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206个收集自世界各地的双孢蘑菇栽培茵株的总DNA进行大规模的SRAP、ISSR和RAPD分析.共获得15条SRAP、3条ISSR和2条RAPD特异性标记条带.利用这20个标记条带206个茵株进行统计和聚类分析,获得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显示在28%的相似值上,206个菌株可以分为高产型和优质型两大类群.其中,优质类群主要包含优质传统菌株(代表菌株8213、8211)和优质杂交菌株(代表茵株为福建省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选育的As2796、As4607)两大类,高产类群也主要包含高产传统茵株(代表菌株01、02)和高产杂交菌株(代表茵株为荷兰选育的U1、U3)两大类.而在100%相似值上,可分为大小72个类群,每群包含菌株数为1-31不等.  相似文献   

2.
利用ISSR、RAPD和SRAP3种分子标记法对16株姬松茸菌株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中8条RAPD、4条ISSR和2对SRAP引物适合姬松茸菌株鉴定分析,3种标记方法均将16个菌株分为3大类群,A0011+1和A0013为1类,A0009单独为1类,其余菌株为1类。3种分子标记法对姬松茸菌株鉴别的结果存在着一定差别。SRAP反应的遗传信息较丰富,比ISSR、RAPD检测到更大的遗传差异;RAPD引物扩增到的多态性条带数较多。  相似文献   

3.
利用基因组DNA的RAPD、ISSR与SRAP等3种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0个苋菜品种进行DNA指纹图谱构建与遗传多样性分析.8个RAPD引物共产生多态性条带25条,多态率为52.1%;6个ISSR引物共产生28条清晰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条,多态率为53.6%;10个SRAP引物组合共产生144条带,其中多态性谱带83条,多态性比率为57.6%,说明品种间的多态性不高.综合3种标记10个品种,获得各自特异的DNA指纹数据.基于3种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材料可以分为4大类,与叶片形状、颜色等性状相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品种之间园艺学性状的相似性及亲缘关系远近.  相似文献   

4.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ISSR)、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简称SRAP)和目标区域扩增多态性(target region amplified polymorphism,简称TRAP)分子标记对19个香菇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出34对(条)多态性丰富的引物,获得303条数据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54条,多态性比例为83. 83%,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 75的水平上,将19个菌株分为6类。3种标记的多态性比例排序如下:TRAP(91. 14%) ISSR(83. 15%) SRAP(80. 00%)。由结果可知,综合不同分子标记进行香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可更加准确地反映菌株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烟草赤星病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和RAPD标记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和RAPD 2种分子标记方法对来自不同地区的28份烟草赤星病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后选用10个ISSR引物和10个RAPD引物,ISSR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12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6.82%,菌株间相似性系数为0.53~0.97;RAPD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70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1.39%,菌株间相似性系数为0.57~0.94;用SPSS17.0软件对2种标记遗传距离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2种分子标记结果呈显著正相关,表明2种分子标记方法都适合于烟草赤星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ISSR是一种多态性优于RAPD的标记技术。根据2种标记的结果,利用NTSYS软件按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烟草赤星病菌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差异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对全国范围内收集到的19个亚侧耳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ISSR)和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简称SRAP)分析。首先随机选取19个亚侧耳菌株中的3个样本对ISSR和SRAP引物进行基因组DNA的PCR扩增,最终成功筛选出13条ISSR引物和13对SRAP引物。利用这26个引物或引物对,以19个亚侧耳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共获得301条稳定且清晰的DNA条带,其中285条具有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70时,可将19个供试菌株分为5大类。利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揭示了19个亚侧耳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为亚侧耳优良菌株的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四川和西藏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和蘑菇(A.campestris)9个野生菌株,以及双孢蘑菇5个栽培菌株为材料,进行了ITS-RFLP分析。结果表明,ITS-PCR条带约为750 bp,5种限制性内切酶(MspⅠ、HinfⅠ、HaeⅡ、AulⅠ、TaqⅠ)的ITS-RFLP分析结果为,只有4种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HaeⅡ、AulⅠ、TaqⅠ)产生多态性条带,但完全能将双孢蘑菇和蘑菇区分的限制性内切酶为TaqⅠ;对5种限制性内切酶的ITS-RFLP分析数据进行聚类结果为,在相似系数为0.615水平以下分为2个类群,并将双孢蘑菇和蘑菇区分开;在相似系数为0.915水平上,供试的11个野生和栽培双孢蘑菇菌株分为3个亚类群。  相似文献   

