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试验针对沙柳混合发酵的发酵品质变化进行研究。按不同沙柳比例(36.44%和67.08%)调制成2组混合发酵饲料,分别用FF1和FF2表示,在各组中添加等量的复合菌剂,考察发酵饲料在贮藏1、3、5、7、10、12、15、22、30、45、60 d时发酵饲料的感官品质、pH值、有机酸含量及组成、氨态氮/总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FF1和FF2组感官品质无明显变化,均属于优良发酵饲料;经过60 d的贮存,干物质(DM)和pH值显著降低(P0.05);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FF1组和FF2组分别在贮存15 d和45 d后检测到丙酸,且增长缓慢;整个发酵过程中均未检测到丁酸;FF1组和FF2组的氨态氮/总氮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先升高后降低,FF1和FF2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感官评定和发酵品质指标,确定在贮藏30 d后沙柳混合发酵饲料趋于稳定,且FF2组的发酵效果与FF1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张春吉 《中国饲料》2023,1(2):33-36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对发酵全价饲料营养成分、霉菌毒素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处理组1和处理组2。对照组为不发酵组,处理组1和2分别于37℃厌氧发酵3和7d,每个处理6个重复。发酵结束后测定饲料常规营养成分、霉菌毒素和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发酵3和7d后,干物质损失率显著增加(P <0.05),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有所提高(P <0.05);但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逐渐降低(P <0.05)。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均含量显著提高(P <0.05),但处理组1和处理组2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 0.05)。饲料中干物质和粗蛋白质消化率均有显著提高(P <0.05),能量消化率显著降低(P <0.05)。综上所述,全价饲料用呼吸膜袋发酵3d为宜。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沙柳混合发酵饲料对绵羊瘤胃内环境参数的影响。按沙柳不同添加量(36.44%和67.08%)调制成2组混合发酵饲料,分别用FF1组和FF2组表示,在各组中添加等量的复合菌剂(活菌数≥5×107CFU/g),考察发酵饲料在发酵1、3、5、7、10、12、15、22、30、45和60 d时,体外培养96 h的产气量、产气动力学参数和24 h瘤胃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沙柳混合发酵饲料96 h累积产气量、可消化有机物和代谢能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2)沙柳混合发酵饲料经过发酵处理显著提高了瘤胃微生物蛋白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显著降低了p H、氨态氮浓度、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P0.05)。结果提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按沙柳添加量36.44%和67.08%调制的2种发酵饲料可以有效地促进瘤胃微生物发酵,提高瘤胃发酵的能量利用效率,增加了微生物蛋白在瘤胃内的合成,且添加量为36.44%时优于为67.08%时。  相似文献   

4.
5.
为了高效利用玉米秸秆各部位,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以整株玉米秸秆作为对照,对玉米秸秆不同部位(茎髓、茎皮、苞叶和叶片)的营养成分,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 30、48 h体外消化率、有效能和吨干物质产奶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粗脂肪、粗蛋白在叶片中含量最高,茎皮中最低;苞叶中的淀粉、总可消化养分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茎皮中的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的含量最高,苞叶和叶片中含量较低;苞叶的DM (48 h)和NDF (30,48 h)的体外消化率最高,显著高于叶片、茎髓、整株秸秆、茎皮(P<0. 05);苞叶的有效能和吨干物质产奶量显著高于其叶片(P<0. 05),叶片显著高于茎髓、整株秸秆、茎皮(P<0. 05)。综合以上指标比较,玉米秸秆各部位的综合营养价值存在差异,从高到低的顺序为苞叶>叶片>茎髓>整株秸秆>茎皮。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对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60%新鲜西兰花茎叶与20%米糠粕和20%喷浆玉米皮等原料混合后进行固态发酵,分别在接种后0、7、14 d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发酵初始(0 d)相比,发酵7 d和14 d对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与发酵初始相比,发酵14 d后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中乳酸和乙酸含量提高(P<0.05);发酵7 d和14 d后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pH降低(P<0.05),发酵7 d后饲料中酸溶蛋白含量降低(P<0.05);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发酵饲料中的优势菌门;发酵7 d和14 d后,西兰花茎叶饲料中的变形菌门微生物的相对丰度高于发酵初始(P<0.05);发酵7 d和14 d后,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根瘤菌属(Rhizobium)及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相对丰度高于发酵初始(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7.
