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前机轮拖网渔具中使用着钢丝丙纶混合索曳纲,搞清楚这类曳纲的力学性能,对于分析拖网的作业情况显然是必要的。但过去对这方面的专题研究甚少。本文将钢丝丙纶混合索曳纲在水槽中进行水动力学性能测试的结果,根据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并借助电子计算机对曳纲的有关力学性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双船底拖网是目前我国海洋渔业中主要的生产作业方式,作业时渔船通过曳纲曳引网具,搞清楚曳纲的形状和张力,并提出适当的计算和设计方法,显然和配置网具、渔船乃至渔获效率均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是根据东、黄海区作业的双船底拖网渔轮的生产特点,从曳纲进行力学分析着手,建章曳纲在运动时的微分方程,并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解。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网板是拖网渔具中的重要部件,关于曳网时网板在正常情况下的受力分析,有关方面论述较多,而本文是对曳网时网板在各种倾侧状态时的受力进行分析与计算,并探讨作用在网板上各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倾角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以单、双拖网理想工作状态作为边界条件,由纲索力学平衡方程式得出了计算单、双拖底曳网曳纲投放长度的有关解析式。并借助电子计算机对常用几种规格曳纲在不同水深、不同网阻力、不同拖速下应投放的曳纲长度进行了较严格的计算,建立了曳纲投放长度表,以方便生产中使用。表中提供数值与军事上用的“波特表”法计算值相符。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分析底拖网的上下纲和曳纲在拖网曳行中的受力状况,说明一些网具调整的基本原理。并运用上下纲的受力分析方法,来解释底拖网的浮力大于沉力而为什么仍能贴底拖曳的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6.
对六片式拖网渔具的特点及在也门和阿曼渔场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该种渔具基本适当当地渔场情况,同时还对渔船和网具间的匹配,网板类型沉子纲结构及适应性,以及渔具选择性捕捞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手纲冲角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假设手纲、空纲成直线状、浮纲、沉纲呈悬链线状的前提下,利用悬链线各因素与手纲冲角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确立了计算单船底拖网作业手纲冲角近似值的逐步校正法。并推广应用于双船底拖网作业中的曳纲水平冲角、空纲的水平冲角、上袖端的内顷率、上片网衣在沉纲前上方的遮盖面积以及遮盖率等的近似值计算。  相似文献   

8.
拖网作业过程中的网位、网身状态、拖网整体状态是评价拖网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以南极磷虾拖网为例,通过测量拖网不同部位(上纲、第3~4节网身连接处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以部位间深度差表示拖网作业状态,分析捕捞操作、海洋环境和渔获量对拖网作业状态的影响,确定中层拖网作业过程中状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范围为-0.20~8.02 m,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范围为6.49~30.16 m;(2)曳纲长度、拖速、风速、150 m水层流速对磷虾拖网上纲深度影响显著(P< 0.05);上纲深度与曳纲长度和150 m水层流速呈正相关关系,与拖速呈负相关关系,随风速增加,上纲深度先减小后增大;(3)拖速、200 m水层流速和浪高对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影响极显著(P< 0.05);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具有随拖速和200 m水层流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拖速2.6 kn和200 m水层流速0.3 kn时,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最大,2 m浪高时,深度差最小;(4)渔获量与上纲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呈正相关关系;(5)曳纲长度是影响拖网作业状态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拖网速度、风速、浪高和水流速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元变量的南极磷虾拖网作业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拖网作业过程中的网位、网身状态、拖网整体状态是评价拖网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以南极磷虾拖网为例,通过测量拖网不同部位(上纲、第3~4节网身连接处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以部位间深度差表示拖网作业状态,分析捕捞操作、海洋环境和渔获量对拖网作业状态的影响,确定中层拖网作业过程中状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范围为-0.20~8.02 m,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范围为6.49~30.16 m;曳纲长度、拖速、风速、150 m水层流速对磷虾拖网上纲深度影响显著,上纲深度与曳纲长度和150 m水层流速呈正相关关系,与拖速呈负相关关系,随风速增加,上纲深度先减小后增大;拖速、200 m水层流速和浪高对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影响极显著;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具有随拖速和200 m水层流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拖速为2.6 kn以及200 m水层流速为0.3 kn时,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最大,2 m浪高时,深度差最小;渔获量与上纲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呈正相关关系;曳纲长度是影响拖网作业状态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拖网速度、风速、浪高和水流速度。  相似文献   