8.
四川不同地区硬头黄竹RAPD和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不同地区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和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标记进行扩增,探讨硬头黄竹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6个RAPD引物扩增出了42条条带,多态性高达69.05%;5个ISSR引物扩增出了47条条带,多态性为61.70%.利用Popgen32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可将不同地区的硬头黄竹类型区分开来.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182 3~0.602 2和0.043 5~0.672 1,说明RAPD和ISSR分子标记为硬头黄竹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来自我国不同地区冠耳霉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安徽、山东、贵州、山西和陕西5省的131个冠耳霉菌株(Conidiobolus coronatus)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出的4个RAPD引物和3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3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29条,多态性比率为98.4%,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在0.59~0.99之间,说明受试的冠耳霉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RAPD和ISSR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可将绝大多数供试材料分为4大类群。根据所划分的类群,发现冠耳霉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表明,RAPD和ISSR标记可用于冠耳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已知性别的120份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样品,检验了2个已报道UBC841和STZ分子标记在山桐子性别鉴定中的通用性。同时,分析了大量简单重复序列间区扩增多态性(ISSR)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在山桐子雌雄株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UBC841标记在24份山桐子样品中可检测到多态性条带,但未检测到雌雄性别特异性条带;STZ标记可在部分样本中扩增出目的条带,但未表现出雌雄株性别特异性;说明这2组标记均未表现出良好的通用性,雌雄性别鉴别准确率较低。此外,筛选了26条ISSR引物和780对SRAP引物组,也未能获得雌雄性别特异标记,说明采用通用型分子标记ISSR和SRAP在山桐子中较难筛选到稳定、可靠的性别特异的标记。  相似文献   

11.
秀珍菇及其近缘22株菌株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2个秀珍菇栽培菌株及其近缘种的总DNA进行SRAP分析,5对引物共获得47条较为明显的扩增条带,其中包含9条菌株特异性标记条带。利用47条扩增条带对22个菌株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显示:在14%的相似值上,22个菌株可以分为2大类群,而在100%相似值上,可分为大小10个类群,其中8个类群只包含单个菌株,其余2个类群分别包含4个和10个菌株。  相似文献   

12.
以香菇栽培品种大山18和云南野生菌株11-1作为亲本,采用单孢杂交技术初步获得84个杂交菌株。通过对亲本菌株ISSR引物进行筛选,得到1个条带图谱清晰稳定、含有2个亲本各自特异扩增条带的引物。用该引物对84个杂交菌株及其亲本进行ISSR扩增,结果表明:有45个杂交菌株扩增出2个亲本的特异条带,推断这45个杂交菌株应是真正的杂合子,表明ISSR标记可以作为香菇杂合子鉴定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3.
RAPD和ISSR标记检测黄麻属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应用RAPD和ISSR标记,分别对来自非洲地区和中国的15份黄麻野生种(10个种),以及来自中国、印度、越南、日本等地的12份黄麻栽培品种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参与分析的所有RAPD和ISSR引物都对DNA模板浓度的梯度变化不敏感,对比RAPD和ISSR在PCR反应中的稳定性,ISSR优于RAPD;(2)25个RAPD和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329条和283条带,多态比率分别为89.36%和92.5%,显然,ISSR检测出的多态性条带的能力优于RAPD;(3)RAPD和ISSR标记检测同组供试材料种间或种内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范围,分别为0.48~0.98和0.33~0.97,ISSR检测出种间遗传多样性的分辨力较RAPD为高,但两者GS相关系数高达0.955;(4)RAPD和ISSR标记的分子聚类获得了趋势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聚类树,两种标记均能准确地把原始黄麻野生种与栽培种中的长果种和圆果种及其近缘野生种聚在不同的种群中,分子分类结果与传统经典分类相符,并揭示出种间或种内基因型的遗传差异与亲缘关系,而ISSR比RAPD能检测到种间更高的遗传差异性;(5)两种标记均可揭示种间与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进化的亲缘关系,可为进一步开展黄麻分子辅助育种和起源与进化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樟科16个树种木材的RAPD与ISSR分子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和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技术鉴别樟科Lauraceae16个树种。用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硫酸钠(CTAB-SDS)法提取樟科16个树种192株(12株·种-1)木质部基因组DNA,用RAPD与ISSR技术对它们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共筛选出8条RAPD引物与6条ISSR引物,8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65条大小为100~2 000 bp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53条,多态率为92.7%;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6条大小为100~2 000 bp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86条,多态率为89.6%。通过1~2个引物扩增的多态性条带就可鉴别与区分参试的16个树种,为树种鉴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四川不同地区慈竹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四川不同地区慈竹的遗传多样性,为其遗传改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具有代表性的12个地区慈竹为材料,选取29条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和12条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标记(IS-SR)引物,利用RAPD和ISSR技术,对慈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扩增的特异性条带进行克隆分析。【结果】筛选出14个RAPD引物,扩增出168条条带,其中142条具有多态性,多态率高达84.52%;筛选出8个ISSR引物,扩增出73条条带,其中56条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76.71%。慈竹RAPD和ISSR遗传距离分别为0.140 4~0.570 1和0.071 0~0.706 9。引物OPAA-04从眉山青神慈竹(C-MSQS)中可扩增出长度为570 bp的特异性条带,与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相关。【结论】四川不同地区慈竹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王波  蒋馨  鲜灵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3):993-996
利用白色双孢蘑菇和棕色双孢蘑菇之间杂交,构建10个杂交菌株;对亲株和杂交菌株进行了ISSR分子标记分析,建立遗传相似系数树状聚类图。结果表明,12个菌株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39~0.839之间,在相似系数为0.66水平上将杂交菌株和亲株划分为3个类群;杂交菌株之间在产量上差异较大,平均产量在0.30~5.73 kg/m2之间,其中产量高于亲株的杂交菌株有3个,杂交菌株子实体颜色为棕色和浅棕色;产量高和子实体颜色浅的杂交菌株,与亲株白色双孢蘑菇之间遗传关系较近,而与2个亲株之间遗传关系较远的杂交菌株,产量低。  相似文献   

