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马尾松扦插育苗及造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4—2001年在福建省邵武市进行马尾松扦插育苗及其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穗圃剪顶促萌时间以7月25日至8月10日、剪顶高度在8cm为宜,每公顷可产600万根合格的穗条。培育扦插苗可先于12月15日至翌年1月15日在沙床寄插,然后于3月20日至4月10日移植到苗圃培育,平均苗高可达22 6cm,地径0 44cm,当年可出圃造林。用此扦插苗造林,5年生幼林的生长量与生物量均优于对照(实生大田苗造林),各项生长指标差异的趋势基本一致,即扦插苗>容器苗>大田苗。试验表明马尾松扦插苗是可以用于生产性造林的。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扦插育苗与造林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3.
4.
总结分析了马尾松扦插的技术要点,指出母树年龄对插穗生根的效应,扦插基质以保水、渗透、通气性能好的材料为优,插穗以刚开始木质化的嫩枝为好;春夏秋三季均可扦插,但以春季最为适宜;扦插之后要重视水分管理。扦插苗完全可以应用于生产性造林。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扦插造林配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选择优良家系建立采穗圃,采取去梢促萌措施,能使采穗母树平均产穗条208条/株;地膜覆盖可使扦插苗生根率提高到89.76%,比无地膜覆盖提高13.47%;采用切根扦插苗造林,其成活率可达95.33%;扦插苗造林比实生苗造林的幼林树高增加29.62%,地径增加28.57%;通过无性系选优的幼林,1.5年生平均树高达1.33m。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全光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1996年以来,利用现有山场的马尾松幼林作为穗条来源,采取人工间歇喷雾管理法进行马尾松全光扦插育苗。结果表明:经生长调节剂处理的穗条平均成苗率是清水处理的1.5~2.1倍;半木质化穗条的成苗效果好于尚未木质化的;3~5年生幼林可做为穗条来源。对22个高产脂家系和6个速生无性系单株的扦插育苗,成苗率分别为37.8%~77.5%和5.9%~92.7%,从中选出14个高产脂家系和3个速生无性系单株的扦插苗上山造林,提高扦插成苗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营养袋扦插繁殖及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马尾松5个速生单株C7、C12、C4、C15、C2,6个高产脂家系S16、S7、S11、S6、S15及1-15年生母株采穗开展营养袋扦插育苗试验,对马尾松速生单株中扦插成活率高的扦插苗进行造林并与实生苗对比。结果表明,马尾松速生单株C7、C4及C12营养袋扦插育苗成苗率高,扦插苗造林5年生时,其保存率、树高、胸径生长量均超过本地实生苗。马尾松高产脂家系S16、S11、S6、S15扦插成苗率均大于总体平均值,成活率在90%以上。马尾松扦插育苗存在年龄效应,以苗繁苗可明显提高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扦插育苗的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90年低初以来,有不少林业科研和生产单位对马尾松扦插繁殖技术及其生根机理进行了许多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研究成果,对马尾松扦插繁殖和应用起了促进作用。可是,不少生产单位由于设施条件,管理措施和育苗成本等原因,推广应用较困难。我们从1996年10月开始,在福建省来舟林业试验场先后开展了马尾松容器扦插和水床扦插育苗试验,其批量扦插和水床扦插育苗试验,其批量扦插成活率达70%-80%左右,获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9.
邓集杰 《湖南林业》2006,(11):19-19
近几年来,洞口县营造马尾松7000公顷,广泛采用切根育苗的苗木,造林成活率95%以上,保存率85%以上,比常规马尾松育苗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了40%。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扦插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马尾松苗木质量和造林质量,本文分析了切根对马尾松苗木及造林初期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切根对马尾松苗木及造林初期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马尾松切根苗苗高、主根长不如对照组,但地径、侧根数、侧根长显著优于未切根苗,径高比的改善提高了苗木质量,有利于提高马尾松造林保存率。造林3年后,切根苗木高生长与未切根苗木相当。  相似文献   

12.
2000年5月,在贵州省荔波县进行了马尾松剪顶容器苗造林试验,2003年1月调查结果,剪顶马尾松容器苗造林与对照比较,树高生长提高39.74%;地径生长提高34.4%;胸径生长提高89.11%;幼树保存率提高0.91%:冠径生长提高34.74%。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源及育苗基质的马尾松容器苗培育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滇东南、滇中广大区域引种马尾松收到较好效果的前提下,开展了不同种源及育苗基质的马尾松容器苗育苗试验。通过试验评选出广西田阳、宁明两个较佳的马尾松种源,用这两种源的种子培育出的1年生马尾松容器苗,其苗高超过其他参试种源的23.1%~71.2%;通过试验还评选出了天然菌根土这一较佳的马尾松容器苗的育苗基质。其0.5年生苗木的生长量提高5%以上。以此得出了优良种源和优质育苗基质相结合培育马尾松容器苗的较佳组合。  相似文献   

14.
对2~5年生马尾松实生苗、扦插苗2种苗木进行造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这2种苗木造林的保存率都超过95%。扦插苗和实生苗2年生时5个测量性状(树高、胸径、冠幅、活枝轮盘数、侧枝总数)均差异不显著;3年生时树高、胸径差异显著,其它不显著;4年生时5个性状差异均显著。即从3年生开始扦插苗早期生长量才显著高于实生苗。说明扦插林早期较实生林速生。在种子短缺的情况下,利用优良的无性系繁殖苗木,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马尾松种子园嫁接成活率和建园质量,在苗圃地培育马尾松砧木并在苗圃地采用套袋嫁接技术嫁接接穗,成活后,将接株移栽到马尾松种子园定植。笔者主要从砧木的培育、穗条的采集、套袋嫁接方式及嫁接苗处理等方面阐述马尾松苗圃地套袋嫁接技术。  相似文献   

16.
南盘江干热河谷地区马尾松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隆林县低海拔地区自然条件分析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造林技术总结,提出良种、容器苗、适度保护原生植被、块状铲草抚育以保持适度侧方避荫、混交等干热河谷地区马尾松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桂中丘陵区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林(8a生)生物量为32.0t/hm2,中龄林(14a生〕为108.0t/hm2、近熟林(23a生)为186.6t/hm2,成熟林(38a生)为197.4t/hm2;林分平均净生产量分别为4.00t/hm2·a.7.71t/hm2·a、8.12t/hm2·a和5.80t/hm2·a.  相似文献   

18.
白皮松地膜覆盖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皮松是我国北方的特有树种,目前已成为城市和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在朝阳县林场苗圃地,进行了地膜覆盖育苗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文章就该树种的地膜覆盖育苗技术进行了报道。经不同时期的苗木生长情况比较看出,不覆膜的对照区,苗木速生期比覆膜的迟到10多天;从苗木质量来看,覆膜的苗木顶芽封顶已达92.3%,而对照区很少形成顶芽;从产量看,覆膜育苗的产苗量达165万株/hm^2,而对照区仅为13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扦插苗造林试验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扦插苗造林成活率、幼林生长量、生物量、树冠结构与根系分布等性状的测试表明:3树种扦插苗造林的林木生长与实生苗造林一样,仍然显示速生高产的性状。其中马尾松对比试验表明,扦插苗的造林成活率、5年生林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比实生苗造林分别提高27 5%、14 1%、30 1%、85 7%。说明3树种利用扦插苗造林,发展短周期速生高产无性系林业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