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茶根尖细胞各胞器分部的分离及其铝的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2.
以薮北种的茎切片为试材,研究了铝(Al)浓度与PH及磷(P)浓度对根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切片根分化的增殖过程呈“S”曲线,在PH4.3-5.5时,Al浓度为0-10.0mmol/L范围内,以PH5.0及Al浓度0.5-1.0mmol/L对不定根分化的促进作用最大,P对增加不定根分化数量及分化根长有明显效果。在Al浓度1mmol/L及P浓度1.25mmol/L下培养,根鲜重增加63.6%-176  相似文献   

3.
铝胁迫对绿豆根边缘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边缘细胞的成活率与根的长度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而且在相同的长度内,边缘细胞的活性明显受环境中铝浓度的影响,随着铝浓度的提高,边缘细胞的活性下降,同时离体边缘细胞的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成活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供铝条件下氮对茶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水培薮北种茶树,研究了供铝条件下,不同浓度氮(N)对茶树生育的影响。研究表明,铝有助于茶树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氮浓度为20-40mg/L处理的生长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四季豆根边缘细胞特性及铝对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季豆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四季豆根边缘细胞数目和存活率的变化及不同浓度铝对四季豆根边缘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长度根洗脱下来的边缘细胞数目存在差异,其中10mm根的边缘细胞数目达到最大值;随着铝浓度的提高,边缘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下降;铝胁迫下短时间内(6h)边缘细胞可保持较高的活性,但6h后,边缘细胞活性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6.
供铝条件下氮对茶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水培薮北种茶树,研究了供铝条件下,不同浓度氮(N)对茶树生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培37天后,添加0.4mmol/L铝(+Al)处理的茶苗新根多而长,不加铝(-Al)处理的茶苗新根少而短,加铝处理的新根长、新芽长和新梢萌展值分为对照处理的126.89%、243.63%和231.54%,全株干物重+Al>-Al,干物量随N浓度提高而增加.茶叶的全氮量及细根茶氨酸含量+Al>-Al;不同浓度N处理的全氮量及茶氨酸含量随N浓度提高而增大。研究表明,铝有助于茶树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氮浓度为20-40mg/L处理的生长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以薮北种的茎切片为试材,研究了铝(Al)浓度与pH及磷(P)浓度对根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切片根分化的增殖过程呈“S”曲线。在pH4.3—5.5时,Al浓度为0—10.0mmol/L范围内,以pH5.0及Al浓度0.5—1.0mmol/L对不定根分化的促进作用最大,P对增加不定根分化数量及分化根长有明显效果.在Al浓度1mmol/L及P浓度1.25mmol/L下培养,根鲜重增加63.6%—176.9%.  相似文献   

8.
铝、硼对豌豆原位根边缘细胞粘胶层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缺硼和施硼红砂土上种植并收获豌豆种子后,采用雾培法培养豌豆根及根边缘细胞,并于5 h、16 h、24 h、44 h在雾培液中加入500 μmol/L AlCl3(pH 4.5),培养至48 h后,测量豌豆根边缘细胞粘胶层相对面积,探讨硼和铝对豌豆原位根边缘细胞粘胶层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条件下豌豆原位根边缘细胞粘胶层相对面积随时间延长无变化;与pH 6.5的对照相比,酸性条件下(pH 4.5)豌豆根边缘细胞粘胶层相对面积显著变小,且随处理时间延长减小幅度越来越大.与相同pH溶液(pH 4.5)相比,加铝处理边缘细胞粘胶层相对面积显著大于不加铝处理;而与pH 6.5的对照相比,加铝处理后粘胶层相对面积却显著减小.硼对边缘细胞粘胶层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条件引起原位边缘细胞粘胶层变薄,在酸性条件下加铝处理又引起粘胶层增厚;而硼对边缘细胞粘胶层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茶树根际细菌的耐铝和有益生物学特性,从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出3株耐铝细菌T3、T6、TJ3,通过检测菌株分泌植物促生物质的能力、平皿促生试验以及Al(Ⅲ)吸附试验,研究了菌株的植物促生特性和对铝离子的吸附效应。结果表明,本研究从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出3株耐铝细菌T3、T6、TJ3,3株茶树根际耐铝细菌显示出较好的植物促生性能,ACC脱氨酶活性在0.090~0.196μM/(mg·min),IAA分泌量最高达14.93 mg/L,3株菌均显示出固氮能力,菌株T3、T6具有较高的产铁载体能力和溶磷能力。菌株T6、TJ3对小麦种子胚根、胚轴的伸长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菌株T6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亦显示出促进作用。Al(Ⅲ)吸附试验表明,菌株T6、TJ3比菌株T3具有更强的Al(Ⅲ)吸附能力,在p H 5.0,温度30℃时,吸附平衡时间约为60 min。16S r DNA分子鉴定显示菌株T3、T6、TJ3分别与Burkholderia anthina、Burkholderia cepacia、Pseudomonas fluorescens具有最大序列相似性。可见,筛选出的3株茶树根际细菌具有明显的植物促生作用和耐铝、吸铝效应,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铝胁迫诱导大麦根尖细胞超微弱发光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超微弱发光分析技术对酸铝胁迫下不同耐铝性大麦品种的根尖的超微弱发光变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麦种子正常萌发过程中,2个不同耐铝性大麦品种的根表现出不同的发光曲线.在铝胁迫过程中,4个不同耐铝性大麦品种的根尖发光值大小依次为:沪麦8号浙皮2号>早熟3号>嵊县无芒六棱.这一顺序与用根生长率鉴定的耐铝性能力大小的排列顺序相一致,说明可以用根尖超微弱发光的大小来鉴定大麦品种的耐铝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基质对茶树穴盘扦插繁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泥炭土、珍珠岩、蛭石、黄土、河沙不同基质配比对茶树穴盘扦插繁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泥炭土、珍珠岩、蛭石等轻基质能明显提高插穗生根率、促进根系和茶苗生长;泥炭土—珍珠岩(5∶1,V/V)混合基质中生长的茶苗成活率较高,苗高、茎粗和新生叶片数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2.
以茶树龙井43品种的后期花蕾为试验材料,提取总RNA,然后进行RT-PCR得到cDNA第1链。同时,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茶树花粉特异蛋白基因CsPSP(DQ887753)的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进行PCR反应。将扩增后的基因片段插入pBI121表达载体中,并测序。结果表明,插入pBI121载体的片段长度为318 bp,与已知序列进行比对后一致性达到99.02%,说明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良石蜡切片方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对广西姑辽野生茶树资源13个株系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通过叶片解剖结构特征鉴定和分析它们的潜在生产力、适制性和抗逆性.结果表明,姑辽野生茶树资源的生产力指数为2 471.31~4 295.05,潜在生产力普遍较高,达到或超过广西茶树新品种品系的水平;茶多酚含量特别高,主要适制红茶;叶片均具有明显的抗旱、抗寒和抗病虫结构特征,表现出较强的抗逆力;生产性状在株系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生产力指数高、抗逆性强、红茶品质兼优等综合性状较好的株系是姑辽41、姑辽37和姑辽39.  相似文献   

