的种间具有复杂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9.
利用SSR标记分析部分烟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32份代表性烟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从38对SSR引物中筛选出8对多态性引物,并对32份烟草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93条DNA扩增片断带,其中,多态性带70条,平均多态检出率为75.27%.运用DP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32个烟草品种被分为4类;其遗传距离变幅在0.31551~1.51978,聚类结果与理论上所期望的结果基本一致,SSR分子标记技术能较好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烟草种质资源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不同花色牡丹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PCR分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用RAPD PCR技术对 7个花色 35个牡丹品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 ,34个随机引物扩增出 4 18个DNA片段 ,其中 337条谱带表现多态性 ,多态性检测率为 80 .6 % ,表明受试牡丹栽培品种之间富含遗传多态性 ,其中18个受试牡丹品种产生特异性遗传标记 ,这些特异标记对各个牡丹品种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将扩增图谱利用UP GMA方法构建遗传聚类树状图 ,分析品种间遗传关系。相似系数 1.5将 35个牡丹品种划分为 2个遗传聚类组 ,相似系数 1.0将其划分为 4个遗传聚类组 ,不同相似系数的遗传聚类划分与花色之间并非完全未有相关性。来源相同花色一致的牡丹品种之间亲缘关系相对较近 ,但产地来源对牡丹品种的亲缘关系的影响比花色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云南特有茶组植物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茶组植物为材料,利用ISSR技术对云南茶组植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所筛选出的12个引物对25份供试材料进行ISSR扩增反应后,共产生14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39条,其多态条带比率(PPB)高达98.5%,表明25份材料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并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构建了云南茶组植物亲缘关系树状聚类图。25个材料可分为6个类群(取值水平GD=0.378 ),20个茶组植物分为2个类群。从DNA分子水平探讨了云南茶组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突出了种间的遗传差异,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151~0.580,表明25份材料间遗传基础较宽。PCA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显示,ISSR作为一种信息量高、重演性好的分子标记,应用于茶树品种鉴别和亲缘关系分析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应用SRAP分子标记,对24个国内外优良一串红品种(系)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88个引物组合中筛选到24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06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2.8个多态性条带,获得了较高的多态性比率。对不同样本产生的扩增产物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在相似系数0.72的水平上,可以把24个一串红品种(系)分为3大类:本课题组自育品种(系)全部聚在Ⅰ类;国外品种全部聚在Ⅱ类;‘展望白’和‘展望鲑红’聚为Ⅲ类,与其他花色截然分开。一串红SRAP分子标记的多态性与种质来源的关系密切,利用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可为一串红杂交亲本选配、品种鉴定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RAPD Assessment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Yunjie(Eruca sativa Mill.)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enetic diversity of Yunjie (Eruca sativa Mill. ) in China was assessed by analyses of RAPD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markers. Twenty native cultivars representing Yunjie-growing ecotypes in China were selected as material in this study. Twelve out of the 64 tested random decamer primers were able to identify 131 stable RAPD bands from these Yunjie cultivars. Of them 105 bands, or 80.15% of the total, were polymorphic. Most Yunjie cultivars from the same ecotype had their characteristic DNA bands.Cluster analysis by 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of arithmetic means (UPGMA) suggested that the 20 Yunjie genotyp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The genetic distances among the 20 cultivars varied from 0. 117 8between Shuozhou and Shenchi to 0. 499 4 between Hetian and Xiliang. Hetian alone could be a new type of Yunjie identified in China because it had the greatest genetic distance from all the other tested cultivar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hinese Yunjie have abundant genetic diversity.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Yunjie based on the RAPD information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Yunjie cultivars in their geographic origins and their plant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14.
西南牡丹品种起源的ISS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西南牡丹21个品种、中原牡丹18个品种、江南牡丹1个品种和1个野生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了解西南牡丹品种群的遗传背景,为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改良的CTAB法对41份材料抽提总基因组DNA,采用ISSR分子标记的方法,通过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从60个哥伦比亚大学(UBC)开发的通用引物中筛选27个进行PCR扩增差异比较,利用POPGENE软件计算多态位点百分率(%);依据Nei’s遗传距离,运用NTSYSPC进行UPGMA聚类构建不同品种群和品种间亲缘关系。【结果】利用27个ISSR引物对41个牡丹样本扩增,共获得的317个条带,其中304个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5.4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条带为11.74;41个样本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83-0.811,云南牡丹‘丽江紫5’和‘大关粉4’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811;云南牡丹‘大关粉4’和中原牡丹‘彩绘’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小,为0.483;UPGMA聚类结果显示41个样本在阈值为0.625时,聚为四支:第一支由19份样本组成,其中包括5个中原牡丹品种和14个西南牡丹品种,其中,云南牡丹‘丽江紫5’与‘大关粉4’亲缘关系最近,而云南牡丹‘丽江紫5’与中原牡丹‘首案红’的亲缘关系最远,其遗传相似性系数仅为0.609;第二支包括10份样本:有‘乌龙捧盛’、‘豆绿’等5个中原品种和‘四川粉紫’、‘昭通粉’、‘丽江粉1’等5个西南牡丹品种,其中天彭牡丹‘紫金荷2’与‘四川粉紫’的亲缘关系最近,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770;天彭牡丹‘紫金荷2’与中原牡丹‘罗婺现瑞’亲缘关系最远,其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25;第三支包括11个样本:1个江南品种,8个中原牡丹品种;3个西南牡丹品种。