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0 毫秒
1.
[目的]比较5个杂交玉米品种种子活力的差异,探讨杂交玉米种子活力测定的适宜方法.[方法]以“新鲁单9002”等5个杂交玉米品种种子为材料,采用幼苗生长测定、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加速老化试验、电导率测定、酶活性测定5种方法测定种子活力.[结果]不同杂交玉米品种种子活力存在明显差异,加速老化试验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均与模拟田间出苗率呈显著正相关,平均发芽日数与模拟田间出苗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加速老化试验可作为杂交玉米种子活力测定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相同年份相同地点收获的5个甜瓜品种种子为材料,采用幼苗生长测定、电导率测定、加速老化试验、抗冷测定、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以及POD、CAT、SOD、ADH、Apase等酶活性测定和MDA含量测定等10种方法测定种子活力,并进行活力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种子活力水平为:红城脆>八里香>灰鼠子>龙甜>白沙蜜;加速老化试验发芽率和POD活性均与模拟田间出苗率呈显著正相关,幼苗生长测定的活力指数和SOD活性均与模拟田间出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该研究初步认为幼苗生长测定、加速老化试验、POD和SOD活性测定,可作为甜瓜种子活力测定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玉米种子活力实用测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了比较常用的五种室内测定法,十几种指标。对高、中、低活力的玉米种子进行了测定,其结果与田间出苗率进行相关分析得出:(1) 人工加速老化处理(相对湿度100%、温度43C,2天)所测得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都能很好地反映玉米种子活力的高低,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8、0.9631、0.9435。(2) 冷浸处理(温度6~8C,3天)所测得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也能很好地反映玉米种子的活力,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也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9、0.9260、0.9205。上两种方法(老化试验、冷浸试验)比较简便、实用,而且准确,可在生产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的预测玉米种子在春季田间条件下的出苗表现,我们以田间出苗率与实验室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分析为手段,对9种活力测定方法进行了筛选。低温测定结果与田间出苗率之间的相关较高,是其中最好的方法。通过采用砂床代替玉米田间土壤,改善了低温测定结果的重演性。联合试验和适合性鉴定的结果指出,低温测定的结果可以重演,并可适用于不同自交系与杂交种的种子。4年研究的的结果证明,低温测定发芽率与实际田间出苗率之间的(?)关是显著的,稳定地高于标准发芽率与出苗率的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7个甜玉米品种的种子为试材,采用幼苗生长测定、电导率测定、加速老化试验、抗冷测定、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5种常用方法测定种子活力,并与其种子的田间成苗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幼苗生长测定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抗冷测定的发芽率和模拟田间出苗率与田间成苗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该研究认为,幼苗生长测定、抗冷测定和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均是甜玉米种子活力测定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3个杂交水稻品种,每品种3个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批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幼苗生长测定、发芽速率测定、加速老化试验、抗冷测定、低温发芽试验、模拟发芽试验和标准发芽试验这7种种子活力测定方法,并结合田间出苗试验,对这些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荃两优丝苗(S1、S2、S3)加速老化试验的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几乎一致,新两优611(S4、S5、S6)两者一致性也较高,而荃优153(S7、S8、S9)加速老化试验的发芽率普遍比田间出苗率低,但也表现出一定相关性。可初步判断荃两优丝苗和新两优611可用加速老化试验测定的发芽率作为活力指标来反映田间出苗率。抗冷测定和低温发芽试验方法测定的发芽率基本一致,两者的发芽率大多都较田间出苗率高。荃优153用上述2种方法测定的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相关性较高,基本一致,因而可用抗冷测定和低温发芽试验方法测定荃优153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7.
种子是生物繁衍循环的重要器官,为探究测定小麦种子活力的适宜方法,以5个小麦常规品种西农889、小偃22、西农2611、矮抗58、周麦18和1个杂交品系西杂13为材料,采用标准发芽试验、加速老化试验以及测定电导率、幼苗生长情况、吸光度、模拟田间出苗率等6种方法,对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干质量、种子活力指数、根长、苗长、电导率、吸光度等活力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各活力指标与模拟田间出苗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矮抗58、西农889、西农2611种子活力较高,西杂13种子活力最低;标准发芽势、标准发芽率应用具有局限性,不能作为评估小麦种子活力及其田间成苗能力的活力指标;各小麦基因型间种子活力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模拟田间出苗率与标准幼苗干质量、标准简化活力指数、苗长、老化发芽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相对电导率、D260 nm呈显著负相关。由结果可知,这些指标是可以用来评估小麦种子的活力和田间成苗能力的。  相似文献   

8.