采集贵州有代表性的3个杜仲产区7月份杜仲叶样品,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比较分析CP、EE等营养成分含量,并采用活动尼龙袋技术比较研究主要营养成分在肉猪体内的消化率。结果表明:不同产区杜仲DM、CP、EE、CF、OM、Ca、P、Lignin、NDF、ADF含量分别在(33.67±2.08)%~(44.24±1.04)%、(12.22±0.65)%~(13.56±0.74)%、(5.47±1.14)%~(7.91±0.82)%、(6.87±1.48)%~(8.42±0.75)%、(87.18±0.19)%~(90.8±0.47)%、(2.17±0.57)%~(2.30±0.49)%、(0.15±0.49)%~(0.18±0.37)%、(3.61±0.23)%~(4.99±0.30)%、(38.16±1.86)%~(43.18±2.01)%、(30.10±0.85)%~(34.93±0.98)%之间;OM、CP、EE、Ca、P消化率分别在(70.14±1.37)%~(75.40±2.46)%、(66.75±3.22)%~(67.25±3.04)%、(76.75±1.89)%~(77.25±2.41)%、(47.13±2.13)%~(48.95±3.16)%、(54.60±4.01)%~(56.10±1.48)%之间。研究证明,不同产区杜仲叶营养成分含量和在肉猪体内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袁秀丽 《中国饲料》2023,(24):90-93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水平发酵饲料对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将108头猪平均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2.5%发酵饲料组、5.0%发酵饲料组和10.0%发酵饲料组。试验为期40 d,期间猪自由采食。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饲料对猪末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均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5.0%发酵饲料组对提高猪生长性能的效果最显著(P <0.05),猪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9.07%,料重比对照组降低了8.72%;其次,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饲料对猪血清中的IgA、IgG、IgM等免疫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添加5.0%发酵饲料组的免疫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最显著(P <0.05),IgA、IgG、IgM分别提高15.6%、21.5%和38.9%。最后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饲料对猪养分消化率也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5.0%发酵饲料组的养分消化率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最显著(P <0.05),粗脂肪、粗蛋白质和粗纤维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28%、6.89%和8.29%。研...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饲料对育肥猪养分消化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560头杜×长×大三元育肥猪[(75.37±2.65)kg],根据体重、性别随机分为7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6头,对照组饲喂育肥猪日粮,试验组分别在育肥猪日粮中添加5%或10%的发酵饲料A、B、C,饲喂21 d后每组选5头育肥猪肛门采集新鲜粪便测定肠道菌群多样性;并在饲喂第29天和第30天,各组每个重复连续收集粪便混合后测定养分消化率。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粗蛋白质、能量和干物质的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相比对照组,饲喂发酵饲料组的粗蛋白质消化率有所提高(最高组提高2.9%);同时肠道菌群中乳杆菌属丰度有所增加,表明在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发酵饲料可以改善育肥猪养分消化率和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底物为原料进行固态微生物发酵,研究湿基态发酵饲料不同水分含量对不同发酵阶段pH及营养成分的影响。发酵分为A、B、C、D 4个组,其水分含量分别为31.0%、33.0%、35.0%、37.0%。试验共进行38d。结果表明,发酵至38d时,C、D组pH值4.5以下,发酵基本完成;A、B组pH值4.5以上,尚未完成发酵。C组第38d时pH仍呈下降趋势,发酵快、发酵最稳定;4组中水分、粗蛋白、钙、总磷及粗灰分的成分含量均未见显著差异。发酵生产湿基态微生物饲料水分适宜含量为35.0%。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多花黑麦草与紫花苜蓿不同比例混合青贮对其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二者适宜的混合青贮比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试验分为4组,分别将多花黑麦草与紫花苜蓿的混合比例设定为100∶0(对照组)、85∶15(A1组)、70∶30(A2组)、55∶45(A3组)(鲜重基础),每组5个重复。青贮发酵42 d后全部开封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1)随着紫花苜蓿比例升高,干物质回收率逐渐升高,A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A1组(P<0.05); A2和A3组pH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1组(P <0. 05);随着紫花苜蓿比例的升高,乳酸含量逐渐降低,A3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A2和A3组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V-score评分较高(>90),具有优质的发酵品质。