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用钾离子透入法测痛,CO_2激光照射家兔和绵羊的山根穴,结果观察到: DPA或L-Tryp(10mg/kg)分别单独使用对家兔CO_2激光穴位照射镇痛效果未见明显影响,当二者合并应用时,却能显著加强激光镇痛效果。家兔处理后平均痛阈提高25%,显著高于生理盐水+CO_2激光组(15%)、DPA+生理盐水+CO_2激光组(17%)或L-Tryp+生理盐水+CO_2激光组(18%)(均为P<0.05)。表明DPA和L-Tryp对痛阈的影响有相加作用,同时也提示在激光镇痛过程中内啡素和5-HT共同起作用。 DPA和L-Tryp合用与CO_2激光穴位照射对家兔产生的镇痛作用可被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部分阻断(-70%),又可被5—HT合成阻断剂PCA部分阻断(-63%)。表明内啡素和5-HT在激光穴位照射镇痛中有一定的相互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
激光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它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强、相干性高及单色性好的特点,因而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尤其是用激光作为“光针”代替传统的针刺更为人们所关注。已有文献报道,激光穴位照射具有“针刺”样作用,激光的镇痛效果与针刺的镇痛效果大致相同,而且激光穴位照射较传统针刺还具有不损伤皮肤、无痛、操作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9匹临床健康马激光麻醉实验研究,用18mWHe-Ne激光照射马胫神经30分钟,确认达到了良好的全身镇痛状态,观察分析了激光照射前后三个不同时期脑脊液(CSF)内乙酰胆碱(Ach)含量、真假胆碱酯酶活性的消长规律。激光照射30分后停照10分,CSF内Ach含量显著增高,即由照前的197.91±17.89pg/ml升高到405.50±23.45pg/ml,激光停照60分时,CSF内Ach含量恢复至与照前值没有显著差异的水平。认为在激光镇痛过程中中枢胆碱能神经元功能增强,积极参与了激光麻醉。正常马CSF中真性胆碱酯酶(AchE)与假性胆碱酯酶(ChE)活性分别为2.21±0.1454、0.36±0.0486μM/ml/37℃/30′。激光照射前后马CSF内AchE和ChE均未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激光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光源。早在1960年国外首次应用于医学领域,十余年来,随着激光种类的增多,已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及临床治疗。对激光的作用原理的研究也在深入开展。国内用于临床治疗、外科手术及针麻提高痛阈值等已取得了良好效果。用小功率氦氖激光针机照射绵羊穴位、测定其生化指标,则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对消炎、镇痛、收敛和调整机体组织功能,均有良好的作用。因此,我们应用小功率氦氖激光针机,照射家畜传统穴位,试治大家畜常见病19例,亦收到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激光针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始于六十年代末。1969年,苏联学者叶纽申进行了小功率 He-Ne“激光针刺”的研究。西德的 Plog 大夫于1973年提出了“激光针”的概念。实验证明,小功率氦氖激光具有刺激、消炎、镇痛和舒张血管等作用,这与我国传统针灸的作用具有相似之处。于此,我国于1975年将“激光针”试用于临床;于船等于1978年首次将激光运用于兽医领域。此后,大量实验对激光针镇痛、激光针麻醉和  相似文献   

6.
东方医学疗法中,已根据光刺激效果或光化学反应对生物的活性作用,把低输出功率激光器用于镇痛、消炎、促进组织再生以及针灸穴位刺激等疗法上。作者从东方医学疗法的观点出发,应用低功率激光疗法对乳牛卵巢静止进行治疗。①28头乳牛为激光疗法群,用PMS或HCG药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神经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了与神经介质有关的肽酶抑制剂D-苯丙氨酸和D-亮氨酸对激光穴位刺激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肽酶抑制剂D-苯丙氨酸或D-亮氨酸可增强和延长激光刺激家兔和绵羊穴位时提高痛阈的效应:兔增强20~30%( P<0.01),绵羊增强80%(P<0.05)。这一效应可被吗啡受体阻断剂纳洛酮所阻断,提示可能由于肽酶抑制剂延缓了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降解所致,表明吗啡样物质参与激光穴位刺激镇痛。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腰痛贴膏镇痛作用功效,采用注射醋酸致小鼠扭体法以及大鼠光照甩尾法和小鼠热板舔足法来观察腰痛贴膏的镇痛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腰痛贴膏低、中、高剂量能够显著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腰痛贴膏低、中、高剂量能够显著提高大鼠痛阈值,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腰痛贴膏中、高剂量能够显著提高小鼠的痛阈值,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表明腰痛贴膏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家兔胃经低阻线上皮内注射肾上腺素普鲁卡因或生理盐水0.5ml,使局部组织压力增加,能抑制激光刺激该经注射部远心端穴位的镇痛效果。根据这一结果,本试验对激光穴位刺激镇痛时刺激信号的传导通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据文献资料,中枢5—羟色胺(5—HT)是重要的中枢神经递质之一,并与镇痛有密切关系。它既参与吗啡镇痛,又参与针刺麻醉等。显然中枢5—HT在镇痛过程中占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探索He—Ne激光麻醉机理,开展本试验,对He—Ne激光麻醉与脑脊髓液内5—HT含量消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优良的麻醉处理不仅可保证病畜的安全,并能使之迅速地康复.因此,寻找更理想的麻醉方法便成为临床麻醉学的重大课题,而氦氖激光麻醉成为保证手术成功的有效手段之一[1]. 氦氖激光麻醉可能是外周神经将激光信息传递到中枢再通过中枢产生全身性的镇痛作用.王云鹤等用氦氖激光照射马的不同类型神经产生麻醉效果[2].王林安采用氦氖激光照射马的胫神经,结果表明氦氖激光照射能显著地抑制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对快痛和慢痛都有明显抑制作用[3].  相似文献   

