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小麦垄作高产栽培技术是山东省农科院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合作研究成功的一项高产节本增效技术。2004-2005年,我市引进、示范400hm^2,取得成功;经测产验收,平均6870kg/hm^2,较平作增产846kg,增13.2%。据有关资料介绍,垄作增加了土壤表面积,小麦冬前个体健壮,抗低温能力增强。为掌握垄作与平作小麦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和生长发育特点及抗冻性等方面的差异表现,给垄作小麦大面积推广提供指导依据,我们在示范的同时进行了垄作小麦与畦内平作小麦对比试验,基本摸清了垄作条件下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畦作与垄作相对照的方式,并对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大田5点取样法,从土壤水分变化、小麦地温变化及冬前单株生长性状等方面对小麦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垄作小麦茎蘖数比畦作条件下少96万个/hm^2,单株分蘖少0.4个,单株次生根多0.7条,最长叶鞘短3.5cm,平均叶片窄0.09cm,最长叶片长短0.85cm,单株叶面积减少69.6cm^2。垄作植株生长健壮,旺长不明显,而平作旺长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进一步推广葡萄(Vitis)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间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8年美人指葡萄、郑麦366为试材,比较葡萄小麦间作与葡萄单作不同种植方式对果园土壤水肥状况及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与葡萄单作比较,葡萄小麦间作0~20、2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4月份与8月份比较,葡萄小麦间作的速效氮、速效钾比葡萄单作降低的幅度大,葡萄单作的速效氮含量基本没有变化,速效钾含量降低了20.8 mg/kg。与葡萄单作相比,4月上旬葡萄小麦间作土壤含水量平均降低3.53个百分点,0~20、20~40 cm土层田间持水量分别提高了1.32~3.61、1.20~1.57个百分点。[结论]该研究可为制定葡萄优质丰产技术措施、培育优质果园土壤和科学合理集约化利用耕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7.
深松垄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深松耕作在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下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春深松30cm,秋深松30cm垄作及常规表层旋耕15cm耕作模式对耕层土壤水分状况、物理性状和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30cm垄作有利于降低15~35cm耕层土壤紧实度与容重,常规表层旋耕有利于降低0~15cm耕层土壤紧实度与容重;深松垄作比常规表层旋耕有利于蓄积降水和降雨,秋深松30cm处理蓄水效果好于春深松30cm处理,秋深松30cm、春深松30cm垄作处理分别比表层旋耕15cm处理增产11.15%和7.26%。 相似文献
8.
9.
10.
垄作栽培对夏玉米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在河南省浚县农业科学院试验田,以平作为对照,研究了垄作栽培对夏玉米土壤理化性状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垄面土壤容重比平作降低4.38%~7.95%,提高了土壤温度,改善了土壤环境、田间小气候环境,玉米产量有所提高,垄作栽培夏玉米产量比平作提高5.91%~12.84%.垄作栽培的夏玉米根系发达,株高及穗位高降低,干物质积累快,生物产量高,粒穗数多,千粒重高,产量性状明显优于传统平作.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穴播小麦光合和干物质积累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膜覆盖穴播小麦在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的日平均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高23.3%、33.1%和12.7%。在拔节期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而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则为双峰型。净同化率比对照高0.38g/(m2·d)和0.23g/(m2·d)。地膜覆盖穴播小麦具有叶面积大.光合“午睡”现象轻和干物质积累多的特点。光合速率高低与气孔阻力有关。覆膜小麦表现为气孔阻力低于对照,这有利于植株叶片气体交换和光合能力的提高,其主要原因是全生育期覆膜小麦的土壤水分供应状况好于露地。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小麦前后置双镇压播种机镇压对土壤条件和小麦生育性状的影响,以济麦22小麦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播种时双镇压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时镇压处理较对照未镇压处理0~20 cm土层含水量增加4.47%,>20~40 cm土层含水量增加0.67%,>40~60 cm土层含水量增加1.62%;镇压后0~20 cm土壤容重增加12.00%,>20~40 cm土壤容重增加7.53%。小麦前后置双镇压播种机镇压可以促进小麦分蘖,单株次生根数增加1.8条(增幅64.29%),受冻枯叶率降低20%,有效穗数增加31.5万穗/hm2(增幅6.27%),穗粒数增加1.1粒(增幅3.13%),产量提高1 201.5 kg/hm2(增幅14.15%)。 相似文献
13.
14.
15.
烯唑醇 (S - 330 8)又称灭菌黑 ,是近年来合成的一种新型的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菌剂 ,能够抑制植物地上部生长、促进叶绿素合成、延缓叶绿素分解、防止叶片早衰、增加干物质积累、调节植物体内激素平衡 ,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功能。近年来 ,有关多效唑 (PP333)、烯效唑 (S -330 7)等对农作物的调节功能研究较多 ,对烯唑醇的杀菌防病功能研究也较多 ,而对其调节农作物生长发育作用研究甚少。为此 ,笔者研究了小麦齐穗期和灌浆期喷洒不同浓度的烯唑醇对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旨在为烯唑醇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对油桐林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的套种模式,通过林下套种5种药用植物(玉竹、黄精、桔梗、麦冬、石蒜),分别测定了不同套种模式下不同时期、不同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套种模式间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同套种模式不同土层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套种模式间总体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套种桔梗和石蒜对物理性质影响较大,其中土壤容重最大增加33.14%,比重最大降低14.18%,总孔隙度最大降低33.58%。套种黄精和桔梗会使土壤氮、磷含量显著增加,其中全氮和全磷含量最多可增加62.83%和111.80%。套种麦冬和石蒜会使土壤氮、磷、钾含量都显著降低,套种桔梗、黄精和玉竹会使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最高达148.37%。 相似文献
17.
山西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山西设施栽培条件下不同种植年限耕层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电导率、全量养分(全氮、全磷和全钾)和速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种植年限均呈二次多项式关系,且相关关系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生产中应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全氮、全磷盈余,全钾耗亏,全量养分关系失衡成为土壤肥力提高的障碍因子;速效养分累积明显;土壤pH值明显低于大田土壤,有酸化趋势;土壤电导率较高,但未达到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水平。表明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和各种形态养分的动态变化可能会导致土壤功能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春-二倍体长穗偃麦草附加系、置换系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期测定其旗叶光合速率,收获期考察相关产量性状,并分析光合速率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从而对长穗偃麦草影响小麦光合速率和产量的相关遗传基础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长穗偃麦草的2E及6E染色体对提高小麦旗叶光合速率的效应明显,而5E染色体却具有负作用,3E、4E及6E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对提高小麦产量有利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北方春小麦抗蚜水平与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田间蚜量比值法评价抗蚜水平不同的12个春小麦品种,对其叶色、叶毛长度、叶毛密度、叶面积、蜡质、株高、芒长、穗密度、分蘖9个形态指标与抗蚜水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麦蚜发生的高峰期,小麦叶色、叶毛长度、叶毛密度、蜡质含量和穗密度都与抗蚜性呈显著负相关,旗叶面积和株高分别与抗蚜性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芒长和分蘖与抗蚜性无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析表明:蜡质含量、旗叶面积、穗密度和株高与小麦抗蚜性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