2) A1、A2和A3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A2和A3组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A1和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A3组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和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提高多花黑麦草和紫花苜蓿混合青贮饲料中紫花苜蓿的比例不仅未影响发酵品质,而且还提高了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和体外消化率。从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综合考虑,建议多花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以55∶45比例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对雪峰乌骨鸡日粮表观消化率及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17周龄母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以25%、50%、75%、100%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替代基础日粮饲喂,试验期35 d。试验结果表明:①25%、50%发酵料替代组显著提高乌骨鸡对饲料中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P<0.05),75%替代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75%和100%替代组乌骨鸡屠体率显著增加(P<0.05),25%替代组乌骨鸡胸肌率显著增加(P<0.05),但各试验组腹脂率无显著变化(P>0.05)。③各试验组显著降低胸肌pH24 h及蒸煮损失(P<0.05),显著提高胸肌亮度(L*)和红度(a*)(P<0.05),100%替代组滴水损失显著下降(P<0.05)。④50%、75%及100%发酵饲料替代组肌肉DM和CP含量显著升高(P<0.05);50%、100%发酵饲料替代组显著提高肌肉中蛋氨酸(Met)、苯丙氨酸(Phe)、丝氨酸(Ser)、精氨酸(Arg)含量(P<0.05)。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所用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能提高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改善肉品质,但添加比例与效果相关性不明显,以100%替代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复合酶制剂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胎次[(2.30±0.06)胎]、产奶量[(37.00±0.03)kg/d]、泌乳天数[(90±0.15)d]相近的9头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3头。采用3×3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分别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10和20 g/(头·d)的复合酶制剂,进行3期动物试验。每期21 d,其中14 d为预试期,7 d为采样期。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10 g/(头·d)的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奶牛瘤胃液中丁酸的浓度(P0.05),而对总挥发性脂肪酸和其他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 g/(头·d)的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奶牛对干物质、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P0.05),对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P=0.06);3)饲粮中添加10和20 g/(头·d)的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P0.05),且10 g/(头·d)组的4%校正乳(4%FCM)产量、乳脂产量和乳糖产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4.85(P0.05)、0.49(P0.05)和0.32 kg/d(P0.05);4)复合酶制剂的添加未对奶牛血清指标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10 g/(头·d)复合酶制剂能够显著提高泌乳奶牛的产奶量、乳脂产量和瘤胃液丁酸浓度,且饲喂效果优于添加量为20 g/(头·d)时。综合考虑,泌乳奶牛饲粮中复合酶制剂的推荐添加量为10 g/(头·d)。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水平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APS)对锦江黄牛瘤胃体外发酵指标及养分降解率的影响。[方法]选取4头健康并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锦江黄牛公牛,采集瘤胃液。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25%、0.5%、1.0%、2.0%和4.0%的黄芪多糖,体外发酵24 h后测定发酵参数、养分降解率,并评定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和2.0%添加组的瘤胃液菌体蛋白(MC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2.0%添加组的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降低(P<0.05);1.0%添加组的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乙丙酸比值显著下降(P<0.05);0.5%、2.0%和4.0%添加组的粗蛋白(CP)降解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添加组的总产气量、pH、乙酸含量、干物质(DM)降解率、酸性洗涤纤维(ADF)降解率及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变化(P>0.05)。