12.
从1978年以来,我们先后提出了应用氦氖激光刺激兔、猪、绵羊、大白鼠等的有关穴位可以提高痛阈的几篇报告,曾引起了国内外的注视。在我国有关兽医古典文献中,有很多穴位应用传统针刺均有治疗家畜肿痛性疾患的记述。因此,使我们联想到激光刺激不同穴位其镇痛效应的强弱是关系到临床应用的关键性问题。所以我们在山羊前、后躯不同部位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山根(唇鼻部)、百会(腰荐部)和交巢(肛门上部)三穴,进行了激光刺激,以比较其镇痛效应的强弱。目的在于选出效应较强的穴位作为临床应用的依据。其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瓜馥木碱甲对小鼠的镇痛药理作用,试验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瓜馥木碱甲的镇痛效果。结果表明:瓜馥木碱甲能显著提高小鼠痛阀值。说明瓜馥木碱甲具有较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已有报道,胆碱能神经及其介质乙酰胆碱(Ach)的活动对电针镇痛作用有重要影响,是实现针刺镇痛的重要环节,但利用激光穴位刺激对这方面进行研究的资料尚少。又据动物实验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小鼠胃肠蠕动试验、小鼠腹泻试验、抗炎试验和镇痛试验,考察苦参止痢颗粒的药效作用。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苦参止痢颗粒可显著降低蓖麻油所致小鼠的腹泻次数(P0.01),对正常小鼠胃排空作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可显著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的肿胀率(P0.01),显著提高小鼠耐热痛阈值(P0.01)。说明苦参止痢颗粒具有止泻、调节胃肠蠕动、抗炎、镇痛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一、试验目的激光在工业、医疗、农业方面的应用已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在养禽业上的应用报道甚少。为了探索激光在这方面的效果,我们在81年6月进行了这项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咪达唑仑、布托啡诺和右美托咪啶3种药物联合用药对犬的镇静镇痛效果,试验采用6只试验犬,对给药前后犬的心率、呼吸频率等进行无损伤监测,并同时监测犬的其他体征变化和不同时段镇痛、镇静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物联合应用对犬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提高布托啡诺与咪达唑仑剂量,镇痛作用起效快,镇痛程度与持续时间增加,镇静作用起效慢,镇静时间延长,恢复期出现不良反应概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研究酸枣仁散的药效学作用。观察酸枣仁散对小鼠自主活动、协同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睡眠作用的影响,以及对小鼠耐缺氧能力、耐高温能力和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酸枣仁散可以显著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增加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显著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可提高小鼠的耐高温能力;镇痛效果不明显。结论:酸枣仁散有较好的镇静、催眠、耐缺氧功效。酸枣仁散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应用于中兽医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自制外用中药膏剂的抗炎、镇痛作用,为中药治疗运动损伤提供临床依据。分别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蛋清致小鼠足肿胀、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试验研究外用中药组方的抗炎、镇痛药理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外用中药膏剂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的肿胀及蛋清致小鼠足的肿胀(P<0.01);能提高小鼠在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中的痛阈值(P<0.01)。研究证明,外用中药膏剂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药效。  相似文献   

20.
牛磺酸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酒石酸锑钾诱导小鼠扭体反应,观察牛磺酸的镇痛效果;牛磺酸和纳络酮合用,探讨牛磺酸镇痛作用与阿片肽受体的关系;测定血清和腹腔液中PGE2、脑组织中NO含量,探讨牛磺酸镇痛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应用牛磺酸后,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牛磺酸和纳络酮合用较单独使用牛磺酸小鼠扭体次数显著增加,牛磺酸可显著降低小鼠腹腔液和血清中PGE2、脑组织中NO的含量。表明牛磺酸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体内前列腺素和NO的生成;另外,牛磺酸的镇痛作用可能与中枢阿片受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