黄瓜种子活力与田间壮苗指数的灰色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加速老化试验、抗冷测定和电导率测定等几种最常见的种子活力测定方法,对4种黄瓜种子进行活力测定,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几种活力测定方法与田间壮苗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抗冷测定法、加速老化试验法、电导率测定法。其中抗冷测定法与壮苗指数关联最密切,可作为黄瓜种子活力测定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玉米种子活力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玉米种子活力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为通过改良种子活力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7个玉米自交系为母本,5个自交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组配了35个杂交组合,田间和室内测定种子活力相关性状出苗势、发芽率和产量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田间活力指数与室内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室内活力指数等指标显著正相关。田间测定活力指数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室内发芽活力指数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其他种子活力指标与产量相关不显著。[结论]室内发芽试验各指标与田间活力指数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室内发芽试验可以预测田间成苗情况。  相似文献   

10.
以高油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了标准发芽、电导率测定、脱氢酶活性测定、丙二醛含量测定活力检测方法,对人工老化获得的高油玉米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进行了各项活力指标的测定,对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获得的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进行了各项活力指标的测定;同时进行田间种植,测定不同活力水平高油玉米种子的田间出苗率。通过各活力室内测定指标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性分析,以确定高油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指标和方法。结果表明:高油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电导率测定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新疆制种基地早熟玉米杂交种种子收获期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确定高活力种子的最佳收获期,为制种企业生产高质量种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新疆早熟玉米品种新玉29号、新玉35号和新玉54号3个杂交种制种生产,授粉后每隔3 d收获果穗1次,并测定籽粒水分,种子晾干后,通过标准发芽、冷试验、田间出苗鉴定和种子相对电导率测定,评价玉米种子活力。【结果】 不同收获期玉米种子籽粒含水量、标准发芽率、冷发芽、田间出苗率和相对电导率存在差异,3个玉米杂交种籽粒生理脱水速率表现为新玉35号>新玉29号>新玉54号,籽粒灌浆速率表现为新玉29号>新玉54号>新玉35号,早熟玉米新玉29号在授粉后48~63 d收获的种子,标准发芽率都在93.3%以上,冷发芽率在92.0%以上,田间实际出苗率在89.0%以上。新玉35号在授粉后48~63 d收获的种子,标准发芽率都在93.3%以上,冷发芽率在90.0%以上,田间实际出苗率在89.0%以上。新玉54号在授粉后48~63 d收获的种子,标准发芽率都在94.7%以上,冷发芽率在90.0%以上,田间实际出苗率在89.3%以上。【结论】 在新疆早熟制种区可以用授粉后天数作为参考指标,指导杂交种子生产田收获,获得高活力的杂交种子,比常规收获时间提前7~12 d,有效避免早霜对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选择6个玉米杂交种,用20%福·克悬浮玉米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包衣和不包衣的配对试验表明:该种衣剂对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田间出苗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可加速玉米苗期生长,显著增加玉米播种后30d的株高、叶龄,显著增加根条数和根系活力,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玉米的抗倒性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标准发芽试验、3种低温发芽试验、田间播种试验测定了玉米种子的活力情况,以寻求测定玉米种子活力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抗冷测定方法来鉴定玉米种子活力是可行的,8℃的抗冷测定方法更适合用来测定江苏省玉米田间出苗率。  相似文献   

14.
