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溪是我国的产茶大县,实现安溪茶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对安溪县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但是安溪县的农业底子薄,而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规模化协调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占基础地位。只有通过农村金融的支持才能实现安溪茶产业现代化发展。因此要实现茶产业现代化,安溪的首要任务是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本文通过深入考察安溪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对安溪茶产业的金融需求与矛盾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安溪的茶产业得不到当地金融支持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供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来促进安溪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安溪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其多元发展的路径,提出以互联网为主的茶文化+本土文化发展思路,以期进一步提升安溪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正>茶产业从粗放到精细、高效的发展过程离不开机械化,茶业机械化克服了限制茶产业规模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促进了茶产业创新和发展,延伸了茶产业链,促进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了产业效能,促进了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了茶产业的转型升级。茶机产业之于茶产业,如"发动机之于汽车",伴随着茶产业的发展,茶机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一、安溪茶叶加工机械现状与存在问题1.安溪茶叶加工机械发展现状(1)加工机械企业现状  相似文献   

4.
协会动态     
《茶世界》2015,(11)
<正>出席"双十秋茶节"开幕式10月9日,"双十秋茶节"开幕式在华祥苑生态茶庄园成功举行,中茶协常务副会长王庆应邀出席。举办安溪茶产业发展研讨会10月10日下午,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安溪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安溪茶产业发展研讨会在铁观音故里、中国茶都——安溪举行。首个"爱心书屋"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建立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也是稳定民心、安定天下的战略性产业。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全球农业经济发展来看,专业化、特色化和规模化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中特色农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区域农业所具有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同时能够让区域内具有优势的生产要素得到充分的运用。在此方面,安溪茶产业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本文以安溪茶产业的发展为案例,对安溪茶产业给我国特色农业发展带来的启示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安溪县是我国重点产茶县之一,铁观音茶作为安溪县一张亮丽的名片,早已名扬四海,为确保安溪铁观音的品质优势,持续提升安溪铁观音的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引领安溪茶产业"二次腾飞",特举办铁观音大师赛,旨在传承匠心精神,弘扬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进一步激发广大茶农特别是年轻一代从事茶产业的热情,打造安溪铁观音茶产业领军人才队伍。本文主要对开展安溪铁观音大师赛的目的、组织设计情况、赛事流程及举办经验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为各茶产区的茶叶品牌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安溪是铁观音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而感德镇则是安溪铁观音最主要的生产基地,感德镇的铁观音广受欢迎.该镇的茶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其背后却存在土地利用不科学的问题,阻碍了感德镇茶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感德茶产业发展存在的土地利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安溪县位于我国福建省,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非常适宜种植茶叶,且种植的乌龙茶深受好评,因此在多年的发展下安溪县获得了很大的知名度,被誉为"中国茶都"。其中安溪县的海西茶叶基地最为出名,被公认为我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福建省对安西茶叶基地非常重视,并致力于将其打造成我国规模最大的茶叶基地。由此可见安溪茶产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但是随着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安溪茶产业的发展遇到了很大问题,其中融资能力不足是其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本文就从安溪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入手,探索新时代安溪茶产业发展融资难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安溪铁观音产业发展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俪 《中国茶叶》2008,30(8):16-17
福建安溪是全国最大的茶叶生产县,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发现了铁观音,发展了铁观音,得益于铁观音。铁观音撑起了安溪茶业经济的一片天,是百万安溪人民的生存之源,发展之基。面对众多茶区群雄逐鹿的发展态势,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必须存新时期保持强劲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键康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进火 《福建茶叶》2013,35(4):42-43
本文通过分析安溪茶叶产业化水平提升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促进安溪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安溪县茶产业的不断发展,研究茶史不绝于世,其中关于建国以来安溪县茶产业的发展史也略见于文。较为详细讨论的要数李启厚发表于《福建茶叶》的《安溪乌龙茶史略》[1]、《安溪茶叶史略》[2]两文,和林进发在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安溪县生态茶园规划建设与策略研究》[3]。这些文章都对安溪县茶产业发展历程进行了探讨,对茶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分析。他们的这些分析,都具有各自的科学性,也有一定的共同点。即:对于建国以后到1976年这段时  相似文献   

12.
安溪县茶叶学会是本县较早成立的学术组织,在安溪茶业的发展过程中,学会的广大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为安溪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笔者学会主要工作规纳简述,以餐读者。  相似文献   

13.
我去过安溪两次,出席过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到过西坪、大坪考察,参观过中国茶都、茶叶大观园、茶叶公园,多年来也看过海内外关于安溪的报道和论文、文章。与全国主要茶区对比,我的评价是安溪茶文化与茶产业相互交融,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茶文化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安溪在全国茶产业、茶文化大县中名列首位。  相似文献   

14.
王婧 《福建茶叶》2016,(11):66-67
安溪茶产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在2015年发展状况来看,安溪茶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然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如果出现一些制约因素或问题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而,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加大监管力度,为安溪茶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福建茶产业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政 《福建茶叶》2010,32(7):16-20
茶叶是福建传统的优势产业,茶产业的发展是福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福建省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发展的比较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前景进行分析。并以安溪县为例进行具体探讨,介绍了安溪通过生产标准化、经营企业化、产品品牌化等发展的途径与历程。通过构建名优茶品牌效应、发展茶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农业,增强福建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福建省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安溪茶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建明 《中国茶叶》2008,30(11):20-21
福建省安溪县是全国茶叶主产区之一,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故乡。改革开放以来,安溪茶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带动了全省乃至全国茶业的发展,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茶叶质量检测中心主任骆少君研究员曾经说:安溪茶业是全国茶业界的一根标杆、一面旗帜,引领着福建茶业乃至全国茶业的发展潮流。然而,安溪茶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和困难。本文从安溪茶业的现状出发,分析安溪茶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若干应对措施,希望能对安溪茶业的发展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9月20~22日,第七届全国茶产业经济研讨会暨安溪铁观音发展高峰论坛在福建安溪举办。会议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全国茶叶科研院所专家、茶企,以及主要产茶区的政府领导等近500人参会。本届会议研讨主题为"消费升级与业态创新",研讨会设置了主题报告、案例分享、高峰论坛三大板块。主题报告部分,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4位专家受邀,分别从  相似文献   

18.
第三届海峡茶叶品牌发展交流会暨第九届中国(海西)安溪铁观音茶王赛,于19日下午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活动由泉州市人民政府驻福州办事处、福建省对外经济关系研究会、福建省茶产业研究会、福建省农产品市场协会、福州市泉州商会联合主办;福建省茶产业研究会铁观音专业委员会和福州市泉州商会安溪茶叶分会承办。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生导师、第九届省政协副主席陈家骅教授,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赵觉荣,泉州市政府驻福州办事处主任陈万全,安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郑乃  相似文献   

19.
特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发展以及整体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综合地分析了福建安溪的特色茶产业的发展历史、发展策略以及对奇特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经验启示,旨在以此为例分析得出特色农业发展的有效策略,为整个茶产业乃至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系统完备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安溪县茶产业链完整,在安溪铁观音品牌创建与推广上卓有成效,但是主栽品种单一,品牌推广过于集中,与"中国茶都"不尽相称,也难于确保茶产业长盛不衰。据此,提出推广多元化茶树优良品种、开发特色生产区域产品发展战略,以丰富安溪茶叶产品花色和文化广度,助成"中国大茶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