MFAEI指数评定结...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讨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对绵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特性及纤维降解菌数量的影响.选取9只健康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公羊,采用3×3拉丁方设计,预试期5 d,正试期15 d.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T1组)在基础饲粮精料中添加香芹酚(2 g/d),试验2组(T2组)在基础饲粮精料中添加百里香酚...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发酵时间对完全混合发酵日粮(total mixed fermentation ration,TMF)发酵品质的影响。将0.5% CT-10(同型发酵乳酸杆菌)、5%糖蜜和TMR装入发酵袋内并于5、15和25℃条件下密封发酵,在发酵5、10、15、20和30 d时开袋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结果显示:5℃时,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间中性洗涤纤维(NDF)和粗灰分(Ash)无显著差异(P > 0.05),而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随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 < 0.05);15℃时,各组间NDF含量无显著差异(P > 0.05),而其他指标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25℃时,各组间EE、Ash、NDF和ADF无显著差异(P > 0.05),而CP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显著降低(P < 0.05)。不同的发酵时间对TMF有机酸含量影响显著(P < 0.05),在5和15℃时,发酵30 d天时pH分别降至4.23和4.36,达到发酵过程中的最低点;各个发酵温度条件下,氨态氮(NH3-N)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前15 d持续增加,之后又呈现先缓慢降低再增加的趋势;25℃时,发酵20 d,pH降至4.57,乳酸含量和TVFAs含量分别达到最高。综合以上结果和V-Score评分最终得出:5℃时,发酵20 d效果较好,15℃时,发酵15、20 d效果较好;25℃时,发酵5 d效果较好,饲料等级均为优。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前后犊牛在不同固液比例饲喂模式下营养物质代谢及其瘤胃发酵的异同,从而探索基于不同饲喂模式下的犊牛断奶方式。试验选用7日龄荷斯坦公犊牛36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头,各组采用相同原料组成、相同营养成分的代乳粉和颗粒料。在总干物质饲喂量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改变固液饲料饲喂比例,形成3种饲喂模式组:高液体饲料比例(HL)组,28~56日龄内,颗粒料∶代乳粉保持在1∶2,56日龄断奶;对照(LS)组28~56日龄内,颗粒料∶代乳粉从1∶2逐步降低到1∶1,56日龄断奶;高固体饲料比例(HS)组,28~42日龄内,颗粒料∶代乳粉从1∶2逐步降低至1∶0,并于42日龄断奶。试验期77 d。分别于犊牛28、42、56和84日龄采集瘤胃液,35和63日龄进行断奶前后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断奶前,与HS组相比,HL、LS组犊牛总能代谢率相对较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后,HS组消化能代谢率、氮利用率及氮的生物学价值较HL组显著提高(P0.05)。与HL组相比,HS组84日龄瘤胃液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3组间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84日龄时,HS组犊牛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丁酸比例显著高于HL组(P0.05),各组间丙酸、戊酸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得,适量增加固体饲料饲喂比例有助于改善断奶前后犊牛瘤胃发酵环境,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提高断奶后犊牛饲粮能量代谢率、氮的生物学价值及氮利用率;采用高固体饲料饲喂模式,犊牛在42日龄固体饲料采食量达到1.0 kg/d时实施断奶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不同日粮精饲料水平对梅花鹿幼鹿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随机选择健康、年龄一致、体重相近的9头梅花鹿幼鹿,随机分成3组,每组3头。对照组精饲料饲喂量为906g,试验组精饲料饲喂量分别为996.6g和815.4g,粗饲料自由呆食。结果表明:在精饲料添加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梅花鹿幼鹿对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的采食量增加,差异显著(P〈0.05),可消化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蛋白、粗脂肪也相应提高,差异显著(P〈0.05);在精饲料添加水平降低的情况下,梅花鹿幼鹿对粗饲料的采食量增加,差异显著(P〈0.05);可消化粗纤维也相应增加,差异显著(P〈0.05)。在试验设计的范围内采食的总能和消化能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精饲料组能量的消化率显著高于低精饲料组(P〈0.05);高精饲料组与低精饲料组对梅花鹿幼鹿的体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在降低精饲料10%的情况下,没有影响梅花鹿的生长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