】用玻板直立发芽法测得的芥菜种子发芽指数,用PEG高渗发芽法测得的发芽率,用热浸法测得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玻板直立发芽法测得的活力指数与田间出苗率呈显著正相关,种子浸提液导电率与田间出苗率呈显著负相关,并建立了相应的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小麦种子活力测定的较好方法,探讨小麦品种不同穗部位种子活力的差异。[方法]选用皖麦33、皖麦48、烟农19、扬麦158和W1032(糯小麦)5个小麦品种(系)种子为材料,设置上部穗位、中部穗位、下部穗位和整穗(CK)4种处理,通过种子大小测定、幼苗生长测定、加速老化试验、冷浸试验、电导率测定、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脂肪氧化酶(LOX)、过氧化氢酶(CAT)和脱氢酶(ADH)5种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综合评价种子活力,并进行整穗(CK)种子的主要活力指标间相关分析以及对5个小麦品种(系)不同穗部位种子主要活力指标平均值的比较。[结果]幼苗生长测定、加速老化试验以及5种酶活性等指标均与模拟田间出苗率呈显著相关;小麦品种(系)不同穗部位种子活力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幼苗生长测定、加速老化试验以及5种酶活性测定均是小麦种子活力测定的较好方法;小麦中部穗位种子活力较高,下部穗位种子活力次之,上部穗位种子活力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选用来自美国、德国、前南斯拉夫、加拿大和中国的玉米种质,研究耐低温萌发能力,筛选耐低温萌发能力强的种质,为耐低温种质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基础和技术支撑。【方法】 以74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运用田间直接鉴定法和室内鉴定法,调查测定标准发芽率(SGR)、冷浸发芽率(CIGR)、田间常温出苗势(NFEP)、田间常温出苗率(NFER)、田间低温出苗势(LFEP)、田间低温出苗率(LFER)、田间常温发芽指数(NFGI)、田间常温活力指数(NFVI)、田间低温发芽指数(LFGI)和田间低温活力指数(LFVI)等10个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对玉米种子耐低温萌发能力,并综合评价。【结果】 参试玉米自交系耐低温萌发能力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10个鉴定指标的遗传变异系数在10.10%~145.47%,累计贡献率为73.554%,回归建立了玉米自交系种子耐低温萌发能力综合评价数学模型Y耐低温=0.162+0.250XNFGI+0.246XLFGI,预测结果与隶属函数值(L)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最后基于耐低温萌发能力综合评价值,将74份自交系分为5个等级,筛选出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强自交系1份,耐低温萌发能力较强的自交系12份,耐低温萌发能力中等的自交系45份,耐低温萌发能力较弱的自交系13份,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弱的自交系3份。【结论】 筛选出的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弱自交系Shen137、D3M、JSH2402和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强的自交系Xinzi3113,将应用于耐低温QTL定位,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研究中。常温田间发芽指数和低温田间发芽指数可作为评价自交系耐低温能力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用塑料铝箔复合袋(简称复合袋,即常用小包装袋)、聚乙烯塑料袋(简称塑料袋)、硬纸盒袋(茶叶盒)、金属罐和塑料编织袋(常用大包装袋)5种不同的包装材料贮藏玉米杂交种郑单958种子,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种子老化试验,处理后的种子进行发芽和幼苗生长试验,测定发芽率、发芽势、种子发芽指数、主根长、苗高和鲜重、活力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用金属罐包装的玉米种子活力最高,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装的玉米种子活力最低。这表明在常温常湿条件下贮藏,用不同的包装材料,在贮藏后对种子活力的影响不同。本研究旨在选出较理想的玉米杂交种子包装材料,为玉米种子贮藏和提高营销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 我省是北方春玉米区,早春播种时土壤温度较低,发芽率较高,活力较低的玉米种子田间出苗率往往偏低。发芽试验得出的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常常相差甚远。发芽率符合规定标准的种子,播后缺苗断条,进行毁种的情况在生产中屡见不鲜,因此,迫切需要研究玉米种子的贮藏时间对发芽力及田间出苗率的影响。为一次播好种,一次拿全苗、壮苗,提供可靠依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能快速准确测定玉米种子活力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3个年份生产的杂交玉米种子,玉米种胚经四唑染色后,利用数码显微镜(Smart Zoom 5)拍照和获取四唑染色图像,测定种胚中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盾片)结构的染色面积和染色深浅,并与田间出苗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玉米种胚各结构全部染色且颜色深时,种子活力水平与田间出苗率具有显著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1.000;若种胚全部未染色、全部染色浅和只有部分结构染色的种子则与田间出苗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0.921和-1.000。【结论】玉米种子经四唑染色后,只有种胚结构全部染色且颜色深的种子,在田间才能够出苗,可判定为有活力的种子;而种胚部分结构染色或者全部染色但颜色浅的种子,在田间不能出苗,即为无活力的种子。这一结论可为快速测定玉米种子活力提供新的技术方法和指标,为玉米种子质量检验提供了一种准确、实用、方便和廉价的测定方法,可供种子检验机构和种业公司采用。  相似文献   

20.
用玻板直立发芽,温水浸种发芽以及电导法测定10个结球甘蓝品种(组合)种子活力,并与田间出苗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玻板直立发芽法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温水浸种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及电导法测定的电导率值均与田间出苗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由此建立了5项指标与田间出苗率的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