亲缘关系最近的是中原牡丹‘菱花湛露’与‘朱砂垒’,其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79;亲缘关系最远的是‘朱砂垒’和‘凤丹白’;第四支为黄牡丹单独聚为一支。多数花色相同的供试中原品种表现出近缘关系,红色系的天彭牡丹‘胭脂楼’与紫红色系的中原牡丹品种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供试的紫红色系的天彭牡丹分别紫红色、粉色、紫色和红色的中原品种有近缘关系;云南紫牡丹品种与紫色、紫红色系的中原品种有一定关系,粉牡丹则与紫红、浅红、浅紫红、浅紫色等不同色系的中原牡丹和天彭牡丹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天彭牡丹总是先与中原牡丹品种相聚,再与云南牡丹相聚;云南牡丹品种除‘狮山皇冠’、‘香玉板’外,不同产地、株型相似和花色相同的云南牡丹品种间遗传相似性较高,总是先聚为一分支后,才与其他中原品种相聚。【结论】西南牡丹品种栽培起源较复杂,天彭牡丹比云南牡丹与中原牡丹有着较近缘关系,云南牡丹不可能是天彭牡丹直接引种驯化产物,推测云南牡丹品种可能是由几个祖先品种演化的产物,但本地黄牡丹参与起源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甘肃黄河沿岸枣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用SSR分子标记对39份枣品种进行遗传分析。2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42个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100%。每对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3~13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7.10个,扩增片段大小为70~300 bp。引物BFU0308扩增的条带数最多,为13条,扩增条带最少的引物为JSSR198和JSSR289,各有3条。用NTSYS-pc V2.10软件计算的39份枣品种的遗传距离(GS)为0.000 0~0.993 8,平均遗传距离为0.558 7。结果表明,39份枣品种间遗传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丰富。UPGMA聚类图将39份枣品种分为两大类群Ⅰ和Ⅱ,第Ⅱ类群又分为4个亚群。结果表明,枣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品种原产地有一定相关性。亲缘关系近的品种有晋矮4号和晋矮3号、鸣山大枣、敦煌大枣、小口枣和开口酥等。SSR聚类分析结果也证实“大王枣”是与晋矮4号、晋矮3号起源相同的品种,“冷白玉2”是芒果冬枣类品种,“晋赞大枣”是壶瓶枣的同源品种。SSR分子标记技术揭示了甘肃黄河沿岸枣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复杂的亲缘关系,为有效解决枣品种命名混乱问题提供了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这些枣种质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康冬丽  贾红辉  揭雨成  蒋建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54-19956,19959
利用ISSR标记对56个苎麻栽培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58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47条,多态性比率(PPB)为95.82%,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7.2条带。聚类图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635处的结合线可将56个苎麻品种分为5类。其中,湖南与湖北的51个苎麻品种聚为一类;贵州的2个苎麻品种聚为另一类;江西的2个苎麻品种和四川的1个品种各自成为一类。可见基本上相邻或相近地区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近,说明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普通桃的36个品种为试材,应用RAPD标记进行品种间亲缘关系的分析,探讨应用RAPD标记划分桃品种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筛选的20个引物在36个桃品种中共扩增出111条带,其中多态性带86条,占标记总数的77.5%,可用于样品间亲缘关系的分析.利用这些多态性带构建二元数据矩阵,计算样本间的遗传距离,并用UPGMA法对36个样品进行聚类分析,以遗传距离0.14为接合线,将供试类型分为五类.若进一步在遗传距离0.13处划分,可明显将水蜜桃、黄肉桃、油桃区分开,认为RAPD标记可用于桃品种分类,以肉质类型划分桃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基因组水平了解茶花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方法]利用15种十聚体随机引物,对14个特色茶花品种进行基因组水平RAPD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5个随机引物在14个品种中共扩增出111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7.4条,多态性条带82条,多态性程度达73.9%;14个样品间遗传距离在0.2698~0.4709;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4时,14个样品可以划分为两个聚类,其中鹤项红等3个样品聚集在一个类群,花佛鼎等9个样品聚类在另一个类群,而样品玫瑰莲、海云霞游离在两个类群之外。[结论]该研究可为茶花品种鉴定、科学分类与分子育种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浙江与福建等地引种、杂交与野生的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样品间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金线莲种质资源鉴定及优良新品种(系)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48份新鲜金线莲叶片为材料,分别采用简单重复序列扩增多态性(ISSR)与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各挑选11条(对)多态性好、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像后,统计其扩增条带数,运用NTSYS-PC 2.1和POPGENE 32软件进行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  结果  ISSR分子标记技术共扩增出8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4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7.67%;SRAP分子标记技术共扩增出88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6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7.73%,ISSR和SRAP标记均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不同样本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表明:浙江省与福建省的金线莲种质混杂严重,而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福建省的金线莲种群遗传多样性更高。此外,基于ISSR和SRAP标记的UPGMA聚类结果显示:48份不同种源的金线莲依亲缘关系的远近可分为四大类,聚类的划分受到一定地域性的影响,但各地域的金线莲品种在这四大类中均互有混杂。  结论  金线莲在物种水平上遗传多样性较高,在各地区、各品种(系)间遗传交流频繁,ISSR与SRAP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浙江与福建等地金线莲的遗传多样性,且结合ISSR标记与SRAP标记的分析结果要优于单一的分子标记结果。图4表3参24  相似文献   

20.
应用RAPD标记技术研究大花蕙兰种质资源亲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来自2个企业的18个大花蕙兰品种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从5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92条DNA条带,其中90条为多态性带,占97.8%,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多态性带6条。18个种质之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1975~0.6704,平均相似系数为0.4761;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3296~0.8025,平均遗传距离0.5239。基于RAPD的扩增结果建立了UPGMA亲缘关系聚类图,18份种质在遗传距离0.5239处被划分为4个类群。供试的18份种质间的遗传亲缘关系与其花色和花枝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