14.
对茶树品种利川红[Camellia sinensis(L.)O.Ktze.cv.Lichuanhong]不定根的解剖和屏障结构时空发育特征采用不同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光学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利川红不定根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皮层有内、外皮层分化,维管柱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组成。次生结构由次生维管组织和木栓层组成,次生维管组织结构由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组成,以次生木质部为主。利川红不定根初生结构的屏障结构由外侧的具凯氏带、木质化和栓质化的表皮与外皮层组成,内侧为凯氏带和栓质化,微弱木质化的内皮层组成。次生结构的屏障结构为栓质化和木质化的木栓层。利川红不定根屏障结构具有适应旱生环境的特征,并可调节根尖的水与离子运输,对根系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茶树育苗基质的筛选及其理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以草炭、石英砂、珍珠岩、片麻岩风化土、鸡粪、牛粪、稻壳为原料,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9种复合基质,研究了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缓冲性能。结果表明:草炭:石英砂:珍珠岩=2:1:1、草炭:石英砂:珍珠岩=3:1:1和草炭:片麻岩:鸡粪=3:1:0.5三种复合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缓冲性能满足育苗要求,可作为育苗试验基质进行大田筛选。  相似文献   

16.
发根农杆菌转化茶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品种茶树的不同部位、器官为材料,探讨发根农杆菌转化茶树及毛状根增殖的条件.感染1025菌种的大红品种茎段,在添加IBA 0.4mg/L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出了毛状根.茶树毛状根细如头发,着生稀疏长根毛,具有激素自主性、分枝多、生长快等特点.经正交试验,将1/2MS培养基的KNO3,NH4NO3质量浓度降至MS培养基的1/8时的培养基,是毛状根伸长、分枝较好的基本培养基.添加IBA 0.2mg/L的培养基,毛状根的伸长、分枝优于添加IBA 0.1mg/L的培养基,但在毛状根上出现少量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7.
光是茶树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本研究以龙井43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比例红蓝光的补光处理,检测各处理下茶叶品质成分的含量和品质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以明确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调控机理。结果显示,单一红光对茶叶品质无显著影响,但不同比例的红蓝光,尤其是红蓝光辐照度比为8∶1的处理显著(P<0.05)抑制了茶多酚的合成,促进了游离氨基酸的积累,降低了茶叶的酚氨比。研究结果为生产中利用补光的技术手段调控茶叶品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茶树与乌桕混交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2年茶桕混交的观察测定,结果表明:茶桕混交具有良好的生物学基础,能形成合理而稳定的群体结构。混交林与纯茶园相比,可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光能利用;炎热季节冠下降低光照强度50%以上,降低温度2℃以上,增加相对湿度5~12%,耕作层降低含砂量11%以上,增加含水量1.37%,增加枯枝落叶,提高土壤肥力等,使乌桕和茶叶产量增加,效益提高。据最近3年实测表明:1hm~2茶桕混交林年均产茶叶859.3kg,桕子828.6kg,总产值达3792.3元。经38个乌桕品种和无性系与茶树混交试种,证明在干瘠的低山丘陵地带,以铜锤桕最好,每hm~2年产值达到5239.05元,高于同样条件下的一般乌桕品种与茶混交林产值的69.27%。茶桕混交方式以株间行间混交方式为好。茶树应适当密植。乌桕以每hm~2配置250~300株为宜。  相似文献   

19.
茶树组织与器官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茶叶研究者在国内和国际刊物上发表的重要论文,对茶树组织与器官培养研究工作做了简要的介绍.近40年来茶树组织与器官培养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然还有不少难题未攻克.利用离体培养作为技术平台运用于茶树育种,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要走,期待着茶叶研究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