10.
大拉网属于地曳网类渔具。其捕捞原理可按结构形式和捕捞对象的不同分为二种。一是莉用一定高度有囊或无囊的长带形网具,包围一定水域后,在岸坡或冰上、船上曳引并绞收两端曳纲和网具,缩小包围圈,迫使鱼群集中到囊网或取鱼部而达到捕捞目的;  相似文献   

11.
帆布在与水流形成一定冲角时,具有水动力扩张性能,利用这一特性,帆布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海洋渔业中,如帆张网、海锚等。波兰在80年代开始对帆布扩张性能进行测试,目前已在大型的拖网渔具上广泛应用,但在我国大型拖网上,迄今尚未应用。我国大型的中层拖网在1985年至1988年间一直没有装浮子,网日垂直扩张主要依靠重锤和下手纲使之向下方展开,而拖网网具的试验结果表明,浮力明显地影响网口的垂直高度(王文硕1994)。在中层拖网中,浮力类似于底拖网,其作用有利于扩大网口垂直扩张。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浮力配备越大,网口垂直扩张…  相似文献   

12.
桁杆虾拖网作业是东海区海洋捕捞中的主要作业方式。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对虾拖网的主要构件桁杆、叉纲进行理论力学分析,从而求得桁杆所受的弯矩、剪力、轴力及叉纲的拉力,桁杆与虾拖网下纲相连的吊纲和上纲网片对桁杆的张力。还进一步探索了弯矩和剪力沿桁杆的分布规律,最大拖速时桁杆所受最大拉压应力情况。为今后虾拖网的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拖网绞车的作业特点,设计了一种变频调速系统控制方案。该方案以拖网曳纲张力为控制对象,用PLC和变频器实现交流电机的变频控制,使拖网绞车保持恒张力状态。介绍了拖网绞车变频调速系统控制方案和基本组成,对绞车变频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和软件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运转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可以满足拖网绞车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4.
我国捕捞渔具从单纯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经历了较长的过程。目前在海洋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如高能耗、效率低、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追踪并整理国内外众多文献,对我国拖网捕捞渔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柔性体材料的优点及在拖网渔具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我国进一步发展环境友好型拖网渔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诱鱼光场进行计算,并分析其对光诱鱿鱼浮拖网作业的影响,据此合理配置了灯光强度及其布局,探讨了一套较有效的诱导渔方法。根据鱿鱼的趋光习性及浮拖网的特点,设计了适应在较深渔场作业的光诱浮拖网渔具,并成功地试验了光诱鱿鱼浮拖网柔性网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网具大小与渔船马力的配合,是拖网设计中的重要而复杂的问题。由于渔船主机的指示马力虽然相同,但其用于曳网的拖曳马力,则因渔船类型、主机类型和推进器类型等的不同而异,又由于网具阻力的大小,因网型和网衣、纲索、属具等规格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首先对诱鱼光场进行计算,并分析其对光诱鱿鱼浮拖网作业的影响,据此合理配置了灯光强度及其布局,探讨了一套较有效的诱导渔方法。根据鱿鱼的趋光习性及浮拖网的特点,设计了适应在较深渔场作业的光诱浮拖网渔具,并成功地试验了光诱鱿鱼浮拖网柔性网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变水层疏目拖网捕鱼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瞄准捕捞的程度。作者通过多年试验和研究,提出用调整浮沉力、曳纲长度、拖速和两船间距来控制和确定变水层疏目拖网作业水层的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拖网是众多渔具中应用最广泛、生产效能较高的渔具,因此拖网设计是渔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但长期以来拖网设计都是靠手工完成,计算繁琐复杂,并且只有通过模型试验才能展现其形状,设计周期长,不便于各种参数的优化选择,给设计者增加了相当的难度和诸多不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已开始进入了渔业生产的某些  相似文献   

20.
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对舟山市桁杆虾拖网的渔具结构、操作方法、渔场、渔期和捕捞对象等进行了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舟山市桁杆拖网是根据虾类的行为特点,即其在受到刺激后会向上弹跳而进入网囊,属于桁杆单船底拖网。(2)桁杆虾拖网主捕对象为: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细点圆趾蟹(Ovalipes Punctatu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也兼捕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等。(3)在舟山市桁杆虾拖网的纲索构件中,在叉纲后面连接支纲,使纲管受力均匀,减少了纲管弯曲扭转,延长了使用寿命。(4)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建议保留电脉冲惊虾仪,使用分隔网片,加强船员安全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