17.
利用RAPD和AFLP技术对半番鸭2个羽色池DNA进行检测,探讨两种技术对半番鸭羽色性状标记的效果。结果显示:(1)RAPD方法扩增带和特异性条带都较少,37个引物共扩增到297个清晰条带(平均每个引物4条);在37个引物中,7个引物含有羽色特异性条带,共15条,其中自羽半番鸭特有的条带为10条。(2)AFLP方法荧光图谱清晰度高,扩增带丰富,16对引物组合共检测1000多条扩增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30多);在16引物中,4个引物组合检测到羽色特异性条带,共90条,仅白羽半番鸭特有的条带可达37条。可见,采用AFLP技术对半番鸭羽色标记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部分中国野生双孢蘑菇的DNA鉴定和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1株经同工酶初步鉴定的中国野生双孢蘑菇菌株及作为对照的8株国内外栽培菌株和14株国外野生菌株进行基因组DNA的SRAP和ISSR分析,并对部分菌株进行ITS序列的扩增与序列比对.结果发现中国野生双孢蘑菇与对照菌株的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以上,为它们的进一步鉴定提供了DNA水平的依据,也表明同工酶鉴定和ITS序列...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油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ISSR和SRAP 2种分子标记技术对湖北省5个地区的48个油茶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ISSR分析、SRAP分析,还是ISSR+SRAP的组合分析均显示油茶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ISSR的6条引物共产生74条扩增带,多态性条带70条,多态性比例为94.59%;SRAP的11对引物组合共产生64条扩增带,其中有60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平均为93.75%;ISSR+SRAP的组合分析多态性比例为94.20%。2种分子标记及其组合所作的分类趋势基本相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将5个地方居群分为2个类群,武汉新洲、黄冈红安、咸宁横沟桥和黄石阳新居群为一类,而恩施鹤峰居群单独为一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疆野生中国美味蘑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特征,为丰富和开发中国美味蘑菇种质资源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生物学和ISSR标记技术对20个野生中国美味蘑菇菌株分析遗传多样性。【结果】中国美味蘑菇各菌株的菌落形态、菌丝长势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1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206条清晰的DNA条带,多态性条带176条,多态比率为83.50%。各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 0.60~0.91,遗传相似系数为0.80时,可将20个供试菌株分为8个类群。【结论】新疆野生中国美味蘑菇菌株已开始发生遗传分化,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较好的驯化育种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